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党支部作为凝聚学生的基层组织,有着充分的组织优势,是促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堡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主学习学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主学习学风建设论文 篇1:

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高校学风建设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分析高校学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识别、自我培养、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风建设;自我识别;自我培养;自我选择;自我评价

文献标识码:A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ia the cultiv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DAI Chang-qing,YUAN Hu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230601, China)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yle; self-identification; self-cultivation; self-decision; self-evaluation

高校学风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它是学生群体或个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指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1]。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长久发展,因而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只有培养优良的学风,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优良的学风使学生感觉到压力和紧迫感,促使学生不断进取,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学风逐渐出现一些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部分学生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观点,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找工作而混一张专业文凭;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认为找工作还得靠关系,学好学坏无所谓。致使不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依靠抄袭完成。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上网、逛街、娱乐等活动中。

(二) 学习自控能力不够

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旷课现象;上课时讲话、睡觉、玩手机游戏、看电子书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现象都说明一部分学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往往寄希望于考试时授课老师划范围或划题,考试时铤而走险作弊,勉强通过课程考核。

(三)学习缺乏主动意识

习惯于教师单边讲授,被动听课的学习方式,就书本学书本,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学习上避实就虚,不求甚解,被动接受,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整合能力。上课不主动发问,下课有问题不请教,与老师缺乏应有的互动。

(四)学习能力先天不足

有的学生入学时因基础较薄,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不会,问题积压多了、时间久了,产生了厌学心理;还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听课抓不住重点,不会针对自身实际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事倍功半、效果差,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二、 培养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以上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学生是大学专业知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程度是衡量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培养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如何学习,帮助学生明白“如何学”而不是“学什么”。当今社会,要想使我们的大学教育更有成效,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指学习群体或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或能力,包括自我识别、自我培养、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控制5个组成部分。

(一) 自我识别

学生的自我识别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识别,具体指学生对学习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认知。这种能力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

1.学生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对自己学习对象的兴趣、态度、注意程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因素,学习者要对这些因素有清楚的认知,并能进行自我控制,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

2.学生的任务因素。主要指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任务、材料、策略等因素,学习者要对这些因素保持清楚认知,并能进行自我控制。

1994年,日莫曼(B.J.Zimmerman)提出的“WHWW”结构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相关因素的自我识别的要求[2]。“WHWW”分别是why(为什么)、how(怎么样)、what(是什么)和where(在哪里)的首字母。在“why(为什么)”的问题上,自我识别的内容是动机;在“how(怎么样)”的问题上,自我识别的内容是方法和策略;在“what(是什么)”的问题上,自我识别的内容是结果和目标;在“where(在哪里)”的问题上,自我识别的内容是情境中的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二) 自我培养

根据日莫曼提出的“WHWW”结构,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成功地培养控制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物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成败[3]。因此,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1.学习动机。

一部分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不明确;还有的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但因为很难控制自己的学习动机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的培养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学习动机的设置应该合理。学习动机设置过高,会使学生很难实现自己设置的学习动机,从而会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动机设置过低会失去学习的意义。其次,要善于针对学习动机进行自我奖励或惩罚。这样,能够激励自己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控制自己的学习动机。

2.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优秀的学生往往拥有较多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他们知道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察或模仿学习榜样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自我培养成功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独立自觉地使用这种学习策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控制学习结果。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自我控制学习的结果。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不断地将学习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以保证自己向着目标前进,并在偏离目标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对学习结果的满意程度进行自我评判,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付出多大程度的努力,或者调整学习的环境条件以适合自己的学习。

4.物理和社会环境的控制。

成功的学习者应该具有为实现学习目标而构置适合自己学习的物理和社会环境。能够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的场所,并能排除各种外来的干扰;能够选择何时需要单独学习、何时需要合作,以及何时需要向老师或社会资源等寻求帮助,充分控制影响自己学习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三) 自我选择

