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进行儿科护理中安全管理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12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融入安全管理的护理,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足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1:

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针对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把2019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儿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96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在此期间没有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观察组的患儿则实施了精细化管理,针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治理、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管理质量相比,观察组显著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要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运用到儿科病房管理当中,能够使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儿科;病房管理

儿科病房中的患儿病情控制的难度往往较大,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再加上患儿具有着配合度低、依从性差以及好动等的特征,很可能会由于意外而受伤,倘若没有对其采取正确、合理的管理措施,就容易出现各种缺陷。因此,采取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以有效减小儿科病房管理上不足,降低风险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是当前儿科医护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为明确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与作用,选择了2019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儿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把2019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儿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96例。在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有56例与40例。年龄最大为8岁,最小为1岁,平均年龄(4.35±3.67)岁;对照组男、女患儿分别有52例与44例,年龄最大为8岁,最小为1岁,平均年龄(5.11±3.23)歲。在研究之前,家属均知情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针对对照组的患儿,主要结合住院部的有关准则标准来实施儿科常规管理。

观察组:一方面,完善儿科管理服务体系:其一,采取分层责任制:护士长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及时的把管理工作当中的问题告知管床护士,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每日监督工作人员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每天针对患儿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尽可能的使其可以体验到更高质量的住院服务;其二,做好交接工作:对病重患儿的管理内容及流程等进行完善,强化重点环节,加强针对重点患儿的巡查;其三,提高管理资源的利用率:采取弹性排班制度,不但要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需要给患者带来全程且连续的优质管理,落实责任包干制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从而防止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保障患儿的管理效果。

另一方面,严格进行基础管理:第一,床单要需要满足有关标准,针对基础管理实施现场质控,充分把握内容、规范及时间等的相关要素,确保所有管理工作都是足够安全的,准确的做好交接班;第二,对于不同患儿需要建立差异化的标识:要结合病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制定具有差异的颜色标记,标注于床头卡及病例,采用安全警示标识,同时还需要正确交接毒性药品与麻醉药品,并存放好特殊药物,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第三,环境管理:经常开窗通风,通过紫外线来对病房进行消毒,在病房中放置各种颜色的植物,并为患儿提供其有兴趣的漫画、玩具等等,从而患儿其对于陌生环境的紧张与焦虑,确保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第四,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确保其可以了解患儿疾病的出现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等,详细解答家属疑问,使之可以更充分的了解患儿病情,加强其管理能力;第五,优化管理流程:在患儿入院之初,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儿交流,利用赠礼的方式来得到患儿的信任和好感,从而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1.3评价指标

管理质量。通过自行问卷的方式来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涉及到了业务考核、安全管理、管理记录以及基础管理,在此运用了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

管理满意度。使用了科室自治问卷,由患儿家属来对管理满意度进行评定,主要涉及到了健康教育、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以及管理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来针对本次研究当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录入以及分析,针对与技术资料的比较通过卡方(x2)实施分析,计量资料通过百分数(%)与标准差(X±S)实施检验与分析,利用配对t来对组间构成体进行分析。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质量对比

在业务考核、安全管理、管理记录以及基础管理方面,观察组患儿的分数都要明显超过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2-1。

2.2两组管理满意度对比

在健康教育、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以及管理操作方面,观察组患儿的分数都要明显超过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2-2。

3讨论

儿科患者的病情通常并不稳定,难以进行预估,并且患儿处在相对陌生的病房当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情绪很可能会出现波动,这就会导致患儿面临较大的风险。而通过对于儿科病房所进行的管理,就可以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使患儿情绪更加稳定。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都是把护士当做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出服务的质量,所能够实现的效果较差。相比之下,精细化管理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更好的表现,在儿科病房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病房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并给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环境,使之可以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配合后续的管理与治疗工作。通过对此管理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小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在管理质量及管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示,在进行儿科病房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水平,从而使家属的满意度可以变得更高,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建立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英,吕慧慧.个性化舒适干预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2):4.

[2]杨秀菊.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儿科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3):2.

[3]张蒙蒙.基于中医药文化理念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0):3.

