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15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之中[1],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是造成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2]。因此,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护理人员的重要课题。为降低护理风险,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的评价、护理风险的处理和护理告知进行阐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篇1: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采用风险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儿在采取各自护理管理之后患儿的风险分析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其中包括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评定及住院环境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风险形成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时,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避免风险的发生,提升患儿及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儿科护理;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疏远管理程序的一种,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医疗机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判定以及处理的一项功能。风险管理能够极大的避免医疗风险所引发的纠纷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保障患者与医院的综合损失。儿科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小,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因而在住院阶段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比成人更高,并且因为患使用的药剂量一般较小且品种多样,次数频繁,故而也存在一定的用药错误的危险[1]。在儿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防患于未然,对可能生成的护理风险展开预估并设计方案,避免风险发生。选取利用风险护理管理的50例患儿进行护理,取得了有效的治疗预防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患儿临床资料得知,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6.4岁)。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为6d至19d(平均时间12.5d),所有患者均无智力障碍以及沟通障碍,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患儿实施风险管理:第一,设制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依次由护士、护士长以及护师构成,每个管理阶层的职责主要为,护士完成对患儿病情与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护士长展开对护士工作的巡视监督,如果遇到突发性的状态及早地告知护师,护师在特定的根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制订解决措施,以此来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风险意识。第二,制度化、规范化进行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提高其面对风险事件所展示出的把控意识,通过激励机制,定期的开展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交流比拼的讲座,健全完善患儿的病历记录,对患儿进行健全安全教育[2]。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儿科的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群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护理人员常会因为工作操作不当,检查试管误用,仪器检查失规范,给药失量等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这些护理风险所形成的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极大的影响了患儿恢复,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对此,根据具体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预先评估好工作方案,避免因为意外伤害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临床研究调查发现,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可发挥关键作用,能够多角度的对具体问题展开高效地预防,可以显著的帮助患儿尽快实现良好的健康状况,疗效显著。

儿科患者是一组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病患群体,其主要体现便是患儿的耐受水平欠缺,对此,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加强自身的护理业务能力为手段,避免意外伤害风险的产生[3]。经常性对患儿进行鼓励与支持,全面提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增加患儿的积极性与依从心理,确保治疗工作的有序展开。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工作体制,展开系统化、规划范、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朝向优质的方向发展[4]。研究显示,采取风险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其风险发生率为5.0%,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其风险发生率为35.0%,两组患者在风情情况方面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0%,对照组为65.0%,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别表明利用高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显著地改善患儿预后,让患儿及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环节给予充分认可,这亦是患者对住院环境、护理管理以及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体现,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5]。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极大地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恩艳,闫丽丽,毛培红,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2,32(1):40.

[2] 邵淑芬,陈燕芬,李月霞,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成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112-113.

[3] 奚丽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3):175-177.

[4] 权春艳.小儿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267-268.

[5] 张春花.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07-108.

作者:宁秀梅

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篇2:

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之中[1],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是造成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2]。因此,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护理人员的重要课题。为降低护理风险,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的评价、护理风险的处理和护理告知进行阐述。

护理风险的识别

要正确认识护理风险,就要仔细分辨护理风险,在工作中积累了些经验,下面介绍从以下方面考虑这些风险因素。①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年龄、疾病、性格、心理状态等。②环境的风险因素:病室厕所,地面。③给药的风险因素。④患者交接的风险因素。⑤仪器使用中的风险因素。⑥医护人员素质水平的危险因素。⑦工作流程上的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的评价

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的大小、影响范围、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把护理风险降低的程度,对比分析各种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护理风险的处理

明确高危因素、高危人群:新护士及工作5年内的护士,为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外科、妇产科、小儿科、急诊科为高危科室。环节上发生风险的因素主要是:65%是沟通,63%是人员培训。50%是患者评估,435环境设备,38%资料提供,28%经验,23%人手缺失,18%是其他原因,加强高危人群和高危科室的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

增加有效沟通:①患者知情权:是指患者知悉与其生命健康相关信息的权利,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人格权又是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侵害患者知情权的行为,其本质上是侵害了患者与生命健康相关事项进行自我选择或决定的权利,从而直接或间接侵害患者生命健康权。②明确护理告知的主体和告知对象:由于在医疗执业的范围不同,以往的观念认为医生是实施告知对象的主体,护理人员处于次要地位,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特殊情况下,这种告知对象是可以转移的。以避免对患者的告知产生不良影响[3]。应当对患者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并取得患者家属和有关人员的配合。③重视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护理告知人员首先了解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并根据其特点,增加针对性的告知内容。作到语言温和态度诚恳,鼓励患者和家属说出他们的想法,耐心解答他们疑问。④护理告知的时机与适度:把握告知的时间与适度,提高临床护理告知的效果。护理人员实施告知时应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选择适当告知方式,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给患者造成伤害。⑤做好告知记录:在行护理操作前,尤其是一些有创的操作前,要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⑥注意强化告知,加强患者印象,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及时强化有关的护理告知内容,并详细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直至其明白为止。使告知连续性,达到最佳护理效果[4,5]。

