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25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聋学生美术课教学课例——《线的律动——静物写生》,透着一缕清新的芬芳。听罢这堂课例,心里一阵欣喜。是的,这是一堂独特的课例。一、教学设计匠心独运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取自李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其素材源自聋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篇1:

运用AR展开初中美术听力障碍学生教学的探究

摘要:在初中美术的教学当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听力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意外受到了损伤,无法正常的获取外界的信息,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会面对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的美术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上的传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可以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听力上的障碍,学习美术技巧。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AR技术在初中美术听力障碍学生教学当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AR技术;初中美术教学;特殊学生;运用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我们的教学拥有了更多进行信息传达的手段。AR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种,基于今天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水平和信息传输能力,AR技术得以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普及,我们的教学也得以运用上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AR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上的障碍,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美术技巧,感受美术创作的快乐。

一、AR技术对美术教学的意义

1.增加信息传递的维度

AR技术的全称翻译过来是现实增强技术,也就是在现实拥有的信息基础之上,AR技术可以通过一定的介质,让人们眼中所呈现的信息更加丰富,从而帮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维度,理解眼前的事物。在今天AR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在游戏开发、出行导航和工业设计等各个方面。一般来说,AR技术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得以实现,这种介质一般是手机屏幕或是AR眼镜,人们在这种介质当中,能够看到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同时也能够看到通过计算机设计所表现出的关于这些现实事物的更加丰富的信息,在获得了更多信息的基础之上,人们能够对现实中的事物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这大大扩展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边界。在教学当中运用AR技术,可以让学生看到关于美术作品的更多信息,比如美术作品当中的配色是否合理,美术作品当中的线条勾勒是哪一种风格,景物之间的搭配,采取了怎样的技巧等等。通过这种技术的叠加,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会减少更多的障碍。

2.以视觉代替其他维度的信息

听力障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师通过口授所传递的信息他们听不见,但是除了听力上有障碍以外,学生们的其他能力是正常的,这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将教师口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依然能够很好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根据上文所说,AR技术可以在现实事物的基础之上,叠加很多其他维度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可以包含教師通过口授所讲述的课程内容,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很好的避免了听力障碍所带来的困难,获得了更加完整的教学信息。

二、运用AR技术进行美术教学的策略

1.用AR技术展现美术作品详细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的基本资料、美术作品的绘画技巧等等。除了必要的声音信息以外,这些内容都可以很好的展现在AR技术当中。在程序设计上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以文字或动画的形式,与相关的作品进行匹配,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获得这些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开发一款AR程序,这款程序可以嫁接在手机的安卓和iOS平台当中,同时也可以嫁接在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的AR眼镜当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在黑板上或者在大屏幕上,又或者让学生在教材当中找到相关的作品,然后通过手机扫描这些作品,或者通过AR眼镜直接观看这些作品,当系统识别相关作品与系统设定的触发机制相匹配以后,与作品相关的信息内容就会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让学生可以不用通过声音就能够了解到所有关于作品的信息,完成整个学习的内容。

2.用AR讲解美术技巧

除了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以外,在美术教学当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去学习美术技巧,这部分的教学也可以通过AR技术绕过声音传授的环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发相关的AR程序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程序的一部分控制权写入到教师的管理账户当中,教师在课堂当中进行教学时,登录自己的管理员账户,然后开始自己的教学。当教师讲解绘画技巧时,可以通过管理员账户向学生群发相关的信息。比如教师讲解线条的勾勒技法,可以先在黑板上进行线条的勾勒展示,然后在计算机上向学生群发相关的讲解说明,学生通过AR眼镜或者通过手机扫描,观看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的示范,同时就能够看到教师发送过来的讲解信息,从而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习到相关的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克服很多教学当中的问题,对于生理上先天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多种呈现方式为学生解决信息接收上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让生理上比较特殊的学生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守光.信息网络化视野下的艺术发展与审美范式[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04):50-52.

