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五国高等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为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抓“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针对瓶颈问题,做好顶层设计,走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的道路,以建立高校联盟的方式,主动出击,才能迎来办学的活力和生机,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创新发展的科学道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GMS五国高等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GMS五国高等教育论文 篇1:

云南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

云南高校面向东盟国家招收留学生工作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因云南固有的地域优势,使其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为云南高校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招收留学生创造了便利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十多年间,云南高校积极面向次区域地区开拓高等教育市场,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推广工作成绩显著,高等教育输出逐渐形成产业化态势,现已建成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和汉语师资培训等面向东盟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基地,为云南高校在未来不断拓展国际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1 云南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概况

1.1 云南高校东盟留学生教学概况

云南各高校招收东盟留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始于上世纪90年代。起先在各高校外事办公室名下零星招收东南亚留学生,外办的教学科聘请中文系和外语系教师教授留学生,教学形式有一对一教学和小班制教学。还未形成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教学内容由留学生需求而灵活制定,教学方法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层次上来看,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自费留学生的来源国主要是越南、泰国、老挝等多个高等教育欠发达国家。2000年以后逐步有高校成立留学生院或国际汉语文化交流学院,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机构是在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对中国-东盟合作增资500万元,重点是扩大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在此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成立了东南亚国际学院,任用专业国际汉语教师开展留学生教学,采用国际惯用的语言教学小班制开设完备的汉语课程,107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从此开启了云南高校正规的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该机构开始形成专业的招手国外留学生的教学队伍,建设了对外汉语学科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第二语言教学模式。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滇的东南亚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2002年,在金边第一次GMS领导人会议后,中国政府出资建立“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之后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基地,云南各高校相继为次区域国家政府、企业举办管理和应用技术培训班,开展对外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形成近一支50人的专业对外汉语教师队伍。2004年11月万象“10+3”和“10+1”领导人会议后,当年在滇各高校东南亚留学生增至近1000名。2005年,云南省为推进GMS贸易便利化进程,部分高校担任了为GMS国家开设海关官员研修班、检验检疫部门官员研修班等教学任务。云南大学成立了留学生院,至此云南有了两所正规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院。2006年南宁中国—东盟确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后,云南各高校东南亚留学生迅速增至近2000名,云铜集团设立了“云铜奖学金”,出资鼓励在滇留学的东南亚留学生。2007年,云南财经大学成立了东盟学院,开启了东南亚留学生汉语财经专业教学新领域。2008年3月万象第3次GMS领导人会议后,昆明理工大学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求,一些高校开展了留学生学习专业的学历教育。此时云南省已建立十一个面向东南亚、南亚人力资源培养基地,依次为:云南大学文化与管理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昆明理工大学工业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云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昆明中医大学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昆明医学院医学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大理学院应用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实用技能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其中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四所高校,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授予权定点学校。受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的积极影响,2009年在滇16所高校的东南亚留学生人数近4000人,2010年发展到近5000人。在留学生事业快速发展中,对品学兼优的人才设立了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留学生设立了中国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铜奖学金等三项奖学金制,吸引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校精英学生来华学习。

1.2 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留学生教育形式基本有三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其中学历教育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学科分布由语言类、中医类、农学类等少数学科扩展到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等各个门类。东南亚留学生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主要有:语言技能型、专业知识型、职业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四种教学模式。

1.2.1 语言技能型。语言技能型教学模式是目前起步较早,而且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学模式。在语言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十几年,经历了从外汉语教学到国际汉语教学的发展。根据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教学类别和教学方法也从单一发展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译,当下国际汉语教学,在传统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还拓展了国别教学、专题教学、特殊类型教学等,根据学习者需求而形成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功能法、听说法、任务法等等。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教学的工具和教学手段也不断进步,已经从早期的粉笔黑板到挂图时代教学而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与教材同步的许多教学软件诸如“长城汉语”等软件运用到教学中,语言教学增强了趣味性,在模拟的情景中教学能增强言语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的效果。科学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网络教学方兴未艾,针对语言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类教材、教辅及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学习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前多得多,学习的趣味性也比以前增强。

