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26

情境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与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是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平台。

一、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开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法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形象性、愉悦性的教材。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其兴趣,启动其思维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利用听音乐、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经过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状态下探究。

三、创设探索知识的情境,是真实有效课堂教学的高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主体置身其中,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与组织,指向问题的解决。这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因此,创设探索知识的情境,才能让个体的探索与情境中的信息不断反馈、交流,解决问题。

四、创设开放的情境,是真实有效课堂的结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见解,我们教师要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机会,善于创设开放的情境,让学生有较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五、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是真实有效课堂的升华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城西小学

作者:吴粉庆

情境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数学教材情境图引领整个章节,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合理利用情境图辅助教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情境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数学味。如何有效地用好情境图呢?我认真地认识和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同时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学。我认为要用好情境图,用心地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用好主题图,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情境图,领会它的内涵,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情境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把握情境图的呈现方式

“情境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情境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情境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情境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分层展示。掘出情境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思维容易扩散,想象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框个范围,用适当语言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教学中来,如:请同学们用数学眼光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或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那些数字信息?这样一问学生往往就不跑偏了,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学生把信息分散到语文科学环境教育等多个领域。

(2)变静态为动态过程。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情境图”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处理,使原本静态的情境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學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二、抽离对教学有用的

(1)让学生整体看图,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三分钟内搞定,不能一条一条说,得出整体的数学信息,教师指向性要明确。

(2)数学信息提取出来以后,教师接着提问题,如: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或教师直接把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都可以。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时不是教师想要的,这是老师不能顺着学生跑偏,要引领学生言归正传,如:这个问题我们本节课不研究,以后再学,或把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没用的轻描淡写,不加强调又或把有用的信息和问题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情境图,并深入地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情境图进行灵活地、创造地使用。对情景图的处理,教师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不要让非数学的东西干扰我们的数学教学。

作者:马桂云

情境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3: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为了让数学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作用,从而乐于学数学。于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就提出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知识更形象化,学生更易理解,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好。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创设了生活展现情境、动手操作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幽默情境和归纳整理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数学课既不像语文课那样生动形象,也不像英语课那样活泼有趣。于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就提出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情境教学可以让知识的呈现更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情感,摆脱数学知识的枯燥及困扰状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努力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提供给他们熟悉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活展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只有创设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有作用,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让学生看一段小朋友周六一天的生活录像,内容包括起床、写作业、吃饭、踢球、看电视、睡觉。由这段录像定格为六幅图,请学生讨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很顺利地认识了整时,掌握了认钟表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体会到了生活中有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二、动手操作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全凭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会对所学内容难于理解。因此,作为教者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获得新知才印象深刻。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为了完成对角的认识,突破教学重难点。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折一折。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角。折好后,我请他们亲一亲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边。在生动有趣的触摸中,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获得了对角的认识。知道了尖尖的是顶点,直直的是边,明白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活动二:比一比。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比比谁折的角大?为了教学需要,一开始我给学生准备的折角图片是大小不一的。大家为了谁大谁小争得很激烈,老师及时抓住了这个教学最佳时机,利用思维矛盾的冲突点,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活动三:做一做。我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活动角。在老师的演示下,学生和老师一起将角的两边叉开、收拢,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并用儿歌归纳出: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通过演示、动手操作,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认真动手动脑,学会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图画再现情境,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画图当作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小学生年龄小,认识的事物不多,想象能力有限,较难很好地理解课本中描述的事物,通过图画来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实际上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符合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教学“差不多”和“多一些”这两个概念时,我让它们同时出现在同一道题中,然后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从而使他们很快就知道“差不多”离所比较的数比较近,而“多一些”却离得比较远,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一下子就理解了。

四、语言幽默情境,让学生理解起来不费力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它不仅可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觉得数学有趣,从而愿意学数学。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时,我就跟学生讲:进位用的“点”,就称为“脚”,给它加只“脚”,它就会向前进;教学退位减法时,退位时用的“点”,就幽默地称为“帽子”,給它戴顶帽子退下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趣,从而精神大振。

五、归纳整理情境,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网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是零碎的、分散的,小学生不能掌握归纳整理的能力,就像废品收购站一样,一团乱麻,混乱不清,学生理不清各种知识的关系,自然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带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巩固所学,把所学知识构成一张知识网,才能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因此,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或一章内容之后,应创造一个归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归纳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如,学完“运算律”这章的内容后,可让学生归纳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是怎样的?如何运用?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注重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周月辉.试论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8).

编辑 刘晓宇

作者:刘凤兰

上一篇:法院管理社区矫正分析论文下一篇:高职教学改革酒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