[2]戴莉.基于VR、AR虚拟视角的现代美术教学情境变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65-16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启聪学校,广东 佛山 528000)

作者:张万磊

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篇2:

美术教学的艺术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聋学生美术课教学课例——《线的律动——静物写生》,透着一缕清新的芬芳。听罢这堂课例,心里一阵欣喜。是的,这是一堂独特的课例。

一、教学设计匠心独运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取自李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其素材源自聋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蕴含着李老师十多年的聋教育美术教学的深厚功底。

首先,教学设计有明显的设计冲动。教师看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看到聋哑演员以优美的肢体语言演绎出了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和韵律美,便想到感受和演绎艺术的韵律美,不仅属于健全人,也属于有听力障碍的聋人。更可贵的是,教师由此想到,在美术教学中,以静物写生为教学平台,以“线”为创作表现手段,也可以让聋学生感受和演绎艺术的韵律美!此为异工同曲,师之妙矣。

其次,教学设计有新颖的设计构思。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静物写生的线描创作,培养聋学生的个性创造力,从而促进聋学生的人格发展。把握了教学重点,即运用各种“线”表现韵律美;抓住了教学难点,即如何激发聋学生的创作个性;对教学过程划分了若干阶段,体现了教学上的层次递进。这些设计,体现了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关系。

再次,教学设计操作空间有可行性。本课的教学理论基础,源自现代特殊教育理论,即聋教育的教学应当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亦即缺陷补偿。本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了缺陷补偿意图,因而在教学操作上是可行的。

二、过程环节丝丝入扣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李老师的聋教育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魅力。剖析本课的教学过程环节,可见师之用心。

其一,本课的教学切入选择了情景导人法。聋学生虽然听力缺失,但是视觉功能、肢体感觉功能依然是正常的,因此让其接受来自视觉以及肢体感觉的信息尤其重要。老师充分运用了聋学生的这种感知特点,创设了本课导入的情景,通过聋学生可以在舞蹈中感受和表现韵律美的情景,成功将聋学生的思维诱导到本课主题——在美术静物写生中,用“线”演绎艺术的韵律美。

其二,本课的教学环节体现阶段层次递进。纵观本课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可以看到由引入到融入、由简单到复杂、由观察到创作的连续性层次递进式教学。并有阶段性特点。在情景导入阶段,老师着重诱导聋学生进入本课主题;在赏析探索阶段。老师着重扩展聋学生的感知信息量,让聋学生欣赏舞蹈、运动、武术、体操等图片,进而认知直线、曲线、折线,以及“线”的钢笔基本画法和“线”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给聋学生以大剂量的“线”的视觉信息冲击;在实践创作阶段,老师着重激发聋学生的创作欲望,以聋学生校园生活中常见的静物实体来分组,如第一组是瓜果组合,第二组是书包、溜冰鞋组合,第三组是乐器组合,并把聋学生也相应分组,各组自创静物造型,这时聋学生就有了创作冲动,人人都铺开纸张、提笔而作;在作品评价阶段,老师着重引导聋学生欣赏“线”的艺术韵律美,评出每个聋学生每一幅作品的可鉴之处。而各阶段之间都是自然衔接、一脉相承的。

其三,把握教学突破时机,提升课堂吸引力。在本课教学中,虽然各环节有阶段层次递进的特点,但是各阶段、各层次并不是机械地划分的。老师在讲课中,开始时语速(带有聋人手语)是比较慢的;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语速也是比较慢的;当谈到“线”的欣赏升华、快要激发创作冲动时,语速是比较快的(此时手语也是艺术化的)。此外,老师的表情、肢体的语言,也是随着教学的节奏、艺术冲动的节奏而发生着极其微妙的变化。一句话,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有高潮的——在激发聋学生的创作冲动时达到了高潮!老师把握住了教学中的突破时机,成功提升了课堂吸引力。

三、动静结合归于体验

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获取认识的形式主要是以体验为主,而不是通常的语言描述形式。因此,“体验”对于聋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李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本课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体验式教学思想。

