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现状,找出原因并分析,提出输液管理的具体防范措施与方法。結果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精诚合作,注重风险防范,强调细节、环节管理,儿科门诊患儿因输液引起的纠纷由2010年12月——2011年5月的7起,降至2011年6月——2011年12月的1起。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 篇1:

儿科病房二区开展温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二区开展温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温暖护理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6年1~12月实施温暖护理前的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78.69±17.25)分,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达(92.72±19.23)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2,P<0.05)。 结论 儿科病房二区开展温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 儿科病房二区;温暖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工作;温暖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1]。儿科是临床比较特殊的科室,儿科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且患儿多为独生子女,且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儿科疾病复杂多变,增加了护理难度和护理工作量,易出现护理纠纷[2]。为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我院2017年1~12月于儿科病房二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温暖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共有床位38张,护士14名,床护比2.71∶1;护士年龄20~41岁;护士年龄≥30 岁5名,<30岁9名:从事儿科护士专业≥5年5名,<5年9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5名,护士4名;其中专科4名,本科10名。我院儿科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温暖护理服务,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温暖护理服务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12岁,平均(6.41±1.73)岁。另选择2016年1~12月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前的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12岁,平均(7.12±1.34)岁,两组入选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我院儿科病房二区2016年1~12月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前),2017年1~12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温暖护理服务:(1)为患儿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根据患病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在病房区域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如病房墙壁采用粉红颜色并配有卡通图画,同时布置一些小玩具,且配置液晶电视,为患儿播放儿童喜欢的影片等。于病房中设置传呼系统,便于孩子及时寻找护理人员[3]。(2)制定有针对性的温暖:护理服务计划针对儿科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对于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不配合、病情复杂变化快、家长心情焦虑、期望值高等特点,每位护士应充分了解温暖护理服务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且定期进行工作经验交流。(3)提供特色宣教:根据家长文化层次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如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示范教育等,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并以不同方式不断强化,完成健康教育的全过程[4]。改变以往被动宣教模式,成立患儿家长微信群,安排专人管理,每周发布科普知识;开展儿童哮喘日活动、为哮喘患儿免费进行肺功能检测。患儿输液时可以为其提供玩具及图书,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如自学、脱产、进修、讲座等方法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护士的不同文化层次及学习能力的强弱,指导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是操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如静脉穿刺、儿童头皮针穿刺等,同时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对其中不合格人员的再次培训,确保其全部掌握相关技术。(5)主动关心患儿:多抚触、拥抱、夸奖,和家属多沟通,让家属多配合,创建和谐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评价  自制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巡视、护理文件、健康教育及服务质量5个方面,评分由患儿家属共同参与评定,采取百分制,单项20 分[5]。

1.3.2 满意度评价  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和主任组成评定小組,调查患儿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病房环境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78.69±17.25)分,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达(92.72±19.23)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2,P<0.05)。

3 讨论

儿科患儿年龄的特殊性,认知能力较差,多需陪护,其护理操作较繁琐、零碎,且临时出现的处置问题较多,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困难与特殊性。因此,儿科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患者多的特点,且儿科患者大多为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加强了护理难度,易发生各种医疗纠纷[7]。

护理服务作为儿科病房二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不仅在于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更在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3]。温暖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需要,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8]。

温暖护理服务针对儿科患者的上述特点改变临床护理方式、态度,对患儿的言行等给予肯定和认同,显著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9-10]。

儿科患者因其具有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就诊环境,如在病房内粘贴可爱的图画,窗帘和被套可以印上卡通图案,除此之外,科室设置相应的儿童活动中心,购置安全的儿童玩具,电视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等电视节目,帮助降低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为患儿提供更加便利的传呼设置,保证护理人员随叫随到,以免耽误病情。让患儿在住院期间有家一样的温暖,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儿科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術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才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1-13]。

以往护士忙于日常医嘱性的治疗、护理工作,巡视病房的时间及与患儿接触的时间较少,通过采取温暖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有时间和精力观察患儿病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实施健康教育、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饮食、心理等情况,护理质量明显提高[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78.69±17.25)分,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达(92.72±19.23)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862,P<0.05)。与李文芳等[17]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综上所述,通过在儿科病房二区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可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成坤.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C):111-112.

[2] 杨火明.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分析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957-958.

[3] 刘娴. 探讨新生儿护理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4):98-99.

[4] 夏凡淇.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57-58.

[5] 伍心莲,乔玉香,杨佳红,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安全文化中的重要价值[J]. 西部医学,2014,26(7):952-954.

[6] 陈子江,陈浪.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85-1486.

[7] 郭诗丽,蔡敏,胡爱玲. 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3,20(10):1318-1319.