大学里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有些教学内容甚至不在教材上。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课外去攻读、理解和掌握,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在当今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时代,一个人如果不加选择,见什么学什么,最后就会被淹没在知识和信息的泡沫中一无所成。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培养对众多的知识信息自我选择的能力,明确判断和理智选择那些与自己的学习活动相关和对自己的成长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根据学者温元凯的《学习成功和学习方法》的报告,当今大学生应该选择阅读的书籍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哲学、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当今大学生是一个学习自然科学的人,应该学习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尤其是科学学、人才学和创造学,它们讨论科学发展的各种规律、科学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素,创造发明的规律和方法等。这些知识信息会使当今大学生得到启发和鼓舞。

2.科学史和科学家传记。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可以使当今大学生了解历史上重大科学发明和发现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突破过程,开阔他们的眼界、坚定他们学习的奋斗决心和信心。了解科学伟人的生平和贡献,从中获得启示。收集一些科学家的至理名言,这些闪光的智慧结晶可以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生努力学习的路标和指南。

3.专业理论和相邻学科知识。大学学习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为主要任务。其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学习以专业基础为核心,围绕专业而展开。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具有专业领域的特有要求。从广度上说,现在学科专业的发展相互交叉,要求当今大学生要掌握相邻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具有本专业领域广泛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从深度上说,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学习较深刻的和较高学术层次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把握好本学科专业的前沿。

4.业余生活爱好知识。当今大学生也要培养一些业余生活爱好,如文艺、体育、养花等活动都是很有必要的。加强业余爱好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训练竞争能力,满足自尊心理,体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交际能力等。

(四)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评判,是对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以及结果与预期目标是否吻合的价值判断。评价的目的在于做出决策和改进。因此,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评价,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更好的调节控制而进行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的全过程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和学习活动结束之后三个阶段的评价。

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准备工作做出评价。学习计划是指学生应该对自己准备做什么、如何去做、时间安排以及结果等做出安排。学习准备是指学生要检查自己是否准备好相关学习的工具,是否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与精神状态。

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应对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任务等有清楚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活动方法和执行情况做出评价。根据学习目标,评价自己是否依据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与个人特点制定了有效的学习计划,选择了适当的学习方法,确定了相应的程序。同时,还要随时对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做出评价。若各种因素相互适应,学生就维持该学习行为;若各种因素存在某些不相适应,就要采取措施随时修改学习行为。

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若发现存在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性措施,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2.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结果的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对知识、态度等的自我评价。

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积累与归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与结晶。对知识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是看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评价是否做到了对知识的发展。评价我们是否共享或传播了已学到的知识,是否将知识整合并将它推广应用到了新环境领域之中。换句话说,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评价,就是看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把人类的经验转化为个体的人生经验,是否拥有了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天,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学习态度的好坏,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学习态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科学的学习态度,首先应该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追求、从接受型转向研究型的学习态度。现在一部分高校仍然是“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将学生的学习与自己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从而形成一种从主观上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强烈愿望,培养一种边学习边思考、积极、主动、认真的良好学习态度。其次,变刻苦学习为快乐享受。学习不能过分强调“苦”的内涵,我们要树立一种学习即享受的观念,变苦为乐,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五)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自我控制是学生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学生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据此,可以利用目标管理的理论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使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成绩。目标管理的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使班级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对于班级成员的工作成果,可以依据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班级成员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班级成员为完成班级目标而努力。

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班级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班级成员的分目标。在推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目标得以实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

1.目标要体现班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

每个学生都有个人目标的追求,只有班级的目标与学生个人的目标一致时,才能在学生内心产生推动力和自我控制力,确保班级目标以及学生个人目标的实现。例如,要创建优秀专业班级的目标与学生个人的优秀成绩目标就是一致的。只有学生个人的优秀成绩目标实现,才能确保优秀专业班级的目标得以实现。

2.强化班级全体成员参与管理。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实施参与管理,能够发挥班级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也是满足班级成员受人尊重、信任的高层次需要。同时,在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可以使班级成员了解班级的远景规划和发展目标,了解学生个人在班级目标实现中的价值所在,了解班级目标的实现对个人目标实现的意义,使班级成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生个人与班级的一体化。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本专业班级所特有的,且为班级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班级活动中的反映,体现了班级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引导,激发班级成员的自觉行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并取得一定的创新。因此,高校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高校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资料,2007(5):20-21.