1.2.2 专业知识型。目前在云南高校的东南亚留学生选择专业学习的以财经类、理工类、艺术类、医学类等学科为主。从学历教育的学生人数看,近几年财经类的学生在逐步增加。以云南财经大学越南学生为例,学生选择的专业有经济管理、国际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金融与财政、会计学、传媒学、广告学等专业。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由于掌握了汉语这门外语和专业知识,很容易进入港资、台资甚至中国大陆企业在越投资的公司工作,优秀人才很快进入管理阶层。这一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期效应是,有更多的越南学生涌入云南高校学习学历专业。在专业知识型培养模式最成功的要数大理学院。自2004年起,大理学院以汉语教学为基础,在汉语言、医学、旅游管理、计算机、经济学、公共关系等9个本科专业培养了留学生学生400多人,目前已有100多人顺利修完本科课程,获得学位,回国工作。自2005年起,大理学院率先在汉语言专业试行学分制培养模式。经过两届汉语言专业本科学生的学分制培养实践,大理学院拟在旅游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临床医学等留学生众多的专业试行留学生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学分制管理,培养专业知识型国际化汉语人才。东南亚各国与云南贸易往来增多,渴望到中国学习,成为语言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的留学生群将参与到今后中国—东盟贸易圈,进行经济贸易以及社会文化、教育学术交流。

1.2.3 职业技能型。老挝、缅甸、柬埔寨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对于高职高专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大。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依据西双版纳与老挝邻近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老挝经济特点,招收老挝留学生主要培养其为技能型人才,热带农作物种植、橡胶种植等专业留学生,回国后具有实际用途。诸如此类的学校还有文山农业学校等。

1.2.4 复合型。在东南亚留学生中,有部份学生是在原来国家已经就读了本科阶段课程,有本科毕业主、有本科在校生,选择到云南高校留学后,经过语言学习的关口再重新选择专业。有的从理科跨到文科类,有的从艺术跨到财经类,这些学生一专多能,留学期间具有学科知识重组的现象。这一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较强,毕业后就业情况较好。例如,参与云南电视台举办的“智赢天下”节目后又主持了2009年湄公河之夜的越南留学生团芳草,就是在越南就读艺术类后专业后又到云南财经大学攻读了国际工商管理专业;现任美的集团驻越南北部总代理的阮文孝,也是攻读过双学位的留学生。

1.3 孔子学院和海外汉语中心培养模式

云南高校在东南亚建立孔子学院的有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大理学院等几所大学,而在东南亚建立汉语中心的学校则较多,主要任务是为当地培训汉语教师,根据海外汉语需求市场开设汉语课程,加强当地汉语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提供多层次的汉语人才培训。云南财经大学在越南三所高校建立了商务汉语中心,分别是在越南河内第一工业经济大学、胡志明理工大学和老街职业经济管理学院,还在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也建立了商务汉语中心;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在老挝万象国立大学、苏发努冯大学建立了汉语中心。

2 云南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成就及问题

各高校近20年的留学生教育,无论是汉语教学、专业教学,还是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模式领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东南亚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在留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留学生生源不均衡问题。国际汉语教育在东南亚各国分配不均衡,高等教育较发达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生源较少,而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生源较多;缺乏充足的优质留学生生源,学生质量有待提高。其次,区域教材开发不足。与东南亚范围内汉语热旺盛需求相比,多语种教材需求量仍然很大,教材荒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需要各位汉语教师继续努力。再次,国际水平层面的学术交流尚欠缺。留学生教育如果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对来滇留学生不进行甄选,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没有明确的教学对象配套管理和评估制度,这个事业是难以走远的。基于以上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2.1 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留学生需求开设个性化教学模式。例如汉语教师可以建立语言技能传授模式,针对不同国别、语种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汉语水平设计课程容量、难易程度,由此调整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结构;诸如商务汉语教学可以根据其学科特点,以训练交际能力为主而设立“立体式”教学模式,教师与学员空间布置要打破传统模式,学生座位与教室构成四边形,有利于教师与学员沟通交流,减少心理压力。由于教师与学员在平等地位上教学,能突出成人培训重视学员主导地位的特点,也使国外高级干部消除心理顾虑,增进学习效果。

2.2 建立留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指标体系。总体培养目标: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目标:口径较宽、基础扎实、人格健全、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大众素质教育目标: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2.3 加强培训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在留学生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语言技能型的教师已经专业化,汉语教师队伍年轻、后劲较足,但是专业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需要加强。为在国际高校中提高自己的地位,需塑造良好形象,加强机构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这就应该从高校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软件方面,注重提高地域国际汉语教师特点,加强汉语教师小语种语言能力培养,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和互动,派出教师到各国学习、访问,学习掌握小语种教学特点,或者派出教师到东南亚国家参与教学,加快实现省内与东南亚国家课程建设接轨;硬件方面,应增加对高校的投资,加强高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一流教学资源的局面。

