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风险防范式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风险防范式儿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险防范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1: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对在2017年十一月至2018年十一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选出其中的110例患儿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原则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成两部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有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护理后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2.73%,实验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患者护理管理时,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

在临床中,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由于人为以及非人为的等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的对患者的影响,或者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以环节都有可能发生[1]。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护理的效果与护理的安全性,应该对护理的所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风险防范式护理就可以满足这部分护理需求。为了探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本文将对2017年十一月至2018年十一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别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风险防范式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在护理后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实验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实验研究对象常规资料

对在2017年十一月至2018年十一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选出其中的110例患儿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原则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成两部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有患者55例。对照组的55例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5例。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为1岁,年龄平均值为(3.64±2.36)岁。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7个月,最短为1个月,患病时间平均值为(3.02±1.04)个月。患儿的患病类型中,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外科疾病分别有患儿25例、13例以及17例。实验组的55例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为11岁,最小为1岁,年龄平均值为(4.13±3.06)岁。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8个月,最短为2个月,患病时间平均值为(4.35±1.00)个月。患儿的患病类型中,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外科疾病分别有患儿18例、12例以及25例。此次试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年龄组成、性别组成、患病时间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此次试验时已经对所有患者讲解护理方法与护理过程等相关的知识,并指导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与指导下进行,可以能确保实验研究的规范性与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护理后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常规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儿家属进行常规的饮食护理指导、运动护理指导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禁忌反应与注意事项等。

风险防范式护理,第一,建立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 的研究分析,并基于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与解决措施[2]。第二,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图,在进行护理工作前,风险防范小组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基于护理内容与护理需求等对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制定科学的护理流程。并对相关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对已经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多加注意,第三,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病房进行清理,确保病房的整洁。依据患儿的心理整理房间,消除患儿在面对陌生缓解的紧张与焦虑等消极的情绪,提高患儿在之劳过程与护理过程的依从度,进一步的提高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第四,溝通技巧的利用。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沟通技巧的利用,针对患儿强烈的求知欲,要以亲切的态度积极的对患儿讲解与引导[3]。

1.3评价标准

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统计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实验所涉及的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中的数据采用百分数与(x±s)表示,采用平方以及t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55例患儿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64%;对照组的55例患儿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73%。实验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是医院中重要并且特殊的科室,其特殊性主要是由患者导致的,儿科的患者均为未成年的患儿,不仅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与承受能力等较差于常人,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方方面更差于成年患者。因此在对儿科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要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基于患儿病情的发展特点以及患儿的身体素质等,对在护理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预防,提高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对患儿的安全提供保障,并进一步的缓解患者的病症,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促进患儿的康复,并促进患儿健康的生长与发展[4]。

总结:此次试验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护理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薛庆凡.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28-229.

[2]赵玉红.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434-434.

[3]陈霄云,孙芳霞,杜加花.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9):331-331.

[4]张艳华.细节管理与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比较[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0):1476-1479.

作者:程维

风险防范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2: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风险防范式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

一般来说,在儿科治疗的病人都是小孩子,年龄也都较小,病人还没有要积极主动接受治疗的想法,这对于医生来说有很多不利影响,而且我国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是很发达,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使医生在进行医治时,有很多的不便之处。也有些医生或者护理人员在医治时没有很全面,从而对病人的康复造成影响。所以,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详细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治疗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的病人当中有男性24名,女性26名;试验组的病人当中有男性23名,女性27名。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可以研究。

1.2 护理方法 本次实验中两组均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此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风险防范式的护理。这种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的措施见下文。

1.2.1 风险护理措施 由于在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形式的护理风险,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及时的对发生的风险采取护理措施。这就对负责医疗护理的人士有着很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要比传统的护理工作更加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也要比平时工作更加的细心,对于病患儿童所使用的各类物品进行一一检查,首先将这些物品中的危险因素排除,对患病儿童们建立起第一道风险防护的围墙。医院单位要对患病儿童的家长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教育的活动,将孩子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详细的向家长们进行讲解,可以促进家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还要对患病正在治疗的儿童进行安慰和关心,对孩子的心理给予关怀,这样可以促进儿童对医师治疗工作的配合,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最后,医院要组织专业的人员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风险因素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后及时排除,进一步保证患病儿童们的护理安全水平。

1.2.2 风险识别 对于风险的识别有着较高的工作难度,负责这一块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才可以及时的从病人的护理资料中发现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得到解决。所以,要更好的完成这份工作,需要對负责医疗护理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提高了,对于风险识别的能力也会获得提升,大大提升了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水平。

1.3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通过有效率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治疗,统计出两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人数。