[2] 王云峰,孙素英. 学生的自我识别与自我评价[J]. 学科教育, 2002(3):45-49

[3] Myron H,et al. Self-regulation of Academic Learning in Middle-level Schools [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Chicago,2000,100(5),473-490.

[责任编辑:范 君]

作者:代长青,袁 慧

自主学习学风建设论文 篇2:

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

摘 要: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党支部作为凝聚学生的基层组织,有着充分的组织优势,是促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堡垒。在充分调查了解高校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从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果彰显的角度构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彰显学风建设的内外实效。

关键词:学习型党支部;学风建设;氛围途径

引言

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学风建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的基层组织和组成单元,不仅承担着教育与管理广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更是集聚优秀能量,在广大同学中实施模范引领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搭建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无缝对接与耦合平台,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方向。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现目前,随着我国党员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的数目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蜂窝式的增长,大学生党建呈现出理论学习不足,继续教育缺失的普遍现状,自身建设和外部建设能力减弱,难以发挥其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发展阻塞

德国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人的行为取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环境力场的交互作用,而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内部力场的张力。”[1]可见,动力是人实施行为,开展活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党组织成员承担着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许多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功利主义、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逐渐在线上线下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浮躁心理越加凸显,导致许多基层党支部的内部理论学习难以取得实效,同时,党员的再教育缺失的现状,导致学生支部的监督功能弱化,学生党员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也比比皆是。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脱节严重

中共中央党校在党支部工作问答中表示:学生党支部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相应的学风建设任务。据安徽省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明确承担一定学风建设任务的占28.7%,没有承担明确的学风建设任务,但支部采取一定举措促进学风建设的占65.9%,尚未将学风建设纳入党支部建设,且未采取措施促进学风建设的占5.4%,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与学风建设的需求对接状况不容乐观,大都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实效性模范引领和优势辐射功能。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滞后,难以取得工作实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消息和传播消息的主要渠道,高速、多元、碎片化等网络传播特点逐渐彰显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工作大都依托传统的线下渠道,党员发展,党组织关系转接程序烦琐,党支部自身的学习建设多集中于座谈,集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效果不明显,难以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联动互通机制。同时,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线下帮扶机制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信息沟通,学习资料整理,学习形式多元的内在需求,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较少,在网络新媒体中难以广泛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宣传优势。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剖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应围绕学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在支部建设中不断谋求学风建设的耦合。

(一)强化支部自我教育意识,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是深化支部改革,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法宝,秉承“模范引导,全员共建”的党支部反哺学风建设基本思路,深入践行“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进行系统学习,深化系列实践,反思突出问题,开展总结研讨”的自我教育实施步骤,多渠道、多层级、多元化促进支部自身净化与能力提升,营造支部内部学习与整体带动的学风建设良好氛围。

1.多渠道奠定学风建设基础

新媒体时代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需摒弃传统观念意识,转变思路方法,线上线下畅通学风建设新渠道,充分调动支部成员学习的积极性。

线下平台的拓展与功能强化。就支部内部建设而言,应结合新媒体时代特色,充分运用专题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班等形式,形成“项目——学习——座谈——实践——研讨”于一体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实践模式,提高党支部成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党员为主导、普通同学参与的学习兴趣小组,学风引导小组,学风督查小组等实体组织,通过参与互动,促进共同提升,从强化支部内部学习到促进外部学风引领共建来实现。

