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视障大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和生理障碍,给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以下此建议:根据视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对话、讨论为核心,创“交流讨论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其生理障碍给实践教学带来的挑战,依托红色经典,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篇1:

体验式教学在视障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教育改革进程中,针对视障学生展开教育教学时,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以体验式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视障学生的实际教学特点,确立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并将其实际应用于视障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提高视障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视障学生;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视障学生们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们获得学习经验,但是学习效果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只是聆听无法实现成绩的提高,特别是视障学生因为视觉问题出现的部分感官刺激缺失,很难将学习主体经验和知识体系相连,学生们的认知过程也会更加艰难,因此加强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在视障学生教育教学中有着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概况分析

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通过创造情境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这种情境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去创造,也可以将发生过的情境重复一次,学生们通过自身亲身经历去感受知识,并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将以灌输和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换为以体验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们为视障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视障学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对知识的欲望,加强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也让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得更加顺利。

二、体验式教学在视障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目标

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例,教师在为视障学生授课时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未来的职业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去分析当前社会环境变化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通過自我探索去认识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教师为视障学生展开体验式教学模式时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视障学生通过体验强化技能,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2.具体应用

2.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视障学生相较于正常学生,其他感官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校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由浅至深设置了课程问题,并从网络下载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视频。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聆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完成课程聆听后,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开始提问,一开始可以提问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零食奖励,借此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开始提问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问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教师引导中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2.2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部分课程内容复杂性较高,在对视障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例如,某校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综合学习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教师根据课程安排教学任务,要求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课文阅读,并留给学生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小组间成员相互熟悉,可以将不能理解的盲文词语询问小组其他成员,因为每个小组都分派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可以很好地帮助小组进步。视障学生阅读课文的速度较慢,教师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在学生阅读后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3举行文体活动

视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文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例如,某校教师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在班级举办故事大会,学生可以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听到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丰厚的奖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听别人讲故事的过程中,自身知识储备得到了有效提升;讲台上讲故事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中,市场经济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视障学生接受教育时要正确看待自身的技能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点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让视障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磊.体验式教学在视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7(05):188-190.

[2]杨万莉,贾京鹏.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6(01):88-89.

(作者单位: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

作者:董彦斌

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篇2:

视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摘 要:视障大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和生理障碍,给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以下此建议:根据视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对话、讨论为核心,创“交流讨论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其生理障碍给实践教学带来的挑战,依托红色经典,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质量。

关键词:视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在视障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视力存在障碍,思政理论课教师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我国的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残疾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1]而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侧重视障大学生思维活动的体验性和思想教育的自我性,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视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视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视障大学生认知方式和生理障礙,不可避免地给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带来了局限和挑战。

(一)视障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对实践教学的限制

由于缺乏视觉系统的辅助作用,视障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其在听觉和触觉上的注意力较健全人更为集中。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他们主要依赖听觉和触觉获得外界信息,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倾听,会造成疲劳,继而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视障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强,逻辑思维比较发达,对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刻,但由于缺乏感性的经验,视障大学生所形成的概念往往存在片面性。基于上述的认知特点,视障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学”这一问题,也就是说,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原理通过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激发视障大学生的兴趣,提高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从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视障大学生的生理缺陷对实践教学的挑战

视障大学生的生理缺陷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受到阻碍。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使视障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视觉信息传输途径。因此,生理障碍影响了教育信息的有效传导,视障大学生在接收外界信息时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从而影响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另外,视障大学生的生理缺陷还限制了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空间。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使视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受到限制,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实践课程在内容、空间、载体等多方面的选择。

二、视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针对视障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时,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要立足于视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困难,结合他们的兴趣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

(一)重温红色经典,创“情景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红色经典具有的超越时间性、内涵普适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入实践教学,可以解决听障大学生生理缺陷与实践教学的冲突。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把握“故事与学理融合,历史与现实贯通,启示与警示并重”三条原则[3],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根据视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听红色电影”,再现历史事件,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通过“唱红色歌曲”注意情感体验和学生自身感受,引起情感共鸣,这样的情感体验能够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4];通过“讲红色故事”可以盲生发挥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实践教学围绕勿忘国耻,牢记使命的主题,通过参观“五三惨案”纪念堂,触摸“五三惨案”纪念碑上的浮雕,撞响“五三惨案”纪念钟,唱响“五三惨案歌”,回顾“五三惨案”的历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勇担担当,强爱国情、立报国志、践报国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通过对话、讨论,创“交流讨论式”实践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统一”。以对话、讨论为核心,有效选取并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案例、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等,精心设计的讨论主题,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互动讨论主题时,引入本校毕业生盲人按摩师戴俊林创业的故事以其战胜挫折带领团队创建康乐园的事迹,引导视障大学生练就过硬的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三、视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成效与思考

验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科学的评价机制,实践教学成果展评课是必要的环节,主要以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来呈现,凸显教育性、整体性、合理性和公正性。[5]纵观整体,视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了预期的成效:从课内到课外,通过“行走的课堂”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对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台下到台上,通过演说、讲课,对所学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质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视障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社会性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多方借力,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才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宋志强.残疾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2]颜睿.听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8(1):23.

[3]韩玲,李正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10-114.

[4]刘俊纬.“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9(12):179.

[5]颜睿.听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8(1):23.

作者简介:王明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王明芳

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篇3: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逐步的介绍和引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逐渐增多,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大师,也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等而设立的一门学科。本文就是笔者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目的而作出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个性;审美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来谈谈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最关键的一步,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孔雀舞》一课时,在课前,我配用一些欢快、优美、活泼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走进教室,给学生一种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美丽的西双版纳的错觉,接着我不露声色地在钢琴上弹出优美抒情的《金孔雀轻轻跳》旋律,学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样的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为他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了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并没有贯彻好“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要想让音乐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做到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生命,让他们既受到美的感染,又受到情的熏陶,从而装点人生、树立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比如,在欣赏《念故乡》这首歌时,我用语言描述这首歌创作背景(原名为《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反映了一个捷克人对美国这个“新大陆”所产生的种种印象与感受,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德沃夏克从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中得到启示,吸取养料,创作出自己的旋律……)来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保持安静。然后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瑶族舞曲》中的一些意境,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美好的境界中自由翱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音乐是最具不确定性的一门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学习、欣赏音乐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策划、导演并表演。然而,对于有视力障碍的盲童来说,表演只能局限在声音和触觉范围之内,但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改变了普通学校常用的一些方法,尝试了能让盲童课堂也变得生动的办法。《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革命歌曲,在教学时,我先给学生营造了一种音乐的氛围,然后大胆的放开时间和空间限制,请学生上台策划、导演。于是,讲台上出现了许多让我们无法想象的精彩画面。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

四、把音樂与生活相结合

音乐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恰到好处地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同时又能真实地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影响力。随着儿童审美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去收集、了解这两位主人公的故事。任务一下去,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看书,有的去看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的直接揪着父母不放,问这问那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前所未有的高涨。通过先让孩子们去了解一些歌曲相关的故事,既是音乐教学与生活的相结合,也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升华,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美好品德的传承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表达自己。

总结:以上是笔者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小学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得到切实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走进新课程.之新课程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课程标.

[2] 肖萍.高师声乐的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08.4.

[3] 李樱梅.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考试周刊.2010.(50).

作者:李仙

上一篇: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建设论文下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校园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