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2023-02-28

第一篇: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围绕 “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特制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分析

(一) 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体来讲,系统“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实施基本顺利,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长足进展,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建设全面铺开,信息化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持在深度、广度和协同度上得以全面提升。主要成绩如下:

1、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建成了行业网络。建设了以市公司为核心的三级网络,实现了全区76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满足业务应用提供了“高速公路”。二是建设了系统平台。先后投资800余万元,购置了31台服务器

1 (含小型机)、7台存储设备、18台网络交换等设备,搭建了承载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三是配备了办公设备。07年至今,全市共购置计算机843台,笔记本79台、收购专用设备127套,打印机428台,平均每个烟站4台以上,客户经理、稽查员等岗位基本达到“人手一机”。

2、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一是推广了卷烟营销软件。推广部署了卷烟营销、“一号工程”、新商盟网上订货、手机订货、“135”工作法、零售终端软件、电子代扣、仓储管理、统计并轨等软件系统,涵盖了卷烟订货、配送、客户服务、数据统计全过程。二是推进了烟叶信息化建设。应用了省局推广的烟叶生产收购、在线支付、电子合同系统,自主开发了烟叶仓储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软件,完成了自动化收购线、入户预检、烟田物联网试点,建设了烟叶收购视频监控系统。三是开展了电子政务应用。推广了省局专卖、办公OA、两项工作、人力资源、财务预算、电子档案等管理系统,建成了以市公司为中心、各县级公司为分会场的行业视频会议系统。

3、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一是健全了制度。近年来,制订完善了《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行业网络管理办

2 法》、《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化设备管理办法》等十余个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队伍。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既熟业务又懂管理的技术骨干。三是完善了考核。将基础管理、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系统运维等方面工作完成情况与行业绩效考核工作挂钩,以考核促进了信息化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4、信息化安全不断加强。一是建设了标准机房。按照机房建设要求,配备了双路供电和不间断电源,安装了机房专用精密空调,部署了气体灭火和环境监控系统,建立了短信报警平台,最大限度地保障物理安全。二是做好了设备备份。健全系统备份机制,对线路、网络、服务器和环境设备进行了双机备份;对业务数据进行了本地、网络双备,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完整。三是管好了网络安全。加强外网接入管理、规范网络IP使用,制订访问策略、屏蔽非法信息,实行网络用户备案和网络准入制度,进行了桌面安全管理、上网行为监控、网络风险评估和安全系统加固。四是搞好了安全运维。落实系统运维工作日

3 巡月查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各种软、硬件设备,及时检查系统运行情况,随时解决系统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体上看,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整体规划不够到位。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流程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但由于系统的建设开发、部署、推广、应用多以省局统一部署为主、整体规划不足,系统开发商和系统建设平台、投入运行时间各异、多以条块为主,比较分散、各自为政、独立封闭,数据不能互相衔接,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二是系统应用还需深化。目前投入运行的业务系统已达三十余个,基本涵盖了行业的主要业务应用。但个别系统建成后实用性和适用性较差,部分应用系统、管理模块没有真正应用起来,甚至停止使用,如烟叶生产基础软件、基地单元信息系统、烟叶生产信息系统、烟叶质量管理系统、卷烟配送调度和车辆监控系统等应用程度不高,

4 造成了资源浪费,未能达到利用信息化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设初衷。

三是支撑保障有待加强。虽然目前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已具规模,但基础设施集约化、基础平台集成性、标准规范体系化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统一的决策管理平台对卷烟、烟叶、专卖、财务等业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集中管理、综合分析,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不够充分、对领导决策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不利于领导层及时掌握运营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二、 信息化发展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信息化应用的新常态

1、新形势:信息空间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所谓新形势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应用的大政方 针政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有两大重要部署,一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成为新“四化”之一;二是加强信息空间安全建设。 在2015年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

5 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新技术:“云大物移智”等新IT将大规模应用 目前,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所谓“新IT”就是不同于传统IT的一种新型IT架构,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随需而变是其主要特征。新IT的主要要素是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本质是智慧技术,机制是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组织逻辑、行政逻辑,建立新逻辑。

3、新管理:企业架构理论将得到广泛认可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孤岛”、“烟囱”等问题,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究其本源确是管理问题。如果不能从管理上进行革新,仅在技术上着力,未来几年还会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方式,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使信息化建设从局部规划和设计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套方法就是企业架构理论。所谓企业架构是一种对组织多角度的综合描述,它反映了组织结构+流程+技术的总体设计和安排。企业架构是连接业务