2.4 建立国别教材资源库。与东南亚范围内汉语热旺盛需求相比,多语种教材需求量仍然很大,东南亚国别汉语教材荒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需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足够的重视,还需要各位汉语教师继续努力。

3 云南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前景展望

3.1 通过人才培养,打造云南高等教育的品牌效应。云南周边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相比较而言,云南高校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将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留学生教育两方面优势紧密结合,打造、整合成一个优秀的“人才培养基地”平台。要建设完善的国际汉语课程体系,建设强大的汉语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产生积极的社会文化功能,结合各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深入探寻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法和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开设商务汉语、旅游汉语、医学汉语等不同类别课程,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对象,根据留学生母语背景、汉语水平、年龄特征来组织教学,同时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高水品的留学生高等教育,最终树立良好品牌并形成品牌效应。

3.2 通过人才培养,树立良好的国际教育形象。致力国际汉语教材编写和教辅资源开发,积极做好市场推广。设立国际汉语教材库,建设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积极做好市场推广。需加大多语种教材开发力度,提升教材对东南亚各国学生汉语学习覆盖率。东南亚各国多语种教材开发是一个未开垦的新领域,根据该地区汉语教学发展需要,编写符合地域宗教文化特色的汉语教材,积极开发国际汉语教辅系列衍生产品。例如从汉语教学本位出发,研制汉语教学软件,辅助汉语教学的发展轨迹和主要模式,建立文化多媒体数据库,构建开放式动态教材库,确立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在东南亚各国举办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展览,为国际汉语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3.3 着眼未来发展,打造一个重要的面向东南亚国家的“人才培养孵化器”。未来云南高等教育输出,不是原有格局的延续,而是要有新的提升,要在更高水平上分享教育国际化的利益,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云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应围绕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及“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面向东南亚留学生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战略和任务,清晰合理地布局全省高等教育输出,进行东南亚来滇学习汉语人数预测,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士录主编《云南蓝皮书:东南亚报告2007-2008》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3.王士录著《东盟科技发展与对外科技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5.伊继东、魏红、吴雁江留学生“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本研究得到“云南教育基金项目(08z0064)的资助)

作者:陈孟云

GMS五国高等教育论文 篇2: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为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抓“一带一路” 的战略契机,针对瓶颈问题,做好顶层设计,走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的道路,以建立高校联盟的方式,主动出击,才能迎来办学的活力和生机,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创新发展的科学道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云南高等教育;内涵建设;高校联盟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6 年 8 月 17 日出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时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为切实落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如何为“一带一路”倡议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

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教育部近日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云南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云南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任务,同时也是云南培育沿边加内陆双重开放优势,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联动轴心和重要动力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沿边高校作为云南省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区域布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兼有高等教育的固属功能。在高等教育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凸显国门大学建设发展特色,主动顺应形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培育云南省高等教育沿边交互、外向发展的开放优势,助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是云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云南作为我国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交汇带,在这种特殊地理区位的作用下,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家周边外交理念的推进,必然对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云南在东南亚很多国家举办了教育展和教育合作论坛,为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从2004年开始,省政府每年设置180万元奖学金资助来滇的东南亚留学生,2008年以来已增加到每年400万元,截至2010年,省政府奖学金经费累计发放达1920万元。2006年,云南省组织“云南教育展”在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等4国7地举办,云南省20所学校参加了展览。2010年10月,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举办了东亚峰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形成加快区域内高等教育合作的共识。仅2006~2009年,来滇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就达15096人,其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留学生人数居多,占来滇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总人数的95.83%。

2.语言交流与学习一直是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形式。云南师范大学在东南亚国家举办7所语言文化中心,建立了5个汉语教学中心,开设1个中文专业专科班,专门成立了东南亚学院,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云南大学2009年与缅甸福庆学校合作开办了孔子课堂,并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大理学院、红河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和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合办了DHY-RUPP汉语教育中心。