作者:徐丹 申亚琼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进行儿科护理中安全管理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12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融入安全管理的护理,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足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安全管理;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和患儿家属最关注的内容,但由于年龄小、理解力差等原因,儿科患儿往往无法为护理人员提供有效配合,同时患儿通常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因此造就了儿科临床护理有较高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据权威调查,医疗机构医疗纠纷有半数以上发生在儿科,所以强化儿科护理工作是降低医疗结构医疗纠纷的主要环节。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愿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12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女、35例男,患儿年龄范围8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4.6±1.1)岁;住院时间范围0.3~1.4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0.6±0.2)月。观察组29例女、31例男,患儿年龄范围7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4.8±1.3)岁;住院时间范围0.2~1.3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0.7±0.3)月。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中为应用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具体安全管理措施包括: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教育:针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将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强烈安全意识。同时组织经验丰富护理人员为资历较浅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指导和护理知识传授,并在临床实际护理中帮助其不断完善护理操作。另外,针对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使她们能够充分掌握儿科护理中风险处置、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而在具体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应对护理风险。最后,强化对护理人员形象要求,使其能够保持亲和、文明态度和患儿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②强化护理人员巡视:儿科临床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较多,护理人员应当对巡视力度进行强化,定时巡查住院期间患儿的行为和活动。巡查中一旦遇到患儿存在不安全行为,应当进行制止和劝说。同时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绪,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出现的问题。将可能存在烫伤、挠伤、坠床的患儿列为重点巡查对象,提升对他们的巡查频率。③开展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当将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可能产生伤害行为告知患儿家长,并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用药方法、风险防护、潜在风险的讲解,进而引起患儿家长对住院安全的重视。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贯穿安全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并在发生后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PS21.0软件,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60例患儿中39例对护理满意、14例对护理基本满意、7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88.5%。观察组60例患儿中42例对护理满意、16例对护理基本满意、2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96.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对照组护理纠纷率对比 对照组60例患儿中8例出现纠纷,纠纷率为13.3%。观察组60例患儿中2例发生纠纷,满意度为3.4%。观察组纠纷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未发生法律规范制度不允许的功能、机体结构、心理的缺陷、损害、障碍[1]。护理工作中患者家长、医疗机构管理者非常重视怎样保障临床护理安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自身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行强化,提升自身解决问题、预见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护理纠纷的有效预防,为护理质量提供保障[2]。实际中相对于其他科室护理儿科护理具有自身特点,为进一步强化儿科护理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并强化针对患儿家长开展安全宣教。通过强化患儿家属安全护理意识,使其能够对儿科护理中可能存在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最终为儿科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配合[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强化护理安全巡视工作,通过定期及时的安全巡视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有效排除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保障患儿安全[4]。本研究中,对照组60例患儿中39例对护理满意、14例对护理基本满意、7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88.5%。观察组60例患儿中42例对护理满意、16例对护理基本满意、2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96.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0例患儿中8例出现纠纷,纠纷率为13.3%。观察组60例患儿中2例发生纠纷,满意度为3.4%。观察组纠纷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于临床护理成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 汤清波, 谭秀梅. 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分析法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包头医学,2015,01:50-52.

[2]王学梅,梁文婷,王肇俊. 自制臂式住院信息卡识别患儿身份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03:73-74.

[3]任海燕,李文亚,葛依静.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241-242.

[4]楊雪梅,钏新,顾小丽. 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02:137-138.

作者:朱会清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3:

危重症患儿的安全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搞好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为危重症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从2007年6月开始对本病区所有危重患人实施重点监管,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护理人员对危重患儿的护理能力得到提高,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玩整、规范,生活护理落实到位,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危重患儿重点监管,对临床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督导作用,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安全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医嘱危重症患儿236例,运用护理程序对危重症患儿和普通患儿进行护理和监管。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上、病种、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规范各项制度管理。如: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急救物品及药品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及登记制度等。护士做到人人知晓并掌握。护士长时刻注意护理安全,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2.2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责任心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确保护理安全。严格培训与考核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业务查房,遵守操作规程。督促每位护士掌握抢救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维护、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及抢救技术的培训,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及抢救危重病人的水平,从而提高危重症患儿的治愈率,确保患儿的安全。

