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

2024-04-22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精选12篇)

篇1: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更要以身作则,切实的落实到行动中,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与学风建设。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修养自律,杜绝各种越轨和失范行为,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在自己做好这些要求是,同时也要告诫身边的科研人员戒骄戒躁,勿贪图名利,扎扎实实做学问,坦坦正正过人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社会出现普遍的道德失坠和风气败坏的趋势,向来被视为象牙塔的学术也不再是一块净土,高校教师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同时,从教师自身出发,加强道德自律也是解决学术不端的关键,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铲除学术不端衍生的土壤,使学术走向良性发展。

一、学术不端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使人们心中的高校形象大打折扣。就学术剽窃而言,仅2010年就事发不断。3月,清华大学教授汪晖涉嫌剽窃他人专著,63名中外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彻查;同月,历时3年的“归国教授涉嫌剽窃案”终于盖棺定论:“长江学者”李连生等人被认定剽窃;7月,“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涉嫌剽窃他人专著”的消息迅速被世界各大学术网站转载。剽窃事件的频发不断引发一轮轮舆论的批判狂潮,使我国国际形象备受打击:8月底,世界著名杂志《科学》及其官网连续跟踪报道中国学术不端事件;9月,《自然》杂志发表题为“中国期刊存在31%剽窃”的文章引发国内外主流媒体热议;10月,《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学术剽窃现象严重影响该领域与世界的合作。

目前学术界存在的科研不端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上述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造成了“学术泡沫”的泛滥。学术泡沫对于学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学术泡沫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其次,大量学术泡沫 的堆积,淹没了有限的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最后,学术的泡沫化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也败坏了学术界和大学的风气,使学术活动失去严肃的品格,损害中国学术界的形象和国际声誉。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不可否认,社会的浮躁风气对高校的学术不端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客观来讲,构成学术共同体主体的是师生群体特别是高校师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主体人群也是高校师生,这就决定了高校师生应该是学术诚信建设的主体,高校师生的表现是学术诚信建设的关键。

转变考核体制,净化学术环境

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人才的培养最注重的是校园学术环境、学术氛围的整体孕造。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国内对于大学教师学术能力的考核体系存在问题,只能通过文章课题数量来衡量一个在校教师的学术水平。由此就会出现篡改研究数据、夸大研究成果等不端行为。所以我们的考核体制一定要转变,将研究的质量作为考核的首要标准,同时营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让教师们能够静下心去创造和探索,做到“科研教学互动”。

(二)严格自律,加强学术诚信建设

学术不端主要是教师个人的学术道德问题,是教师个人的主观原因。从已经出现的各种高校教师学术不端问题来看,当事人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起始动因绝大多数是自身希望通过不劳而获、巧取豪夺或其他不正当、不道德的手段获得学术声誉和利益。

学术不端终究不是主流,绝大多数人对此还是非常反感的,但当看到个别人用各种卑劣手段不劳而获时,有些人就会出现心理的不平衡,从而走向这条与道德想违背的道路。萧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学术环境中,需要的是自觉增强自身“免疫力”,时刻坚守自己的学术规范底线。

作为教师,不仅要严格自律,洁身自好,率先垂范,还要抓好育人、带好队伍,要敢于把自己臵于众学生的集体监督之下,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教师不能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缘故而助纣为虐,应绝不宽容,敢于“兴师问罪”。

作为学生,首先要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要自觉地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监督,真诚接受批评,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高校师生的表现是当代中国学术诚信建设的关键。对高校师生来讲,不能因为社会上还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学术造假现象,就认为学界没有人是规范诚信的;不能因为有专家学者不端,就认为所有的专家学者都不端;不能因现在社会风气不好,而沉湎其中;不要因为还有人不端,自己也可以随波逐流。

学术正,天下乱,犹得持正者以治之;至学术亦乱,而治具且失矣。

学术不端、诚信缺失对高等学校和学术发展的打击是致命的,学术不端行为是对科学的亵渎,更是对高校教师自身人格的亵渎。在目前这种权力腐败盛行、法律威信下降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有效地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显然是十分艰难的事。但中国社会每天都在进步,只要上下一致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危害,有根除它的决心,情况就一定会有好转。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