3.云南省各高校通过与东南亚国家高校开展联合办学。从2007年以来,云南大学相继与东南亚国家有8所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与泰国2所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学生交换、实习项目、联合办学、教师互访、奖学金设置等方面达成共识。昆明理工大学承担了国家商务部人员培训,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承担了GMS六国政府官员培训项目“GMS国家改革的管理”,在工商管理、旅游酒店管理和财务电算化管理等专业方面与东南亚国家一些高校积极开展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在东南亚设立了海外分院,学生人数总数超過1000 人。2010年与越南高校在学生联合培养、合作培训、教师交流、科研合作和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全面加强合作。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与新加坡培根学院就联合开展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和MBA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书,与越南奠边府省签订长期选派学生和干部进修合作项目。云南民族大学先后与东南亚10多个国家的26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新加坡REC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正式启动。云南农业大学与越南、泰国的一些高校,在国际教育合作、技术培训班、联合招收留学生、粮食安全领域联合培养人才、师生交流等项目上达成协议。

二、“一带一路”融入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虽然云南在与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和合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要真正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还要以创新发展的思路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东南亚国家教育现状缺乏深入的调研

必须要清醒认识沿线合作伙伴国家经济社会呈现政体国体“多样化”和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带来政策“多变化”的特点。特别是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基础不同,必须要了解认识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处在什么阶段,搜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所高等教育现状资料,找准切入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 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新的认识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需求当然也会不断出现,所以有必要作为一个长期性的研究课题开展持续研究。

(二)对国家相关政策领会不深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家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特别是教育部近日制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为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教育行动》的首要考虑是明确教育定位,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共建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民心相通,二是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但云南对国家教育政策及延边国门大学的建设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解,没有从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去寻找探索自身发展的战略优势,并尽快找出云南高等教育融入一带一路的突破口。

(三)缺乏高等教育整体推进思路

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教育行动》提出,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云南结合自身特色尽快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分部实施计划。

(四)国门大学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云南省政协 2014年对国门大学为期5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的国门大学在整体实力上、特色发展上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低,优势特色专业少。师资力量弱,全省 13所国门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不足 100人。面对“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政界和学界都强调云南要发挥区位优势,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由此看来,云南国门大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云南高等教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对策建议

(一)调查研究,知己知彼

由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众多,国情 各异,各国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经济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推进周边区域研究的覆盖面,在鼓育合作中也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是包括教育国际合作在内的所有国际合作的共同原则和前提 。充分发挥民间智库作用,通过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加强“一带 一路”沿途国家圈情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教育政策规划与 “十三五”教育规划紧密结合,以战略眼光对 “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性、节点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我省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为沿途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主章和中国模式,供沿途国家参考和借鉴 。云南与周边国家多民族融合聚居的情况使得无论是云南的高等教育还是周围邻国的高等教育都需要面对同样一个问题即开展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这一相似的情况使得云南与周边东南亚国家有着相似的教育基础。云南优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高等教育水平有利于云南输出文化,另一方面,云南丰富的资源优势让云南高等教育研究中有很多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 如农、 林、 渔业等专业能够完全填补这些国家的人才缺失。

(二)内涵建设,精准发力

高校内涵建设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高校的内涵建设就是要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层次、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使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提高一定的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使高校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必须认真分析其核心竞争要素,在办学理念、专业学科、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教师队伍、科学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方面是高等学校通过固有职能发挥的“走出去”极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请进来的区域性高等教育国际往来会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容易。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云南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沿边高校应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以获取国家和省级政策及资金支持,同时也是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堡垒作用的重要体现, 更是云南高等教育的新兴增长点所在。

(三)顶层设计,高位规划

围绕“一带一路” 战略建设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主线,做好顶层设计,高位规划 。要把适应集中发展“国际贸易、 商务经济、 跨境旅游、 宝玉石加工、 生态产品深加工、 农业开发合作、 生物烟草、 花卉种植、 民族文化研究、 小语种、 矿产资源开发、 水利水电、 交通运输、 地质勘探” 等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专业,进而通过专业群的合组,培育并形成 2~3 所高水平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全面提升我省高等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地找出一条适合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道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极大推动云南与东南亚的区域交互,促进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方向的调整及其整体发展的转型升级。为更好地引领并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需求,云南高等教育势必需要在现有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框架内,坚持以东南亚南亚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区域性国际化发展,着力开展与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等國的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区域性国际化的发展。

(四)建立联盟,主动出击

在不同优势和特色高校的同时,云南国门大学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建立国门大学对内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高校联盟增强竞争实力,以国门大学位居国门的前沿优势和沿边的辐射优势,充分发挥我省现有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对毗邻国交流与合作,主动出击,可考虑围绕我省固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实, 加快建设一批高适应性的应用技术大学,推动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型升级,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为周边国家提供教师培训机会,以提升影响力。改变传统以单一高校为基本单元、 点状对接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由省政府牵头对接东南亚相关国家教育部(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统一的招生标准、 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统一的人才培养规格、 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整体上形成“以省统筹、条块整合、按需对接、整体输出、优势互补”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早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策略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2]佚名.让“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落地生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推进共同建立“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答记者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6-08-11.