线上平台的开辟与反哺运用。在平台创建上,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由相应班级或年级支部引导,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各专业群组,实行教学网络化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主体科目在线答疑与交流群,充分运用纵向党支部的梯度资源,促进在线互动交流与学习反馈,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此外,由班级党支部、年级党支部组织,建立学院网络移动图书馆,在线读书活动室,开放精品网络学习课程,以党支部为纽带,育教于网,奠定学风建设的良好基础。

2.多维互通促进学风建设发展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各层级党支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形成学风建设合力,促进学风建设长效发展。

自上而下形成学风建设合力。高校着眼全局,以党建促团建,以团建带学风,自上而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创先争优与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在学校党委层面,应从学风建设的整体构架出发,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学风建设中长期规划,构建学风建设考核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学院学风建设的目标任务,统领学校学风建设全局。其次,在学院分党委层面,紧密围绕学校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学风建设具体方案与实施步骤,强化师风师德教育,以严谨的教风促进学风共建。最后,在学生党支部层面,应根据支部的具体情况,制定支部学风建设计划,以多元的形式,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关于学风建设的相关要求。

点面结合促进学风长效发展。学风环境建设对良好学风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党团组织层面,应充分依托学生社团,以朋辈交流型,科技普及型、专业应用型、学术报告型活动,反哺日常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在班级层面,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分科目学习兴趣小组以及学习帮扶小组,将班级全体成员纳入其中,营造全员学习与帮扶氛围。在寝室层面,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建立育教于门学习分享平台,引导学习型寝室文化创建,推动全方位学风创建。

3.多元融合形成学风建设循环

新媒体时代需要从“教、学、管”,“公寓、课堂、图书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教师、家长”三维学风建设体系构建出发,促进党内外学习氛围营造,形成学风建设的良好循环。

党外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党外实践是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是内化课堂学习的关键核心。学生党支部的党外实践,应密切结合课程实践相关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筹划设计与具体实施,在课程实践中将党员的奉献与服务精神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优秀学子、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三个群体的重要作用,相辅相成促进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

党性修养与学习素养相结合。学生党支部的一大重要职责是促进党支部成员的党性修养提升,以党性修养全面提升个人学习素养。在日常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党员的信仰教育、忠诚教育、敬畏教育、廉耻教育以及智慧教育,不断加强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与党性提升,反哺个人素养的内化养成。

(二)促进支部建设网络化,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

网络时代推动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改革,也引发了支部建设的重新定位与深度思考,网络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合理运用网络平台,以有序的网络互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任重而道远。

1.搭建网络平台,推动思想引领网络化

党建网络化是时代的趋势,以党建促学风,以学风建设为主导的网络化党建成为重中之重。就党的建设而言,首先,建立学生党支部建设专题网页,开设制度建设,党务公开,时代先锋,学习乐园,多彩活动,在线交流等板块,分区展示学生党建的全方位成果,促进党内信息阳光化,完成党建成果分享,引领党员思想。其次,搭建党内网络视频会平台,通过定时、集约、高效的方式,可以适当将党内组织生活会进行在线引领,并可根据情况,将党内视频会内容分主题进行逐一公开,促进党内活动形式多元化,以党员思想引领大众思想。最后,创建在线交流平台,为了促进交流传播,开通在线“一日禅”短信平台,“党小播”微博平台,“红色时空”贴吧平台,“党言党语”微信平台,普及党内知识,进行话题探讨,传播身边正能量,全方位引领广大同学在各方面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开设网络课堂,促进学风创建同步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外的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网络公开课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开设党员发展与教育网络课堂,推动学习课程建设网络化尤为必要。一方面,从党员发展来看,在制定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开设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和党员的再教育网络课堂,共享国内相关专家的优秀思想成果,既优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又促进学习的高效反馈。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习带动上,党支部应组织引导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国内外名师网络公开课,作为广大同学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学习途径的重要渠道。此外,在支部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微课比赛,录制学生趣味网络课堂,进行优秀笔记在线展示等活动,实现学风的同步创建。