[8] 程玉坤,陈玉霞,邓顺华.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推动临床专科护理建设[J]. 现代医院,2013,13(5):99-101.

[9] 马颖,史立荣.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二区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12,10(9):839.

[10] 唐蔷华,孙秀勤,李星慧,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4):185.

[11] 何晓君,金玉梅.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 21(1): 99-100.

[12] 杨火明.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分析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 957-958.

[13] 何成坤.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C):111-112.

[14] 麦润婵. 儿科病房二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53-154.

[15] 花响岭. 优质护理应用在无陪护新生儿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9):194-196.

[16] 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17] 李文芳.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2015,11:55-56.

作者:张宝华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 篇2:

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现状,找出原因并分析,提出输液管理的具体防范措施与方法。結果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精诚合作,注重风险防范,强调细节、环节管理,儿科门诊患儿因输液引起的纠纷由2010年12月——2011年5月的7起,降至2011年6月——2011年12月的1起。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患儿通过安全输液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门诊;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患儿停留时间短,年龄差异大,输液人数多,药物种类多等特点,这给输液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针对儿科输液难于管理,提出具体措施,通过实施,降低风险隐患。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5月儿科门诊输液中心,因输液引起的医疗纠纷7起,有3起因输液速度过快所致,其中护士原因1起,患儿家长原因2起;有2起因护患沟通不到位,家长不理解而投诉;1起因护理查对不严,患儿少输液体所致;其它原因1起。

2风险因素分析

2.1输液速度过快是输液纠纷中最严重的原因

2.1.1医院管理层认识不足有研究[1]表明,护士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认识的整体水平差距较大,护士对输液速度的巡视观察不够,巡视时仅注意液体是否输完、何时更换液体、有无渗出等,而忽略了对滴速的观察。这反映出临床护士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认知上的不足,也暴露出护理管理上的严重缺陷及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的弊端,同时说明护理管理者缺乏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内涵的足够认识,护理伦理道德观念不强[2]

2.1.2患儿及家属对输液速度控制的认识不足患儿及家属缺乏控制静脉输液速度重要性的认识,当患儿输液时间过长,就表现出烦躁、哭闹与不配合,部分家长就会擅自加快输液速度,缩短患儿输液时间,以达到患儿或者家长的目的。

2.2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够是主要原因

2.2.1护士风险意识不够,与患儿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儿科门诊工作量大,输液环境嘈杂,护士容易出现急躁情绪,穿刺时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交流沟通,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3]

2.2.2健康教育不到位护士未告知家长患儿输液的目的、速度、药物性质及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导致家长自行调节患儿输液速度或者离开观察区域输液;护士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对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够,无法对家长进行预见性的告知,当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家长难以理解而引发纠纷。

2.2.3巡视不到位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脱针、液体外渗、输液不畅、速度过快或过慢、高热惊厥、输液反应等一系列意外情况发生,护士不能主动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导致家长不满,引起投诉。

2.2.4护士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主要是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是发生纠纷的高危人群,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低年资护士多为90后独生子女,吃苦、包容精神欠缺,加之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缺乏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当出现问题时不会应对而引发纠纷。

2.3查对不严是引发纠纷的次要原因

2.3.1配错液体门诊患者输液时间集中、拥挤,输液治疗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使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增多[4];药品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化学名、商品名、译名等,容易因药名混乱引起差错;护士对新药知识缺乏了解,工作不认真,不到位,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尤其是药品名称、用量)或配药过程疏忽,用错溶媒等。

2.3.2输错液体主要表现为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只叫排队号或者患儿姓名,因输液环境嘈杂、家长注意力集中在患儿穿刺过程中、部分家属年老反应欠灵敏、患儿名字读音相近便盲目作答[5],家属认为护士是不会错的,因此,没有进行核对而发生输液错误。

2.3.3少输液体资料显示7起医疗纠纷中一起是因少输液体,导致患儿重新穿刺,引起家长不满而投诉,主要原因是部分患儿因病情需要,需连续输液两瓶或者三瓶,输液时护士告知不清、拔针时护士又未认真查对,导致液体未输完就拔针,而引起家长投诉。

3安全管理措施

3.1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

3.1.1依托我院信息化平台,在儿科门诊推行电子处方、输液排号、电子叫号系统,家长拿着输液排号在等候区等候,通过电子叫号系统,家长有序地带着患儿进行输液,当轮到该编号时,操作护士采用反问式查对方法和家长共同核对患儿姓名、输液编号是否一致,实行信息化后,没有因患儿姓名相同造成错用药现象。

