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改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教育受到严重的影响,无法在班级中将学生组织在一起授课,严重影响了教育实施的进度。而小学正值学生学习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是不可停止的,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疫情与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课程课改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课改管理论文 篇1: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兴盛,都离不开科学 知识 和综合素质。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需要我们要拥有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的精神与能力。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如果不重视教育,那么国家也将会衰败。因此,我国进行的新课改就是为了提高我国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来增强国家的实力。而好的教学质量是需要好的课上管理来实现的,由此可以看出行之有效的课上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而初中的教育则是一个转折点,身处在初中的学生都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所以,良好的初中课堂的管理对于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是学生每天必学科目,所以数学课堂的管理更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初级中学,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师都严重的缺乏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没有切实的去落实新课改,还依旧按照原有的传统的教学和管理的理念,在课堂上依旧是教师主导,学生还是无法成为真正的主体,尤其是在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更为明显。在上课的时候,教师的关注点依旧还是学生在上课时的行为表现,当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不好的行为举动时,会用严厉的惩处来达到想要矫正学生行为的目的。但是常常是矫枉过正,与想要得到的效果大相径庭。这样最后的后果就是学生更加的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老师甚至是不喜欢上学,继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与此同时也会打击教师在课上教学的积极性,从而降低课教学的效率,时间一长将导致老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对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等诸多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更多的教育研究学者知晓了在课堂上的学生的纪律管理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对其进行了多方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将其研究得到的理论和成果出版成书,在这些书中对课堂的管理以及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比如:刘克兰的《现代教学论》、田慧生的《教学论》等诸多的书籍。但是研究的成果和理论都只是某个单一的角度去研究,过于片面,然而虽然现状是这样,但是也表明了国内的学者对课堂管理的重视和认可,并且认识到了课堂管理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就是课堂管理。而课堂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数学是学生每天必学科目,所以数学课堂管理显然更为重要。在农村,由于许多教育 工作者没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而且相关的教育理论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数学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寥寥 无几。所以,根据我校目前数学课堂管理的情况,按照相关教育理论对目前数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出具有针 对性的解决方法,构建一定的理论支撑,希望有助于丰富农村数学课堂管理理论和班级管理理论。

在中国,许多的学者也对课堂管理概念进行了多次的研究和讨论,然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对其概念的界定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区别。近几年来,许多的学者们大多还是对于教学目标和课堂行为等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有的学者觉得课 堂管理是老师为了能够很好的、行之有效的进行教学目标而采取方法的管理过程;而有的学者却觉得课堂管理是老师为了确保上课时候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的纪律而采取的多方协调的过程。

根据上述我们知道,专家和学者们尝试着从多个方面来阐述课堂管理的概念。从这里可以看出,课堂管理的复杂程度,需要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阐述,也表明课堂管理其实是一门非常复杂和多变的学问。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两极化;

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与有效教学脱节。

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则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主观因素:农村教师新课程理念没有真正落实;部分教师家庭事业相矛盾;部分教师无职业感,缺乏危机感;现行教师制度挫伤教师积极性; 初中生早熟和社会影响造成课堂管理复杂;单亲家庭导致问题学生增多;读书无用论导致学生读书愿望不强等;

2.客观原因:学校设备简陋;家长未能真正支持教师。

要想解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的进行应对:

1.教师方面,自觉落实新课程理念和优化课堂管理、正确处理家庭事业矛盾问题、克服职业倦怠、珍惜培训机会等

2.学生方面,正确处理青春期问题、树立远大理想,快乐生活、坚定学习信念,端正学习态度等

3.学校和政府方面,要加大设备投入;重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课堂外部环境管理等

4.家长方面,以身作则、给子女创造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关注子女成长、加强家校联系等

总之,课堂管理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學中遵照相关的规则,将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进行处理,使得课堂能够在民主、和谐、认真、愉快的气氛中顺利的进行,尽最大可能的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带动起来,增强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吴明杰

新课程课改管理论文 篇2:

“不停学,不厌学”

摘 要: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教育受到严重的影响,无法在班级中将学生组织在一起授课,严重影响了教育实施的进度。而小学正值学生学习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是不可停止的,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疫情与学习。基于此,学校与教师应积极探究网课模式下小学班级管理新方法,使得教育不会因疫情而停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

