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我国普遍的推行开来,怎样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充分的发挥改革的作用,是现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高中化学与新课程的研究,文章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角度入手,分析高中化学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新课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新课程管理论文 篇1: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下)

初中化学新课程10年,高中化学新课程5年,基础化学教育的改革历程提出了太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命题。

作为课标的研制者、教材的编写者、新课程的培训者以及学校和课堂教学实施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在这几年当中与实验区广大老师有了从未有过的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一方面切切实实地看到老师们为实施新课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经验;他们从开始的怀疑、排斥、畏难到平静下来认真思考、理性认识再到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他们从开始对新课程的简单理解、片面认识逐渐发展为能够比较全面地理解新课程的变化、辩证地认识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地处理教学与评价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不再停留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层面,他们面对新课程的物化形态——新教材、新课程的实施形态——学校和课堂中的課程,以及新课程的评价形态——中考和高考,感受到、体验到、思考到了很多。另一方面我们也强烈地体会到老师们面对新旧课程和教材更替过程中观念上的冲突与困惑、认识与操作之间的矛盾与落差、教学与管理之间的不协调等,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新课程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涉及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设置与结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与教材、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考试与评价、新课程的课程管理和配套系统5大方面。

1 课程结构和课程管理改革任重道远

关于课程结构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比如应该由谁来选课,现状是80%是由省里统一,20%是由地市统一,5%左右是由学校决定,0.1%是由学生来选。而调查结果反映的是,87%的老师认为应该由学生来选;55%的老师认为应该由教师来选;只有17%的老师认为应该由省里或市里统一。这说明,课程选择的主体应该逐渐打破集权和统一的模式。关于选什么模块以及选多少模块,现状是大概98%的学校文科生都是学化学与生活模块,而且90%的学校也只开设化学与生活模块给文科生。70%左右的地区只给理科生开设2个选修模块,而且对于80%的地区单位和95%的学校单位来说,理科生学习的模块和顺序都是统一的。在我们对老师看法的调查中,82%的老师认为文科生不应该只有化学与生活一个模块可以学,而应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权利和机会。88%的老师认为理科生应该选学3个选修模块。那么在老师们看来,又是什么限制了选修模块的开设率和选择权的下放呢?调查结果表明,25%的老师认为是学校太小或教室不够,30%认为是观念没有转变,50%认为是老师不够,40%认为是缺少排课选课的思路,20%认为是缺少进行课程结构改革的决心,80%的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担心高考。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改革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是大部分实验区没有将选择选修模块的权利交给学生,甚至都没有给学校,而是由地市或省里统一;第二,选择选修模块的模式基本都是以文科和理科两分法,文科生统一学习一样的模块,理科生统一学一样的模块,从而导致理科生要么学习的模块数偏少,要么偏多负担重,且导致像实验化学、化学与技术的开设率太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要么全省都学要么全省都不学的畸形状况。第三,省里高考方案中给予选修模块的选择空间(无论是分值比例还是可选择的模块数量)都比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大纲低,具有象征性走过场的特点,甚至有个别省选考内容完全取消了模块的选择性,全省的理科生在化学高考中将回答统一的模块和内容。

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这次课程结构改革的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教育监管部门允许实验区和学校的改革实践与课程结构方案之间的差距是否应该有底线,底线又应设在何处?由于课程结构是课程功能的核心保证,也是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特别是教学要求深广度制定的前提,同时更会与考试评价相互制约和影响,对于课程改革的成败以及整个高中教育模式的走向具有非常深刻和长远的影响,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当然,对于新课程的课程结构,除了选择性问题之外,模块课时、周课时、课时单位的设计,以及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学分、共同必修模块、必修学时的设定与实施安排等问题也都值得研究和探索。

