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规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等教育法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国依法教育的基础。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制度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第一篇:高等教育法规论文

教育法律法规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已有大量的调整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而且关于教育的立法活动还在不断进行。但是现实情况是近年来涉及教育权,教育活动的纠纷仍不断出现,但是从诉讼立案到判决都遇到了难题,从程序到实体都遇到了适用法律上的障碍。究其原因是当前社会处于迅速发展和剧烈变革中,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教育领域不断渗透,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关系错综复杂,来自于社会的各种矛盾与教育领域内部的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矛盾与纠纷丛生。

通过对教育法律关系的进一步分析,明确教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准确、及时、正确地实现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实现教育领域的法治的要求已经非常紧迫,这种要求已经深刻触及了制度和法律的层面。

二、不同的观点

(一)完全独立说

主张是以特有的教育关系作为调整对象,有特有的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基本原则并有相应的处理方式。

(二)隶属说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法隶属于行政法,是行政法律部门的一个分支,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不具备构成部门法的条件。因为“教育法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和管理,或者统称为国家调控教育的原则,这种调控在我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行政行为实现的,因此,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可以界说为调整教育行政关系的法规的总称。”

(三)相对独立说

认为教育法应脱离行政法,与文化法、科学技术法、体育法、文物保护法、卫生法等共同组成文教科技法,教育法是其中一个分支。从尊重人才,重视文教科技等因素来考虑,亟须加强这方面的法律,这一部门法中包括:教育法、科学法、版权法、专利法、发明奖励法、新闻法、出版法、文艺法、广播电视法、文物保护法。

(四)发展说

认为目前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仍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调整方法也属于行政法范围,但教育法同时调节着具有纵向隶属特征的行政法律关系和具有横向平等性质的教育民事法律关系。随着教育法的继续深入发展,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的继续完善、教育法应当独立。由于教育社会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有明显的独立性,这就为教育法归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打下基础。

三、解析教育领域内的社会关系

(一)我国教育与政府的关系

在我国政府《教育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这说明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行政管理、行政干预和施加行政影响,学校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两者之间是行政关系。但是,政府在对学校的管理中关于学校的自主办学权的内容必须要研究,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民主化的不断演进,学校需要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实现政府的角色定位和权力的分化是必然的要求。

(二)学校与学生、教师的关系

在学校内部,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陛所决定的管理关系。《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都规定了教师聘任制,双方作为平等主体签定聘任合同,但是基于我国教师制度的历史和现实中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的资格制度、职务制度密切相关,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学校作为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在教师职务评审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教育行政关系,所以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作为管理者,与教师形成了不对等的管理和被管理的法律关系;而作为聘任人,学校和受聘教师问形成的是平等主体问的法律关系,在这双重身份下,学校很难主动放弃行政职权;而且长期以来,教师和学校形成的复杂的人身依附关系,使教师在聘任过程中更加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公办学校和教师的关系主要还是行政关系,是内部行政关系。但在私立学校和教师的关系是合同关系。

(三)学校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它所处的内外环境构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关系。学校和企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团体、个人之间,既有互相协作、又存在着复杂的财产所有和流转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校是以独立的民事主体的资格参与其中的。最突出地反映在所有权关系、邻里权关系和合同关系上。这些都是明确的民事关系,完全可以按照《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活动,不过由于我国还大量存在机关办学的情况,所以学校在产权的界定、变更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学校合并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政府机关的财产权和学校的财产权无法区分,无法实现产权明晰。所以,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实现政府的角色转化和权力分化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四、结论

(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性质认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的以上观点是基于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相对有可行性的方案。如果从理论上仔细分析,还是有缺陷的。

(二)政府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位需要进一步确认

作为行政管理者必须和办学者、出资者的身份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高等教育建设中,减少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学校工作,而可以采取规划、审批新建高等学校、制定标准、评估和监督等手段对学校建设进行调控。从未来发展来看,教育领域的法治化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密切的联系。

(三)确认学校的法人地位,保护学校的法权利

虽然对学校的法律地位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是学校作为法人不管是从《民法通则》,还是《教育法》的规定上看都是不容质疑的,但是现实中学校的财产权、人格权受侵犯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行政办学的情况下,行政权力和学校的法人权利间的冲突是经常存在的。

(四)继续深化教师资格认定及相关职称等认定的社会化

因为教师作为专业技术工作者在管理上应当体现更多的自由,使教师和学校能够真正处于平等地位上进行对话,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之能具有更大的創造性。

(五)正确看待法律的功能

法律的价值与功能不是无限的,尤其是教育领域,除了在体制上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制之外,在学校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校和教师之间道德力量、伦理基础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调整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万能论是谬误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作者:陶正培

第二篇:高等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 要: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国依法教育的基础。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制度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需求也非常迫切。高校教师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柱,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实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只有高校教师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对道德素养的自我需求和觉悟认识,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提供积极、主动的条件;只要学校上下一心、社会舆论积极参与,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更多奋勇前进的正能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师 职业道德 修养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需求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所以高校作为国家战略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作为高校履行教育职责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所处的地位也是最为关键的。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国家政策中的相关法律规定有较深刻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做贡献;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和职业道德是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教师的先决条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从总体上讲,教授的道德观是好的:教师具有高水平的教育,广泛的技能,积极的思考,承诺以及教育和教育人民的意愿。然而,一些教师的道德意识薄弱,他们的行为偏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是不争的事实。

