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整体护理探讨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对于儿科护理的安全影响的多方面因素以及解决威胁安全的对策展开讨论。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着: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的问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观念等等。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改善儿科护理的安全的影响因素,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儿科整体护理探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整体护理探讨论文 篇1: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探析

【摘要】 儿科临床护理因其特殊性需要掌握关注的方面很多,在临床上对其进行探索能够有效的保障患儿安全,减少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常见奉献因素能够很好的起到预防作用,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54

所谓儿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即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事件。由于患儿不具备危险意识,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往往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1]。这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始终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本文就本次研究的案例及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适宜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儿科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27起,自2009年开始制定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9起。以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整理总结两组各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各项指标,通过比对两组间差异,总结探讨护理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t檢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127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46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57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11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5起,属于抢救重症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为8起。

护理组69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27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31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8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3起(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儿科常见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 儿科通常容易出现的意外风险伤害有:患儿跌倒;从床、车、窗等处坠落;烫伤;骨折;眼外伤;利器割伤;牵拉伤;气管及食管异物;窒息;重物砸压伤等。由于患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平衡功能较差,同时幼儿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却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很容易模仿危险动作或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若陪护家长同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例如未随时监护患儿,离开时忘记将病床防护栏拉起,将开水等危险物品置于患儿能够接触到的位置,或与患儿挤睡等,容易增加患儿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概率[2]。

3.2 护理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总结 护理方面的操作问题,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尝试,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导致药物浑浊或相克;因未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未按轻重缓急进行抢救,或抢救不到位而未能及时抢救患儿生命;例行巡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患儿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监管不力使患儿擅自离开病室而发生意外;护理记录混乱不清,患儿出现病情异常时,采取了护理措施却未有护理记录,或记录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法律证据作用,或起到反作用;医疗设备未能及时检查,导致使用时因性能不稳定却无人察觉,导致患儿发生意外[3];或医疗设备不到位,当有护理需要时却无法及时使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或团队精神缺失,面临紧急情况时无法冷静对待,正确处理,或同事间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导致护理工作出现意外[4]。

3.3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方法

3.3.1 完善管理制度 应及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将完善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作为全体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将其作为工作准则,从而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安全且高质量。

3.3.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首先应培训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定期地对护理人员举办各种护理知识及风险意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增强诚信度及工作责任感,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对、防范护理风险的业务能力。

3.3.3 护患间应增强沟通 作为护理工作本身而言,始终是一种高风险、无法完全预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建立起一个抵御意外风险的协作整体,又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潜在意外风险有所准备并能共同承担。就具体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时随时告知家属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力求获得理解及配合,若需要采取特别护理或治疗时,应在实施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必要时应做好签字确认工作,风险由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共同承担,从而建立起意外风险防御整体。

综上所述,确保真正降低护理意外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对风险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风险意识。相信通过长期的探讨、完善及执行,尤其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后,护理工作一定能够更加优质有效,从而确保患儿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儿科护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7):190.

[2] 张春侠.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2397.

[3] 林晓枫,张秀玲.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7):118.

[4] 王玉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7):969-971.

作者:石岩

儿科整体护理探讨论文 篇2: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对于儿科护理的安全影响的多方面因素以及解决威胁安全的对策展开讨论。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着: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的问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观念等等。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改善儿科护理的安全的影响因素,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护理工作的安全是每一个护理人员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工作,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应该加强对于儿科护理方面的有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儿科护理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等等。为了切实防范儿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确保患儿的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和安全意识。

一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的方法

儿科护理的安全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着,医疗机构、后期保障部门以及患者自身的家属等等。目前在我国的许多的医院中,儿科护理的安全系数逐渐下降。然而,经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影响儿科护理的安全因素主要就是医患的沟通、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等问题等等。要想解决儿科护理的安全问题,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护患沟通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同孩子家长的沟通非常重要,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的直接沟通会影响到护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内心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整个护理工作的基础,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患者与护理人员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得双方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作为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患病儿童的家长解决他们的难处,主动与他们进行必要的沟通,沟通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沟通目标,注重沟通的细节,注意语言的条理,从而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二).合理的配置护理的人力资源

可以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好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出现护理人员的疲劳工作,从而增加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医院的护理部门应该统筹兼顾,考虑到全医院的护理工作,根据各个不同诊断科室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加大中午以及晚间值班人员的数量,加强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头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在节假日期间,更要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能出现节假日期间值班人员思想的松懈、警惕性的降低等一些问题的出现。护理人员的主管部门一些监督人员更要定期的不定期的深入到护理工作中去检查工作,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加强了对于护理工作薄弱环节的管理与有效的控制。

(三).实行护理人员的护理考核制度

对于儿科护理的护理人员建立一种护理考核制度,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护理人员的对于婴幼儿服务态度的好坏。首先,儿科护理的护理人员要按着工作的年龄与工作的经验不同分出不同的阶级层次。让一些新上任的护理人员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激励他们努力向上,以及看到工作的未来发展得前途,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要针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要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对于不同的护理人员也要提出不同的护理要求。要在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即服务的质量越好、劳动的越多所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这样促进了分配收入制度的平衡。既保护了护理人员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婴幼儿的合法权益。