2 课程内容和教材改革呼唤基础性研究

对于新课程教材,实验区老师存在着以下一些看法。有调查结果表明,有13.2%的老师较不满意、6.8%的老师很不满意自己所使用的教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认为与过去相比变化太大(20%),教材体系不够合理(41%),教材内容比较多(27%)、实验太多(10%);目前也有37%的老师不赞同使用多版本教材,他们认为当不同教材在知识处理存在差异时,老师不知道到底该按照哪个版本教材进行处理,会造成混乱和考试标准不清楚。老师们在使用新课程教材时感到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不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30.9%),不清楚哪些内容是要求的,哪些内容是不要求的(43.6%),不清楚哪些实验是必须让学生做的(31.5%),不知道教材中栏目该如何处理(9.4%)。老师对于新课程教材的基本看法或主要建议主要包括:认为新教材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三维目标;教材的学科知识体系应该更加合理,贴近学科和学生实际,符合高考要求;完善教材配套的教辅,加强必修和选修之间的联系。

由上可以概括地反映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材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多版本教材各具特色,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但是必须看到,一方面一线老师对于新教材的观念、理解、认识和应用水平也还有着很大局限和不足;另一方面新课程教材还存在着不断完善和修改的空间。还有,新课程教材的相关资源的数量特别是习题教辅的质量与需求之间还有相当的差距。再者就是教材、教师用书、习题教辅资料的选用、征订、发行的体系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需要系统改革。

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促发我们深入思考化学课程及教学的一系列核心问题,例如,如何设计与开发基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中学化学教材?如何在教材中设计与呈现过程方法和科学探究?如何设计和处理教材的STS线索?如何协调教材的内容性与教学性?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不同组织模式对于学生化学认识发展的影响;核心化学概念原理认识的层级建构螺旋发展的系统设计;新增化学课程内容的不同教材设计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论证;中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的教材结构;学术性课程模块的教材设计如何突破与创新?“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这样的应用性模块的教材结构设计;如何设计“实验化学”模块的教材,等等。

其实,在这10年中,人们对于不同课程结构背景下的化学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模式的变化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研究的很少。来自于实践层面的主要反映有:必修1模块的内容偏多、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与元素周期律的编排关系;必修2模块的内容要求偏低;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跨度比较大;有机化学内容必修和选修的分层关系;化学与生活模块中化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够清晰;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难度问题,对于在高中新增一些过去在大学化学教授的知识内容表示不解和担忧,特别是对于增加定量知识和教学要求以及增加微观结构知识和教学要求难以适应,不知如何进行不同模块相近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等等。这些实践层面的质疑和担忧的背后,除了对于多样化选择性课程结构的深层需要之外,就是在呼唤化学课程论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基础研究。例如:学生化学素养的构成及其类型;不同类型化学素养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探查;新增知识内容的学生发展价值和教学可行性论证;相近内容在不同课程模块的不同处理;不同模块的知识内容体系、内容组织线索和模式的相同与不同性;必修和选修的双层课程结构,对课程内容的深广度处理有何影响?基于模块的课程结构对于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将产生何种影响,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价值?等等。

3 课堂教学改革重在从观念到行为的积极有效转化

综合看来,新课程的实施,教师面临许多挑战,例如:由于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课程意识;由于教材打破大一统的现状,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材观;由于教材体系的改变,教师需要重构对化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由于新课程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管理方法。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化学教育研究工作者都需要积极面对和认真研究以下矛盾关系。例如:现代科学教育和化学教学理念与以往的教学行为习惯之间;必修和选修层级式的课程结构与具体教学要求深广度的把握与处理之间;不同选修课程模块的学习顺序和不同的周课时安排对具体内容教学难易程度和教学效益的不同影响;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有限教学时间之间;多种版本教材带来的不同知识组织和处理模式与教師教学设计决策之间;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的开放性与教师教学控制能力和预设的教学实效之间;观念建构和认识方式转变与具体性知识传授之间等等各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矛盾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深入思考或者关注以下问题:

(1)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老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元素化合物的研究方法与程序如何?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真正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结构?等等。

(2)对于概念原理教学,新课程对概念、原理的要求并未降低,而是提高了要求,特别是能力要求方面。这一提高具体体现在:突出核心观念的建构;发挥概念原理的认识功能;强调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机融合。因此教师在实施层面上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概念认识与观念形成的层级建构;不同模块中概念原理的不同取向与定位;概念原理认识功能的开发与迁移;概念原理的探究教学(探究什么、探究实验的功能与要求等)。