1.4统计学分析 这次的试验所用的所有数据均是使用了统计软件进行权威性的处理,最后得出P小于0.05时此对比试验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该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本次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在长时间来,这种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方式经过了多次的实践,结果证明这种方式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已经获得了医疗机构广泛的认可。

3讨论

风险防范性护理的工作重心就是对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的风险进行预防。这种护理中我们此次讨论主要针对的是对于儿科方面的工作,医疗护理人员在对儿童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事故。现在人们普遍的健康知识教育水平提高了许多,这就让人们对于把孩子送去医院治疗后孩子的治疗过程提出了更高的指标,这就为医院的医疗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儿科的孩子年龄小,其对于健康教育的意识还不够,所以在治疗期间对医师的治疗不能够完全配合,这就变相的为医疗人员创造了一个大的难题。因此,负责医疗护理的人员注重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预防和治理。医院方面也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制力度,严格控制工作指标,做好对风险的防范工作,从而加快患病儿童的治愈时间,恢复身体健康。孩子的处事经验少,年龄也小,患病之后对于医院的治疗也是心生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心理的安慰,多关心一下患病儿童,对孩子进行疏通教导,降低孩子对打针等治疗手段的恐惧心理,让其对于治疗更加的配合,对于孩子身体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J].深圳中医结合杂志.2014.(9).

[2]刘变巧.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童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

[3]李衍菊.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1).

[4]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9).

作者:冯伟伟

风险防范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3: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间本科室收治的84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患儿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总结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效果更明显,比较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显著促进患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降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儿科;风险防范式护理;护理质量;并发症;效果

儿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比较特殊的部门,部门中患者年龄均偏小,大都依从性比较差,需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治疗与护理,这就对儿科护理人员提出更为严谨的要求,需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与精湛的操作技能,尽量避免因护理人员因素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不便,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儿科护理应强化风险护理管理,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对患儿实施科学管理。本科室对42例患儿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并和对照组作比较,下面就具体过程作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间本科室收治的84例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入选者是本科室患儿;患儿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儿依从性较差。根据患儿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对照组男有23例,女有19例,年龄在4-12岁之间,平均年龄(8.5±2.3)岁;干预组男有20例,女有22例;年龄在6-14岁之间,平均年龄(9.5±2.4)岁。将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一般资料开展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即病情检查,生命体征监护及静脉输液等常规护理。基于此基础,干预组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①环境护理。为患儿提供舒适与安全的治疗环境,结合其特点,适当布置病房,消除陌生感,获取家属与患儿配合、支持,以促进患儿身体恢复[1]。②健康宣讲。入院后,第一时间掌握患儿性命、年龄、病史等基本信息,根据不同年龄患儿实施不同健康指导,指导过程中应保持微笑,并以耐心和亲切的语气进行交谈,提升患儿依从性;亦可通过播放患儿感兴趣的动画片进行宣教。③加强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及时解答患儿家属的一切疑问,因患儿年龄差异,在面对同种疾病治疗时方式也不同,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综合患儿自身特征,还应加强与其家属的交流,指导患儿正确饮食,同时对家属介绍疾病发病的原因和护理方案。④风险辨识护理。护理人员借鉴以往科室的资料,对其展开深入研究,评估护理过程中存有的风险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应对方案,增强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预先对患儿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做好防范措施[2]。⑤风险护理措施。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重视细节护理,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并对患儿安全实施保障,向家属阐明住院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饮食健康。另外,鼓励患儿尽早运动,提升免疫力;增强护理配合,促使患儿积极参与风险的防范过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与并发症。护理质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实行百分制,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护理质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进行验证。护理管理效果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成立。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干预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

2.2对比两组并发症 干预组并发症2例,发生率4.76%;对照组并发症7例,发生率16.67%,结果显示,干预组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7695,P=0.0290)

3    讨论

儿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其收治的大都为年龄较小患者,因患儿年龄、自身功能及心理功能发育不全,导致其依从性差,难以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加大风险事件的几率,因此为保证患儿健康安全,临床儿科工作应加强风险管理护理,将风险因素降到最低[4]。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提升效果更显著,且干预组并发症明显降低,说明风险防范式护理效果明显。风险防范式护理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实施预先探讨继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的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能动性,且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营造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等多种护理措施,除了提升护理质量以外,且对并发症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相比较常规护理管理,风险防范式护理更能改善患儿预后,更能减轻身体不适感[5]。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显著促进患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降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艳.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12):137+141.

[2]刘琼.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護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5;No.347(12):63-64.

[3]祝莉君.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26(20):178-179.

[4]夏经慧, 蒋月姜, 刘先芬.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26(1):69-70.

[5]刘兰.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0):168-169.

作者:邹雪凤

上一篇:海上福州船文化产业论文下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