3.践行网络互动,推动学风构建全员化

在网络时代中,积极践行以支部为纽带的全员网络互动,形成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之间的网络互动循环,促成网络学风建设联动,对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在教工党支部建设上,全体教师应紧密围绕学风建设这一目标,以开设网络公开课为出发点,形成全校范围内的交流群,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相互探讨提升,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体学校职工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舆情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各机关部门之间的在线交流,力争以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积极培养支部网络意见领袖,创建在线沟通群,通过交流把握周围同学的思想动态,通过群动态实现思想榜样引领,网络全员化推动优良学风构建。

(三)形成支部成果档案,彰显学风建设成果实效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由优秀大学生组成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也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阵地。学生党支部应紧密围绕不同的时代教育主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凝练总结,在学习中深化和统一认识,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党支部组织管理和活动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创建党支部成员档案,党支部组织学习档案,党支部帮扶档案,党支部学风活动档案,善于发掘和树立学科学习,专业竞赛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整理年度党建反哺学风建设成果,更好地发扬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服务和模范功能,促使学生党支部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三、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加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将自身建设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精神动力与行为示范功能,着力在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效彰显上促进党支部建设与学风建设齐头并进,为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德]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18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3]黄旭.高校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现实思考及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8).

[4]王焉.论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有效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

[5]陈超,张振飞.学风建设:高校学生党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作者:朱玲利 何庆领

自主学习学风建设论文 篇3:

学生工作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

摘 要: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种原因,高职院校学风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工作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采取深化思想教育、开展学业辅导、加强学生党建、创新校园文化、严格班级管理、健全工作制度等措施,切实推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 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上长期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学风是学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整体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的全面反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是人才质量的显著标志。建设优良的学风,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必要保证,对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前的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1.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从本质上说,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学生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等,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品格,为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创造条件。一般而言,学风建设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精神,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遵守学习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两者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2.在内容和手段上相互交融

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密不可分,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保障。学生工作注重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加强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学风建设强调治学态度、学术诚信和科学精神,而这些都涵盖在上述内容之中。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改进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优化学生成长环境,这与学风建设的要求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彼此呼应的。

3.学风建设为学生工作方式转变提供抓手

优良的学风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模式,大多以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为主,工作不够深入,系统性、规律性和稳定性不强,整天忙于日常琐事,用于研究学风建设的方法和用于学风建设的时间、精力则不多,学风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进入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标准,对学生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学风建设自然成为高职院校转变学生工作方式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学风建设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高举学风建设旗帜,不断推进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换句话说,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4.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风建设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的优势和作用,才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学生具有入学分数不高,生源质量差异大;自信心不足,心理不成熟;思想活跃,比较自我;理想信念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差;协作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等特点。由此,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与普通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应当说,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比普通高校抓得紧,但效果远不如普通高校抓得好。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但就高职院校而言,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这是由教育类型和生源特点决定的。

二、高职院校学风主要特点与成因分析

1.高职院校学风主要特点

据笔者2013年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问卷(1180份)结果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学风普遍不容乐观,有相当数量的受访者认为学风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如下:

(1)学习动机方面 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深,一些学生功利思想和浮躁风气日渐严重。部分学生缺乏积极进取、勤奋刻苦的精神,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内在动力不足。32.68%的学生认为学风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远高于其他选项;在回答“最大的学习动力是什么”时,55.36%的学生选择“来自家庭的压力”,20.13%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前途和未来”,16.56%的学生选择“数目不菲的奖学金”;在回答“学习目标是什么”时,59.25%的学生认为是“掌握专业知识、发挥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学习态度方面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缺乏求知欲,对待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学生中议论得最多的话题是网络游戏和娱乐问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遇到不感兴趣的课”时,有的选择“应付点名,课上睡觉或干其他事情”,有的甚至会选择逃课。