(3)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和实效性问题,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①体现三维目标的融合;②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③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定位合理准确;④将知识用真实而有价值的情境“包装”起来;⑤探索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⑥从定义中心的概念教学到基于认识转变和发展的概念教学;⑦从内容讲解的教学转为问题驱动、活动展开的教学;⑧实现高水平的探究教学;⑨从线性教学设计到整合教学设计;⑩从课时备课转向单元整体备课。

另外,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是基于模块的,不同的课程模块目标定位不同、教学功能不同,课程内容不同,因而教学方式和策略也就应该各有特色。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其次应该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一方面是不同模块的需要,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该特别关注的,另一方面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特点的需要,再者应该是基于整体设计和计划安排的。例如,同样是探究式教学,在必修课程模块中实施的基于实验的探究教学和在“实验化学”模块中的探究式教学,无论是探究的能力要求还是探究的开放度都有很大不同;同样是探究,“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探究式教学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探究式教学,无论是探究内容还是探究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即便同是学术性的课程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更适合开展基于讨论和模型搭建的探究活动,而化学反应原理则更适合于开展基于定量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探究活动,有机化学基础则可以开展基于结构分析、演绎推测、实验或事实验证的活动探究。

教师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可以选择的策略比以往大为丰富了,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处理的矛盾和关系也比以往大为增加了,需要拥有更多的教学能动自主能力和教学智慧。

4 学业成就评价改革需要系统攻坚

虽然中考命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问题要研究。不仅旧题型的创新、探究题的开发、科学方法和学生情感的考查方法和途径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需研究,而且中考试卷的规范,中考功能的充分发挥,新课程理念的全面落实等方面也任重而道远。

尽管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支持了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化,但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某些方面仍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完善。

首先,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对课程结构选择性的支持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例如,由于考试大纲的限定,未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列入选考模块,大大降低了实验化学模块在实验区的开设率。另外,各省的化学新课程高考方案中设置的选考模块数普遍少于考试大纲中的设定,人为降低了课程的选择性。再者,仍然有些实验省在高考化学试卷中没有区分出必考题和选考题,这必然导致该实验区所有理科学生学习同样的选修模块,使课程结构的选择性降为零。这些问题在当前高考对高中课程及其教学的实施具有绝对导向,外部尚缺少严格正常的课程监管机制的大环境下,尤为值得重视。相关联的调查结果是,38.1%的老师认为下面的高考方案更为合适:3个必考模块(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1个选考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或物质结构与性质)+1个选考模块(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实验化学中选1);30.1%的老师更赞同6选3模式,即2个必考模块(化学1和化学2)+2个选考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3个模块中选2)+1个选考模块(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和实验化学3个模块中选1);还有29%的老师支持4选2模式:4个必考(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2个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4个模块中选2)。我们认为,这些高考方案的建议中至少有2点是很有价值的,一是兼顾学术性模块和应用性模块;二是更好地体现了选择性,从而能够更有力地支持选修课程的健康开设和实施。值得关注和研究。

其次,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增强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一方面,某些实验省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必考试题部分的个别题目或设问超出了必修模块的基本要求,对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深广度把握和课程内容的螺旋上升层级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除了常规的高考考试内容之外,课程标准中还有许多内容都值得挖掘高考的考试价值。

第三,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考查点需要进一步关注对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考查。化学新课程高考试题与新课程教学一样,都发生了积极的可喜变化,包括知识考查注意深广度、体现探究和过程方法、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但是也存在着同样的缺陷和不足,这就是对知识的化学认识功能和价值尚缺乏充分的关注和体现。

第四,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如何更好地体现每个课程模块的风格特点和功能定位。这需要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每个课程模块在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的独特价值,以及相应学科领域的核心与精髓。当然,如何解决不同选考模块试题之间的等值性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五,目前大多数省采用综合理科的考试模式,那么,化学试题的分值比例、不同学科试题难度的协调等问题还存在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