[3]方宝.近十五年东盟围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1999~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5(11).

[4]范华凤,龙鹏.“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门大学内涵建设核心要素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7(01).

[5]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国门大学建设调研[R].2014.

[6]纪洪江,徐绍华,王颖.“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7 (01).

[7]张媛媛,朱耀顺.云南高等教育面向东南亚国际合作办学交流现状与问题[J].高教高职研究,2016(07).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作者:张宇华

GMS五国高等教育论文 篇3:

“互联网+O2O”背景下实体超市转型研究

[摘 要]文章以日本大型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为研究对象,探讨“互联网+O2O”背景下实体超市转型问题。在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推动的网上购物冲击下,实体零售店经营举步维艰,业绩惨淡。同时,电商也面临着业绩增长缓慢,需要探索新的模式等问题。于是,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伊藤洋华堂在华实体超市转型对策的分析,发现其在场景式营销体验、基于数据分析之上的人性化营销等方面的线上线下融合都有其独到之处,对中国的实体零售业和电商均有启发和参考意义。线上线下数字化融合已成为零售业主流,体验式场景营销将有效地弥补单纯电商所欠缺的购物体验。

[关键词]“互联网+O2O”;企业管理;伊藤洋华堂;新零售;经营战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057

1 中国零售业的“互联网+O2O”模式概况

1.1 中国实体零售业的转型发展

2011年,中国零售业引入O2O模式,其后,零售业O2O市场规模大幅增长。2012年,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呈现下滑趋势。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放缓现象严重,实体经济发展更加艰难。2015年,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2016年,O2O市场规模增速迅猛,交易金额达到4487亿元。O2O市场占有率大幅增长并成为企业追捧的新兴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平台定位、产品定位,以及全面升级服务。

一方面,实体零售业尚未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零售起步早且发展迅猛。这意味着实体零售业还在襁褓之中便遭遇到互联网零售的巨大冲击,不得不面临转型问题。

1.2 中国消费者特征分析

在消费者特征方面,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化程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消费品达到了一半以上的线上渗透率。2018年中国网民已近8.3亿,互联网普及率近6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在中国消费进一步升级和消费者网上消费的进一步普及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在消费者主体方面,“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消费的主要力量,自主消费观念更强并且消费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消费行为上,“80后”和“90后”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依赖程度更高。大多数消费者偏向于利用碎片时间购物。网上购物周期较短,网上购物频度更高。

2 伊藤洋华堂在华“互联网+O2O”模式分析

2.1 伊藤到家

2018年,伊藤洋华堂为了抢占线上市场,推出“伊藤到家”。成都城区内五家门店附近顾客均可享受3千米范围内下单2小时内的送达服务。伊藤电商公众号“微商城”也提供了全天24小时下单服务。整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提供高品质日常性商品,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2.2 伊藤商城

伊藤商城定位是做实体店商品与服务的延伸。在选择产品方面,伊藤首选实体店畅销的日常商品的同时将伊藤PB商品推进商城。其次,引入产地地标商品和供应商共同开发品牌。网站商品数有限。上线商品总计1604件。其中,生鲜馆主要包括海鲜水产、瓜果蔬菜、禽类蛋类等206件商品,母婴馆主要包括孕妈用品、出行玩具等253件商品,食品馆包括烘焙产品、休闲食品等334件商品,居家馆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620件商品,服饰馆包括美妆、配饰、儿童等113件商品,特色馆包括健康生活、地方特产等78件商品。配送时效上,目前已经实现了“半小时配送到家”服务。从配送门槛来看,伊藤电商实行199元以上、20千克以内包邮,门槛较高 数据来源:成都伊藤洋华堂官网。。

2.3 食品生活馆

2018年伊藤洋华堂首次在成都进行业态升级,推出首家食品生活馆,打破了GMS的生活型传统业态。生活食品馆按照食材和商品的消费场景进行陈列和推介,对食品的陈列都进行主题化归置。在百货区,也有各种形式的场景演示。与此同时,伊藤对所有商品的介绍都制作了特殊的二维码,消费者在需要了解商品特点时直接扫描商品二维码就会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准确的商品信息,并且植入了顾客调查问卷的功能,协助店铺收集对商品的意见,提高服务效率。