6 战略、融合先进技术趋势,指导业务优化和信息化方案设计的重要手段,是承接业务战略与IT之间的桥梁。、

4、新重心:数据应用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从 IT(信息技术) 向 DT(数据技术) 转化,从以流程为中心向以数据中心转化,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是如何对组织内外部的数据进行深入、多维、实时的挖掘和分析,以满足决策层的需求,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面进化。

(二)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 2013年国家局借助国际咨询公司先进的企业架构方法论和科学的工具模型,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实践的成功经验,从行业全局视角制订了2014—2020年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行业“155”信息化发展蓝图,即“一个平台、五大应用、五大保障”。“一个平台”指行业统一管控平台,“五大应用”指政务管理、运营管控、资源管理、监督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五大应用体系,“五大保障”指信息化决策、架构与标准、建设与实施、运维与服务、网络安全等五大保障体系。

7 规划对烟草商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为“以三个重大工程建设统领八个重点项目的实施”

1、行业统一平台工程

重点项目1:行业统一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国家局和省级云管理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授权运维。

重点项目2:行业安全运维一体化管控系统。建设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资产管理和安全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安全运维一体化管控系统。

2、行业“三流合一”工程

建立覆盖两烟需求、计划、合同、专卖、生产、购进、储运、销售等各业务环节的跨企业供应链协作机制,全面提升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重点项目3:卷烟打码到盒。对卷烟盒条包装进行赋码;实现打码到盒与“两打三扫”的全面整合;建设卷烟盒、条、件码的信息库和查询应用,跟踪卷烟实物流向;建立行业消费者信息库,实现精准的市场洞察。

8 重点项目4:两烟“三流”整合。设计计划、预算、绩效联动的管理体系,实现两烟生产、仓储、出库、运输的物流跟踪;建立行业统一电子商务体系,支持需求、订货、网上配货和协同营销;以资金管控平台为依托,强化计划管控,实现资金流与物流、商流的整合。

重点项目5:财务集成管控应用。推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提升行业预算管控、资产监管、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水平。

3、行业电子政务工程

按照政务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形成规范、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应用,达到全程管理、全程监督、全程控制,实现信息化与烟草政务的深度融合。

重点项目6:行业专卖管理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构建政务服务化、监管智能化、操作流程化的数字专卖监督管理体系,包含行业证件管理、案件管理、队伍建设、市场监督和专卖内管等模块。

9 重点项目7: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实现政务管理的业务集成,提升办公协同的基础服务能力,对内加强行业政务信息资源配置、执行、监控等全方位的管理,对外强化“一站式”信息公开与服务。

重点项目8:行业监督管理应用建设。围绕行业计划、人、财、物等职能领域的管理要求和业务需求,构建一体化的行业监督管理应用体系。主要包括法规管理、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审计和治理整顿应用。

三、三门峡市烟草局“十三五”信息化工作规划

(一)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行业信息化建设任务,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集成整合为主线,以信息资源利用为重点,以信息安全为保障,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应用水平和服务水平,用信息化支撑全市烟草系统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推进信息化与烟草产业的深度融合。

2、建设目标

10 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功能,提高系统集成度,深化系统应用,促进数据中心整合,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决策支持层、经营管理层和生产运行层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支撑企业各业务发展。

3、信息化建设重点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主要聚焦在搭建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物流综合管理、运营指挥中心、政务综合管理等五大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以及运维管理两大体系上。

(1)搭建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

以电子地图和全球定位为基础,结合视频捕捉和图像处理技术,为营销、烟叶、专卖、管理等应用提供可视化的查询、分析平台,为领导决策和业务分析提供数据参考。一是直观展示烟站、农户、大田、合作社、育苗、烘烤、水利等基础信息,为烟叶种植合理布局和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展现零售客户布局,对卷烟送货线路进行智能优化,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三是对客户经理、烟技

11 员、专管员、送货员的工作轨迹进行定位查看、掌握工作状态,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搭建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以烟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高度整合全区卷烟、烟叶、专卖、安保等部门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建成行业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一是升级改造各单位先行建设的视频监控设备,将其纳入集中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完成卷烟物流中心、基层专卖队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物流园区、联合工房和专卖办公等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三是通过共享视频监控资源、拓展系统应用范围,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全面覆盖,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服务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的作用,达到现场监控可视化的系统建设目的。