另外,我们对于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角度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特别是对高考考试评价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基于知识考查的高考命题与基于科学素养和化学学科素养考查的高考命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某种说法“高考具有较强的选拔性功能,可以适当游离于课程标准”,那么学业水平考试更应该切实承担起支持课程结构引导教学的作用。但是我们最近进行的一项有关课程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一致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年来各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中,虽然总体上依据课程标准比较好地控制了知识考查的深广度,但是在体现核心知识主题分布、科学探究的能力要素覆盖和水平要求定位,以及联系实际、体现学科思想和观念等方面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而且各省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这些反映出我们在利用大型纸笔测验对学生化学学业水平进行发展性评价方面,从理念到技术都急需要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对实验区教师的另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28.2%的老师认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评价方式与课改以前相比发生的变化非常大,不仅学校的评价模式变了,教师的评价思想也改变了;39.9%的老师认为变化主要反映在教师的评价思想变了,但学校的评价方式几乎没有改变;另有17.6%的老师认为有变化,学校的评价模式变了,但教师的评价思想几乎没有变。还有14.4%的老师认为几乎没有变化,原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有46.1%的老师认为开展多样化评价虽然会增加一些工作负担,但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必须学习和掌握。44.9%的老师认为自己在实施新课程之后经常使用“表现性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方式。新课程的评价改革除了高考以及多样化评价方式外,老师们感到最无奈又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同步作业、单元测验、模块测试、教辅练习册的问题了,普遍存在偏难偏旧、超标与教材不匹配等问题,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鸡肋、瓶颈性障碍。

综上,大部分老师还没有自觉意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远不止高考改革,他要求能够系统实施基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的多样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要在每一章、每一节、每个课题的教学中都能够开展积极、有效、多样化的评价,并能够妥善协调和处理好评价与教学的关系、作业习题评价与阶段测验考试的关系;平时评价与学分认定和毕业考试的关系;高考与开课、选课以及平时练习和评价的关系等等。

5 基础化学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事业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了2000-2009年期间有关化学新课程研究成果的简单查询,得到如表1结果。

表1 化学新课程研究文献

内容类别文章学位论文

初中化学新课程13316

高中化学新课程26943

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00

续表

内容类别文章学位论文

化学新课程教材254

化学新课程教学62362

化学新课程考试评价7711

总数1117127

化学新课程对于广大从事基础化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来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新课程产生了丰富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问题,伴随而来的是新实践、新经验、新研究和新成果。首先是大为拓展了化学课程教学论的研究视域,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化学的不同课程形态(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基于不同领域和不同课程模块、不同的课程设计取向、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等)将带动真正意义上的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化学的不同内容形态(课程结构的层级化和模块化以及不同版本的教材设计)将使化学课程内容研究更加深入本质和具有学科特色;化学的不同教学形态(基于不同课程形态和教材,以及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教学实践)将极大地刺激化学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化学的不同评价形态(同步作业、平时评价、模块学分认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高考升学考试)强烈呼唤以科学和化学素养为核心的学生学业成就的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当然,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以及培养和培训的相关研究,等等,都是极其需要的。

新课程实施10年来,2002年至2006年教育部针对每个实验省区都组织了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而2007、2008、2009年教育部组织了面向新进新课程实验区的全体高一教师的远程培训(每期10天,包括20小时10个专题的视频课程和10天远程在线学习指导)。每个实验省都组织了3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每个地市都由教材出版社组织了多个轮次的相应的教材使用培训。师范院校系统也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启动了对化学职前教师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比较系统的改革,一批学校的“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后取得阶段性成果,分别获得了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多次主办面向本科生和教育硕士的教学设计大赛,以更加积极地促进职前和职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高师院校现在对于基础化学教育实践的总体指导水平和指导力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化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也仍然非常粗糙。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身、培训制度和模式、教研部门、高等学校等多方面协同努力。

以新课程为代表的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是新中国化学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基础科学教育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国际视野下,努力创新和发展,试图与21世纪社会和时代发展共进。我们相信,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也将与我们国家化学科学、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融为一体。

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研究体会,简要回顾以新课程为代表的基础化学教育改革10年历程,反思经验与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畢竟个人水平和能力有限,故文中难免有不当和不周之处,敬请大家包涵!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王祖浩,王磊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 毕华林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6] 钱扬义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7] 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

