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在传统手术室护理工作基础上,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护患沟通,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意义重大,应加以推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篇1: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患者8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满意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总满意率及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總满意率,还可提升门诊护理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门诊;护理管理

引言

门诊患者相比于住院患者虽然就诊时间较短、与护士接触较少,但是患者就诊体验却是医院护理质量的真实反映。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时愈发重视主观感受的改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道德观念,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重视患者主观感受、尊重患者权利,使其充分感受到自身健康、情感、人格等受到尊重。本研究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指导门诊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患者8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2.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4.6±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包括门诊分诊、叫号、静脉输液等。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思想和技能培训: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要求全体门诊在岗护士参与,护士长任组长,聘请护理专家、资深教授、总护士长进行进行人性化护理教育(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共举办3期,每期3d,共30个学时。营造人性化护理氛围:①人性化护理设施。便民服务台配备轮椅、充电器、老花镜、拐杖、助听器、雨伞、开水、水杯、吸管、糖块、纸巾、针线包等贴心用物;采血室提供一站式服务,可采集所有就诊科室采血项目,避免多次穿刺;儿科采血区墙面上贴动物卡通图案、植物,以减轻患儿紧张情绪。②重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与肢体表达技能,重视交流时措辞、手势、表情的应用,防止用生硬、强制性语气,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与相处氛围。③人性化护理细节。预检分诊是门诊护理第一步,护理人员应具备敏锐观察力、分析力,并注重患者心理变化,从患者性别、文化差异、年龄、职业特点、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等评估疾病发展因素,提高分诊准确率,根据患者需求及季节不同,门诊大屏循环播放健康教育讲座,增加科普病种常识及急救知识;给患者提供与护理人员独处时间与空间,提供发泄机会,提高其接受力、适应力,消除不良情绪;加强各类应急预案学习,以有效处理突发紧急状况,做好抢救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心理评分:采用Zung制定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做出评估,各项分值0~60分,分值越低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包括四个因子,即躯体生活、社会生活、睡眠情感、精力;③比较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对患者发放自制量表做出评估,分为不满意、满意、一般,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见表3。

3讨论

门诊患者病种繁多、就诊环节多、流程复杂、就诊时间短及患者精神紧张,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怀。而长期以来,门诊管理者多关注就诊环境、后勤、窗口等的服务,对患者人性化感知体验缺乏重视。有研究指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人性化护理行为是提高门诊优质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可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关系的融洽性,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提升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不断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从而降低各种不良事件,进而提升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注重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发病的原因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然后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干预。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潜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月,王永锋,高丽娜,陈紫叶,安楠,庞玉玲,李贤.门诊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1): 1088- 1091.

[2]周小玉,王艳玲,马超.人性化服务管理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05):571-573.

[3]唐晓华.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502-3503.

[4]刘熙林.人性化服务在中医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护患关系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83-85.

[5]李建荣.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104.

作者:桓乐

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篇2: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在传统手术室护理工作基础上,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护患沟通,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意义重大,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进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人性化护理由此产生。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和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和隐私为核心,是现代护理倡导的理念,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1]。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场所,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大多存在担忧、恐惧心理,出现睡眠不佳、食欲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改变,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手术前人性化护理

手术前患者往往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因此对患者在手术前应进行情感和精神的支持,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应激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2]。手术室护士接到患者手术通知书后,应提前一天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语气温和地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全面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个人信仰和对手术的要求等,解释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的有关信息,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情绪,纠正错误的认识并调整对手术的期望。说明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是一种正常现象,并告诉患者在手术期间护士的职责,耐心向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如有必要还可以正确使用一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度过这个非常时期。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前准备工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尽量避免因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当而造成患者的情绪变化。

2手术中人性化护理

患者入室时,应由访视的巡回护士热情亲切地迎接患者,并平稳地把患者送至手术床上。考虑到患者做手术所处的特殊环境,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室温22~25℃,湿度55%。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手术中护士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对需要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患者,护士给予必要的提示,说明手术很顺利,使患者放心;对有恐惧感的病人,应对他们进行安抚,可以握住患者的手,以增加舒适并消除顾虑;在进行每一步操作和采取措施时都要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在麻醉后和术中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3手术后人性化护理

手术完成待患者清醒过来回到病房后,护士要第一时间到病床边与麻醉师做好交接班,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过程很好,手术结果是成功的。始终保持笑容,以乐观的情绪、热情和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语言环节术后患者的痛苦。要细心留意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应患者的恢复情况,正确使用止痛药物或其它方法以减轻术后疼痛感。术后功能恢复性锻炼对于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功能训练方法进行,而护士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将有助于患者克服疼痛[3]。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通过加强日常的沟通和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鼓励他们忍受疼痛配合锻炼。