(3)搭建物流综合管理平台

运用电子标签、全球定位、电子交换、数字化仓储等信息技术,建立卷烟、烟叶、烟用物资“三烟合一”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一是推广应用卷烟物流综合管理和批零在途系统,与在用的营销、仓储、配送、打码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实现物流管理系统化;二是将烟叶物流和烟用物

12 资管理纳入平台管理范畴,拓展平台应用范围,进行集中调度、综合管理;三是对物流信息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利用,建立分析模型,实现平台的“功能化、自动化、可视化、智 能化”,提升行业物流管理水平。

(4)搭建运营指挥中心平台

以营销、生产、专卖、物流综管、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等业务数据的集成整合为基础,以大屏显示、视频会议系统为载体,建设行业运营指挥中心。一是以表格、图像、视频等形式实时展现业务系统运行数据;二是进行数据综合分析,智能化地形成生产、销售、财务等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三是与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对卷烟、烟叶等生产经营现场进行综合调度、管理;四是设置指标阀值,建立预警机制,对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事务提醒,便于及时处理。

(5)搭建政务综合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成果和新技术,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规范政务管理,搭建全程管理、全程监督、全程控制的政务管理应用,提升政务办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大办公OA系统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公文管理、信息发

13 布、网上审批、工作督查、事务处理等环节的无缝衔接、流转顺畅;二是开发移动办公和短信平台,将办公自动化应用延伸至移动终端,随时进行事务处理、通知提醒,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整合行业管理类系统应用,实现专卖、计划、绩效、财务、安全管理的电子化,应用纪检、审计、法规和整顿等监管系统,形成覆盖全部环节的政务管理平台。

(6)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以安全策略为核心,从管理、技术和运维等方面入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整改”的持续改进,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看得见、用得好、管得住”的目标。一是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对业务系统进行等级测评、定级保护和系统加固,提高业务系统安全性;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项目管理、网络管理、机房安全、备份恢复、应用操作等方面健全制度,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和专职人员技术水平;三是开展网络安全防护优化。按照等级保护要求,以三级系统独立分域、二级系统集中成域为基本要求,开展安全域划分,调整网络架构,明确网络边界,并在各边界做好安全控制措施,以一

14 体化、架构化的思路打造合理的网络与信息运行环境;四是建立病毒防护预警系统。建设公司统一的病毒监控与预警,集中管理各层次的病毒检测与防护模块,提供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与病毒预警,构建企业级、立体化的病毒防护与预警系统,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保障公司网络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五是建设信息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各类操作和运行日志进行持续的监测与关联性分析,及时识别异常操作、非授权访问、黑客入侵等现象,发现安全隐患实现实时预警和应急响应。

(7)构建运维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和标准规范,应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机房环境、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的集约化运维管理,增强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围绕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要求,健全运维管理机制,梳理流程、明确职责、制定办法、加强考核,为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按照运维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建立融合制度、流程、人员、技术、信息资源于一体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的综合管理与监控。

15

(三)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全市烟草系统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工作规划与主要任务采取“2+2+1”的方式,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即第一阶段为项目启动、建设、推广阶段,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阶段为完善、整合、全面应用阶段,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三阶段为规范、拓展、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阶段,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为建设阶段(2016年-2017年),主要任务是建好基础平台。应用卷烟物流综合管控系统、实施GPS车辆监控系统,优化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推广电子政务二期,打好平台建设基础;按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开展运营指挥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中心运行环境、支撑系统“双基建设”;推广应用全省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管控平台,搭建保障和服务两大体系基本架构。

第二阶段为完善阶段(2018年-2019年),主要任务是整合信息资源。实施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服务烟叶生产布局和卷烟配送调度业务;通过物流综合管理平台集成烟

16 叶仓储管理系统,支撑烟叶原收原调工作;利用视频监控平台整合已有的仓库、安保以及将建的卷烟物流视频监控系统;在运营指挥中心中心部署视频会议、物流管控、地理信息、远程监控系统;以电子政务为基础打造政务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办公协同、专卖管理、资金预算、人力资源、监督管理等业务应用。将安全防范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纳入信息安全管控平台,将中心机房、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和数据存储系统等纳入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第三阶段为提升阶段(2020年),主要任务是深化系统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支撑行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物流综管平台实现卷烟、烟叶、烟用物资物流信息化管理;在卷烟、烟叶、专卖等工作现场全面应用视频监控平台,在运营指挥中心采集、展现、分析、管理各业务系统运行,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依据;利用政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对系统内部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全面施行无纸化、网上协同办公;利用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平台,实现对制度、流程、人员、技术、资源的一体化管控。