[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 王磊等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1] 王磊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王磊主编.高中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王磊,宋万琚.中国考试,2008,(1):5560

[14] 王磊,支瑶,孙红保.基础教育课程,2009,(9):6569

[15] 王磊.基础教育课程,2008,(12):2428

作者:王 磊

化学新课程管理论文 篇2: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我国普遍的推行开来,怎样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充分的发挥改革的作用,是现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高中化学与新课程的研究,文章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角度入手,分析高中化学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标;问题与策略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多动脑、勤动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和作用。另外,教师要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目标上。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把化学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按照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记忆与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与讲课,并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方法过多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加强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我们把化学教育与化学实验充分的结合起来,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散性思维,进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乏操作的机会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尽量多的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生不仅能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加深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加深教材与测试题的难度,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解与习题练习,减少了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虽然有些探究性实验,教师会准备器材在教室中演示,但是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的去操作,其效果远远不如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用视频资料代替学生实验,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而且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学生在独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进行直接操控,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存在差异,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这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记忆。而视频中的实验都比较正确,学生不能从中找出易错点和注意事项,容易出现看过就忘记的现象。对于演示实验来说,虽然学生能够真正的看到实验的过程,但是由于实验结果的不明显与学生所处的位置等问题,学生观看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以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演示镁条在空中燃烧的过程中,老师直接在讲台上进行实验,那么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很清楚的观察到实验过程,最后学生还需要死记硬背进行记忆。

2. 教材方面的问题

(1)由于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减负”,所以高中化学的教材被减的很薄。教材的改变与高考的测评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导致必修两本书把以前三年所学的内容都包括了,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讲解透彻。其中物质的量在原来的教材中安排了有十几个课时,而新课标只安排了三个课时,但是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有些内容在教材中没有涉及,但是资料中却包括,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参考书的基础上,练习超纲的部分。有很多问题,新课程的教材中没有涉及,但是练习题与历年的高考试题却频频出现。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既然包含就要给学生讲解透彻,要不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知半解,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影响。

(2)在新课程化学教材中,有一些课后习题与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偏差;还有一些辅导资料表面上是与新课程配套,实际上是以前辅导资料的拆分与组合,辅导资料中的习题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因此会出现学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困难。虽然教师对辅导资料进行了筛选,但是市场上的辅导资料种类比较多,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很难把握。

(3)新课程的选修教材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选修中的知识与必修中的知识有很大程度上的脱节,在学习顺序上也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例如在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容易的完成必修1与必修2的内容,但是选修3里面的杂化轨道理论、金属晶体堆积模型等,对学生来说特别的抽象,在缺少模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直观的向学生讲解,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新课程缺少新教材的考试大纲,教师对高考中所要测试的知识点、考试的重点等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使得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不好把握。新教材的知识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整合起来比较复杂。

三、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国的传统教育主要以考试为手段,并将重点放在升学上,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教育模式。学校将重点放在智育的发展上,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潜能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对化学实验课程有着严重的影响,教育部门与学校对化学实验课程不够重视,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实验课程纯属浪费时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常常选用比较快的方法来代替化学实验。我国的新课程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并确定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后期的学习。

2. 加大实验设备的投资

首先学校要加大化学实验资源的投入,尽量满足教学对基本化学实验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向上级反映化学实验设备的真实情况,还可以建立小型的化学实验室,以此来完善学校的化学实验资源,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小型的化学设备成本比较低,而且也比较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它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其次,学校也可以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率,以此来解决实验室需求紧张的现象。我们可以先开放一个实验室,提供实验所需的药品与仪器,对于其他需要的药品,可以进行预先申请。另外,为了减轻化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来进行化学实验室的管理,选举在化学方面有一定实验能力的学生对开放的实验室进行管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进行管理;同时,他们还要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化学实验的低年级学生,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的帮助低年级同学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化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过程中,也增强了他们自己的实验能力水平。

