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估之高等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高等教育评估进入委托评估阶段,要求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由具备条件的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相关评估工作,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应运而生。但政府在购买第三方评估服务时存在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影响到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性,甚至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评估之高等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评估之高等教育论文 篇1: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状探析

摘 要: 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控制和反馈环节,担负着对教育质量进行审定与外部监控的责任。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并提出了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相关建议,重点研究了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标准及评估机构等内容。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现状 完善建议

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控制和反馈环节,担负着对教育质量进行审定与外部监控的责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一、高等教育评估取得的成绩

(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成绩显著。

1.促进了学校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的质量意识和特色意识。开展教学评估以来,“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促使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2.促进了教学投入,加大了教学条件建设的力度。为了迎接教学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不断加大了教学投入力度,高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场馆、网络等硬件条件得到了普遍充实和更新。

3.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加强了规范教学与管理。高等学校接受评估、参与评估,其本身就表明高等学校在按照新的评估方案要求主动改造与现有评估标准要求相矛盾的原有观念、原有模式,进而主动探索和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办学体制和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日趋成熟。

1.学科评估运行模式日益科学、合理。我国目前学科评估主要采取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与学科排名两种方式。为在实践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运行模式,减轻参评单位的负担,学位中心目前仍采取“自筹资金、免收评估费用、自愿参加”的评估模式,坚持“客观公正、严谨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采用了主观和客观结合的指标体系。而且,为了减轻参评单位的负担,学位中心每三年完成一轮81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的评估,①给学科充足的发展时间,使学科评估更为科学、合理。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类型更为多样化。近几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逐渐将重点引导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开展了多种类型的评估活动。既有对学位授予单位进行的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评估,又有对学位授权点进行的学科评估;既有合格评估又有选优评估,既有综合评估又有针对学位论文,管理水平,以及授予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等进行的专项评估,②逐渐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评估形式。

二、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现状分析

(一)教育评估内容不全面。

首先,从范围上看,教育评估范围一般涉及院校、学科、专业及主题这几方面,院校评估是对高校所有活动进行的评估,内容包括教学、科研、管理、设施等;学科评估通常是对专业课程中某一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专业评估是对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进行评估;主题评估主要针对教育过程中某一特定主题的实施和效果。③我国目前院校评估与学科评估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主要属于一种院校层面的评估,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的高等教育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属于学科评估,这两者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和效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目前专业评估仍然处于探讨阶段,针对教育过程的某一特定主题(如学生咨询工作的实施与效果)开展的评估更是少有涉及。

其次,从办学类型与层次上看,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办学层次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与专科四个层次,办学类型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等,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估主要侧重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其他办学类型和教育层次的评估重视不足。如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检查评估、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的有关评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等工作,政府主要通过对申请单位申报的学科状态信息进行评估,以提高促进学位授权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严格来说,这只是一种侧重于学位授权的评估,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评估,缺乏一个完备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

最后,从环节上看,我国目前的评估重输入环节而轻过程与结果。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共包含了7个指标④,即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其中前四者就是属于教学输入环节的指标,对输入环节的重视可见一斑。但是,输入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因素,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结果的产出才是体现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质量评估内容的单一势必影响到评估的质量。

(二)教育评估主体力量失衡。

伯顿·克拉克在讨论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时提出了一个“三角协调图”,他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处于国家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协调模式中。⑤在高等教育评估的实施过程中,评估的主体一般可划分为政府、社会与高校,这三者具有不同的价值需求与质量主张,价值需求的不一致往往导致利益的冲突与关系的紧张,而协调这种冲突的力量可以是国家权力,可以是市场,也可以是高校的自治权力。这三股力量发挥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评估模式,如以国家控制为特征的大陆模式,市场主导的美国模式,以及院校自治色彩浓烈的英国模式。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与现有评估制度的特点来看,我国从属于大陆模式,虽然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一直强调“政府转变职能”,但在高等教育评估实施中政府的控制力仍很强,呈现出国家力量一边倒的状况,高等教育系统的“三角”并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政府强制性色彩浓烈。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从评估标准、政策的制定到评估实施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的公布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表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直接的行政控制,大陆模式的强制性色彩浓烈。我国目前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虽然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但其性质是教育部直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它主要的职责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实施评估工作和开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目的是为教育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