17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行能力。完善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要营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氛围,推动信息化重点工作;要强化管理,配齐配强配精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信息化的执行能力;要建立项目负责制,明确部门责任,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增强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一系列约束机制和跟踪流程,实现痕迹化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得以落实。

3、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效果。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设计立项、开发建设、验收鉴定、推广应用等全过程的控制。注重信息化规划、项目计划的制定;强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进行技术把关,确保投资合理;实行“立项-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项目“好、快、省、廉”;开展项目评估,作出综合评价,确保实施效果。

18

4、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业务素质。要通过岗位交流、项目建设培养人才,支持鼓励信息化技术人员进修深造,打造专业技术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的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强应用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以考促学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

5、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水平。把创新精神贯穿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加大创新型信息化项目数量及资金投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将新技术应用于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行业运行、管控、决策的新模式。

19

第二篇:《“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在更大范围推广,宽带广播电视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亚太地区。

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集成电路实现28纳米(nm)工艺规模量产,设计水平迈向16/14nm。“神威· 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继“天河二号”后蝉联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迈向10.5代线。2015年,信息产业收入规模达到17.1万亿元,智能终端、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的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网信企业。

网络经济异军突起,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79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互联网 ”蓬勃发展,信息消费大幅增长,产业互联网快速兴起,从零售、物流等领域逐步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渗透。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稳步推进。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网络富民、信息惠民、服务便民深入发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取得积极成效,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作用明显。大中小学各级教育机构初步实现网络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病历普及率大幅提升,远程会诊系统初具规模。医保、社保即时结算和跨区统筹取得新进展,截至2015年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8.84亿人。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网上生态持续向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初步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本落实,网络安全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国民网络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网络文化建设持续加强,互联网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网信军民融合体系初步建立,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信息融合不断深化。网信军民融合顶层设计、战略统筹和宏观指导得到加强,实现了集中统一领导和决策,一批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落地实施。军民融合式网信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初步实现网络安全联防联控、网络舆情军地联合管控,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合用步伐加快。

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网信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美互联网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网上丝绸之路论坛、中国—新加坡互联网论坛。数字经济合作成为多边、双边合作新亮点。一批网信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年增速持续保持在30%以上。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指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2015年

年均增长(%)

2015年

年均增长(%)

总体发展水平

标 1.信息化发展指数 >79

72.45

信息技术与产业(纳米)

32/28

28

2.集成电路芯片规模生产工艺 —

3.信息产业收入规模(万亿元)

17.1

13 信息基础设施

8.5

13.2

6.88

4.网民数量(亿)

8.5 5.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亿户)

>2.7

>15.7

2.1

10.1

>0.77

>103.6 6.光纤入户用户数(亿户) 1.2

126.8

38.0

20

38.0

4 7.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8.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14.9

4

14.9 (%)

80

〔55〕

53

〔28〕 9.县级以上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双向化率 10.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Tbps)

6.5

42.7

3.8

37.5 信息经济

11.制造业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

>70

>6.08

70 6.08 12.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万亿元)

>18

>31.7

21.79

35.5 信息服务

13.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85

〔>15〕

90.8

〔20.8〕

70

〔30〕

76.8

〔36.8〕

50

〔25〕 14.地市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15.县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52.5

〔27.5〕

>70

〔>30〕

75

〔35〕

8 16.电子健康档案城乡居民覆盖率(%)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亿)

17. 50.7

8.84

53.7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单位为百分点。

第三篇: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孝感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信息化围绕教育中心任务,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师信息化能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创新,教育信息化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信息化保障能力和应用效益不断提升。

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机制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被纳入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孝感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孝感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信息化领导力得到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被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督导评估体系。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较大改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投入1.2亿元,“宽带网络校校通”达到95%,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达80%,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试点学校数26个。乡镇中心学校以上计算机教室配备完成90%,生机比平均达到10:1,学校师机比达到3:1,实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工程学校56所。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按照“行政驱动、混合式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了《孝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参加省、市级培训教师达60%,县级培训90%,校本研修普遍开展。通过培训,参训学员基本掌握了数字资源平台的应用、学习空间的搭建、利用教学资源编写教学设计、网上教研协作、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