二、高等教育法规的内涵

高等教育法的制定遵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思路,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随着高等教育法及相关教育制度的陆续发布并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快速增长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起到了充分缓解教育的需求的关键作用。也改善了资源和高等教育二者之间的矛盾,充分贯彻并落实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的宗旨,将21世纪中国人才战略发展的精神内涵很好的体现出来,更好地实现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当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建设也需要由市场规范,根据当地情况,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措施。完善各大学法制建设,高等教育规定明确规定了高校师生的权利和义务,有力地保护了师生群体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法制观念。

三、建立健全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迫在眉睫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建设起步较晚而且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的活动在大致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描述和标准化的规范,但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仍然不完善.

经过不懈努力,在高等教育法规的道路的建设上,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法规体系也得到了初步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靠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法规制度迫在眉睫。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普及和普及阶段,只有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完善教育规章制度,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有序的运作。

四、高校教师如何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规

(一)清晰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老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良好的教师道德是所有工作的前提。良好的师德风较强的政治素质,遵守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必须得,同时,良好的教师道德也应该首先包括道德,履行教师的义务,遵守职业道德和其他素质;二是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完成最基础的教学要求,即可以按照国家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以及大学的相关机构进行,开展各种教学工作;三是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个体修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提高学生的高尚道德,以深厚的学养教育学生,以独特的人格和教育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时代的发展不能消除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以便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体现在教师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在保正确传授知识外,还会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一群致力于教育的高校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加强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稍微的调整,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反思,勤于思考认真总结,以终身的学习态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心理等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反思和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做好研究型教师,关注学术相关问题。边疆和教育改革。

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一)教学道德修养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授:教学道德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标准,并贯穿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和教学活动,履行教學和教学人员的职责。教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书,课程可以反映教师甚至学校的教学伦理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教学伦理质量的衡量标准。

(二)科研道德修养

科研伦理提供了一组科研人员规范体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行为,他们是合适的标准,应遵循在追求真理和使用的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相应的责任。高中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授在崇高科学道德理想方面应具备的道德最低标准。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直接反映了教授的道德修养和学术态度,反思教授是否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与人才教育和学术研究密不可分:大学讲师只有在相关领域学习和学习,才能引导学生走向专业。大学教师应树立崇高科学的理想,纠正学术风格,感染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树立榜样。

(三)管理道德修养

在课堂和人员培训期间,大学教师扮演学生管理者的角色。良好的学生管理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大学教师的管理伦理的最重要的管理意义如下。(1)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行为的调节,以高校教师的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和道德关系的标准。(2)道德学术管理是人们观念中高校教师管理关系的道德反映。(3)大学教师管理的伦理学是大学教师管理活动中一般社会伦理的特殊体现。高校教师管理伦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管理道德不仅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践履笃行,积善成德

高校教师应该在德国,尤其是履行足智多谋,慈善不履行道德删除,实现知识的统一,真正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这是道德力量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训练,教师的成长和教师道德的关怀有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从所谓的“教育”,从教学民生挣教书为职业生涯感到自豪的“灵魂的工程师”,要注重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对于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相结合,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和高校的宗旨和目标的目标和教师,学生和社会认真思考之间的关系大约将是什么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的那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新时代的大学教师应该。我们可以谈论真正的道德学习的时候,我们觉得在思想和行为排斥,厌恶和羞耻,教师的职业道德伤害。

(三)省察克治,修炼“慎独”

在一方面,大学教师都在作品中采用了两个相互合作,也有独立性,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客观和规范,但也有自己的教师授课的选择和研究在许多情况下,教师通过他的主动行为所开展的活动是分开完成的,许多教师的行为都以“隐藏”为特征。如果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如何教师如果适当,如果认真备课,无论是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学生票公平,是否与学生交流,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谨慎”等自律程度。教师必须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我,努力工作,在省内查克的治理实践中“谨慎”。首先,教师必须正确地相互了解。正确认识自己是生命“意识”的出发点。消除自我认知中的盲点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剥削。教师需要了解自己,尤其要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缺点,缺点,甚至是错误。“思想道德修养有其前提和出发点,为了达到老师必须有自知之明”,听到的精神和态度,尤其要善于学生的意见各种反馈信息,检查自己,看看你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中发现不足之处。其次,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经常会问自己解剖发现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善决心和善良的勇气,不断更新自己。

七、结语

作为高校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高校规章制度规范日常教学活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只有我们更好地学法、懂法、依法执教,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优秀的身心健康人才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教师是阳光下最辉煌的职业。”教师是坚强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是最真实和最简单的。作为一个大学讲师,我们不仅要具有促进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而且也为延续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甚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以正确处理信仰与道德的任务建立。在这个有机的整体,高校教师必须教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大学生,但也意识到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重任的是坚持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经常不懈地。教师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大学和结构是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的主导力量。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和全民族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楠,常春.浅论高等教育法规与合格的高校教师[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8).

