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2022-12-02

校本课程一词是由菲吕马克 (Furnmark) 等人在1973年一次讨论课程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是体现农村普通高中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促进农村中学生个性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许多农村中学纷纷开展了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面对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在实际调查分析之后, 针对具体问题, 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明确办学理念, 充分利用资源, 坚持以生为本

明确办学理念, 充分利用资源。目前, 国家统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 几乎不可能照顾到各地各类学校的特殊性, 也很难满足当今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各农村中学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有课程资源 (这种资源应该是很丰富的) , 调查当地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充分调配学校的物力资源, 明确学校超前的培养目标。各农村中学要根据当地的特色, 明确自身的办学理念。学校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办学理念, 才能积极探索课程资源, 开始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

坚持以生为本。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生为本。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增强课程的活力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于农村中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转变教育观念,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追求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 消除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以及普通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之间的冲突。

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校本课程建设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活动的准则与导向, 在设计校本课程时, 学校要根据本校特点, 凸显本校特色。

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关注当地及本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应以专题性教育活动为主, 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是课程整合的重点。防止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简单重复, 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建设应体现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特征, 根据不同的社区环境与课程资源、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条件等构成校本课程建设不同的基础和出发点。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传统。

适宜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时, 要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学校的物质条件、师资水平, 积极主动利用已有条件, 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 突出学校的优势, 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三、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准备阶段。 (1) 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资源分析评估、课程规划与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评价以及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等。 (2) 选题立项。在学生需求评估、学校课程设置和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和课题, 追求实用、实效, 慎重稳妥地开展好每一个研究进程。 (3) 培训学习。要求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学习国家有关基础教育改革文件;学习和讨论有关课程、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课程开发模式、深入了解高中课程设置状况及课程标准;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指导开发;加强校际交流, 借鉴他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4) 制定校本课程纲要。确定 (或选择或改编或编发) 教材。纲要主要包括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则要体现发展性和系统性, 避免随意性和重复设置。 (5) 制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条例、学分认定制度, 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

实施阶段。 (1) 各科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纲要和课程开发计划, 结合实验阶段, 层层推进课程开发目标。 (2) 及时反馈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3) 作好资源的开发工作, 充分利用所能寻求到的一切资源。课程展开所需条件要提前预计:时间、空间、所需材料、设施、经费等。 (4) 每一阶段研究结果都必须以书面材料呈现, 并汇报学校领导小组领导。研究成果如教材、教学论文、教学辅助材料等。 (5) 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总结阶段。全面总结, 科学评估校本课程开发情况, 提交实验报告、汇编典型案例集和论文集。 (6) 学校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并纳入过程绩效考核。同时, 学校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奖金、评先晋职相结合, 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课程评价。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 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主要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 并不断完善。

教师评价。建立以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和学生反馈意见为主的评价, 主要是对教师开发的项目、《课程纲要》、教案、课堂组织的效果和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建立以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结合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 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实行学分认定, 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促进其不断进步。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 农村普通高中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对策, 旨在进一步推动农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2] 《课程资源概论》

[3]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上一篇:试分析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及管理下一篇:高校历史教学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