3.1.2实行接药、配药、输液、拔针签名负责制,护士接到输液单后,首先查对皮试结果,再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质量等,符合要求后在输液单上签名;另一护士重新确认输液单、医嘱及输液排号、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用法等无误后方可配制并签名;患儿穿刺时,操作护士和家长共同核对患儿姓名、输液编号,再次核对药名、剂量及用法无误后签名;患儿拔针时,巡视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输液编号、药名、剂量及分瓶标示[6],无误后拔针签名。实行签名负责制后,配错、输错、少输液体现象明显减少。

3.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核对意识,将“你做好了三查七对了吗”用红色字体制作警示卡张贴于治疗台、操作台等醒目位置,时刻提醒操作人员要进行三查七对工作[7]

3.2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3.2.1输液中加强巡视①根据输液患儿的人数,配备不等的专职巡视护士,依据不同时段患儿的输液需求,实行弹性排班,巡视护士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②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身体不适时不能及时表达,因此护士应仔细观察患儿的哭闹、手势等非语言动作,对于2岁以内的婴儿注射常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头皮静脉穿刺,穿刺时应避免耳后、枕后静脉,便于观察及护理。③巡视的内容包括: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精神情况;注意有无发冷、心悸、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输液部位针头有无移位、脱落,局部有无肿胀、外渗,胶布有无脱离等;液体是否输完、速度是否合适,输液管道连接是否完整,有无空气进入的危险等。通过巡视护士的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因速度过快、空气进入等引起的不良反应。

3.2.2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教育应采取家长教育为主,患儿为辅的方法。①口头宣教:患儿等待输液的过程中,由辅助护士1名与患儿家长和大龄患儿进行简单易懂的药物知识、治疗效果、护理方法的宣教,特别强调输液过程中自行调节速度及擅自离开输液区的危害。②书面宣教:结合小儿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特点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针对家长自行调节速度及擅自离开输液区的现象,在等候区、输液区、观察区、入口、出口等醒目位置张贴各种动物图案的温馨提示卡,如“为了宝宝的安全,请您不要离开输液区”“输液过程中,请家长不要自行调节速度”等引起家长的注意及重视。③电视宣教:在输液等候区悬跨大屏电视机滚动播放健康知识、护理常识及技巧。

3.3防范护患纠纷

3.3.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每月开展1-2次护患沟通会,针对病人的需求和不同阶段護士的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对输液中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关的处理流程。年轻护士实行导师负责制,护士长经常对年轻护士不定期、不定时进行口头提问或考核。经常组织新、老护士交流座谈会,相互取长补短,交流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及技术能力。

3.3.2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儿科护士充分认识风险及风险评估,并加以防范。对护士强调护理安全措施不仅落实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儿科特点,优化输液流程,制定双核对制度、签名负责制度、专职巡视护士职责等,并严格执行。

3.3.3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目前护患纠纷投诉中,患者最不满意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护士缺乏耐心,解释简单,沟通交流障碍。护理人员的沟通任务不仅仅是通知患者有关的疾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评估患者的焦虑、表达理解与同情、提供舒适和支持等,创造一种治疗性的有效的护患关系[8]。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进一步实施,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9]。因此,护士就要转变观念把原来被动问答式的交谈,变为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沟通。如在穿刺不成功时,要以真诚的态度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并给予解释和安抚。

4效果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中心在领导的重视下,加强患儿输液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精诚合作,强调注重细节、环节管理,认真落实并履行查对制度,使患儿得到了安全、高效、快捷的输液服务,受到患儿家长的高度赞扬,输液满意度(调查1次/月)由过去的85%上升为95%以上,降低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雪玩.在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8):102-103.

[2]龚梅,黄勤.静脉输液速度管理风险的护理经济学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1(24):70-71.

[3]郑亚华,输液室护士受暴利行为侵袭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5,4(3):229.

[4]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5]黎小云.门诊输液患者的查对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A):72.

[6]杨玉梅,黄波,胡锐.输液“温馨提示贴”在儿科输液中心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1,12(17):96-97.

[7]汪四花,林芬,沈国霞.质量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Q61.

[8]赵晓云,杨玉梅,冯惠.护士软技能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31(9):27-29.

[9]冯辉,徐贵菊,郑莉伟.人性化管理干预对降低产科护士压力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67-469.

