高中情境教学数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数学新课标的逐步完善,人们日益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发展,情境教学此时应运而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关注,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情境教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情境教学数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摘 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分析当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数学情境教學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暴露出其缺点。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数学情境教学通常被认为有三利:第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还数学以有趣的名声;第二,让数学知识潜入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中的认知学习与情境学习兼容并蓄,借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一、情境认知理论与数学情境教学

作为有关学习的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在美国发展了起来,通过相关的现实日常情境的提供,使学习者在其中实践所学知识和学习的条件,即情境认知的主要目标。该理论通过特定的相关情境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体现出实践性和过程性,其摒弃了让学生机械记忆结果,直接学习理论知识。“它有四个主要的基本假设指导着学习活动的发展:学习存在于由情境、行动和行动者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习是包括交互、解决、感知和思考的社会过程的结果;知识需要情境化并转移到相似的情境中;学习以日常情境中的活动为基础。在数学教学中,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和基础的情境学习,提倡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给学生。”

“情境—问题”教学法是由吕传汉和汪秉彝两位贵州师范大学的教授倡导并产生重要影响而受到重视。它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从感兴趣、熟悉的数学教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

二、当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情境教学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优点是明显的,但是其问题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一)刻意追求情境,效率不高

新课改要求实现情境教学,部分学校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刻意追求情境,但效率不高。兴趣的激发只是情境的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关键是让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去探索。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

教师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情境化,堂堂必有情境。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清楚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样就异变了。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坐标时,进行了大量的情感教育,从电影票的设置到课堂上互找座位,从国家的大好河山到高科技的卫星定位,这样的情境与其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不如说“乱”字当头。但怎样确定关键的位置,多样性的方法和本质并未触及。

(二)情境问题难以控制或过于简单,质量不能保证

老师本想通过活动创造一个具体的与情境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但是因为所创设的情境不够成熟、考虑不周到或根本就没有实践过,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教学设想背道而驰。只能强牵着牛鼻子把情境引出的问题进行下去,而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或所创设的情境不够成熟,甚至引出的问题教师也解答不了,造成冷场的尴尬局面;有些数学情境问题过于简单,以至于有些老师对数学情境教学论“个数”,质量不能保证。

如某高二年级讲不等式a+m/b+m>a/b(b>a>0,m>0),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兑一杯糖水,分装在两个杯子中。教师拿其中的一杯找一位学生品尝它的甜度,接着向剩下的那个杯中放入一些糖,再让此学生品尝,然后问他这两杯水的甜度有何区别。

这样的一个情境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的,没有这个情境他们完全能够理解糖水浓度的变化。这样的现实活动不但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反而起到了阻碍学生体会新概念知识的反作用。

(三)情境脱离现实,学生理解困难

2003年9月开始实验的高中数学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应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教师只有留心生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

(四)注重趣味,偏离目标,与心理需求不吻合

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刻意地追求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情境很好,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很高,但这样的情境往往在很多时候会偏离学习的目标。我们利用情境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吻合。如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住房贷款分期付款问题研究。住房贷款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境,选题还是不错的,学生并不陌生。然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以下是学生对此情境的几种认识。住房贷款这个情境是一种消费的时尚观念,真正的作用没有多大;好像是为了引出分期付款而特意使用了这个情境,如此就使得要研究的问题感觉有些空;消费贷款很熟悉,这个情境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编造的,再结合分期付款感觉生硬些。因此,对于这个情境学生首先有些不感兴趣,要来得直接,最好请一位银行职员讲一下更清楚,用电脑算更快捷、更实际。再者,学生认为有生搬硬套的嫌疑,纯粹是老师为了引出问题而设计的,所以也就和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吻合。

三、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因为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兴趣,也易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现阶段能处理的应用问题一般多为几何问题、利润最大费用最省问题和增长率的问题,在选题时应以上述几方面问题为主。同时,数学既然是日常生活的提炼与反映,就务必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实面目。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不能凭空想象,人为地编造与生活不相符的书本数学。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不但要关注其中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现实情境存在的可能性,导致数学因情节失真而与生活断层、脱节甚至矛盾。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又难以达到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的目的。

数学情境教学要求实质。情境创设要摒弃形式化、虚假化,不能一味追求童话故事、游戏、生活情境。数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内容务必密切关联,要立足于数学实质,着意于能够触动学生深入思考的有利面,抛弃游离于数学实质以外的和脱离学生现实的情境。

(二)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设置情境

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置,它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还要求教师及时从情境中提炼数学,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但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情境教学要兼顾数学系统化。现在,很多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出现在课堂和教材上,使数学情境化的内容更丰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数学学习情境化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是不是被冲蚀了?强调了数学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固有的系统性是不是使其凌乱了?等等疑虑,还是在促使我们多思考、多反思,一味地情境化可否更加理智些,毕竟这是数学,它有自己的特点——系统性。

(三)情境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至关重要,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的支配时间和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观念,给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因此,面对大量数学练习题,在上习题课前让每名学生针对所要讲的题目写出问题最多的五道题,整理后可以看出全班的主要问题所在,上习题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主要问题细讲,对相对简单的问题少讲或不讲,实现用有限的时间解决最主要的问题。通过课前调查还可以节约习题课教学时间,缓解课堂时间紧张,从而保证了情境教學的有效开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基于数学情境的教学对数学教与学是有益的。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求实质、兼顾数学的系统化,要把创设数学情境和经典情境案例相结合,情境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又要突破现实生活素材,更不能唯情境论,让数学情境教学适度呈现。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相应地选取不同的数学情境,切忌千篇一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情境,同时情境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参考文献:

[1]刘丹.情境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15(3).