[2]熊亚洁.浅析高等教育法规对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指导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3]李杨,陈婷.浅谈高等教育法规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践行[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3).

[4]杨洋.浅谈学习高等教育法规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7(11).

[5]黎泳.论高等教育法规对高校师生关系的指导作用[J].才智,2017(13).

[6]谭莉莉.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建设問题[J].群文天地,2012(5).

[7]孙碣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再思考[J].当代经济,2012(2).

[8]熊保林,汤劲松,路春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3(10).

[9]张秦.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6).

[10]史晨曦,苏鹏,冯梦龙,王妍.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J].知识经济,2016(7).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

作者:肖雪梦

第三篇: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来,特殊教育在政策和体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对广西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将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对处于第四个层次的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和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以期能对广西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

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一向都十分重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特殊教育做出明确规定,将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特殊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与普通教育融合又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健全人教育相比,特殊教育仍处于滞后的状态,总体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党和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对广西的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能更好的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背景和层次

中国特殊教育的开展和法律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开始的30年间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在这将近30年间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统一体系,特殊教育的发展成就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特别重视和关注,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這条规定是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依据;第二个层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义务教育法》的第9条和《残疾人保障法》的第18—26条规定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职责、发展方针、办学渠道、特殊和普通教育方式、成人教育和师资等方面;第三个层次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对特殊教育的各个方面做了原则而又细致的规定;第四个层次是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中央教育部门制订的执行中央法令的具体规定和地方法规,这些是更细化的、更具体可操作性的文件。这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特殊教育走上了科学、规范和民主的有领导的发展轨道。

二、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

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中国残联的指导之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建设,如1990年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我区特殊教育的决定》(桂政发[1990]116号)、1994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02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以及历来的广西残疾人事业“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纲要,尤其2006年开始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都使得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三、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教育部分的内容作具体分析,发现它提出了广西特殊教育各方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广西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目标日趋明晰。1994年7月29日公布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各条款中均体现了广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残疾人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统一的工作规划,并且强调在对特殊教育没有发展或者达不到规定任务目标时,要督促定期落实。但这些条款中对于广西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具体是什么没有进行论述。发展到“十五”规划,在残疾人教育总体目标的论述上更为具体:“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要求,义务教育入学率在‘九五’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很明显,这个目标较94年的论述更为具体明确,但其重点仍在义务教育上,对其它阶段的教育没有论及。发展到“十一五”期间,其论述为“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残疾人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是离不开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其发展的目标也不一样,总体趋势来看,呈现一种日渐明晰和纵深发展的态势。

第二,教育途径日渐多样化。突破以往单独由特殊学校来实施开展特殊教育的模式,一方面开设特殊学校,另一方面推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在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几个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4)、“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我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努力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2002)。这里讲到了残疾人教育要和普通教育统一并逐渐达到同步发展的问题。过去对于残疾人教育主要是靠单独建立特殊教育学校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并不现实。为了能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要在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有计划地在一部分普通小学附设特殊教育班或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第三,教育经费来源得到保障。教育经费是办学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列入计划,多渠道筹集基建资金。教育部门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事业费纳入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并随教育事业费的增长而增长。特殊教育经费和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事业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者挪用。自治区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用于扶持和鼓励各地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4)“加大投入,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坚持特殊教育经费以地方人民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特殊教育所需经费应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89]21号)的6个渠道进行筹措,保证特殊教育必需的办学经费,并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2002)从以上两个文件的内容不难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对于特殊教育的经费问题上,坚持以地方政府的投入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保障,同时强调特殊教育事业费的专款专用,并在保障教育事业费投入的同时,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更好发展广西特殊教育事业。

第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得以加强。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特殊教育师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十一五”规划规定“在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课程,提高特殊教育师资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组织开展盲文、手语特殊教育培训,为盲人、聋人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创造条件。” 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中,对于广西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第十九条:教育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应当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者特殊教育师资班;第二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班的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第二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盲人翻译享受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普通中、小学校接受盲、聋哑和弱智残疾及其他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其有关教师可以按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五,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特殊教育的学制体系。特殊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级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日渐完善,开始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积极发展高级中等、高等特殊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地级市特殊教育学校和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设立特殊教育高中班。有计划地扶持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十一五”规划中的这些条款都为完整特殊教育体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六,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在任务指标上强调“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并同时提出措施为“依托社会普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自治区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发挥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残疾人未来生活自理自立的能力,为其就业发展做好准备。

四、广西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广西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的分析上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于特殊教育日趋重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特殊教育在现实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如特殊教育的学校数量仍与特殊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特殊教育质量不高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大程度的加强特殊教育立法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各级党和政府必须要加大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将各项法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8,(10).

[2]刘春玲.特殊教育导论[M].上海: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福娟.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顾定倩.对《义务教育》有关特殊教育条款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5).

[5]刘贤伟.“全纳教育”呼唤中国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J].中国特殊教育,2007,(8).

(责任编辑/石银)

作者:张亚芬

上一篇:本科舞蹈毕业论文下一篇:居民消费经济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