作者:杨林 赵晓云 唐玉红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 篇3: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护理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医院风险管理是指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所造成的危害[1]。儿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节奏快,医务人员精神高度紧张,使得儿科的护理人员面临的风险多于其他科室。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实施风险管理以来,从评估风险因素入手,采取风险管理对策,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的识别

1.1 管道脱落的危险因素

1.1.1 患儿因素 患儿肢体无意识,活动范围大,易拔除管道,尤其是手足部的留置针。头部的活动及哭闹,张口动作易导致气管插管、胃管脱出。

1.1.2 管道因素 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当、患儿易出汗及好动导致粘胶松脱导管脱出。

1.1.3 护理观察及操作技术因素 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进行吸痰、翻身、拍背等操作时,未妥善放置好管道,未及时发现管道折叠、扭曲而阻塞或管道因过度牵拉而脱落。

1.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 部分患儿年幼体弱,机体的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太多,如留置针、气管插管等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1.2.2 部分患儿卫生习惯差,怕开窗通风,家属探视频繁,室内空气污浊。

1.2.3 部分医务人员洗手不规范,易导致交叉感染。

1.3 病房管理存在危险因素

1.3.1 家属晚间与患儿同挤一床易致患儿坠床。因走廊、厕所地板滑且无扶手,易跌倒或摔伤。

1.3.2 患儿年幼,皮肤感觉迟钝,用热水袋保暖或冰敷时易烫伤或冻伤。

1.3.3 强迫体位及大小便长时间浸湿局部,易发生压疮或红臀。

1.4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常不能识别风险,对风险的存在缺乏预见性。如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操作规范,导致交叉感染。缺乏沟通技巧,宣教不到位,患儿一旦发生并发症,家属便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持怀疑态度,甚至发生纠纷。

2 风险管理对策

2.1 加强对管道的管理

2.1.1 对护士加强管道风险意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可能存在疏漏的环节,掌握规避管道护理风险的方法与技巧,做到有效预防。制定管道滑脱应急预案,使护士操作依据预案有条不紊。若发生管道意外,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分析原因,找出缺陷,提出整改措施。

2.1.2 加强专业理论的技术操作培训 加强管道护理业务学习,使护士熟悉管道护理常见风险和意外发生后临床表现,如患儿躁动、发绀等,先检查气管插管有无痰痂堵塞或脱出,并将此作为常规处理。规范护理操作,注意翻身、吸痰等操作环节,操作后注意检查管道是否放置妥当。

2.1.3 正确固定管道 胃管尽量选择经鼻插入,用一根胶布固定在鼻孔下方,然后再用3M敷贴固定在脸部,将胃管末端放置在患儿的头侧,远离手臂。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粘敷贴前先干燥局部皮肤后再固定,如头皮静脉穿刺,剃除大于敷贴范围的头发,再用抗过敏胶带绕头部一圈加强固定,留置针末端固定避开关节处。

2.1.4 做好约束和合理使用镇静剂 躁动的患儿易致管道滑脱,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可预防管道滑脱。

2.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2.2.1 物品分类放置,清洁、污染物品严格分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出院的终末处理。定时对病房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测,未达标者要寻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2.2 医护人员手部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要求上班者不留长指甲,不戴饰物。重视手卫生,操作前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2.3 掌握各种相关管道的拔管指征,病情好转,尽早拔除留置针、气管插管等,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同时也可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

2.2.4 加强陪护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

2.3 加强病房管理

2.3.1 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物品放置固定有序。地板湿时要挂“防滑标记”作温馨提示,指导家属正确保暖,告知家属不能与患儿同睡一床。防止坠床、跌倒、烫伤事件发生。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进行紧急处理。

2.3.2 各种抢救仪器及物品,保证齐全完好,随时保持处于备用状态。

2.3.3 加强健康宣教,对于各种诱发因素,入院时及时告知家属,如患儿吐奶时,使其侧卧避免误吸;人工喂养时奶嘴不要过大,以防呛咳而发生窒息。对每位患儿认真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如定时翻身、睡水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和红臀的发生。

2.4 加强组织管理 护士长及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组成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制订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实施体系,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特别是在繁重和大量的护理工作时,重点进行高危环节控制、高危时段和工作日警示,强化高危意识。将护理隐患降至最低限度。科室每季度召开护理安全缺陷讨论会,对科室现存或潜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2]

2.5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及业务综合素质的培训 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案例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使她们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管理上强化对护士的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使她们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质量标准,护士长督促检查并将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改变护理安全观念,建立畅通而不被惩罚的护理差错报告制度,修订建立简单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学习和共同分享患者安全的经验,提升科室的护理安全文化。

3 小结

3.1 实施风险管理以来,通过对患儿住院期间安全管理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做了详细的评估,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了优质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3.2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全科护士能自觉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遵守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实现了医院抓质量、保安全、促效益的工作目标。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增加了科室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的沟通技巧和综合服务能力,让如实告知与知情同意成为护患双方建立信任的桥梁,促进医患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3]。科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明显得到提高,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护理部每月进行1次问卷调查,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

参 考 文 献

[1] 杨顺英.风险管理在产科应用.中国临床护理,2009,1(1):64-65.

[2] 蒋云华,李凡.护理风险与护理风险管理缺陷管理策略.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2(5):46-48.

[3] 刘芙萌.风险管理在老年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0,4:155.

(收稿日期:2011-08-15)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何连英

上一篇:校园文化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学实验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