在动的方面,老师充分尊重聋学生的自身体验。例如,老师让聋学生体验了舞蹈、芭蕾、武术、体操、滑水等动态艺术,聋学生从中很快感受到了“线”的韵律美。在静的方面,老师极力引导聋学生去用心体验。例如,老师在聋学生分组创作中,给聋学生自创静物造型的机会,这就增强了聋学生对静物“线”的感知和想象。

我们再来看一看本课中聋学生的线描作品。聋学生以“线”的描绘为笔法,画的是“静”物,表现的却是“动”物,这就是老师在这堂课教学上的成功。老师“动”“静”结合,使聋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并去创作,从而巧妙地实现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堂值得久久回味的课例,闪耀着李江泳老师的聋学生美术教学艺术之光。

作者:罗光宁

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篇3:

将英语电影赏析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正融合成一个日益紧密联系的整体,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现象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将英语电影赏析融入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探讨,分析开展英语电影赏析的必要性以及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电影赏析提出相关的策略方法,希望对跨文化教学的改善和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电影;赏析;跨文化交际;综合文化素养

20世纪5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出现在美国,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1959年霍尔(Edward Hall)的《无声的语言》出版,标志霍尔成为跨文化交际之父。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其交际活动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所起到的重要影响。跨文化交际学传入我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它既具有多学科性,也有其相对独立性。此时美国涌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专家学者,如萨莫瓦尔(L. A. Samovar)、波特(R. E. Porter)等。英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研究重点集中在跨文化语用学方面。我国一些著名学者何道宽、胡文仲、林大津、胡超等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英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充分的论述和研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了解和关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跨文化交际时的礼节与方式。有研究表明,当本族语者与外族人交往时大多能够做到允许和容忍对方在语言发音和句法方面出现的错误,但是若对方违反了说话规则,触碰到了文化禁忌,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不尊重的,甚至严重时会造成文化休克,是对方不能接受的。所以,如果只是表面上掌握了一种语言,而对其文化不能做到深层次的理解,那么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出现与使用该语言的人发生文化冲突,无法顺畅进行交往。因此,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的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的交际能力。

电影是集摄影、表演、音乐、文学、美术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电影源于生活,反映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与艺术、科学与历史、自然与社会、宗教与道德等,消除了民族、地域、文化和职业的界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媒介,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英语电影蕴含了西方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赏析英语电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东西方跨文化交往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一、开展英语电影赏析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各地高校的英语课程的设置均是以遵循学生要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教学目标,要求完成英语语言综合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这是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如今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同,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因此,有学生抱怨新的、有用的英语知识学得少,加之进入大学,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放松,只具备应付考试的能力,而不具备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更不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大学生英语水平呈现参差不齊的现象,使得社会各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不一。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广大英语教师也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转变思想、改变思路、为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出发,开设不同内容和水平的英语选修课,这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三的下半学期作为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组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得体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摆脱英语教学轻文化、重语言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但是缺乏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欠缺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便成为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大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文化素养。早在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指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英语综合性应用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比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如构词、语音、语法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全面的语言使用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三是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本族语汉语与英语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四是相关的策略,如交际策略、学习策略等。他认为国内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转变思路,由以往的英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应用能力上来。在高校中完成大一、大二的英语基础课程后,大学生虽具有基本的英语知识,但在口语、听力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却相当薄弱。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高校开设英语系列拓展课程。跨文化交际课作为大学英语提高课程之一,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把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跨文化交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际中能够做到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往,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和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发展的需求。