[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数学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

[3]李晓莉.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11):49.

[4]韩秀丽.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72-73.

[5]朱友亮.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名师在线,2018(20):24-25.

[6]甘静,李文雁.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36.

[7]张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8(13):115-116.

[8]于洪彬.浅谈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8(8):114.

[9]张波.探究高中数学情境教学运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5):150.

编辑 鲁翠红

作者:林涵雁

高中情境教学数学论文 篇2:

浅谈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数学新课标的逐步完善,人们日益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发展,情境教学此时应运而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关注,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曲终”余音绕梁。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理念提倡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也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如果教师善于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会使数学教学充满魅力,激发出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数学宫殿,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在情境中释疑,在情境中反思,在情境中领悟。经过实践,笔者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创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教学设计理念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课,具有通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所谓通用性是指高中数学适用于各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不同领域,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对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谓相对稳定性,是指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加速,数学的基本内容却是相对不变的,社会对人才的数学素养的要求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重视数学教学有利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跟上科学与新技术的发展。数学教育不应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基础课程,强调其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传授知识量的多少,而要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老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建构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包括迁移性高的概念和技能,以及推论、问题解决等较高层次的能力;分析学生的前置经验和潜力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使学生在教师或同学的协助下发挥潜力,消除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要通过教师或课文中的标题、标记等形式,提供必要的认知架构,协助学生建构知识。

二、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动力得以激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情境。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和发展的,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要求变得迫切,进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创设操作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的增强成功体验

所谓操作活动情境,就是指根据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或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特点设计成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操作性活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情境,需要教师的创造性设计,教师要热情投入,细心挖掘,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动的生长点,进而创设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操作活动情境。在教学这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已操作中领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让学生的思维在各种有效的动手操作、观察情境中得到激活,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数学中领悟知识的乐趣

所谓游戏情境,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以不同角色参与游戏活动时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并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启发,提出一些与所教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问题。由于数学游戏情境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形式出现,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所以能很好地提高参与者的热情与兴趣。通过数学游戏,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供他们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把数学问题“蕴藏”在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经。

4.创设现实生活数学情境,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优化

所谓现实数学情境,就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现实的情境是向学生暗示了情境资源和相关的问题解决情境的一种先行组织者,它整合了多种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数学知识。现实情境的创设必须能为教学提供意图和动机,同时还要提供能允许师生作详细探索的学习环境。事实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都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作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欢迎的,一旦接受就会被学生牢牢地掌握。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知识要点,紧密联系学生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能在亲历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促使他们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又能反过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5.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的数学认知渴求被瞬间点燃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指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晓下文的迫切心理。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数学教学中的悬念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种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任务关注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想像,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地寻找设置悬念情境的契机,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他们求知、探索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情境期待中,积极感知学习对象,深化思维,从而达到增强一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通常的悬念情境主要是由疑问构成的,它是将教学引向高潮的重要手段。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三、高中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真实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发展性”。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3.要有“吸引力”。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仅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四、结束语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解决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适宜的数学情境,是情境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胡洪艳

高中情境教学数学论文 篇3:

基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使学生对知识的实质和内涵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知识、情感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把握好课程改革发展变化的趋势,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由实践学习向应用学习转变,实施情境教学,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课程设置;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灌输式教学策略的弊端日益凸显,情境教学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和青睐,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已成为必然。为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直观教学情境、合作教学情境、生活教学情境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方法的具体途径。

一、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基础知识的凝练与概括、问题的设定与提出能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彻底改变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和倾向,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重点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设置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教学时间提出问题,创设灵活多变、充满悬念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思维连贯的前提下,直接引发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展开对问题的思考、知识的分析和探究,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例如,在教授“指数函数”时,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究性,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设置了课堂提问环节。上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初步了解指数函数的本质,然后通过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来设置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笔者提出问题后,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观察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笔者会给予耐心的指导。对教学问题进行巧妙设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合作式教学情境

合作學习是未来社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而合作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班上的整体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将其作为科学分组的依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课堂上,本节课中笔者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正式上课前,笔者把学员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组成员分组后,笔者再正式开始教学。课后,笔者带领各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然后,笔者再布置一项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利用这一契机,开展合作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能体现出学科的本质特征,能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应用意识和观念更加自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积极拓展原有的教学思路和范围,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起点,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案例、材料,巧妙地将其融入教学过程,还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这门课的内容时,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了一定的联系,因此笔者结合生活现象进行了教学。从课堂教学入手,介绍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如此,笔者还将编写一系列探究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分析数学问题。创造生活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大多数学生无法依靠自身的思维认知、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教学等手段直接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会运用多媒体和其他信息技术,巧妙地辅助课程教学,通过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合理地展示知识,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从视觉、听觉等多层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真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本课程的内容以立体图形为主,但由于内容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笔者采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课后,笔者通过信息技术为同学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介绍了空间几何体的三个视图,通过直观介绍,同学们对空间几何体的三个视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形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复杂的空间几何体,笔者将详细介绍,通过信息技术的三个视图功能进行精炼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快地理解知识。这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在学科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既是教师教学策略创新的体现,又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策略创新提出的全新要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正视教学态度与观念,把握课程改革发展与变化的趋势,以数学学科特性为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直观教学情境、合作教学情境、生活教学情境等手段,推动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使整个数学教学更科学、更高效、更生动。

参考文献:

[1]周鑫森.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知识文库,2021(11):163-164.

[2]徐连霞. 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陈海杰

上一篇:电影精神文化分析论文下一篇:海外项目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