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面逐渐扩大。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家校互动、教师培训、德育、教育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效能不断增强。开展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实验和网络专递课堂教学实验,组建城乡学校联盟,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举办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竞赛覆盖各学段各学科,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孝感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为:一意识不强。不少领导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二是孝感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还不够大,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保障不足;三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区域、校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四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效能还不够高,信息化支撑教育变革和创新的效应还不够明显。

二、“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围绕孝感市教育信息化省级试点和孝感市信息惠民工程,坚持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和师生成长为着力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工作原则

——深度融合、创新引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促进教育教学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创新,形成教育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从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创新多元的数字资源形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和管理的核心业务。构建信息化教与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差异发展,努力形成特色,形成全市教育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在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推进集约化建设、整体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和应用水平的同时,明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鼓励形成各自特色。

三、“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与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全面完成《孝感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普及和带动教育创新的优势,增强教育信息化服务于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效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

——宽带网络“校校通”。城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接入宽带网不低于100M,乡镇中心学校不低于20M,农村学校、教学点不低于10M,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配备率达100%,教师用电脑达到1人1机。

——优质资源“班班通”。做好专递课堂、名师“1+X”同步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城乡和区域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互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使所有教师和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实现“人人通”。重点突出教师网络研修、名师工作室建设,把技术和教育融合落实到我们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学习中。

——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完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学科内容齐全、标准规范、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资源库。

——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孝感教育云服务平台,建立完善适合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远程学习、培训、研究和交流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分析系统。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体系,建立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养的工作体系。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方法,以及案例,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主要任务

1、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础设施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学校购买、公司运维”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探索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服务的机制、模式,进行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制定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电教人员开展跨校服务,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实现中小学学校网络全覆盖,,实现所有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具备网络接入条件,普通教室信息设备终端能够满足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互动教学需要。

2、加快部署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师生及家长提供人本化、个性化、实时性、可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充分依托教育服务平台,做好优质资源推送服务,让教师、学生能够轻松地享受到优质教育数字资源,从而更好地让师生在网上开展学习与教研,建立实时交互教学答疑系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师生协作创新能力,实现深入、丰富的网络学习。

3、加大资源建设投入,采取征集评选与组织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本地资源建设。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交互式电子白板优质课竞赛”等活动,通过筛选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建立评价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个性化教育资源研发,不断丰富我市教育资源服务内容。加大紧缺性公益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4、在国家、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我市教育宏观管理提供监管和支撑。加强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完善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的教育“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体系。

5、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采取行政推动、任务驱动的方式,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着力提升教育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深度融合的能力。探索建立校本研修、网络研修、集中学习相衔接的培训模式,建立培训过程监测和质量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建立专家引领、一线教师为主的培训者培训团队,建立将研修成果、生成资源、及一师一优课活动与本地资源建设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机制,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措施和方法。开展培训的同时,举办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微课大赛、资源建设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

6.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普及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设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生职业信息技术能力认证机制。为教师和学生配备满足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所需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各级职业学校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和管理平台。建设一批市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开发一批仿真实训系统,建设一批职业学校仿真实训中心。

四、实现孝感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努力建立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体系、业务管理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业务科室之间的配合协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

2、经费保障。市、县各级政府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教育附加费中安排不低于10%用于信息化建设,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15%用于教育信息化,“改薄”等国家、省项目经费中要优先考虑教育信息化工作。孝感市本级每年要安排足够的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加强教育信息化经费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制度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对各县区教育局及市直学校的考核项目。同时,严格实施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考核奖励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4、技术保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营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第四篇:全文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全文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直属(管)各单位、局机关各部门: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为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我局制定了《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6年11月30日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期间,在多方协同推进下,坚持应用驱动,强化顶层设计,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启动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初步建成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基本构建形成了国家、省两级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中医药业务信息系统不断丰富,建立和完善了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直报系统、国家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国家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与技术服务系统。中医药政务信息化得到加强,政务管理和公开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医医疗信息化加快发展,组织实施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项目,开发应用了名老中医传承、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辅助诊疗、中医慢病管理等一批中医药特色业务系统,55%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70%的中医医院建立了门(急)诊挂号系统,75%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住院管理系统,“云中医”、“网络中医院”、“智慧中药房”等中医药信息新业态逐步兴起并得到推广。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不断增加,中医药知识传承与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中医药信息化支撑条件明显改善,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了中医药信息学专业,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试点建设顺利完成,国家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与制定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初步构建与卫生信息标准相融合的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中医药信息化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