(3)学习能力方面 高职生源主要来自中职学校和普通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缺少良好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比较薄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只有21.02%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交流的学生仅占27.08%。

(4)学习纪律方面 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学习纪律松散,违纪现象屡禁不止。调查发现,有近四成的学生逃过课,其中,11.79%的学生多次或经常逃课;而回答“从不在课堂玩手机的学生”仅占31.72%;能积极独立完成作业的仅占33.07%。

2.成因分析

从深层次分析,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涉及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和学生自身等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 学风问题折射出的是社会不良风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旧体制更替,诸多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包括公平与正义问题、分配不合理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道德失范问题、“四风”问题等。社会上不良风气冲击着校园,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失去平静的心境,学习兴趣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2)教育制度因素 学业水准下降和学习风气滑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在高校扩张的影响下,职业院校面对生源压力,不断降低招生门槛,录取众多学习基础弱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造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先天不足。同时,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和评价的偏差对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中国青年报》2013年民调结果显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排名前两位的是“社会认同不够”(59.3%)和“政府支持不足”(54.4%)。此外,中学教育的畸形发展也给高职教育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3)学校管理因素 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滞后,内部管理和体制建设亟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完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是产生学风问题的根本原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规章制度不完善,课堂出勤和考试管理缺乏执行力度,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辅导员班主任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创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由此也导致学风上的松弛和懈怠。

(4)学生自身因素 多数高职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渴望成功,但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逃避挫折,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许多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果与期望值差距较大,导致对学习丧失信心;部分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就业信心不强,学习热情不高;职业院校中心理障碍、单亲家庭、经济贫困等特殊学生群体占一定比例,容易成为学风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述都是造成不良学风的重要诱因。

三、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遵守学习纪律,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规范的外在行为方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工作要根据学风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学风建设作为推进工作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学风建设中勇挑重担。

1.深化思想教育,引领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深化思想教育,引领学风建设,并为专业教育保驾护航。要注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组织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学习。高职院校要着力打造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并加强工作研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学业辅导,夯实学风建设

就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言,开展学业辅导不仅是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并对加强学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生特点,将学业辅导纳入学生工作,积极构建学业辅导体系。一是要成立学业辅导工作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二是要组建和培养学业辅导队伍,由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专任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构成。三是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业辅导活动,设立学业辅导社团,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习沙龙。同时要加强与教学工作之间的联系,避免“两张皮”现象和各自为战的局面。四是要注重工作研究,探索个性化的学业辅导途径和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各有侧重点,低年级侧重学业适应和学业规划辅导,高年级侧重学业创新和学业发展辅导。

3.加强学生党建,改进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学生党员“成才表率”标准,将学习状况作为学生入党和学生党员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开展“助学零距离”等活动,要求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党员自身的发展提高,带动周围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要加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之间关系的研究,形成党建与学风建设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4.创新校园文化,推动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承载着学风建设的重任,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具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高职院校要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学风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梦想、不断进取,推动学风建设。要注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教育。要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5.严格班级管理,强化学风建设

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学风建设要高度重视班风建设,严格班级管理,细化考核和奖惩指标,同时广泛开展优秀示范班集体创建和优良学风班级评选活动,展示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培育勤奋刻苦、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班风,并以点带面,以班风促学风。

6.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学风建设

逐步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发挥制度对学风建设的保障作用。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辅导员班主任随堂听课和进宿舍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奖助勤贷补制度、学生违纪违规处理制度、学风考评制度、学风监测制度等,端正学风,创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保障优良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8):39-43.

[2] 勇治强.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6):57-58.

[3] 瞿祥华,邓云涛.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2):66-68.

[4] 高竟玉.高职学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1(29):89-90.

[5] 陈健,周高超.基于学生工作视阈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18):220-221.

[责任编辑:庞 达]

作者:赵锋 邹忠

上一篇: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论文下一篇:证券公司风险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