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是如此,对于整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也同样是如此,科研以及学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所在。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熟呃学术管理制度,没有成熟的学术规范思想,这个国家就必然产生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品格卑劣的学术工作者,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打击将是致命的,一方面一些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在构筑学术大厦时弄虚作假,用假数据假实验蒙哄过关骗去科研经费,修筑出许许多多的豆腐渣工程,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也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学术信用度,贬低了学术的神圣性,对以后的培养学术人才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那些有能力有成果的研究者也可能出于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出卖学术成果,帮助东郭先生们滥竽充数。这种行为其后果与前者同样恶劣。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站,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贴出代写学术论文的广告,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这种毫无学术道德可言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术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科协和教育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极其必要和及时的。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深地体会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在科研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研究生,我们更要在加强自身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避免出现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

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作为中国名牌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向假冒伪劣学术宣战。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推进者,为光大浙江大学的学术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科学工作者同心协力,秉承求是创新,紧紧围绕走世界顶尖科学,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定能营造出一个求是创新的科学环境。

篇2: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

16交管学硕班 樊华

10月13日下午,听完严新平教授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讲座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严新平教授在讲座的开始,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科学道德。在听完严教授的解释后,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对科学道德有如下认识: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韩春雨事件,不管结果如何,这个事件中所反映出来的科学道德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与警醒。正是通过这样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让我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篇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前段时间我聆听了由我院战再吉教授主讲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活动讲座”,战再吉教授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两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解读,强调诚信的科研品行是科技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研工作而言,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研逐渐成为一个职业,在利益驱动下,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的接班人,学习“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至关重要,这不仅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涯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学院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作为刚刚踏入科研工作的我来说。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一方面,对科学道德,科研不端行为的范畴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一些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另一方面,认识到学风建设和诚信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到解决科研设计常见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堂讲座,引发了我对为人处事,做学问搞科研的一些深思。

一、科学道德建设

1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研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2科学道德的内容包括科研伦理,科研不端行为和科研规范。3科研不端行为包括杜撰,篡改和剽窃。为避免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切实做好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4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引用规范,研究成果署名规范,致谢规范等

二、学风建设

1学风是科研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也是科研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研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2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其中诚信是基本。

3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4对作为学生的我来说,切实做到诚信考试、杜绝各类考试违规违纪就是诚信的体现。

三、儒家从“修身”开始

篇4: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2

通过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的学习我认为坚持科学发展管可以更好的弘扬科学道德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科学道德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转换。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客观存在及其意义的新认识,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学风不正、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颗“毒瘤”,学术腐败和造假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方面,高考作弊案屡禁不止,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论文作假屡见不鲜,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奖励水分越来越大,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掠读现象,高等学校学生贷款长期拖欠,某些留学生在国外诚信丧失,所有这些给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社会风气造成了很深的负面影响。诚信缺失、学术浮躁已经深深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弘扬诚信,端正学风,不仅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科学引导,点面结合,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以人为本,重视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篇5: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学习心得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20世纪历史演义得愈加深刻与精彩。这一个世纪,人类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制造了机器人、利用了原子能、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直至试管婴儿、各种克隆生物的诞生—科学技术不断地以其惊人的能量使世界日新月异。仅仅由于美国科学家巴丁、肖克菜、布菜顿等人发明的晶体管,50年来,人类就增加了数千亿美元的财富,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人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我国袁隆平等科学家发明的杂优水稻,就使千百万人摆脱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品牌”无形资产估价达千亿元。经济学家曾用道格拉斯函数计算一些发达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总额中由于科技进步的因素所占的比率,发现这一比率与日俱增:20世纪初约为5%,50年代约为20%,60年代约为40 % , 70年代为50%,80年代已增至80%。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人类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和无以伦比的辉煌。

今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在全球化条件下知识经济的竞技场上,科学技术的大较量无情地把世界推向贫富两极,把一些国家甩向贫穷落后的深渊,而把另一些国家推向繁荣富强的巅峰。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在了世界发达国家和民族的后面。尽管这个世纪,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甚至在一些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毋庸置疑,从整体上无论是