当前中医药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由于起步较晚,长期投入不足,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薄弱,区域之间、中医药各个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与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行业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意识有待增强,中医药信息化统筹推进、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不足。中医药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一些重点业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惠民成效还不明显。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和“互联网 ”发展相对缓慢,中医药网络和信息安全亟待加强。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支撑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机制需要加快完善。

“十三五”时期是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融入、整合、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信息化既要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新情况、新技术、新要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服务惠民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随着我国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为中医药信息化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对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以及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并不断完善,为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开发和“互联网 ”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信息化在健康医疗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主题,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主线,着力改善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高中医药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创新驱动。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融合共享,便民惠民。坚持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目标,整合完善中医药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融入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紧紧围绕人民健康服务需求,创新大数据应用,不断扩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供更加丰富、方便快捷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规范有序,安全可控。加强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妥善处理应用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惠民便民的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创新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互联网 中医药”,适应深化医改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

——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显著增强。以国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建成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与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信息获得感明显提升。统筹中医药政务业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覆盖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医药信息服务有效供给逐步增多优化,均衡化程度明显增强。

——中医药信息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信息化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 ”中医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更加丰富,创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进数据采集、体质辨识、疾病诊断、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科普文化等健康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中医药信息化支撑体系优化完善。中医药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并在相关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中医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加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信息平台建设。

建设中医药信息平台。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构建中医药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做到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实现中医药与卫生计生业务协同、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中医药数据中心之间、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中医药机构之间、中医药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中医药信息高效、快捷和安全传输。

建设中医药数据中心。以中医药业务需求为导向,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绿色节能等技术,合理规划,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各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中医药分中心),依托省级中医药机构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市试点建设地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

专栏1 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中医药分中心),构建中医药数据处理分析平台,建成覆盖全国的中医药数据云平台与共享网络。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托省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或科研院所,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绿色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试点制定绿色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开展绿色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试点,推动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在已建中医药数据中心的替代应用。

第五篇: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所确定的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 “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 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校利用创建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同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并顺利完成一期项目,数字化校园已初具规模。

(1) 建设校区基础网络,万兆主干的交换网络,具备电信网和教育网多个出口(电信出口带宽达1G);校园专网,覆盖三个校区所有建筑物,承载学院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等多个特殊应用,与互联网实现物理上的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2) 数据中心,包括两台磁盘阵列、以及近70台IBM、HP 、LENOVO等服务器,承担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门户网站及其他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统一的数据存储系统,容量达30T,实现关键数据的存储服务,为各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虚拟主机等提供存储服务。

(3) 三大基础支撑平台:身份认证平台、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校园门户平台,实现将多个业务系统集成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中。

(4) 统一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涵盖教务、学工、师资、办公自动化、后勤服务、保卫等几大类应用,面向学生提供基本信息情况维护和查询功能,提供网上选课、成绩查询、课表查询及考试查询、调课的申请与查询等功能,对全校教职员工从入校到调走或离退休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

(5) 实现校内各单位的无纸化办公平台,日常的事务及业务流程工作。 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系统,覆盖三个校区的用户1万多人,广泛应用于食堂、超市、宿舍水/电控等刷卡消费,以及停车场、图书馆通道机、图书借阅、门禁系统等身份标识。

(6) 多媒体教学系统, 40多间多媒体教室都完成了多媒体建设,实现了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校园广播系统覆盖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基础教学楼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区域。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

资源应用平台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共享困难。各分院部按照骨干建设的要求,独立或者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资源库平台,都是根据自己分院的特点单独投入使用,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类型各异,系统接口繁多,信息资源零散。虽然目前将各个分散的资源库建立了统一的入口,但其内部机制还是完全独立,不能实现全校范围内交流和资源共享。

(2) 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认识尚待提升,缺乏长期、统一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学校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数字化校园发展战略应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步调一致,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校园建设已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需要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全员参与协同工作,要求各单位、部门间打破壁垒,具有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长期、统一规划,构建覆盖全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环境,建立起真正实现高效集成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服务,满足全面的数字化校园服务需要。