3.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高中化学课堂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平等、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健康、愉悦的教学环境,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平等、自由的心理感受,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发扬民主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进行优化组织教学,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这样老师可以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行自我提升,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来巩固学习,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将化学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另外,新课程教学鼓励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角,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供学生思考与表现,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动手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下,教师要设计一些与课程有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教学氛围,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5.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首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另外在实验教学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动手,独立思考,加强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教学方法的经验,灵活运用启发式与讲授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加强化学教学的教学评价

化学教学评价,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且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引导作用。例如在化学实验方面,很多学生都认为高考中的化学实验测试还停留在纸笔测验上,很多试题都可以通过做练习来加强,所以很多教师比较重视化学实验题的讲解,而对于真正的实验课则草草了事,不太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对化学原理的了解比较透彻,实际操作中却非常的生疏。很多学生都希望通过增强化学教学评价来改善教师对于化学实验的态度。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性评价,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以从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是推动化学教学的前提,我们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化学教学评价。另外还要将执行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进一步的构建全面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化学教学贴近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学校要为化学教学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并积极配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所做的努力,提高高中化学的教育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鸿,杜永权,梁永平.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1,(4):148

[2] 陈冰心.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89-92

[3] 杨柏利.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10):148-150

[4] 孙厚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22-24

作者:杨丽娜

化学新课程管理论文 篇3:

高中化学新课程面面观

摘 要 广大老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已经有了丰富的认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看高中化学新课程,形成了对立鲜明的各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在对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中教师的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研制的背景和改革目的,明确了形成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客观的、整体性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 整体性认识 远程研修 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程已经实验5年多了,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有了丰富的认识。大家从不同的视角看高中化学新课程。有人认为新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人认为新课程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有人认为新课程给化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有人认为新课程存在众多问题;有人认为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有人认为新课程很难实施;有人对新课程持积极研究的心态,有人对新课程持消极抱怨的心态……那么,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组织的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中,这个问题是个焦点。下面就将众多老师的观点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探讨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思路和方法。

1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典型观点和认识

1.1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观点

观点1: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新课程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它是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以及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的一场大变革!

观点2:新课程显现出过人之处。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新教材的“模块”式编写、必修与选修内容的取材与呈现,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做科学”的理念,重视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亲历性等,无不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深为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所折服。

观点3:新课程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新课程突出了层次性,有必修和选修多个模块供学生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新课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观点4:一个木乃伊即便穿上现代的时尚衣服,但还是木乃伊。新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表明我国的教育界已经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提高,但是不要忘记,教育的改革不是第一次才开始进行。从远古开始,中国人对教育的认识就很深刻,产生了伟大的教育家,也产生了极富哲理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的一些教育理念怎么看都是剽窃之作。新课程就是学国外,国外都实验失败了为什么还要拿到国内来实施。探究教学在美国都被否定了,我们为什么要拿来使用!

观点5:新课程就是穿新鞋走老路。领导信任的是经验,时间就是成绩,多做题就能出成绩。领导的口头禅就是做800道题和i000道题的效果就是不一样,什么“三维目标”都不如做题。最终高考还是要看成绩,成绩从哪里来,靠拼命学,拼命死记硬背。

1.2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和目的的认识

观点1:我国这次高中课程的重大变革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因为原来高中培养目标是2句话:培养亿万合格的劳动者,为高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现在高中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的个性化发展。我觉得我国在培养目标上发生的重大变革一定会深刻影响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观点2: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人,完整健康的人。以前主要是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强调记知识。现在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加进来,这太有必要了。

观点3:新课程标准有8个理念:更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宽广的选择空间;更深刻的人文内涵;更多样的评价方式;更全面的科学素养;更自主的探究活动;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扎实的教学研究。

观点4:新课程的目的是减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前学生的负担过重,学习的内容过多,学生作业过多,剥夺了学生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观点5:新课程鼓励选择性,但这种选择性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未必行得通。由于必修不是基础性的全部,也未必是基础性的保证,选修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有牵强的地方。选修不同的模块,意味着参加高考面临的试题各不相同,公平性如何保障?