告知的内容和方式

入院告知:告诉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法、措施、介绍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情况,患者就医、住院、出院办理手续,报销程序和需要的单据,介绍医院食堂位置、茶水位置、厕所、洗漱间、呼叫器的使用。各种物品的位置。

安全防范告知:包括物品的妥善保管,防止院内丢失被盗,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坠床,摔倒等意外伤害,不随便离开医院,婴幼儿、老年患者、精神病患者留陪护。

疾病告知,告知患者的疾病情况,特别是危重患者、病危患者,一定要告诉患者家属,并以书面的形式告知。

各种检查告知:对一些检查,如化验检查、胃部X线检查等告诉患者注意禁食12小时,让患者配合,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特殊操作、用药、检查告知:如一些换药、有创的护理,特殊药物的使用等,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等。

护理操作告知: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书面告知的优点是随着病历保存,具有法律效力,缺点是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或家属在阅读及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问题。公示告知:采用黑板,悬挂指示标志,大型展示等。通过学习护士掌握了告知的内容和方法,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纠纷的发生,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为降低护理风险,护理人员要从多途径、多方位、多元化的角度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和管理措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处,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12.

3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1(7):405-406.

4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2.

5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6朱兰坚.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9,9(4):67-68.

作者:张红娟

小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篇3:

刍议儿科护理风险及有效防范策略

[摘 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风险及有效防范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时间段中,我院儿科接诊的600例儿科患儿,回顾性分析儿科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此为依据编制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儿科患儿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是28.17%。结论:儿科护理风险较大,因此需编制有效防范策略,降低儿科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有效防范策略;医患纠纷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医疗风险较为普遍,护理风险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现阶段,护理界普遍认可受到儿童疾病种类变化多端的影响,儿科护理风险明显增高的理论。通过儿科护理风险分析,编制有效的防范策略,以大大减少医疗风险。儿科护理风险存在于所有的护理操作中,如果出现护理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出现,特别是儿科患者属于特殊的群体,需要注意规避护理风险,以有效减少护理事故的出现。笔者以600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与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以制定有效防范策略,现将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阐述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选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600例儿科患儿,其中310例男患儿,290例女患儿,患儿年龄介于1岁—7岁之间,平均是(4.7±1.3)岁,包括200例消化系统疾病,223例呼吸系统疾病,177例神经系统疾病。

2.方法。收集600例儿科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儿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阐述,儿科护理风险如下:

(1)医疗设备、特殊药品中的护理风险 医疗设备需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若是医疗设备运行不畅,会影响患儿的抢救,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引发医患纠纷。在对药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剧毒药品、限制性药品以及麻醉药品等药品的管理中,风险较大。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药品管理与使用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保存与应用均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按照三查八对进行用药,一旦发现用药后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并给予有效处理。

(2)临床治疗中的护理风险 危重患儿在临床治疗中会使用特殊药物进行治疗,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用药后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需重复口头医嘱,待确认无误后执行,并对其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医嘱存在错误时,护理人员可拒绝执行医嘱,以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医护人员需受到法律惩处。儿科用药以患儿的体重、年龄、病情等为基础计算用药剂量,控制用药速度,以防出现严重后果。静脉输液过程中,要避免紫外线消毒,并重视夜间巡视,指导患儿用药。

(3)生物污染中的护理风险 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与患儿的血液、体液等的接触频率较高,感染途径以意外针刺为主,例如艾滋病、感染病毒性肝炎等体液、血液传播途径的疾病会造成护理人员感染。

二、结果

在本次探究实验中,600例儿科患儿中,共出现169例儿科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发生率是28.17%。

三、讨论

1.儿科护理风险职责划分 日常工作中,护士长负责管理护理风险,选取专业人员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同时及时了解儿科护理风险,并组织护理风险讲座,以对儿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防范策略。

2.提高儿科护理水平 由于儿科疾病的日渐复杂与多变,护理人员需及时更新自身的护理专业知识,以提高护理能力,从而为儿科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儿科患儿的护理安全性。

3.尊重患儿权益 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做好与患儿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传达患儿病情的变化,以掌握患儿的临床症状。在失误出现后,要及时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以获得谅解,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4.编制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对儿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探究已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以此为基础,编制儿科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案,指定有效防范策略,并贯彻落实。

5.保障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构建反馈机制,以实施行政干预。新型仪器设备需进行培训,以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实施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医院环境与条件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设备造成的损失。医院需重视为护理人员提供完善的个人防护设备,尤其是感染科室的护理人员,需进行专门防护设备的配备,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的防护意识。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600例儿科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率是28.17%。与刘素品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儿科属于医院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治疗科室,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较高,且护理风险较大,因此儿科护理人员需根据护理风险编制管理方案与有效防范策略,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推动儿科护理向着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改善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降低儿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艳霞.浅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8):357-357.

[2] 权春艳.小儿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267-268.

[3] 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9-120.

[4] 刘艳.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403-404.

[5] 刘素品,孙素娟,马素月等.儿科护理风险及规避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4-1995.

作者:陈丽丽

上一篇:机械化秸秆还田分析论文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