(3) 数字化校园机制体制待进一步完善。虽然依托骨干建设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促进校园数字化进程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细粒度和执行效力上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需要建立起一支专门的数字化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战略方针、任务和发展方向进行把脉,确定其预算和资源分配,并协调各部门按照战略规划顺序操作。其次对涉及到的部门、岗位、流程、甚至设备应该有严格的保障机制,照章办事。无论是对数字化校园长期规划、建设水平、项目完成情况,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和考核,及时掌握建设中存在的优缺点,为下一步建设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 “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1)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起点低,历史积淀少。一方面表现在自身技术实力逐渐起步,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建设周期较长;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必须保留的基础设施不多,可以重新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直接进行全新的整体规划,可以花费较少的代价引进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2) 在完成骨干高职示范院校的建设任务后,数字化校园必须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我院圆满完成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学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省内同行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与国内教育机构及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我院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凸显,未来要建成一流的高职院校,就必须让数字化校园真正融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环节,引入更多开放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夯实内功,使学院的内涵建设领先于全国高职院校。

(3) 面对我院专业建设的突出成果、重点专业为龙头的教育资源库,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仅靠课堂教学的单一途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需求,为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需搭建高效信息化网络资源库平台已迫在眉睫,也是我院数字化校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 “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打破我院职能部门界限,面向职能领域和服务群体重新规划、建设贴近用户需求的门户网站及依托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基础的应用系统融合机制,建设高效有序的大数据运营及云计算中心的基础设施。

四. “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 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坚持“统一标准、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分布推进”的原则,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线,以校园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构建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健全数字化校园管理与运行机制为保障,完善网络基础建设,优化网络维护管理,确保网络畅通快捷,建成标准规范、应用广泛、作用突出的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建成内容丰富、高度整合、充分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库;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与服务中的应用,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我院核心竞争力,建设技术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建立技术先进、知识结构全面的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 具体目标

优化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环境,转变数字化校园的服务方向。“十三五”是转变的关键期,应当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和服务转变,从关注技术本身向关注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转变,从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学服务局部的影响转向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学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改造转变。

加快应用系统融合化,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系统的融合化是趋势,是对遗留系统及新系统开发设计的一个总体方针,需要将CRP、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统一身份认证等基础设施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数字化云平台。新开发定制的系统需要接入到数字化校园云平台中,为学院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开放性和示范性的基础保障。 (二) 主要任务与举措

1 适应职业发展趋势,提升信息化组织体系

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以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演进,信息化手段渗透到高校信息化的每个角落。目前仅仅只有现教中心作为全校的信息化组织和实施机构,组织和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的整体信息化的要求,而且信息化作为高校的交叉技术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组建高效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加强现有信息化机构的改造提升能力,以适应信息化引发的学校教学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带来的变革需要,保障数字校园的实施。息化组织机构由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首席信息官(CIO)、信息化办公室、数字校园技术部门、学校业务部门以及监理与评价小组组成。组织机构的形成可以大力加强信息化服务能力,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的效力。加强信息化基础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一定数量的技术能力培训,提升队伍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信息化队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批技术研究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采取一定的激励和奖励政策,建设稳固坚强的信息化队伍。

2 以服务为导向,优化校园应用系统

在“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中已建成统一信息门户系统、上网实名认证系统、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等多个业务系统,经过长期的使用,反馈出了还需改进和优化的内容,现教中心将根据用户的反馈对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调整、优化,以期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度。充分利用现有公共CRP平台,遵循统一标准规范,加强集约化,加强各类数据和资源的公开、共享与开发利用。注重应用系统扩展建设的延续性,不断深化发展原有系统的应用和服务,注重数据和资源的保存,注重用户习惯的保护。适应云技术和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建立和健全以网络负载均衡为依托、分布式数据存储为载体的高性能服务集群,保证高并发、高可靠性。 3 投身科研,积极完善 “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

经过一期的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目前校园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正式部署系统进入冲刺阶段。系统目前实现了公寓归寝管理、请假管理、进出管理、贵重物品管理等基础需求功能,并提供丰富的导入导出功能。但系统的运行还需要二期外部接口如电子扫描、图像识别等功能及相关一期功能的体验性改进。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自主性的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提升学院公寓管理水平及效率的提升。 4 适应互联网+趋势,满足用户需求,建设一卡通全平台支付系统 随着学院金融化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日常业务均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学院而言,大量的校内收费和校外收款仍然采用手工的方式完成,效率极低,同时也给师生带来了长时间排队、校外付款困难等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建设一套跨平台第三方网上支付系统。该系统旨在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为各种校内外收费项目提供网上收费的渠道,让师生足不出户也能非常便捷地利用网络进行支付。支付的项目范围包括学校认定的需要网络化的校内主要收费项目,使用人员包括校内付费的师生、校外付费人员等。 5 共建共享教学及科研资源,建设“资源库共享平台”