1.3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具体优势的认识

观点1:新课程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如果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兴趣不强,老师在教学时只要达到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就可以了;如果老师的水平较高且学生又有足够的能力和兴趣,老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就很大。实验区的老师干劲十足,老师们都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

观点2: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需要知识的再学习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主管部门为老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集中学习新课程理念、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大赛、学科专业培训等。这些措施的开展,较大地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观点3:新教材的理念特别新。以往的教材注重知识的罗列,新教材不仅讲知识而且将过程与方法也体现在其中。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大面积地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有好处的。

观点4:新教材内容丰富、新颖,充分体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前瞻性,一改以往教材知识陈旧和气氛沉闷的风格,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科学与人类社会、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观点5: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教学方式更强调互动性,营造了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才是教育工作者想要的课堂教学。

1.4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变化的认识

观点1:进入新课程以后,学校、教师和学生确实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学校方面来看:第一,规范了学校的课程管理,比如以往进行的军训、外出的社区劳动,都归到了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第二,学校更注重学生发展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升学率;第三,学校更关注新课程下教学资源的开发。从教师方面来看:第一,确实给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无论是原来的骨干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觉得在新课程面前有发挥才能的舞台;第二,教师与新课程共同发展,面对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处理,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也有不同的教学处理。从学生方面来看: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有一个学生说:“看似高高在上的讲台,我只

要一步就可以迈上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新课程下的课堂确实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场所;第二,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下更关注社会、关注所学知识在今后社会中的作用。

观点2:实验区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高,精神面貌很好,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当老师全心全意地把他的心思放在教学工作上时,我们的教育才会很好地发展。从我国的中央领导一直到我们的主管教育的校长、到老师、到学生都对新课程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观点3:我们到实验区的学校里观察,发现老师的办公桌有了变化,少了一些教辅,多了一些大学的教材,多年来不会在中学老师办公桌上出现的大学教材现在出现了。我们还看到老师在吃饭时间或者下班以后讨论教学处理的问题。

观点4:我们曾经和实验区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六盘山高级中学的学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的学生连买袜子的钱都没有,光脚穿布鞋坐在教室里上课,可孩子们两眼炯炯放光,好像浑身的毛孔都是张开着的一样,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当问到他们对一学期的化学1学习的感受时,齐声回答就是喜欢。当追问怎么喜欢时,孩子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回答:他看到教材有什么变化、他体会到原来他不认识什么后来他能认识什么、他感觉很满足自己的成长……

观点5:新课程促进了教学研究。原来很多老师感到备课无事可做,老师们都各自说一说授课进度就匆匆结束了。现在备课活动完全改观了,老师们真正在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活动该怎么做,探究活动为什么实效差,问题出在哪,教学内容到底应该处理到什么程度更合适,内容的先后顺序该怎么处理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教研都深入到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中。

1.5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的认识

观点1:我们对新课程有些彷徨,其一,因为实践改革进行几年了,上到高中的学生,我们没觉得比以前的学生有哪些不一样,除了比以前的学生基础差点以外!其二,因为教了十几年了,对原来的课程和教材早已驾轻就熟了,新课程该怎么教?高考会怎么考?没有现成的例子参考。我们十几年摸索出来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当然比摸着石头过河的以实验为主多种探究活动的新教法来得熟练。

观点2:高中化学新课程在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实验多,资源不足;活动多,课时不够;教材与评价不一致;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少;教材中有不少习题脱离教材内容。

观点3: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为学生着想,少点作业,尽量引导他们去探究。可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分数降低,理论的课改与现实的教学看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一致。新课改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考虑到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偏远学校的教学情况,很多学校实验都开不齐,怎么进行学生动手实验?

观点4:实现新课程目标需要做很多事情,改变很多事情,新增许多事情,面临的困难和未知数也是很多的。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比较难做的。第一,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灌输”给教师,并让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和把握它。第二,如何具体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因为这涉及到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第三,新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了全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具体实现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可能会遇到一系列实际的问题。

观点5:有老师把新课程戏曰:狼来了!