2.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作用不强。随着我国教育评估事业的发展,一些专业性的相对独立的民间教育评估机构相继产生。但由于目前还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评估市场无法真正开放,民间教育评估机构的竞争力远远不如那些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教育评估机构,逐步面临着生存的问题,难以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充分发挥作用。

3.高校缺乏内在动力,迎评过于被动。高校在迎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高校评估更多的是“要我评”而不是“我要评”。高校不是由于内部的需要而主动参评,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只是把评估工作看作是上级对自己工作的检查,而并没有把评估真正置于督促、指导其整体性长远发展的地位。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很多高校会出现一些应付的行为。

(三)评估标准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指标体系是外部质量保障中的重要工具,它涉及在评估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如我国目前的本科评估主要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作为评估质量的标准,该标准是根据2002年的评估方案修订而成的,整体上与教育目标较好地保持了一致性,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体系与各高校的教学实践适切度不高。由于办学条件存在差别,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基础各不相同,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顾明远先生认为:“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类型的学校也应有不同的质量要求。”⑥我国教育改革以来,也一直致力于“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⑦但是我国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单一,与各高校的教学实践和办学目标适切度不高,既不能反映高等学校层次结构和类型的多样性,又不能反映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多样性;既不能反映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经历的不同,又不能体现学校生源的差异。

2.指标的代表性与合理性不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委托的调查研究发现,被评高校和评估专家一般认为现行的指标体系需要进行修改,目前指标体系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和难以操作的观测点,减弱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如指标体系中的双语教学的观测点作为导向性指标是需要的,但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实践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这些指标难以反映出各高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实际问题。其次,指标体系对一些不宜和不易量化的指标和观测点,如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社会声誉等指标,⑧缺乏相关的内涵说明和清晰的概念描述,因此评估专家很难把握其区分度,给评估工作带来了不便。

(四)教育评估机构监督力度不强,专业性不够。

目前我国教育评估机构从类型上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官方机构,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专项划拨的评估经费,隶属于各省教育厅或各市教育委员会,如江苏、广东、辽宁、上海等教育评估机构;第二种是半官方机构,如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由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在教育厅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但评估中心挂靠在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依托研究院学术力量开展业务工作;第三种是民间机构,如江西省高等教育评估所,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具有高教评估资格,但是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经费主要来源于被评估单位。前两种机构主要依托政府来赖以生存发展,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后一种机构属于民间组织,其生存与发展有赖于市场需求。近几年,我国民间评估组织发展很快,但缺乏有力的监督,对民间评估组织的准入缺乏监督与资格审核环节,相关的行业规范与准入制度尚未建立。

目前无论是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教育评估机构,都尚未有专业化的高校评估人员。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专家一般是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从各个高校抽调的教师与管理者,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组建,评估专家的身份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身份。虽经过短期的培训,但其专业程度还远远不够,评估相关的理论与政策可以短期进行熟习,但是评估过程中的访谈技巧及评估经验必须经过专业的锻炼和大量的实践才能获得。而专家培训结束后又没有进行专家资格认证考核的工作,评估人员的确定把关不够严实,导致评估人员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了高等教育评估的质量和权威性。其次,评估专家的人员构成过于单一,缺乏高等教育系统外部专家的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因此,专家的来源需要多样化,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使整个评估过程更具权威性。

二、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建议

(一)评估内容尽量全面。我国本科教育评估在内容上应实现教育输入—过程—输出多个环节并重。高等教育质量不仅取决于物质资源与办学条件,而且依赖于高校教育过程与教育输出环节的监控。因此,应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方案中教学输入环节指标比重过大的现象,建立一套涵盖各个质量环节的指标体系,并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引导高等学校正确对待评估,改变目前迎评过程中高校过于注重教学硬件设施更新的现象。