目前,通过学院教务处调研发现,现有资源库共10个系统,系统直接无法直接共享。资源库涵盖课程资源(课件、视频等)、师资、学生、资产等有形的财产,是一系列拥有一定属性的对象。系统力图解决现有教育资源信息定义和管理不规范统

一、对外共享困难的问题,力求从更基层的位置建立统一的资源定义、规范、原则、范围等基础性特征。同时他也能实现与现有CRP系统、现有的资源管理平台以及未来的资源管理系统的最大限度地兼容。为学校整体上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支撑。

6 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具有示范性的“校园数字云”

“校园数字云”的核心是要以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为依托,搭建自我学习、远程办公、教辅部门有效协作的校园数字云平台,建设包含互动学习、专家指导、视频课程等内容的资源库,统一的个人远程桌面,教学与教辅部门实现云端协作。通过“校园数字云”的建设,创建虚拟校园数字空间,促使高职教育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发生相应的转变。通过数字云平台,既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意向与需求,达到面对面的贴心教学,又能通过网络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打破学习资源地域限制和分配不平等,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数字云的协同化办公可以有效提高业务办公能力,高效率为学院师生提高高质量的服务。 “十三五”期间,将利用云技术、移动通信、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建设我校“数字云”,构建支撑我校开展智能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安全运营大平台,提升我校品牌影响力。校园数字云建设内容包括:云计算及云存储应用、IPTV教学资源点播系统、云桌面、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应用、云协作教学及办公应用。 7 完善安全机制,建设校区容灾备份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校园数字化程度的深入发展,学院的数据以指数方式增长,大数据的产生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科研价值,与此同时,也对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数据的丢失将给学院及声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容灾备份就显现出重要性。

学院目前三个校区的万兆裸纤互联,为实现校区异地备份提供了可靠的网络环境,在校区内部实现对网络使用终端、服务器可以进行有效的跨校区备份保护,在将数据集中备份到存储备份设备上,再通过备份服务器将重要的备份数据备份到异地备份服务器,或直接将重要服务器及网络终端数据备份到异地备份服务器上,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可靠的计算和信息服务。 8 突出特色,打造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服务门户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实现了学院的统一的门户网站集群建设,打造了全新的门户网站系统,是学院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但随着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学院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的逐步落实,无线网络的建设及有线网络的逐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业务工作也越来越多。因此打造统一的信息化服务门户网站有利于学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信息化服务门户建设包括:人点专栏、网络服务、网络资源、热点问题回复、网络安全、校园卡服务、用户自助服务以及信息化建设等用户所关心的个性化信息。信息化服务门户的目的是以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带来应用方式、应用需求的变化,以先进技术为引导,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人性化,加强个人、团队、机构知识管理,推进教学科研活动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协作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师生参与信息化应用建设,创新信息化服务提供模式。

9 集约发展,建设云计算中心运维管理体系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云计算中心雏形已经显现,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云计算中心将容纳成百上千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数据中心资源,这些资源的管理随着数量的增加,将给运维带来极大的挑战。通过云计算的运维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对资源的统一,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可量化的存储服务与计算,而且还能有效将资源切换到实际需要的应用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云计算运维管理将从日常监控、周期巡检、服务受理、故障处理、平台维护、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着手,利用自动化运维工具,实现对物理资源、虚拟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资源管理、统计、监控、调度、服务管控等端到端的综合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云计算中心统

一、便捷、高效、智能的一体化运维管理。

五. 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为保证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跨业务部门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既定目标,成立数字化校园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挂帅,各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负责组织和协调的规划及执行情况,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还担当起推动、协调的责任。

2. 资金保障。学院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资金根据项目预算分批预算及拨付,从中央、市政府、学院自筹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3. 运行保障。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每个岗位、每类设备、每个流程都有制度保障。实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根据数字化校园规划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定具体责任人。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对项目建设进程、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动态监控,重点考核项目实现的功能目标和建设效果。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原始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便于建设领导小组检查,做到奖罚分明,调动各部门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建设项目实用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确保各项目建设效果,并能够如期建成。

上一篇:三上数学课堂作业答案下一篇:深圳市员工试用期合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