2.3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规范护理关键流程,确保护理安全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除配合医生立即给予相应急救措施,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进行评估,针对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患儿安全,促进康复。针对危重症患儿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2.3.1 加强安全意识,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对年轻护士要加强责任心教育,加强对危重症护儿的病情监测,及时作出综合评断,详细、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护理记录,包括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到的效果等。责任护士必须随时掌握病人动态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资料,从而确保患儿得到及时的救治,度过危险期【1】。

2.3.2 做好各系统的监护[2]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的监护。仔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各种参数的正确值,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和化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2.3.3 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向家长做好健康宣教,讲解各种管道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等。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扭曲,打折,受压,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及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2.3.4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易继发感染,应进行单间隔离,实行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或感染加重。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等。严格手的消毒,每护理一個病人及时消毒手,避免交叉感染。

2.3.5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方式,保证患儿营养的供应。做好基础护理,每日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耐受症状,同时观察患儿有无并发症。

2.3.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由于患儿病情重,长期卧床,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容易导致伤口处迁延不愈,皮肤完整性受损,易并发压疮,感染,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废用综合症等。在临床护理中要加强基础护理,确保危重症患儿的安全,预防并发症。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如有污染及时更换。防止局部受压,经常更换体位,加强巡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观察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2.4 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支持和疏导[3]由于患儿病情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恢复慢,预后差等,导致家长焦虑,紧张,恐惧与悲观,加之疾病知识缺乏导致怀疑和不信任。患儿由于环境的改变,损伤性操作等会导制患儿的紧张及哭闹。针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2.4.1 入院后热情地接待患儿,做好入院介绍,消除紧张和陌生的感觉。

2.4.2 及时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消除紧张与焦虑。及时将患儿的病情,相关治疗,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患儿的疾病有动态的了解。

2.4.3 每天利用护理查房,针对患儿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配合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方面进行指导,使家长能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常识,从而更好地配合各项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4 对损伤性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做好家长的解释和安慰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对患儿进行安抚,消除恐惧感,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掌握无痛操作技术,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

2.4.5 对待患儿有爱心,对待家属有真挚的同情心,理解家长的痛苦,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经常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想法,对家长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

2.4.6 提高家长安全意识,向陪护进行安全宣教,使家长充分认识到患儿适应能力差,更缺乏自我防护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向家长介绍,使家长能胜任患儿监护人的角色,通过护患双方共同努力,使患儿能安全的接受医疗护理,确保不受到意外,早日康复出院。

2.5 护士长应加强危重患儿的质量控制。

2.5.1 护士长排班是应注意新与老、工作能力强与弱的合理搭配外,还应对危重症病人的交接班进行严格督查。包括:①了解当班护士对病人的病情是否全面掌握。②重点病情观察是否突出。③前一班次护士护理措施落实情况。④交接班是否详细。

2.5.2 交接班时重点检查 ①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②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2.5.3 加强指导 包括危重症患儿的病情观察,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可利用个案查房,护理查房的时间,通过指导与提问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加强抢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病人发生病情变化的急救现场,护士长应在抢救现场镇静地参与和指导抢救工作。

2.6 结果

2.6.1 结果处理方法 对调查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两样本率的比较。

2.6.2 危重症患儿安全护理效果比较(表1)。

从上表可见,运用护理程序对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和监管后,医务人员对病情掌握、护理记录、治疗、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等于采用普通患儿护理方法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数据说明危重症患儿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生活护理无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病人”的生活习惯很难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且无统计学上的意义。

2.7 讨 论

2.7.1 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临床护理人员的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2.7.2 实施程序化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掌握危重症患儿病情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及时处理。

2.7.3 提高认识。通过上述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护理”的重要性,转变部分人员“重治疗、轻护理”的观念,真正体会“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内涵。

2.7.4 加强医患之间沟通,做好入院宣教及健康指导,让病人了解医院,相信医务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并且学会自我波阿健的方法。其中入院宣教是重要的一环,它能让病人尽快的适应陌生的环境,从而以较好的心情接受治疗。良好的沟通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使医患之间有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姜红.杜佳斌.对影响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J].广酉中医学院学报,2006;9(2):89.

[2] 陈贤梓.护理记录对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42~243.

[3] 催焱.儿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54.

作者:马桂云

上一篇:道德理性文化法律思考论文下一篇: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