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和问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而学生问的意向来源于有关的问题情境。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思考和问题,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形成对知识点的感性、系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创设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创设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深度学习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深度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提出了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措施,旨在促进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要借助深度学习理念科学设计教学问题,从而创设轻松活跃的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思维。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做出以下探讨。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教育逐渐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为深度学习理念提供了应用和发展空间。在我国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深度学习理念首次被应用在教学课堂,同时也成为了改变教育模式和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理念。从教学指导的方向来看,深度学习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所学知识的批判理解、学生构建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整合、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应用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在现阶段教学领域发展和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理念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表现,所以要将深度学习理念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措施

(一)借助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效率,老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借助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将小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小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点,达到预期的深度学习目标。小学数学与生活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利用生活素材展开数学教学能够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并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培养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这一课时,老师根据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搭配创设问题情境:心心家每天都要买一些鸡蛋、蔬菜、牛奶、肉以及水果用作三餐搭配,同学们认为应该如何科学搭配呢?在小学生踊跃发言后接着提出“心心家每天摄入200克鸡蛋、900克蔬菜和水果、400克牛奶以及600克肉,你能算出每个食物种类占据总摄入量的百分百吗?”的问题,最后引导小学生利用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处理数据,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借助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数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那么老师就要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整理和总结教材中的重难点,并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发展特征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参与小学数学课堂的兴趣。老师在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小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条件和学习体验,吸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注意力,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课时,老师根据本节学习重点和小学生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促使小学生主动配合课堂教学,接着老师借助微课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向小学生播放“动物王国排排坐”的动画视频,并提出“狐狸先生在兔子小姐的哪个方向?”、“水牛先生在哪个位置?”等问题,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表达欲和学习效率,加深了小学生对方向与位置知识点的印象。

(三)借助学生学情创设思维性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从小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思维能力设计教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思维性问题情境,以此来满足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在学习反思中整合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为小学生创设思维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其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思考和创新,不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课时,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老爷爷围篱笆”的思维性问题情境,提出“老爷爷需要一块面积为24㎡的菜地,那么老爷爷最少需要用多少篱笆?”的数学问题,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计算,老师还要根据围墙的数量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高阶思维。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将深度学习理念作为指导理念,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借助生活素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陈琳.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9):86.

[2]蒋姆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刍议[J].文理导航,2020(24).

[3]張艾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外交流,2020,27(28):312.

作者:向光芹

创设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2:

浅析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和问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而学生问的意向来源于有关的问题情境。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思考和问题,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形成对知识点的感性、系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原则;问题与应用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目标。初中数学课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为贴近,许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数学问题引人到教材之中,如今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话,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问题情境创设引人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距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优化。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启发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层层递进,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必须以启发性原则为根本,从学生学情和理解能力出发,设置分层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够得到,如此才能实现问题教学的价值,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第二,直观性原则。问题的创设一定要简单、明了,语言不能含糊不清,让学生摸不到头脑。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问题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设计启发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启发性情景,要考虑到学生对普通问题或数学事实的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猜想、类比和联想。此外,设计的情景要避免局限,例如相应的问题、条件、结论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不要过于单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解决问题。设计的情景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能够从已知的知识点中去探索未知的真理。教师一般在讲授新知识时会设计启发性情景,而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答案,增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感。

(二)设计可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创设可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进行引导和辅助,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其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深刻。

(三)设计阶梯型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阶梯型问题情境的设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设计的问题要逐渐加深,引导学生不断接受新知识。其次,设置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这种情景的设置适合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复杂的难题分成具体的小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答。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接触到问题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信心和热情,使得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取一定的知识。

(四)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应用知识

完善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启发性情境、可操作性问题情境、阶梯性问题情境的设计完成了前两个步骤,要将知识学以致用就要设计具有操作性的问题情境。所以这一情境主要适用于学生刚掌握了新知识,课下布置的作业。在设置这种情境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考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性以及兴趣点,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这样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设计试误型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创新性和严谨性。设计以上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通过对试误型情境的设计,可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定的犯错机会,通过对错误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知识,以减少今后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性。这种情境的设计既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又可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些专项问题加强练习,如果在解题过程中依旧出错,可让学生自主找出错误原因。学生会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因式分解含义理解不准确、看不出公因式或提取不彻底、常用数平方记忆不熟练、乘法公式运用不灵活等。教师再让学生针对自己常犯的错误做大量的练习并整理错题本,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改正错误。

(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合理利用游戏

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元素引人到了最新的数学教材中,但是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材内容还是以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主,学生无法获得直观性感受与体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适当合理的加人游戏元素,不仅可以调整沉闷的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直接的数学感受与体验,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语

利用好教学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除了文中列举的几种外,还有认知冲突型情境、思維策略型情境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并综合运用教学情境。此外,情境的设置还要有启发性、合理性、开放性、真实性等。

参考文献:

[1]鄂文庆.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下旬,2014(10):142.

[2]陈吉标.浅谈创设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的几种方法[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0):24.

作者:陈周生

创设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需要教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情景化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的强烈好奇心以及学习欲望,并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真实生活中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基于上述的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使用问题情境教学的经验,总结归纳提出几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现阶段,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教师还在沿用傳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过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对于教学的吸收与理解能力,并未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只是单纯教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等,造成初中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因此,笔者为了改善以上的情况,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相应问题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快速熟悉掌握数学知识的重难点,不断提高数学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前创设出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从而提升了整体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如果把一张白纸折叠上多少次,可以比泰山的海拔高度还要高呢!通过这个趣味性的问题,充分吸引了好奇心,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将纸折一折,自行对于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带着怀疑的态度展开了探究,这时学生就会发现,纸张折到第十次左右,就非常难以折动了。这时,教师:“虽然无法实现10次以上的对折,但是还能够运用推理计算来进行验证!单张未折的纸张的厚度为0.1cm,如此对折多少次后为多少呢?”通过这种趣味性强又包含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设计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中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变得生活化和形象化,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常识,提升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如何与实际生活密切连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的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经常在家中见到的电子产品,设计出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假设学生家中拥有一台电脑或是电视,让学生回家后,将其具体的长与宽,分别测量出来,比如说是1台14英寸(35cm)的电脑,测量后发现它的长为21cm、宽为28cm,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测量出来的具体数值不是14英寸啊?是哪个地方搞错了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解救尺寸的问题,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借助实物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情境的创设,从而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的方式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从而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逐步理解知识的方式,最终充分发挥出实践情境的价值。

三、构建问题情境的合作学习小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时候,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利用不同学生之间的学情差异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景问题,小组内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一步一步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与步骤,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景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交流,不只是活跃教学氛围,强化初中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皆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与班级内的整体人数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给出情景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学习与研究:投影中的两组三角形图片,一组有一个角相等,另一组有一条边相等,探究它们是否全等。第二,学生分组讨论全等性条件。有的成员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三角形,有的成员用三角板比一比两组图形的角和边长相等,学生一致认为只有一个角或只有一条边相等不能构成全等的条件。最后,在合作化的问题情境中,逐步提高了初中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这种巧妙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互相交流探索,最后说出他们探讨后的结果,然后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结果给出分析和评价,最终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

在进行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趣味性、生活化等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总结概括,促进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义,能够自主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提升整体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

[2]陆胜.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作用[J].环球市场,2017.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西阳镇中学)

作者:梁红梅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探讨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人才电子政务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