4体会

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患者对护理的感受,注意发现患者的现在需求,细心体会患者的心理感受,使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理念不断融入到医疗护理服务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人文环境,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愉悦感。人性化术前访视、术中关怀和术后随访成为手术室整体的护理工作模式。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注重语言沟通、形体沟通和心灵上的沟通,使患者从术前到术后每个环节都能受到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4]。满足患者的一切合理要求,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消除患者的一切顾虑,在服务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人性化服务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提高了护士职业形象,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的工作态度,是护士形象的集中体现。

总之,医院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不仅有效促进了患者疾病康复,同时也让患者大大改善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直接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玉春.浅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J].西南军医,2008,10(2):156.

[2]胡明双,徐秀萍,窦洁.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J].吉林中医药,2008,28(1):43.

[3]余梅,张建风,于卫华,等.护理文化建设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1,7(1):48.

[4]陈桂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杂志,2006,6(18):3519-3520.

作者:廖 艳

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篇3: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改善新生儿科小儿哭闹的效果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改善新生儿科小儿哭闹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治疗的哭闹新生儿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控制新生儿哭闹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控制新生儿哭闹总有效率为80%(40/50),观察组的控制哭闹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10±6.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0±5.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哭闹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患儿哭闹情况控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新生儿科;效果

伴随着人们对医学知识的深入认识,非常多的患者希望在临床护理流程中获得更多的关怀,人性化护理服务是顺应患儿需要产生的新的护理模式,慢慢的被大众所普遍接受。新生儿科病房大部分都是身体比较弱、抵抗力低的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同时,利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文中具体对人性化护理对新生儿哭闹的效果做出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治疗的哭闹新生儿1 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3-30d,平均年龄为(10.03±7.00)d;病程2-7d,平均病程为(4.0±1.3)d。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3d,平均年龄为(10.04±6.98)d;病程为3-7d,平均病程为(4_2±1.2)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新生儿哭闹之后护士要将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力度增强,让产妇及时的为患儿哺乳、喂奶,和患儿进行眼神交流,让患儿产生安全感,减少患儿哭闹。

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

(1)寻找哭闹原因

新生儿临床上哭闹原因非常多,比如疾病、寒冷等。一旦患儿因为疾病影响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下,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将其痛苦解决。一旦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哭闹,要按照新生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2)饥饿护理

新生儿哭闹当中伴随着吸吮的现象,就说明新生儿饥饿,要建议母乳进行喂养,提供给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指引产妇喂养的同时使用正确、舒服的喂养姿势,同时在哺乳的流程中尽量使用眼神进行沟通,将哺乳安全感增强,从而达到将哭闹情绪进行缓解的目标。一旦给予新生儿奶粉喂养,要保证温度和浓度要适量。

(3)尿布潮湿引起的哭闹护理

因为尿布潮湿所导致的新生儿哭闹,这样的情况下帮助新生儿更换尿布之后就可以解决,保证尿布干燥、整洁。

(4)寒冷等引起的哭闹护理

新生儿年龄比较小,不能完全将自己的意图情况解决。因为寒冷所导致的哭闹容易出现面色发紫、嘴唇发抖、手脚冰冷等现象。这个时候,护士需要为新生儿增加衣物,保证新生儿暖和。

(5)除去上面所说的新生儿哭闹之外,有些新生儿因为疾病引起,这个时候的新生儿哭声异常,可能出现尖叫、微弱的哭声,有部分新生儿伴随着苦痛。护士在护理的流程中要紧密的观察新生儿的生命特征,按照新生儿的恢复情况带给其人性化的护理工作,为患儿家属宣传、哺乳知识等,让家属可以正确的对待新生儿的哭闹,将新生儿的治疗依从性提升。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同时利用X2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同时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使用t检验,同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控制新生儿哭闹总有效率

观察组控制新生儿哭闹总有效率为96%(48/50),對照组控制新生儿哭闹总有效率为80%(40/50),观察组的控制哭闹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10±6.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0±5.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哭闹情况非常普遍,产妇分娩之后因为外界环境和母体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对早产儿来讲,一旦脱离母体之后容易缺少安全感,加上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有些新生儿分娩之后需要反复检查、环境噪音等不良因素都会引发新生儿的哭闹。

随着人们对临床护理需要的加大,护理模式开始出现了改变,人性化护理模式开始广泛的使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的需要,给予护理措施,为患儿提供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文中通过分析哭闹原因,找到新生儿哭闹的主要原因,表明人性化护理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将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控制好。

总之,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在小儿哭闹当中,能够将患儿哭闹情况缓解,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将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将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上值得使用。

作者:冯彩丽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下一篇:统一规章约束工作创造效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