新课程来了,我们不要惊慌失措,新课程远程平台已经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空间,让我们天南海北的老师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就再也不会感觉新课程有什么畏俱,甚至抱怨、敌意1

2 讨论与分析

2.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研制背景和改革目的

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是正常的,这也说明了老师们对基础教育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物别是关注什么是优秀的教育。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是“减负”的课程,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而进行的改革;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是学习国外的,国外都实验失败了……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新课程的研制背景。

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是继义务教育新课程之后进行的改革,它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因此,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和理念跟义务教育一样,是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出发点。制定什么样的课程结构,选择哪些课程内容,要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新课程并不是为了“减负”而设计的课程。

新课程不是简单地照搬国外的课程,在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过程当中,课程标准组进行了几项系统的基础性的研究。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过程当中研究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际课程的比较研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工作,发现国外的课程标准都是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选择性的模式和选择性的空间大小各有差别。对比我国原有的课程,虽然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学生人数众多、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但课程结构却异常单一。课程结构、课程门类的多样化是国际基础教育的一个总趋势。第二,学科发展研究。各学科通过调研、综述、访谈等方法总结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各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学科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基础教育发展的速度。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需要。第三,学生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科学学习规律、科学学习心理的研究。这使得对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的水平、高中生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需求以及新世纪条件下学生成长对教育的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第四。社会发展需求的调研工作。在1999年到2000年2年间,课程标准组把主要报刊媒体中跟化学有关的信息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媒体报道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跟化学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远远超出现在中学课程中和教材中的内容范围。社会需求的趋势和状态跟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状态实际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如何体现社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发展需要,这就成为设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依据。有人说高中化学新课程是根据旧大纲改造的,或者根据某个国外的课程标准照搬过来的,这都是很片面的看法。新课程的研制人员关注的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科学标准和教材,关注的是整个世界表现出来的课程改革趋势和共性。

2.2形成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客观的、整体性认识

对新课程持否定或怀疑的观点,作者认为一方面是,缺乏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习惯将目前实验区的实施现状和实施偏差等同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本身。如何才能比较客观、整体地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

第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态度——是接纳包容还是排斥拒绝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态度非常关键,因为思想

是行动的指南。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来的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管理以及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老师们已有的课程认识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这一巨大的冲击,一些老师立即产生了拒绝、排斥的态度。如果以排斥的态度来看待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必然无法静下心来面对、学习和研究,因而也就无法领悟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质、新教材的特点和优点等。相反,如果面对这些冲击而能以接纳的态度来看待这一新生事物,就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学习,对比研究新旧课程、教材之间的差异,进而领悟其中的实质、精髓等。2种截然不同的状况对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在这几年的新课程实践中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

第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是抓住主流还是纠缠细节

任何一项改革,在实际操作层面,哪怕实践的指导理论非常正确、非常符合客观发展规律,都将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评价一项改革或者实践时,必须辩证地看待,并抓住主流,而不是纠缠细节。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也是如此,目前在实施和推进层面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非常清楚的看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和推进层面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非常清楚的看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区的整体情况是非常良好的,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高中化学新课程给学生、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此外,我们需要深刻思考与分析目前一些老师中传播的、关于新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有些问题对于新课程来说,实际上是“伪问题”,不是新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一些老师实践和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甚至是一些老师道听途说而产生的问题。比如,老师们所反映的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问题、教材系统性问题等。

第三,对课程实施条件——是主动创造还是等靠观望

目前,有很多老师一方面认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则强调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应该说,当前确实存在许多制约高中化学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学校管理机制、教学考评机制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而且这些问题是老师、学校在短时间内难于解决的。为此,许多老师以此为理由拒绝接纳、拒绝积极主动实践新课程。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作出积极的努力,创造条件确保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比如,基于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除了及时向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时汇报外,还应结合实验要求,积极开发替代品,主动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又比如,教学配套资源问题,等、靠、观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老师们发挥自身能力,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情况,创造、开发相应的资源等。

要知道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新课程也有缺陷,它还存在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好的,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的未来发展。新课程不是专家的新课程,而是全体老师的新课程,是全体学生的新课程。新课程的建设和完善依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认知结构和教育教学观念等有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冲击面前大家不应该筑起抗击的防线,而应该勇敢地面对新课程带来的各种挑战。客观、整体地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浪潮中重构教育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课程电子文本

[2]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课程简报

作者:胡久华 王 磊 王秀忠

上一篇:个性化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