质或是量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中国科技界要在21世纪应对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担当起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重任,时不我待。科技竞争,最终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中国科技的发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工作队伍。而现时今,科技界、科技工作者道德失范,已造成科技工作者素质的缺损,成为科技发展的一个瓶颈制约。据中国科协调查,近十几年来,科技界的奉献精神有所减退,团结协作精神有所削弱,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受到冲击,存在着科学道德失范现象与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和不良学风。如弄虚作假,剿窃欺诈,将与人合作的成果据为己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逐利心态和浮躁情绪;资源分配拉关系、走后门;鉴定会的形式主义;学术评价中的浮夸作风等等,淡化了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老一辈科学家优良道德学风的继承和发扬,阻碍了创新思维、创新人才的出现,使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和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受到影响,也将影响到几代人的成长。这些都已成为科技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打破科学道德失范的瓶颈制约,不仅将极大地提高科技工作队伍的素质,而且将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正如培根所说,“道德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目的,是一切科学之王’。科学道德意识渗透在科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存在于科学主体的全部生活中。科学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科学主体的心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培养科学主体行为的高度责任感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0世纪百年科技成就给21世纪人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同时也给21世纪的人们造成很难摆脱的负担,它催化着物质的诱惑,精神的颓唐和道德的失范;科学的、人文的、道德的理念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给人们造成了选择的迷惘。特别是在新世纪,科技进步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给人们的精神造成强大的挤压,人们愈加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力量越强大,人类文明受到的威胁和挑战也随之增大,因而特别需要增强道德的力量来遏制科技的反人类的恶势力的滋生和蔓延。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首先要靠科学道德规范的约束。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道德危机:传统道德失效,原因是部分传统道德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对道德的要求,亦或是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的抗拒,亦或是人们在思想上力图抛弃传统道德理念。现实道德失范,则是由于社会变革和转型带来的多元化道德观念的冲突,价值取向选择的困惑而导致道德规范错乱,旧的规则在打破,新的规则未形成,以至于规范冲突,目标无序。党和政府主导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还没有转化为社会舆论的强大约束力。因而,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符合科技发展要求的科学道德规范。早在1983年,首都科技工作者在北京科协讨论时就定出了科学道德的7条规范:(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勇于探索,敢于攻坚,不畏艰险,锲而不舍,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奋斗终身;(3)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报告成果准确无虚假,评定成果公正无私;(4)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支持发明创造,鼓励别人超过自己;(5)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虚心学习国外新成就,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6)摆正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为国家多作贡献;(7)讲团结,搞协作,挑重担,讲风格。后来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将这一道德规范转发到全国,倡议全国科技工作者自觉遵守。这7条道德规范仍然是今天科技工作者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更高层次上则是依靠科学主体的道德自律。科学道德的自律性来源于追求真理的信念,没有信念或终极价值的追求,道德规范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实践道德自律,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内在的道德需要,养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从道德自律走向道德自觉。面对纷杂的道德文化,能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吸收有益营养,抵制不良诱惑。努力使进步的道德理想和合理的行为规范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习惯,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实行自反自省,自我调控,自我修养。从外界的约束走向内在的道德自觉,使科学主体的行为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内心建立一种信念并自觉遵守它,从对道德规范的崇高走向视之为终极价值,并付诸行动。倡导道德自律,中国科技界已有行动在先。2001年5月中国科学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了近30位院士在北京举行座谈会。院士们纷纷强调,加强道德建设,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国科技界,并倡议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自律准则》,努力做到:发扬献身、创新、务实、协作的科学精神;保持严肃、严格、严密的优良作风;倡导和发扬学术民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领域中的不同意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反对学霸作风;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态度,对学术界的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揭露和斗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和正确引用他人成果;尊重合作者的劳动和权益,根据个人的实际贡献署名和排序,不参加不属实或不公平的署名,更不以院士的名望侵占他人成果;公平、公正、客观地参与各种推荐、评审、鉴定、答辩、评奖活动,坚持原则,不拘私情,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不参与新闻炒作及商业性广告宜传活动;在积极培养人才,团结协作,热心科学普及,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等方面都应做出严格自律要求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还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不仅发生着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变换,而且在主体和主体之间发生双向建构;不仅发生着道德实践个体与个体间的双向建构,而且通过主体道德性的本质力量从主体的存在转化为客观对象的存在,个体的道德性整合成社会道德文化。而这种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道德文化环境又反过来为道德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而,科学道德实践,既是科技主体个体的道德活动,更是其主体的群体道德活动;既是科技界的道德活动,也是全社会的道德活动。要强调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自律,要在科技界形成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的风尚,要使全社会形成对科学道德的普遍共识。时下,我们国家已经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一道作为治国方略,把加强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科学道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我们同样重视学风建设,因为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它体现在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治学方针、办学过程中,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息息相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内涵包括办学过程中教师的治学精神、教学风范和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精神面貌,班级学习风气、院系学术气氛、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将学风这一核心指标确定了五个观测点,分别是: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情况,基本涵盖了学风的主要内涵。