二、英语电影赏析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促进作用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著名的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语言习得能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让学习者浸泡在包含高于其现有语言能力的语言项目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中。克拉申指出,理想的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有趣的、密切相关的、不以语法为大纲,并且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如若他们能够接收到可以理解的、足够多的语言输入,就可以习得这门语言。也就是说,学习者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而语言的应用能力是在语言学习者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接触大量真实的自然的语言材料,经过大量的记忆、思考,长期与人交往中使用这门语言而慢慢获得。英语电影赏析向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的、可理解的英语电影,最大限度地向学生输入语言信息,而英语电影赏析教学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输入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听到地道标准的英语语言。由此,可以降低学生焦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语言习得达到理想的效果,也为语言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Brown认为,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必然要学习和掌握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语言只有放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来学习才有其意义,这种语言学习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其文化习得的过程。学生经过语言与文化的训练、熟悉和掌握才能够将语言认知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电影是源于生活并贴近于生活的艺术,它能够直接、生动、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能够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同时也体现着各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风貌。英语电影使目的语以真实的语言环境得以在课堂中呈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成为英语真实应用的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融入英语电影片段的赏析,能够使学生学到不同的英语方言、口音和俚语等,接受原汁原味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锻炼听力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学生观看完选取的电影片段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对白进行模仿和训练。若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要求学生课下练习对电影中感兴趣的对白进行模仿配音。学生跟着电影学习语言,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语言的使用,能够真切地体会语境中的语言,以达到自然习得语言的效果。因此,将英语电影赏析融于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更广泛地领略英语国家的民俗风情、文明礼仪和生活习惯,体会东西方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我国学者胡文仲认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国外的学者Bue也表示,电影可以提供文化的多样性,是很好的教材,也是训练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语言的捷径。英语电影赏析可以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为课堂讨论活动提供一切可以想象的话题,为语言的应用提供真实的表达环境和语言素材,生动地展示文化知识和不同文化领域里的社交方式,从而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正确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影赏析可以帮助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改善教室气氛,促进学生和教师相互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英语电影赏析还能使学生们直观地学到非言语交际方法,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人类除了言语交际的方式,还有非言语交际方式。非言语交际行为大体包括空间语言、时间语言、肢体语言和副语言等多种形式。由于文化的差异,非言语交际行为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英语写作的叙述方法、语言特点、人际关系等,学生凭借自身所在文化领域里的经验进行想象,无法完全生动形象来感受这些,但是学生通过电影赏析就可以充分做到这一点,把带有西方文化印痕的行为、情感在跨文化赏析中逐渐了解、体会、熟悉、感悟,从潜意识中帮助学生们增进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为他们打开眺望西方国家语言与文化的窗口,这是许多书本教材和视听材料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电影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逼真地再现言语交际的生动情景,也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真实的交际背景,使得学生在习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增长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电影赏析能夠丰富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电影蕴含着一种意识形态,体现了特定的文化。社会与文化是电影的源泉,同时电影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记录者,展现着人类历史文化的变迁,各国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延展,是了解文化、民族的最佳媒介。英语电影传递出西方国家的价值体系、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一系列深层隐性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赏析英语电影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英语国家人们的非语言活动在交际中的作用。交际的完整过程是由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共同组成的。非言语交际体现了非言语行为的过程,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或与言语行为同时发生、或独自出现,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或领会他人的意图。非言语交际有很多种形式,包括人们的体态动作、面部表情、手势、时空观念等等。这些交际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展现的,若借助英语电影的观赏和分析,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非言语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如,在英语电影中西方国家的夫妻、亲人在离别或久别重逢时,无论在大庭广众,还是在其家中都习惯以亲吻、拥抱来表达留恋或激动的情感。而这些举动在中国则不常见到。通过英语电影赏析学生从感官上对西方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文化差异的了解和探究随之加强,同时也逐渐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所以这种将电影赏析融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效果比起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所带来的影响要有效得多。

将英语电影赏析融于跨文化交际教学,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过去的传统授课方式使跨文化交际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进步与发展,英语教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迅猛发展。将英语电影赏析融于跨文化交际教学,将知识性与趣味性集于一体,以现代多种信息为传播手段,电影融视、听、说于一体,以其丰富生动的视觉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更加轻松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并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他们的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电影可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下使用语言,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和学习语言、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所以,电影是很好的生动的教材。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帕尔默(Harold Palmer) 和霍恩比(A.S.Hornby)为代表所创立的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强调必须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来学习英语,认为“语言必须在情景中呈现和练习”,教师呈现真实的交际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针对教材中出现的西方文化现象,教师选择相关的影片进行观赏,组织学生结合本民族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挑选影片中有意义的、美妙的、有代表性文化特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体会以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来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差异性,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三、将英语电影赏析融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教学活动