(四).减少患病儿童及家属造成的护理不安全

患病儿童以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所造成的安全威胁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是不可以被调控的,同时作为护理人员更是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作为护理人员职能在日常的工作中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从而尽量降低患儿家属对安全的威胁与影响。例如:对儿科护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召开一次相关的会议,要求全部的护理人员以及患儿的家属共同出席这样的会议,及时的了解患儿的近期身体恢复的状况,同时给患儿的家属灌输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让患儿家属对医院提出一些改革意见以及对护理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儿科护理的服务质量,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提高儿科护理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在医院的儿科护理开展安全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在整个医疗机构内树立一个良好的急诊科护理形象。开展儿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提高了整个医院的整体的护理服务,使得医院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护理效果。在医院开展儿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护理服务,使得原本比较落后的整个护理面貌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使得原本落后的护理模式变得更加具有责任,全方位的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護理服务。让全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心中都形成了一种自身肩负着患者的护理的重任,护理人员的服务患者的意识大大提高,深入到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心中。

(二).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环境

开展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服务使得医院内部整体环境都得到了改善,患者的满意程度大大提升。整个病房服务区的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好似“亲人”一般,总之,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服务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态度以及患者的理疗环境。

结束语:在对于儿科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儿安全的影响因素,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去,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发生医院、患者之间的矛盾发生,改善现有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降低了不安全护理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1]谢菲. 结合《护士条例》探讨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077-1079.

[2]徐丽敏,刘梅花. 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245-246.

[3]张凤清. 影响护生实习后期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2008,02:55-56.

作者:杨小兰

儿科整体护理探讨论文 篇3: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的321例患儿护理案例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60例患儿护理案例为实验组,根据患儿的护理风险来进行相应风险管理。根据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患儿家属情绪及焦虑程度来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患儿出现的护理风险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远远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有效降低儿科护理风险发生,改善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有利于促进患儿身体的康复。

【关键词】 风险管理;儿科护理;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应用

医疗风险一直伴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儿科护理风险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身具有特殊体制,对用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不会很好的配合治疗,导致儿科护理风险比成人科室的护理风险更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努力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的321例患儿护理案例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童189例,女童132例;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60例患儿护理案例为实验组,其中男童119例,女童141例。

1.2 方法 选择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患儿的护理风险来进行相应风险管理。通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风险分析、患儿家属焦虑程度及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

1.3 采用SPSS14.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百分比来计量数据。

2 结果

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14.32%,实验组风险发生率为3.21%。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采取防范措施,实验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相对对照组来讲,患儿康复时间较短,患儿家属在患儿治疗期间焦虑程度较低,实验证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具有较好效果。

3 讨论

儿科护理具有普通临床护理科室存在的风险,同时还有其他科室不具有的特有风险。在儿科护理中,需要防范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患儿护理质量。

在儿科护理中,综合起来,容易导致儿科护理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如下:

3.1 未将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为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彻底落实护理规章制度。脱离或未落实护理规章制度,无法确保患儿的护理质量。

3.2 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有待提高 儿科护理中年轻护士较多,临床经验不足。由于儿科疾病面临发病急、变化较快而且复杂,加上患儿年龄较小,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病情,而患儿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儿科护理人员需要专业的护理经验,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儿身体的康复。

3.3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责任心不强 由于儿科护理环境较为嘈杂,常常处于此种环境下,护理人员难免出现烦躁情绪。护理人员难以仔细为患儿家属解释各种质疑,难以热情处理各种问题,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由于儿科护理中的特殊性,加大了护理的风险。通过在儿科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3.3.1 建立完善的儿科护理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儿科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检查制度,杜绝发错药、打错针。对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进行严格规定,在交接班时要对病人情况、患儿疾病康复情况、急救器材和物品以及相关缺失物品进行仔细交接。

3.3.2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 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对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护理专业能力的缺乏,在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存在能力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操作先进精密仪器的操作水平,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对胃插管、头皮插针等操作技术的熟练度,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3.3.3 保持同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由于患儿家属对儿童疾病具有严重的焦虑心理,护理人员要保持同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为家属仔细说明患儿病情状况,解释治疗手段及方法,明确治疗效果,通过有效沟通,确保患儿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3.3.4 加强药品管理 由于儿科用药和成人用药具有差异性,对用药剂量管理更为严格,要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在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儿病史,有无禁忌或过敏史。要设专人管理各种急救药品,确保儿科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琳琪.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7):669-670.

[2] 曾月嫦,麦海娟,马梦玲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38-39.

[3] 孙琼.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意义[J].健康大视野,2013,21(2):144-145.

[4] 何连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1):70-71.

[5] 韩志乐.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329-329.

作者:郑丽云

上一篇:证券股改支付毕业论文下一篇:品牌建设关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