(二)评估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在不断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点,慢慢走向融合。原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大陆模式国家越来越重视市场和高校的力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的国家也加强了政府监督和调控的力度,通过对评估组织的元评估来发挥政府的作用。因此,注重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是国际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也应改变政府一统天下的局面,积极引导社会与高校这两股力量共同参与到评估实践中去。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评估的指挥棒,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意义重大。针对我国评估指标与高校教学实践适切度不高的问题,对评估指标进行等级分类,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制定不同的教育质量标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主张分为研究型大学与一般本科院校两个层次,在一级指标的设计上,要尽量体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共性要求,而在二级或三级指标的设计上,可以较多地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实际与特色发展。此外,还需注意定性指标的可操作性问题,对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要尽量对指标内涵进行详尽的说明和清晰的概念描述,避免评估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四)建立教育评估综合治理机构。从国际范围来看,各国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都有一个全国性的元评估组织,负责对各质量评估机构进行监督、指导与审核。我国专业性的评估机构与大学排名机构虽然有所增长,但是缺乏相关的监督、协调与指引。因此,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实践,应建立起全国性的、专业化的综合治理机构。这个综合治理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担当,也可以由民间性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担当,但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机构,政府部门都需要承担监督的职责。这个综合治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究与制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质量标准明确与清晰化是各国教育质量保障的共同趋向,如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ENQA)就制定了明确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和指导方针,规范了欧洲质量保障机构的行为。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检测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评估机构的现状,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不与国际标准脱节的质量内涵与保障标准,成为治理机构的首要任务。这包括对全国教育评估机构的目标、过程、决策、结果公布,以及后继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设定明确的标准,这样才有利于评估机构的规范化发展。

2.对质量评估机构进行资格认可。对质量评估机构进行资格认可和考核,是综合治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何制定质量评估机构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杜绝不符合要求的机构进入到评估行业和对不合格的机构给予清退,这些都是综合治理机构应承担的责任。资格认可周期性地举行,教育评估机构要获得资格认可,首先,需要向治理机构提出申请,并进行自我评估和交纳相关的费用;其次,治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结合教育评估机构的自我评估报告展开实地考察;最后,治理机构对评估机构是否通过作出判断,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整个认证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采取强制性的机制,促使教育评估机构在竞争的环境下向自律的方向发展。对认可结果不满意的评估机构可以向治理机构提出申诉,如果理由充分,治理机构将展开重新的审查。

3.统筹、协调全国教育评估机构。作为全国性的治理机构,应对教育评估机构进行统筹与协调,使各类机构能各施其职、各尽其能,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明晰各种评估机构的权责。我国目前某些教育评估机构存在职能重叠的现象,因此,治理机构除了在认证时对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责进行审核外,还应加强对评估机构日常运作的监督,避免出现越职、失职的行为产生。其次,加强各种评估机构的合作。治理机构作为综合性的认证平台,有条件对各种教育评估机构的良好做法进行总结和传播,并定期开展评估专业人员的交流、培训活动,促进教育评估机构之间的合作。最后,受理申诉案件。申诉制度使教育评估机构认证制度与教育质量评估行为更具科学性和民主性,是程序完善的一种体现。综合治理机构应设立相关的子部门,监督教育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是否有不合法、不合程序、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建立完善的申诉制度,使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更公开、更透明。

注释:

①学位中心.第二轮学科评估(2006年度)的有关说明[EB/OL].http://edu.sina.com.cn/l/2007-03-14/1633137639.html.

②周学军,王战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趋势[J].扬州大学学报,2005,9,(1):3-7.

③余源晶,许明.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类型、过程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4,(9):130-133.

④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http://www.edu.cn/20040920/3116210.shtml.

⑤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9.

⑥顾明远.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的多样性[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1,(9):17-18.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 208&infoid=3334.

⑧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http://www.edu.cn/20040920/3116210.shtml.

参考文献:

[1]孔祥沛.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面临的十大挑战[J].评价与管理,2006,4,(4).

