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如何适应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2022-10-26

要落实高中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

高中新课程方案, 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 通过课程的设计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旧课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 是绝对的权威, 大多数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被动地静静地听或记, 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 有的老师总是怕有地方没有讲到, 没有讲清楚, 所讲的知识也是面面具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得到承认, 一个教师教出来的一个班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的思维与方法都大体相同;另一方面, 教师讲的东西并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只会做老师讲过的题, 不会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一旦有不会做的题, 首先想到的是, 这个题我们老师没讲过, 所以不会做。在目前我国经济基础还不是比较发达的情况下, 学校的资源不足, 班额过大, 教师的精力无法足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能满足培养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这样一来, 我国的整个高中课程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高中教育好似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全才”, 但事与愿违。而新课程方案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并把个性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 不求所有学生在形式发展上的同一, 而求学生内在品质的提高和丰富, 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生追求, 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途径。因而, 这也就意味着, 在教学时,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勇于提出问题, 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重自主、探究、合格式学习, 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培养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新课程的这种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 “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们的新课程的这种教育方法更能培养学生出“专才”, 更能在当今的竞争当中占得先机。在数学的学习当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数学规律、数学方法, 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体现一种成功的体验和成功的感同身受, 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记忆很深刻, 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效率远远高于教师讲, 学生听。同时, 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 其中的高效是旧的课程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

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也就意味着, 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以前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显然在今天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已经成为过去,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世界严重的脱节, 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尖子”, 他们在学习成绩上是尖子, 但是他们学习与生活世界是脱节的, 是受迫于高考的压力在努力学习。他们显然无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需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实际上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学生只能在自己清楚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 今后有什么用处, 与生活世界密切相关, 学生才有兴趣学习, 才能真正感到学习是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学习的, 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增强“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生活, 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形成学生自己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数学的教学当中, 我们教师应当注意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联, 引导他们去感知数学这种文化。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生活当中到处都存在数学, 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了。如我们在讲概率统计的时候, 就应当把生活当中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同时给学生们准备统计的一个课题, 让他们在生活当中去发现书本上的知识的具体应用。王尚志教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事例:北京某中学的一个班的学生, 数学老师在讲数列这个问题的时候, 拿出一买房的贷款, 让学生来计算出每月应还的贷款是多少?是怎么计算的。学生接过问题过后, 一个数学小组就迅速展开了行动,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去银行, 问银行的工作人员, 这个月供是怎么计算来的, 可这个工作人员回答说不知道, 只是说他们是按照一个模式来计算的。于是他们又去问这个银行点的领导, 还是没有得到结果。于是学生们只好回来了, 大家一起查资料, 计算, 经过了一个星期, 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他们详细了写出了计算的过程, 还制作出了幻灯片, 交给了老师, 老师看了非常满意。后来这几个学生还去了那银行, 找到了银行的领导, 那天恰好银行的总工程师接待了他们, 总工程师把银行的工伤人员都找来, 让这几个学生把幻灯片放给他们看, 学生边放边讲, 直到银行的工作人员彻底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想, 通过这个事例, 这几个学生对数学定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学习, 解决了生活当中的问题, 一定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

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在旧课程中, 我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人格的陶冶, 唯“分数论”, 让学校与教与师社会把学生的教育转变为为了学生的考试而存在, 这样一来, 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太单一。于是乎, 马家爵事件、硫酸泼熊等事件, 无不反映出我们在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问题上的紧迫性。因此, 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决不能以单一的知识、技能甚至所谓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训, 来遮蔽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的光芒。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正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生的向师性让学生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 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自身要树立良好的人格境界与思想品质, 去影响、规范学生的人格, 数学教师具有数学自身的特点:做事严谨, 简洁, 准确, 有条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数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做出表率。介绍历史上的数学家, 数学史, 从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让他们具有更高的数学文化和数学素养, 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

四、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 不在教师“教”得如何, 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过去, 我们的课堂常常被教师所主宰, 一节课, 老师讲, 学生听成为定势, 往往一节课下来后, 学生成了一个老师的观点、知识的无条件的接受者, 没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学生是一个学习的机器。学生是“被”学习了, 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学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都从教师那里来, 没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旧的课程当中, 数学课上, 学生对于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太在间, 往往在计算上都是老师在讲台上算, 学生很少和老师一起计算的, 为什么呢?现在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习惯, 总是觉得这个问题我知道怎么来的, 不用去算了, 或有的学生还怕麻烦, 不想去算。久而久之, 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许多学生上眼高手低, 知道怎么算, 但是一算就错。而新课程下, 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教师引导, 活动主要是学生开展,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与反思都让学生去完成, 这样一来, 学生去真正主动地去学生了, 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得快。

上一篇:自助式学习、个性化辅导——网络时代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下一篇:外语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