目前,学风不正、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颗“毒瘤”,学术腐败和造假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方面,高考作弊案屡禁不止,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论文作假屡见不鲜,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奖励水分越来越大,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掠读现象,高等学校学生贷款长期拖欠,某些留学生在国外诚信丧失,所有这些给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社会风气造成了很深的负面影响。诚信缺失、学术浮躁已经深深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作为一所部属“211工程”、“985平台”大学,弘扬诚信,端正学风,不仅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科学引导,点面结合,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以人为本,重视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大学的学风并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状态的外显,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品格、大学理想的外化,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是大学理念的展现、人文精神的彰显及生活、生命意义的生成。

大学理念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立、专业设置以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影响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理念、思想和文化走向。大学理念体现了人们对大学本质的深层次的思考,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

及所持的教育观念和哲学思想,是大学的根本和灵魂。大学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的文化,也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学风建设的质量。大学的学风建设在本质上是人文的、道德的、情感的、精神的。传统的知识观视知识为目的,关注知识的外在价值,而不关注知识对人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养成中的内在价值,以致使知识成了外在于人的目的,好像不是知识为了人,而是人从属于知识。知识被置于支配人的地位,控制了教育、控制了课堂、控制了人。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人们不仅仅是“发现知识”和“占有知识”,而是要“探寻和构建知识与人的意义的关系”,所以,学风建设的本质不在知识,而在人;在于人与科学、技术、知识之间,一种合理的、科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关系建构。大学学风建设是学生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创造和生成。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大学学风建设的过程,既是学生获取知识、找寻真理、探索未知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和生命意义不断创造和生成的过程。传统教育观将学生视为一个认知者,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割裂开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过程,忽视学生的生活过程和生命体验,把教育看作是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准备。现代的教育观则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将教育过程视为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建构、生命体验和生活意义创造与实现的生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的学风建设、学风的状况和质量就不仅仅限于学生认知的层面,而是具有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创造。

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就培养人才而言,它应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6: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

“道德”一词可追溯至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学风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者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出来的精神风貌。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作为河南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篇7: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2011年12月10日,我校贯彻执行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今年新入学的一名博士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

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对于一名学术研究来言是如此,对于整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也同样是如此,科研以及学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所在。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熟呃学术管理制度,没有成熟的学术规范思想,这个国家就必然产生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品格卑劣的学术工作者,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打击将是致命的,一方面一些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在构筑学术大厦时弄虚作假,用假数据假实验蒙哄过关骗去科研经费,修筑出许许多多的豆腐渣工程,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也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学术信用度,贬低了学术的神圣性,对以后的培养学术人才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那些有能力有成果的研究者也可能出于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出卖学术成果,帮助东郭先生们滥竽充数。这种行为其后果与前者同样恶劣。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站,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贴出代写学术论文的广告,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这种毫无学术道德可言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术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科协和教育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极其必要和及时的。

篇8: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学习心得

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舆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的问题。当今社会中,科学道德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屡禁不止,面对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我们研究生应该如何自处呢?