[2]杨晓江.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J].云南教育,2002,(24).

[3]吴献金.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1).

[4]朱永江.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4).

[5]高耀明,张萍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教学工作影响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

作者:白丽云

教育评估之高等教育论文 篇2:

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风险控制

[摘 要] 高等教育评估进入委托评估阶段,要求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由具备条件的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相关评估工作,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应运而生。但政府在购买第三方评估服务时存在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影响到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性,甚至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分析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过程中面临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提出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期规避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风险。

[关键词] 政府购买;教育评估;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也是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层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一方面逐步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在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治理理念的深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进程日渐加速,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也走上了日程。

一、政府购买教育评估及风险的相关概念

所谓高等教育评估实际上就是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的评估,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高等教育教育质量水平做出的评价。高等学校教育评估主要有合格评估(鉴定)、办学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三种基本形式。[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也在逐步开展这方面的改革,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对于教育治理的改革更加催生了购买教育服务的实践。2020年2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教育督导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工作机制。”[2]政府购买教育评估服务主要是指政府购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教育评估服务,第三方评估机构是独立于政府和学校,根据一定目的或接受相关单位的委托开展的教育评估活动。政府购买教育评估服务不仅可以体现对教育评估的专业性,更能体现对教育评估的独立性和公平性。

风险最简单的定义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过程同样会存在风险。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风险也就是政府为了改善高等教育服务供给,在购买教育评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目标达成的风险性,也即可能导致政府购买服务无法实现、购买成本偏高、购买服务质量不佳、购买服务的违规违法行为等问题。[3]

以往政府决策者以及学者们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服务购买过程的程序和环节等问题,对于购买的风险意识淡漠。事实上,对于高等教育评估服务购买过程的风险问题的忽视,不仅会影响到购买行为的达成,也会影响到购买服务的专业性和客观性,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甚至会给政府、高校带来各方面的损失。为此,必须要重视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风险防控。

二、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的风险识别

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的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初始阶段,只有识别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的风险,才能有效地把控购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规避购买过程中的风险。关于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的风险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根据风险发生因素的集中情况可将风险分为系统分析和非系统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风险增大,从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的诱因多发生在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过程的外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到完全控制系统风险,其带来的波动一般都比较广泛。此类系统风险主要有:

1.政策法规风险

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方面存在政策法规漏洞,存在政策法规不健全的风险。虽然国家近几年出台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应政策法规,但都是一般性的条款,并没有对高等教育评估出台专门的法规政策,因此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在政策性指导方面缺乏具体针对性。另外,购买教育评估服务建立在“管办评分离”的现行政策法规前提下,但如果政府改变了这项政策,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也将难以进行。政策的灵活性较比法律条款带来了购买服务的风险性。例如,无论政府实施扩张性还是紧缩性财政政策,都将影响到政府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投,如果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评估服务可能会因为财政资金的减少而取消,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可能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所以,政府的政策对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存在着不确定性。

2.经济市场风险

政府購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属于市场行为,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也会给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如发生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就会影响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生存,将直接给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带来威胁。当前我国购买教育评估服务的市场发育并不充分,没有足够的供应商可以选择,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难以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保证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质量。另外承接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性较差,大多数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依赖于政府而存在,与政府在资金来源、业务往来、人员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第三方评估机构依附于政府,成为政府机构的延伸部门,不能完全保证第三方评估的客观性。这种市场环境增加了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风险。

3.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的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战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等带来的损失。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一旦面临此类风险很难发挥主观作用防控,但此类风险也并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可以根据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规避此类风险的方法措施。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可分散风险,是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过程中,可以通过主观因素进行规避的风险。非系统风险的防控可以借助制度设计和政策手段,前提是对非系统风险的识别。这类风险表现为:

