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儿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5月间收治的住院患儿50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针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两组患儿的焦虑程度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优质护理儿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优质护理儿科护理论文 篇1:

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儿科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负面情绪变化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均有好转,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进行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儿科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所接收的患者群体年纪相对较小,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工作的难度性,为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1]。本研究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選取在我院儿科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4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36±2.4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78±2.52)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儿童患者,有固定监护人;②所有患者均不患有传染性疾病;③本研究经伦理会批准且所有患者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收入院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饮食以及用药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等。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包括相关科室护理人员不断进行学习进修,提高自身综合护理工作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的展开;实施责任制护理,使护理工作人员更加清晰明确其工作内容,增强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收治入院时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与患儿的友好护患关系,便于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更好的展开护理工作;加强病房管理,使患者保持处于安静整洁的治疗氛围;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对其以及其监护人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监护人更加明确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并在日后工作生活中加强预防;患者因年纪相对较小,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对其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其护理依从性;遵医嘱进行用药并进行用药护理,监督其按时用药;设置监护人意见信箱,告知每一位监护人对护理工作提出意见,促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等。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

1.3.2比较两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满意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对相关工作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负面情绪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负面情绪变化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均有好转,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比较两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

研究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3 讨论

儿童患者因年纪较小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躁不安以及不配合治疗等一系列不可预测性行为,增加了临床工作难度。因患者年纪相对较小,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病情变化较快,其监护人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期望较高,对相应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嘱进行展开一系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性[2]。优质护理是近年来临床工作中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护理干预方式,强化基础护理理念,全面落实责任制,应用效果较好[3]。有学者研究报道,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优质护理可以增加护理满意度[4]。本次经研究后发现,比较两组在护理前负面情绪变化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均有好转,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进行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国磊.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及重要性[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11):148.

[2]赵芪.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饮食保健,2019,006(009):218-219.

[3]周玥.分析门诊分诊中运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际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20年9期,191页,2020.

[4]刘蕾,李艳梅,台晓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v.7;No.438(17):144+146.

(作者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向虹燕

优质护理儿科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儿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5月间收治的住院患儿50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针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两组患儿的焦虑程度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焦虑程度相比,实验组患儿的焦虑程度明显较低,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患儿护理家属满意度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住院患儿护理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住院期间出现的焦虑情况,对患儿的疾病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儿科;住院患儿;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医院也纷纷进行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环境,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儿科作为临床上研究儿童身心发育与保健及防治疾病的一个重要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將我院2018年3月至5月间收治的住院患儿50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具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8年3月至5月间收治的住院患儿50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针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两组患儿的焦虑程度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其中对照组25例患儿中,有14例为男性患儿,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10岁之间,平均为(6.21±1.56)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0个月 ,,平均为(11.25±2.67)个月;实验组25例患者中,有13例为男性患儿,女性患儿为12例,年龄范围在2-11岁之间,平均为(6.39±1.78)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1个月 ,平均为(11.34±2.96)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患儿的基本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合理安排床位,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实施有效的饮食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主要包括:(1)设置优质的护理服务小组,对儿科科室的护士进行分组,每组设置3名护士,并设立1名组长和副组长,护士针对患儿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组长和副组长针对护士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计划并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2)身体护理:针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按摩,使患儿身体进行放松,同时保持患儿的身体卫生,做好清洁工作,患儿注射部位通过无菌纱布实施热敷消肿处理等;(3)护理人员的注意事项:对患儿保持热情和蔼的态度,轻声细语,仪表端庄,充分尊重患儿,护理操作动作轻柔等;(4)病房设计:针对患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特殊的活动室与病区,将经过消毒的书籍与玩具等防止其中,同时对病室内的色调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过于强烈的色调对患儿的视觉形成刺激,影响患儿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住院患儿的焦虑程度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焦虑程度由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焦虑评分,总分30分,0至15分为不焦虑;16至30分为焦虑。焦虑:患儿长时间哭闹,表现为不安、烦躁;不焦虑:患儿极少哭闹,活动时间很活跃。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住院患儿的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焦虑程度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值小于0.05,代表两组住院患儿之间对比的两项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住院患儿的焦虑程度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患儿(p<0.05),统计学均具有差异,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因儿科患儿年龄的特殊性,其不具备治疗依从性,因此,儿科护理工作会比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显得更加繁杂琐碎,一方面要求护理服务质量要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技术精准、无误差等,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很难兼顾两方面,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护患纠纷,因此,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患儿家属的投诉率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本次观察中可以看出,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实验组住院患儿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患儿的焦虑程度;且实验组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对照组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出2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可得出,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住院患儿的焦虑程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洁.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25(27):2529.