我们应当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

钟南山院士曾指出当前科研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浮躁,不踏实,目前很多国际专业学术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的“四宗罪”:伦理问题、造假问题、抄袭问题、一稿多投问题,我们研究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掌握科研工作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研究生应当从求真、实证、进取、协作、包容、民主、开放、理性怀疑等方面努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处理利益、荣誉、道德和伦理等关系,拓展对物质世界、生物界和人类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

篇9: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

专业: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李升升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的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作为刚刚入学的新生,更应该有一个优良的学风做保障。通过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的学习,我作为今年新入学的一名硕士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我们江财一直强调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纷纷结合学习体会,畅谈学风建设思路,并表示要坚持学术自律,做学风建设的表率。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江财的新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篇10: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正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但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仍然突出,智能制造支撑强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党中央 国务院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感 使命感,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传统,严谨求实 潜心钻研 淡泊名利 奉献社会。我们要崇尚学术民主,加强科学道德自律,恪守科学伦理。我们要深入基层 深入企业 扎实做事 不尚空谈,用我们的科学知识和聪明才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希望智能制造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胸怀祖国 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科学 严谨 求实 诚信的科研作风,做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研诚信的自觉践行者,为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伟大历史性转变而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篇11: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5000字,研究生必备利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长期科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家精神,是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攻克科学难题 促进科学进步的重要法宝,是推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撑。

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而是现实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在逆风逆水的环境中开好顶风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需要站得住脚的科技成果,更需要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只有尊敬科学家,让科学家精神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奋勇搏击 敢战能胜 百折不挠,才能使科学家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同频共振,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篇12: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刚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对于自己专业的学科研究,我有着极大地热情,与此同时,怎么去做好一个调查研究,如何完成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态度等,我有着很多的疑惑,而法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相关课程,老师们讲述了科学研究中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科学规范以及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并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这些都让顿时我豁然开朗,并且也将在我以后的科研生涯中长期的引导、指正我,教导我如何规范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素养。在所有的课程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而想要做一名优秀的科研者,首先必须要做到合格,何为合格?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我没办法去创造或者定义一个标准来准确的界定合格的概念,但是我内心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科研者,必须有一个对科学研究的正确的精神信仰,遵从社会的科研规范,有着创新精神以及独立的思维,并且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善于发现生活。

何为科学研究?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其定义为,“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而我更偏向于认为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可以看出,作为一名真正的科研者,所获得的的科研成果一定是要根据自己的调查、验证,然后分析、推论所得出的。显而易见,要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我认为最重要一点就是保证自己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坚决拒绝抄袭作弊等现象出现。然而我国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层出不穷,根据调查统计,1999年至2003年,科学道德的不端行为的形式中,弄虚作假占了40%,剽窃占了34%。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1999年至2002年受理的案件调查科学道德不端行为者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得知,不端行为者中,教授研究院占了38%,副教授调研究员占了50%,讲师助理研究员占了12%。由此可看出,我国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缺乏学术规范的训练和科学道德的教育,科学不端行为层出不穷。我们清醒的意思到,科学不端行为会败坏科学道德学风,影响科学的纯洁形象和科学界的社会信誉,有学者指出,不端行为甚至会从根本上危及“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因而这些数据应该让我们更加警醒,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一个科研的基础从自身开始拒绝各种不端行为,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

科研不端行为如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总裁臧敬五2010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论文涉嫌造假;俄罗斯生物化学家德米特里·库兹涅佐夫(Dmitry Kuznetsov)被人举报涉嫌重复出版别人的成果等行为层出不穷,这让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去思考科研不端行为出现的原因,从而才能拒绝不端行为,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科研人员。首先,科研成果功利化是科学不断行为出现的关键性诱因,我国科学文化研究较之西方是欠发达的,重视科研的成果而不是其过程这是我国社会的现状,科研成果已经作为科研人员“升官发财”的一个关键评判标准或者是手段,很多科研人员并没有单纯的为了科学而研究,大多数情况是为了给自己的履历上增加一笔。其次,监督机制较为薄弱进一步推进了不端行为的出现,不端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而且在不端行为发生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这对不端行为进一步蔓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 把弄虚作假、剽窃等作为一种“正确”的科研手段。再次,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金钱的地位日益上升,许多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社会道德意识淡泊,自律意识不强,缺乏对社会的良知与责任。出现了专门帮助学术作弊的枪手、拼手等职业。最后,诚信文化的缺失。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诚信在传统伦理中的地位较低,比如,“诚信”在传统伦理中德地位较低,“信”列在“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末位,信要从道、从义。

上一篇:发奖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一篇:连云港游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