1.政府官员非法寻租风险

政府在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过程中,第三方评估机构有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行政权力对其购买行为的支持,主要表现在政府官员寻租的风险。由于政府与第三方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第三方评估机构为获得评估合同、特许经营权或政府补贴,有可能向政府官员行贿。同时也存在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关键信息以权谋私,主动索要回扣。另外第三方评估机构在履约阶段为了控制成本获得高利润,会想方设法向政府官员行贿,提供降低质量减少数量的评估服务,进一步增加了政府官员的寻租风险。

2.政府管理风险

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管理可以划分为前期选择阶段、中期执行阶段、后期评价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存在管理风险。前期选择阶段,政府部门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资质、教育资源、评估能力不一定完全掌握,不能保证选择最优质的评估机构;中期执行阶段,在教育评估服务市场化的情况下,多数评估机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果政府监督不到位,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第三方评估机构可能存在偷工减料、降低服务质量、弄虚作假的风险;后期评价阶段,由于我国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后期评价体系,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服务,政府不能给予专业的评价认定,有可能导致真正优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得不到专业认可,不利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良性发展。

3.财政损失风险

财政损失风险是指政府在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过程中支出了财政资金,并且财政资金投入较大,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没有真正评估出高等教育质量,引起严重财政浪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财政损失风险主要有财政资金被挪用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风险,财政资金挪用的风险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可能将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预算资金改为他用,并没有真正用在高等教育评估服务上,虽然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纳入财政的预算和决算,并向社会公开,但很少有政府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4]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风险主要是指政府在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时往往花钱多办事少,政府很有可能因为决策失误虚增不必要的评估项目,并在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购买服务质量差的教育评估,其中地方政府寻租和垄断更加加重了此类风险。

4.第三方评价机构运营风险

作为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一方,第三方评估机构是否能够按照购买合同提供及时且高质量的评估服务也存在着不确定性。随着国家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支持,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得到了鼓励,但现实是我国第三方评估机构正处在发展的初期,存在经验不足、机构不健全、缺少稳定专业的高等教育评估人才队伍等问题,在运营评估过程中也存在教育评估理论、方法、技术运用不合理,不能完全胜任对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特色发展评价等风险。第三方评估机构因为自身管理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机构制度和文化的不健全,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有效运营。

三、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的风险控制管理

(一)加强风险识别与风险预防意识

无论是对于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还是高等教育机构来讲,都应具有风险意识,任何潜在的风险都会给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带来不确定性。风险识别与风险预防应当贯穿于整个政府购买过程。首先要增强风险识别与预防风险的意识,政府购买高等教育的评估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某一类风险事件发生,参与各方都有可能措手不及,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加强风险的防控意识,准确的识别风险源,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出恰当的风险防控措施。其次参与各方都要建立风险源识别机制,在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各个阶段准确识别风险,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确定新的风险源,制定出预防风险发生的措施。

(二)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

加强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风险控制,必须支持鼓励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援助等方式,为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成立和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鼓励高等教育民营评估机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建立公平的准入机制,为民营性质的评估机构提供平等的成长环境。政府部门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方法,为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以法律法规保障和提升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的法律地位的同时,也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规范第三方机构的行为,以确保第三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建立信用档案,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从业准则、道德标准的机构予以曝光,对失信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采取取消认证资格等处罚措施,增加不良机构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的成本,以防范政府官员的寻租风险。

(三)公开招投标与过程控制

政府要完善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招投标机制,降低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价服务的政府管理风险。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开政府购买教育评估服务的信息,确保市场中足够多的高等教育评估的第三方机构得到政府招标信息,积极参与投标,这种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能够公平、公正地选择第三方评估机构。还要对参与招投标过程的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其他主体的权力和责任进行划分,明确各方权责关系,以配合审计、纪委等监督部门对参与主体招投标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政府在选择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估机构时,要对投标的所有机构统一设定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建立一个客观且可操作的第三方机构评价体系,确保选择出优质的第三方机构。

(四)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必然涉及财政资金支出问题,为防范购买过程中财政损失的风险需要加强预算控制。为此,政府对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资金额度、使用结构、使用流程和后续监督等一系列问题都要预先控制。[5]具体来讲,要根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年度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预算规划,通过预算系统地、全面地控制高等教育评估的整个过程。高等教育评估预算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建立弹性财政支出预算制度,提前规划好预算资金的用途与金额,减少资金乱用和挪用等风险。加大预算监督,发现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情况应予以严肃处理。