[2]刘颖.护理过程中建立人文关怀在协调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6,31(17):124.

[3]李忠玲.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5,24(6):2387.

作者:曾璐

优质护理儿科护理论文 篇3:

浅谈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方法 给合在院的336例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判定护理疗效及对家长、患儿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给予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患儿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受痛苦明显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明显增多,总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结论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信心。

【关键词】儿科病房;优质护理;基础护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 2010 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为宗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室于 2011 年 3 月成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结合儿科特点,不断学习总结经验,逐步制定、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提供责任制护理,主动服务,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现将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1 转变理念,端正职业角色,强化服务意识

我科从护理人员服务的意识、氛围、技能和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服务职能,端正职业角色,主动热情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全面、优质、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要求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各种诉求,家属有需求要立即回应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加强与医生的联系沟通,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及家属提出的有关治疗、检查等

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并积极协助家属解决。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病人的满意度从 86%提高到 97%,护士成为患儿及家属最信赖的人。

2 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针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大量优秀护理人员以及现今临床上各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科坚持业务学习及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并且为每位护理人员制订了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内容有计划、进度有安排,并强化落实,由病区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负责实施、考核。

3 重视细节管理

在示范工程精神的指导下,我科采用了许多温馨的细节管理,如设计并制作了内容为“护士在病房,有事请稍候”的护士站提示牌,值班护士在病房忙碌时置于护士站醒目处,提醒病人护士的去处,避免病人因找不到护士而着急,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设计并制作了内容为“小心跌倒”“请勿攀爬”“谨防坠床”等图文并茂的张贴画,达到既能提醒患儿、又使病房的气氛显得温馨、活泼、充满童趣的目的;灵活安排患儿的治疗时间,避免学龄患儿耽误功课;设计了交班记录流水本,对本班需要交班及需提醒下一班的内容进行书面记录,杜绝口头交接班易忘而又没有依据的弊端;使用皮试计时器, 避免因工作忙碌而遗忘查看皮试的时间。在符合排班原则的前提下实施护理人员自行选班,让护理人员协调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有利于护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4 强调个体化的服务

儿科的患者年龄小、不懂事,对疾病缺乏认识,沟通也比较困难。 因此在和患儿接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摸摸孩子的小脸蛋,讲个小笑话、小故事,拥抱患儿,呼唤患儿的乳名,对患儿的每个进步给以及时表扬等,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引导患儿迅速适应新环境,从而减轻不良情绪,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5 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

儿科的健康宣教存在家属多、更换频繁、年龄与知识结构不一等特殊性,加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能力参差不齐,致使我科的健康教育一直非常薄弱。此次以优质护理示范活动为契机,我科重新修订了健康教育制度,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对自己所负责的患儿在实施健康宣教前至少参加 1 次主任医师查房,这样既可以向医生学习较前沿的、结合患儿病情的医学知识,还可避免宣教时因不了解病情或担心与医生交代的内容不一致而导致的宣教内容盲目肤浅,提高了健康宣教的准确性及深度。其次是调整了宣教方式,不再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而是由管床护士根据患儿病情转归、家属需求及知识结构、陪伴更换情况等随时进行宣教。还有在宣教形式上除了口头宣教外,科室还制定了图文并茂的小手册及健康教育展板,为患儿家属提供内容丰富多彩的醫学科普知识。

6 针对患儿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设置别具一格的住院环境,如在病区内设置一定的儿童活动室、在病房的墙壁上装饰可爱的贴图、病房内安装电视机播放动画片、儿科常见病健康宣教片、卡通贴贴画(奖励给患儿)、便民服务箱(一次性水杯、针线、笔、纸)生日贺卡等等,使得整个病区内充满温馨、洋溢着童趣,以此来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病房内也尽量要减少白色物品的使用,减少患儿对于医院的恐惧。病区走廊上还应设置告示栏,病房卫生间做好防摔倒警示标识、建立危重病人护理标识、建立爱心联系卡(科室介绍、儿科各专家门诊坐诊时间、特长、电话、预约方式等),方便病人家属。

7 小结

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入,儿科病房在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结果转变了服务理念、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工作质量、健全了管理模式、密切了护患关系、保障了患儿安全,成绩得到医院、患儿、家属以及科室医护人员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3

[2] 包永兰.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325.

[3] 杨学萍,谢金莲,李爱珍.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J].实用医技杂志,2009,19(8):452.

作者:黄惠玲

上一篇:森林资源保护策略论文下一篇:民主表决理论简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