3 伊藤洋华堂“互联网+O2O”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配送服务时效滞后

伊藤的电商配送服务主要限于成都主城区。由成都主城区当地物流配送,并没有实现统一的配送中心配送。成都伊藤洋华堂微信商城提供的 “当日达/隔日达”的配送服务明显滞后于其他新兴商超的生鲜超市提供的“30分钟/3公里”配送服务。

3.2 难以下沉三、四线城市

下沉市场主要针对的是农村乡镇或者三、四线城市用户。在一、二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收入群体是电商消费的领跑者,但是,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用户数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三、四线城市虽然消费能力比起一、二线城市的人来说较弱,但是在消费时间和传播力度方面更加有力。很多三、四线城市期待伊藤洋华堂的商品和服务。但按照三、四线城市人口规模和市场容量,伊藤很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并实现盈利。

3.3 资金成本运营压力大

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传统零售商对电子商务兴起的对策实施过慢导致我国电商市场已经被几家电商平台垄断,这将会给中小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带来巨大压力,而且能够拓展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所以在后续引流方面,伊藤洋华堂将承担较高的投入。而且在交易量初具规模之前,如果电商交易某些环节服务质量差将很容易被消费者抛弃。如果要达到较好的市场份额,将面临着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4 伊藤洋华堂在华实体超市转型建议

4.1 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差异化

目前,实体零售行业只关注于一线城市的电商业务弊端已经十分明显。“90后”消费者是伊藤电商主要购物渠道,未来将会更关注线上电商平台的产品品质,伊藤必须增加差异化、独有的、高品质的商品销售。未来,伊藤洋华堂應该坚持以产品为中心,体现产品性价比。另外,目前的零售业对物品需求的满足已经接近饱和的状态,接下来是要能给予消费者心理的体验感、愉悦度,增加年轻人喜欢的贩卖业态。

4.2 借鉴其他先进物流经验

最大限度地消化代替顾客购物并提回家的成本增长是网上超市能否盈利的关键。在模式探索上,其他电商超市做出尝试值得成都伊藤洋华堂学习。其一,成都伊藤洋华堂可以考虑开设网上超市专用配货的门店,来覆盖没有实体门店的地方;其二,联合其他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在商品与物流配送上分工协作、拓展市场、实现顾客引流。

4.3 电商体验店加速下沉

在市场容量有限的一線城市用电商渠道去弥补实体店辐射不到的区域。同时,更小体量的商业项目能加速伊藤在二级市场的下沉。比如伊藤洋华堂在四川一些城区人口在三四十万人左右的三线城市无法下沉,伊藤洋华堂可以采用200平方米左右的线下体验店来完成,辐射三线城市下沉。

5 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电子商务和O2O等新消费方式的崛起,正在不断蚕食着实体零售业。导致全球实体零售业一片愁云惨淡,数字化营销难以实施、企业无法从“人找货”升级到“货找人”的新型零售体验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流量剧增的红利不再,线上零售业增速放缓,线上市场向巨头聚合形成垄断,零售业即将进入冰冻期。

我国传统零售业想在这样严峻的竞争下生存下去,必须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一边倒”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应用下去;还需要学习其他外企的先进物流体系、场景式营销体验和利用先进技术提供人性化营销,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促进传统零售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田景堯.中国における日系GMSの強みと弱み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成都イトーヨーカ堂の事例を中心に一[J].松山大学論集,2018.

[2]MASARU USUI,AIKA MARUKO,MICHIKO HARADA,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solates from retail food products (vegetables and meats) in Japan[J].Anaerobe,2020(61).

[3]Business-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findings in the area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reported from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Convenience stores and well-being of young Japanese consumers)[Z].Food Weekly News,2019.

[4]YOSHINARI,TAKEUCHI,KOSUGI,ET AL.Determination of sterigmatocystin in foods in Japan: method validation and occurrence data[J].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Part A),2019,36(9).

[5]ECHO.中国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5):32.

[6]张海燕.渠道竞争视角下我国零售业竞争变革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7):37-40.

[7]包振山.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经营标准化输入与本土化演进路径研究——以日本永旺集团为例[J].学习与探索,2020(2):144-152.

[作者简介]刘泽晗(1998—),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作者:刘泽晗

上一篇:生态文明与生态设计论文下一篇:智能化管理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