(五)构建专业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体系

规避高等教育第三方机构教育评估的运营风险,关键在于提高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和公信力。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资格认证制度,以资格认证保障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强化评估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估业务能力、业务拓展等能力;在深化与国际评估机构交流合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第三方评估机构也要形成行业约束规范和行业自律条例,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做到相互监督。

在“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背景下,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高等教育评估的市场生态决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的风险性,政府与高等教育界要正视面临的风险,清晰识别和合理规避各种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有序运行,切实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EB/OL].199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

621/199010/t19901031_81932.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2/19/content_5480977.htm.

[3]冯鑫.深圳市政府购买教育服务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4]郭彦宏.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學,2017.

[5]朱康莉.政府购买教育评估服务的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张宏玉)

作者:王凤秋 宋春梅

教育评估之高等教育论文 篇3: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嬗变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功能转变的表现及其特点,分析了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某些规律。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 功能转变 评估功能

[作者简介]高扬,冯敏良,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约有600多所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以教学评价为主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0%之多。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不断完善,评估功能也在不断转变之中。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转变

高等教育评估是对高等教育进行价值判断的认知活动。它以高等教育本身的价值为前提,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准为目的。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就是判断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满足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的过程。从定义不难看出,高等教育评估能满足多种需求,具有多种功能。学术界也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多功能性达成共识,只是语义表述不同而已。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也在悄然转变。

1.政治功能主导向经济功能主导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泛政治化十分严重,高等教育评估的政治功能也占中心地位。其基本逻辑是: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中高级人才的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理应成为社会的骨干和国家的栋梁,他们的政治素质是否过硬关乎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这就要求高等院校首先应成为思想政治宣传的坚固堡垒和中坚力量,必须把好政治关。因此,政治考察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而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相对来说居次要位置。评估的标准主要根据政治价值设定。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国家简政放权,扩大了高等院校的自主权,使其成为直接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主体。对社会成员而言,高等教育是一笔费用昂贵的投资,在选择学校时,必定会把高等教育的质量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院校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高等院校则希望借助合格评估和选优评估获得权威性证明以扩大影响和生源,所以各高校都热衷于迎接评估的准备工作,甚至主动要求进行评估。事实上,他们热衷的不是高等教育评估本身,而是隐藏其后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样,高等教育评估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功能凸现出来了。

2.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一直以国家投资办学为主,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始终以政府为主体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性评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文规定;“国家及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教育管理部门要……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这明确了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表明国家和政府部门试图通过评估来实现对高等院校的宏观管理职能。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是评估的主体……教育界、知识界……处于从属地位,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参加教育评估只是一种补充。”这为国家垄断教育评估提供了合法依据,也为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监督和管理提供了正当理由。换言之,国家继续以评估为手段对高等院校实施管理。

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客观上打破了国家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垄断地位,一方面,政府要将很大一部分评估职能交给社会中介机构,适当保留一些必要的评估管理功能,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订上来。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恢复了评估的主体地位。反过来,国家和社会中介机构处于从属地位,具有辅助性质。参与评估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与不足,为高等院校改进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高等教育评估的管理功能相对减弱,绝大部分的管理职能已经演化为带有参谋性质的服务功能。

3.决策功能向导向功能转变

高等教育评估的决策功能主要是指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以高等教育的评估报告为依据作出重大的决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是最典型的决策功能的表现。决策功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根据各高校高等教育的个案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来决定资源的分配方案、投资的主导方向以及改进措施的具体步骤等,同时,各高校也以评估报告为依据,进行微观决策,对症下药。二是国家根据各高校高等教育的评估报告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存在的通病,为制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伴随着高等院校自主权的扩大和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国家的决策功能逐渐弱化,评估本身固有的导向功能日趋显现。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尤其是在合格评估和选优评估中,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往往成为各高校具体行动的准绳,引导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4.鉴定功能向发展功能转变

