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测量、作用机制与干预研究

摘要: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逆境或压力性事件时能达到身心平衡、良好适应的个体特质。中学生处于人生的“暴风骤雨”期,其迅速成熟的生理与缓慢成熟的心理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各种行为障碍与心理问题,从而阻碍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良好适应。但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中学生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障碍与出格的行为问题,心理韧性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理韧性既可以保护个体免受重大创伤性事件或重大压力性事件的影响,也可以帮助维持没有遭遇负性事件个体或压力个体的良好心理状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及其影响机制,并设计中学生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实验,为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支持。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分析概括后提出本研究思路;其次,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与开放式问卷的调查基础上,编制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再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通过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人口学变量对心理韧性分类的影响;从次,通过研究人格、心理韧性、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经济困难、父母支持、心理韧性与不良适应的关系,部分证实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利用心理韧性维度开发中学生心理韧性团体辅导方案,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由目标控制、问题解决、自我效能、社会交往与乐观五维度组成,其信度与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统计学要求;(2)中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较高,其性别、民族、年级、生源地、是否寄宿在校与是否留守对中学生心理韧性类型具有重要影响;(3)心理韧性在中学生人格、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4)父母支持与心理韧性在经济困难与不良适应中具有多重中介效应;(5)以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为理论基础的中学生心理韧性团体辅导方案可以显著提升了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韧性;测量;机制;干预

学科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心理韧性的内涵

1.2.1 国外心理韧性的内涵研究

1.2.2 国内心理韧性的内涵研究

1.3 心理韧性的测量

1.3.1 国外心理韧性的测量研究

1.3.2 国内心理韧性的测量研究

1.4 心理韧性的理论模型

1.4.1 Garmezy等人的心理韧性模型

1.4.2 Rew等人的青少年心理韧性框架

1.4.3 Haase等人的青少年心理韧性模型

1.4.4 Kumpfer的心理韧性框架

1.4.5 Richardson的心理韧性过程模型

1.4.6 Mandleco等人的心理韧性组织框架

1.4.7 Greenberg等人的ABCD模型

1.4.8 Polk的中层理论模型

1.4.9 Benard的青少年心理韧性发展模型

1.4.10 Clauss-Ehlers的文化韧性模型

1.4.11 赵景欣等人的生态发展模型

1.5 心理韧性的前因变量

1.5.1 个体因素

1.5.2 环境因素

1.5.3 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

1.6 心理韧性的结果变量

1.6.1 对个体生理的影响

1.6.2 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1.6.3 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7 心理韧性的生理基础研究

1.8 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

1.8.1 根据心理咨询理论进行的干预研究

1.8.2 根据作用机制进行的干预研究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构架与假设

2.1 问题提出

2.1.1 研究对象问题

2.1.2 内涵的界定问题

2.1.3 心理韧性的测量问题

2.1.4 心理韧性的作用模型问题

2.1.5 心理韧性的干预问题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架构

第三章 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的编制

3.1 中学生心理韧性结构的初步构想及初始问卷的编制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程序

3.1.4 研究结果

3.2 初始问卷的修正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正式问卷的编制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中学生心理韧性特征及分类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人格、心理韧性、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中学生经济困难、父母支持、心理韧性与不良适应的关系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

6.4 讨论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3 实验方案及合理性评估

7.3.1 中学生心理韧性辅导方案

7.3.2 团体辅导方案的合理性评估

7.4 研究结果

7.5 讨论

第八章 总讨论与结论

8.1 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

8.2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特征与分类

8.2.1 心理韧性的总体特征及分类

8.2.2 心理韧性的人口学变量特征

8.3 中学生心理韧性机制研究

8.4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

8.4.1 创建优良的家庭环境

8.4.2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8.4.3 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8.5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8.5.1 研究的贡献

8.5.2 研究的不足

8.6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城乡统筹养老保险论文提纲下一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