目前,许多教师已经在利用英语电影来丰富自己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内容,以期望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许多影片的选择随意性,主观性比较强,如若缺乏教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单纯的休闲娱乐上。学生只是被动地观赏故事情节,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或者根本就没有教学活动,因此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跨文化交际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通过教师全面系统地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人类交际活动具有的重要意义,了解其丰富性、重要性和复杂性,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深化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中西方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由于东西方的思维模式、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倾向于用本民族特有的方式和心态去处理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减少和避免误解,首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其次要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不能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交际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效跨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讨论如何克服跨文化障碍,提高交际水平。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该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选课学生的特点设置。

(二)英语影片的选择和截取

由于美英电影题材广泛,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英语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多用些功夫。从文化主题来看,要选择那些思想积极进步,催人奋进励志的影片,能够反映美英国家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影片,这样通过了解英美文化,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素质教育。从语言角度来看,要选择语速适合,发音标准,俚语少、术语少、个性化词语少的影片,如动画片《狮子王》(The Lion King),《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等。还有一些经典的电影如《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飘》(Gone with the Wind)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计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反复观看影片,截取适合教学内容的相关片段,我们知道一部影片大约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学生一次课的时间加起来约是一个半小时,如果不做适当剪切,那么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就无法实施,就会上成“电影观赏”课,而不是融电影赏析于跨文化交际教学了。观赏电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对于影片的相关内容包括故事类型、背景、梗概、情节、生词及习语表达等要做出充分的准备并向学生做一简介,还要布置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只乐不教、只用眼不动脑的现象。

(三)课上赏析及课下巩固

由于课时所限,根据课前准备好的、经过截取的影片,教师按照跨文化交际每个单元所要教授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播放所节选的片段,播放中教师要掌握好停顿、做好过度,尽量做到连贯、不影响故事情节的理解。电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集中思想,尽量捕捉电影里的各种信息,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测、思考和预测故事的发展,从而理解人物语言表达的意义。同时也接触地道的口语表达、习惯用法,常用句法形式等,学生通过这种氛围和环境自然而然地接触英语,可以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的能力。影片观赏后,根据所观看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如: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模仿配音、角色扮演等,加深学生对影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后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写影评,或者评论一下剧中人物,还可以改编或续写故事结局等等,通过微信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兴趣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传统电影赏析授课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占用了太多课堂时间去看原版电影,导致学生只满足观赏故事情节,而不愿意认真研习内容结构,只满足接受现成信息,而不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基于此种现状,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将课堂讨论、角色扮演、配音朗读、续写或改编故事、写观后感或影评等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模式下的课堂讨论效果往往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讨论由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常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将讨论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分组,选出一名为小组负责人,学生每人至少提交一个问题,小组负责人进行遴选作为讨论议题,课堂讨论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观点陈述,然后由各小组负责人总结。教师最后进行讲解发言,可以对讨论中出现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点评,也可以对未涉及的问题进行阐释和补充。之后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配音,最后要求学生写下观后感或影评,教师对优秀的习作进行点评。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经过课下认真观看电影,深入思考问题,课堂上也会踊跃讨论、回答各自的问题、各抒己见,表达理解的欲望。由此,这种层层推进的方法做到了发挥学生主体角色的作用,从多角度加深了学生对影片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总结陈述的能力,也给他们提供了团队学习的氛围和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总之,将英语电影赏析融于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要營造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中心,开创一种新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下习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电影赏析融于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英语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英语教师课堂所传授知识的内容,能够使英语者的学习氛围更加地道、直接。授课过程只要教师把握好英语电影的特点,精选英语电影题材,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对英语电影赏析的设计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达到赏析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

——————————

參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08).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68.

〔3〕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15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03.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89.

〔6〕傅琳.英语影视教学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06(08).

〔7〕张丽红.英语电影赏析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J].电影文学,2010(03).

〔8〕李广财.论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架构[J].电影文学,2011(19).  (责任编辑 徐阳)

A Study of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ANG Yan-ru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作者:庞艳茹

上一篇:经济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论文下一篇:综合监控系统轨道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