高等教育评估具有鉴定高等教育机构和有关学科、专业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合格与否、发展程度高低以及办学状态优劣的作用。鉴定功能主要是通过收集高等教育评估对象的相关信息资料,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选择和处理后,将处理结果与有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评估对象的状况。无论是合格鉴定、程度鉴定还是状态鉴定,都只是对高等教育现状进行的静态评价,作用仅仅局限于论证,至多也就是揭露问题、显示差距,未能挖掘鉴定功能背后的潜功能。

鉴定功能衍生的潜在功能是发展功能,它是鉴定功能的延续,具有更高、更积极的价值,但至今未能得到开发和利用。发展功能是在发挥鉴定功能的基础上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高等教育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持续进步的动态评价。现阶段,“发展性高等教育评估”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处于隐藏状态的发展,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在实践中开始使用。

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功能转变的特点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得到了改进,评估的功能也不断转变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1.评估功能的重心从微观层面移向宏观层面

无论是政治功能、管理功能还是决策功能和鉴定功能,其作用发挥的主要范围相对狭小,侧重于从微观角度去改变高等教育的现状。市功能转变之后,功能发挥作用的空

间明显扩大,并立足于从宏观层面去改善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注重方向的把握和整体解决。

2.评估功能从单一性发展到综合性

高等教育评估功能转变的过程,并非是后一功能取代前一功能,而是在两者并存的基础上,后一功能发挥的作用较前一功能大。比较而言,前一功能相对弱化,后一功能则发展迅速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两者并不排斥和对立。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评估功能将逐步从单一性发展到综合性,并体现出评估功能本身不断完善的属性。

3.评估功能由封闭转向开放

高等教育评估功能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源于前两个特点的交互作用,评估功能越是微观,就越具有刚性特征,评估功能越是单一,就越具有排他性。刚性和排他性双重属性导致了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封闭性。反之,评估功能越是宏观,就越具有弹性,越是综合,就越具有包容性,两者共同决定了评估功能的开放性。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由政府垄断和单独实施的,其他社会力量处于从属地位,加上政府本身的刚性和评估中浓厚的行政色彩,必然会使评估走向封闭、评估功能逐渐萎缩。但在政府简政放权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成长的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将走向多元化,开放性特征将更加明显。

三、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功能转变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功能转变的原因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办学体制,致使评估模式僵硬老套,缺乏创新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逐步放开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高等教育评估中,政府行政力量逐渐后撤,社会力量广泛介入,客观上增强了高等教育评估的竞争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倡导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政府精简机构、扩大高校自主权,国家不允许也没有精力直接介入高等教育评估的具体事务中,而要把重心放到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评估的统筹规划和制度建设上。同时,“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必然促进社会力量的迅速成长和评估中介组织的崛起。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各种评估中介机构的评估能力不断提升,评估技术不断成熟,逐步承担起高等教育评估的历史重任,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各中介评估机构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评估水平,改进与完善实际评估的功能。

2.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渐出现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现象,高等学校已不再完全由政府采办,民办(私立)大学迅速涌现,公立高等学校的多渠道集资办学,尝试转制、股份制等做法也已出现,这种情况改变了政府单一的评估模式,形成了政府、社会团体多种评估模式并存的现象。与此同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样,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必然要求导入不同的评估模式。结果,不同的评估模式有不同的评估内容和不同的评估方法,它们在实际运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使高等教育评估方法更加有效,评估功能更加完善。

3.理论探索和经验积累的推动

我国曾派代表团于1986年和1992年两次赴美国、加拿大进行考察,并与美中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在中国召开过两次中美教育评估研讨会。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们正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一个本土化的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体系。同时,我国在长期的高等教育评估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1985年,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全面布置了高等工程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序幕。随后,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由于理论发展和经验积累双重因素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评估的长足进步,评估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嬗变是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完善的内在要求,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潜在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作者:高 扬 冯敏良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论文下一篇:医院运营中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