关键词:网课模式 小学管理 新方法 学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54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自身的自制力与约束力较为薄弱,这导致学生在家中难以约束住自己一直通过电脑专心学习知识,这样教师的网课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如若学生一直难以通过网课有效地学习知识,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厌烦学习,更难以有效地学习知识,这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失去了开展网课教育的教学价值。因此,为有效改善这种不良教学现象,让学生可以“不停学,不厌学”,教师应从學生的学习角度出发,思考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方法,通过创新加强对学生教学方式的管理,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全面激发学生的网课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形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与专注性,不断提高学生网课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一、网课模式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难题

1.缺乏对学生的管束

根据目前小学的网络课堂管理的现状,教师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观察并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上网课这种通过信息软件线上视频的形式,使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管理,却无法直接管束学生的行为,导致学生往往会将教师的话当成耳旁风,而无法落实到实际的学习之中。这种不良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并不符合开展网课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需求,反而会使学生认为教师说得太多、要求太多,使学生产生对网课的厌烦与抵触学习心理,导致教师的班级管理效果极为低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创新对学生的班级管理方式,结合网课模式下的教学优势与不足,创新符合学生心理与学习需求的方式,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家中同样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有效地学习知识,接受网课教育,促使教师班级管理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不停学,不厌学”的网课教学目标。

2.网课缺乏趣味性

在开展网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旧在运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而学生本身就不在教师身边,处于家中轻松自由的环境,再加上网课教学视频缺乏趣味性,学生会更加容易受到家中环境的影响,以及枯燥教学视频的影响,产生不愿意学习网课知识的不良学习现象,这同样是现今网课模式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难题。实际上学校与教师团队在设计网课教学课程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家中所处的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专注度等因素,创新趣味化的网课教学视频,同时,采用激励性的班级管理政策,消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难以管理学生学习行为的不良现象,而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接受教师的管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趣味化的教学视频与新型的班级管理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学习知识,这样教师即可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从网课中学习到自身所需的知识与能力,使得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网课模式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方法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解决网课模式下教师缺乏对学生约束的班级管理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与家长建立合作管理的新方法,保障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在开展网课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先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使家长能够力所能及地配合教师,管理学生在网课学习中的坐姿、行为、专注度等。以此,使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学生能够在家长的监督下有效地进行与完成;使教师所要求学生改正的错误学习方式,学生同样能够在家长的监督下积极地改变等,通过这种班级管理新方法,教师与家长能够通力配合管理学生,使学生能够时刻规范自己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在家中的网课学习中真正学好课程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网课模式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课上所学的古诗时,教师应提前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尽量腾出时间监督学生背诵,使学生能够养成落实教师制定的作业的良好习惯,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同时,家长应及时向教师沟通学生出现的不良学习行为,使教师能够通过网上视频或拨打电话等形式,以自己的严厉性及时有效地管理学生。通过这种让家长配合教师的新型班级管理方式,有效确保小学生网课学习的实效性。

2.创新对学生网课教学形式

在网课模式下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创新对学生的网课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创新符合学生兴趣与学习的趣味化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解决学生难以持久地学习知识的不良现象。学生能够一直专注于网课视频,积极且高效地学习其中的知识,有效确保教师班级管理与教学的效果。通过这种创新且趣味化的网课教学形式,使小学生能够越来越愿意上网课,在网课学习中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管理,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与班级管理效果都会不断提升,可以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长远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为小学生开展网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在视频中加入趣味化的教学元素,如: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相关的知识,或是让学生之间竞猜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得网课变得趣味且高效,全面激发学生网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网课学习中。之后,教师布置的每一个学习目标,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完成,学生既能透彻地掌握网课中的知识,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网课学习习惯,有效消除学生厌学的心理,不断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快学生学习发展的步伐。

3.制定激励性的班级管理政策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喜欢教师的鼓励,如若教师一直在批评与说教学生,加上在网课模式下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的教学指导与心理疏导,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教师管理与厌烦学习的不良心理,这会导致教师的班级管理效果非常糟糕,不利于小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学习发展。所以在网课模式下小学教师应创新新型的班级管理方式,通过制定激励性的班级管理政策,如:按时上网课的学生一周奖励一朵小红花,每天完成网课作业的学生奖励一个小礼品等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网课学习的信心,使教师能够全面且有效地管理学生,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和学生的网课学习质量。

举例来说,在开展网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告诉学生,在这节课中踊跃发言的学生和积极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会奖励小红花,并会选出本节课最为优秀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网课学习中。同时,使学生能够认真听从教师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班级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使学生同样能够真正学会与学好网课课程。

综上所述,在网课模式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与家长通力合作,创新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新方法,通过家长与教师的有效配合、趣味性的网课教学视频、激励性的管理政策,真正实现“不停学、不厌学”的网课教学目标。让小学生能够从趣味化的教学视频中,形成对网课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从家长与教师的共同管理中,形成良好的网课学习习惯,从激烈性的班级管理政策中,越来越愿意学习网课课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习效果,从而促使小学网课教育质量的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强《新时代班级德育实效性研究》,《新课程》2019年第7期。

[2] 曹梦婷《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班级德育管理研究》,《甘肃教育》2018年第8期。

[3] 崔红卫《以网络为载体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作者:蔡宝艳

新课程课改管理论文 篇3:

增强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力的软件途径

新课程教学对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要求很高。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学来说,如何增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力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除多方筹资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实验室条件,建设实习室、实训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外,学校还应在内部软件建设上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积极增强自身的新课改实施力。

1 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1.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新课改实施领导小组,讨论制订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确立课改骨干,明确阶段任务,通过建立健全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努力实践新课改的热情,增强新课改的针对性、计划性和实效性。

1.2 提出课改思路

从学习、探索、模仿、实践、提高的角度出发,提出“善于学理论、善于看录像、善于仿名师、善于思得失、善于评异同、善于写体会、善于述经验和改备课方式、改授课方式、改学习方式、改作业方式、改评价方式、改师生交流方式”为内容的课改思路,使新课程改革落实到可操作的技术层面。

1.3 严格课改管理

建立和完善学校层面的领导听课督促、定期检查评比、随时抽听讲评、严格考核记载和教研组层面的集体研讨备课、群体听课评课、教师说课反思等新课改管理制度,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1.4 蹲点包挂指导

依据学科特点,将学校各级领导、课改骨干分组搭配,蹲点包挂相关教研组和年级组,了解课改情况,把握课改进度,并在实施过程中提出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情趣、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课改指导性意见,尽力创设实践新课改的浓郁氛围。

1.5 及时总结交流

分阶段组织召开学科教师、教研组长、全体教师等多层面会议,及时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探讨,全面推广应用,确保课改工作在前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前进。

2 狠抓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2.1 认真落实新课改培训

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相关培训,聆听专家讲座,交流心得体会,促使教师内化吸收新课改理念,为实践新课改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2.2 积极派员外出学习

派出教师参加探究式教学听课、新课程教学示范观摩等活动,借鉴先进经验,开阔课改视野。

2.3 搭建学习平台

征订多种多科新课程改革系列指导丛书及光盘,开通校园宽带网,接收远程教育节目,装建电子图书馆,不断扩充新课程教学资源,为教师实施新课改搭建良好的学习、工作平台。

2.4 狠抓校本培训

讨论制定《校本培训规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在新课程实施方面不断组织开展岗位练兵竞赛、课题带动辐射、集体充电提高、师徒结对相长、个人自修发展、校际交流切磋、信息技术学习等校本培训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新课改发展水平。

3 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3.1 实施集体备课

成立年级学科备课组,选派课改骨干担任备课组组长,实施集体备课,优化课改操作。

3.2 相互听评研讨

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相互听评研讨,促成教师取长补短的课改研究习惯,鼓励教师精选课堂教学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集中展示评比,尽力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和独立备课的能力。

3.3 开展专题研究

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确立相关课题并组织人员开展专题性课改研究,为推动课改质量的提高增添后劲。

3.4 大力倡导教学反思

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一段小结,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记录亮点,找出不足,改进方法,积累经验,促使教师在反思和反复中不断提高课改操作技能。

4 尝试评价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4.1 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进行发展性评价

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评价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做人等方面的进步状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不断发展;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卡”,记录教师师德表现、情感体验、工作业绩、受奖情况、工作得失等方面的内容,并分阶段组织教师交流、评析、总结,促使教师不断提高。

4.2 科学运作量化管理,进行过程性评价

讨论制定《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办法》《课堂岗位量化标准》《学生作业批阅量标准》,设置《班级日常管理量化表》,开设班级“光荣角”,对师生的动态发展进行打分考核,鼓励优点,促进发展。

4.3 吸引多主体参与,进行多元化评价

建立学生、教师、家长、村组、学校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积极吸引家长、社会、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评价,并注重开展师师互评、生生互评、师生自评等活动,将评价变成多元化的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相互沟通中获得理解和改善,形成积极、友好、和谐、平等和民主的教与学关系,促进师生改进自我,获得最好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

作者:何建中

上一篇:装饰公司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养老保险社会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