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18

【摘要】大学生学风建设既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又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文章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加强我国大学生学风建设,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 篇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摘 要]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出现了学习行为不稳定、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从意识形态层面发挥指导性作用,是指导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调查问卷和与部分学生访谈,主要从学风建设中的动机教育和人格教育两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高校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出现了学习行为不稳定、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这些现象是由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它的每一个层面的要求,都与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息息相关,不仅指出了正确的价值理念,还为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思想依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调查问卷,特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各个学院、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回收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00份,有效率为90%,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主要涉及学生对当前学风建设现状的认同度和期望,即当前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最大因素,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笔者还与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与访谈,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学风状况,根据这次问卷内容,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1 在关于“你现在的学习计划”调查中,29.67%的学生“长期短期计划都已非常明确”,44.22%的学生“只有短期计划”,20.67%的学生“一切随学校教学安排”,5.44%的学生“没有计划”。说明多数学生没有长远的学习计划,方法不当,适应性差,缺少经验。

2 在关于“你的学习动力是什么”调查中,79.22%的学生是“希望将来能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9.11%的学生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8.67%的学生是“为国家、社会做贡献”,2.00%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奖学金”,1.00%的学生选“其他”。说明79.22%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为就业做准备,就业压力大,对前途没有信心,只有8.67%学生是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在关于“你认为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调查中,30.89%的学生认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准备”,63.11%的学生认为“获得文凭和更多的证书,为了今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打基础”,5.22%的学生 “从未想过”,0.78%的学生选“其他”。说明多数学生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目标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只是为了就业。

4 在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中,75.78%的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24.00%的学生认为“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学习学术氛围”,69.78%的学生认为“学习纪律意识弱,进取心不足”,65.44%的学生认为“没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9.22%的学生选“其他”。说明多数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志薄弱,不能严于律己,应该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5 在关于“你认为当前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决定因素”调查中,17.44%的学生认为决定因素是“学校管理”,13.11%的学生认为是“教师教风”,35.67%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自身”,19.89%的学生认为是“校园学习氛围”,13.89%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大环境”。说明学生自身因素还是居于主导地位,需要从思想意识方面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6 在关于“创建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关键环节”调查中,认为“加强教育引导作用”的学生占43.22%,认为“学生的自身素质要加强”的学生占71.67%,认为“加强学生管理,严格课堂纪律和考勤”的学生占51.00%,认为“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上课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占56.78%,认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占75.44%,认为“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学生占31.00%,认为“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学生占31.00%,认为“组织课外科研竞赛,兴趣小组等”的学生占22.00%,认为“加强学术交流,多开选修课,举办讲座等”的学生占17.11%。说明创建大学生优良学风主要还得加强学生自身素质,需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励志情感教育。

优良的学风主要来源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充足和学习态度端正。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迷失自我;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自觉性自律性差;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内在动力,等等,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内在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字方针,高度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理念,在我国各种价值理念中占主导性的地位,具有统摄作用,能支配所有的价值目标。高校大学生学风就是大学生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形成的稳定的行为表现。学风建设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对所学知识的观念和看法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大学生学风建设要从根本上改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思考方式,增强他们对客观社会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大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世界对人生的价值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对个人、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融入到学习中。高校应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

青年学生读大学的四年,是思想成熟的“可塑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黄金期”。高校教育者要切实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从修身立德做人抓起,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青年学生明辨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把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汇聚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学生学习的动机与目的最核心的问题即是学习观的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反映着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决定性作用必然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目标。端正大学生的学习观问题也就是“端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是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关键点。正确的大学生学习观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原动力”。只有端正了大学生的学习观,才会有其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才会形成优良的大学生学风。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是用科学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从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到行为规范的各个环节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动机教育

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已日趋激烈。学生在这样一个思想观念多元的时代,对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没有清晰的标准,对传统观念和现时代涌现出的新观念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理论指导,不能明确地肯定一种观念,导致学生很迷茫,思想出现矛盾、混乱甚至是冲突。还有就是,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是大学生入校后最为关心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与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等息息相关,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发展,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社会责任感淡化,出现了学习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讲究真才实学。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动机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学风建设的本质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时所表现出的状态,它更是大学生内心深处所形成的价值理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外化,反映了大学生的理想志向、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是其价值理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展现,这正是价值观教育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紧贴新时代新观念,从理论上对大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的偏差给予纠正,将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想法和行动,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学习动机,并为之努力奋斗和拼搏。

因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动机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摆脱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确保沿着社会主义性质的正确方向前进。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人格教育

新时期赋予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时代特征,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当今提倡的独立性观念、创新性观念、能动性观念等已成为了当代新学习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之密不可分,这也必然对高校大学生的学风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具有弘扬创新和革新精神。大学精神,价值理念、人格品质等高层次的学风内涵,是大学校园学风建设的着力点。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价值观教育并能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国家需求的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增强爱国意识,鼓励大学生刻苦学习、创新钻研,掌握通识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学业诚信、学术诚信,凝聚思想共识,提升思想认知,实现行为自觉,学会理性客观地看待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坚定信念,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现实理想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学生完美的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指出,“青年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这个论断与要求,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实现重在价值建设。青年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大学四年,是青年学生思想成熟的“可塑期”,是确立理想信念教育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应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积极投入到实践创新活动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读书。要从根本上改善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就要强基固本,引导大学生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其发挥思想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

[2]中央党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新华出版社,2013.

[3]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高允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

[5]杜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6]黄金声,杨晓宁.大学学风的丰富内涵与学风建设的途径[J].文化学刊,2008(1).

作者:毛丽娜

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 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摘要】大学生学风建设既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又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文章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加强我国大学生学风建设,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学风建设

一、引言

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的引领下,在学习方法、环境以及结果等方面的表现。大学生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知识与道德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能促进校园高品位文化的建立,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实践价值,它包含的内容与价值在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鲜明的道德与政治价值,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之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树立诚实守信、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能够把建设祖国作为学习的动力。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推动学术创新。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具体活动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学术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推动学术创新,为未来进行相应的科研实践打下基础。

三、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与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学风较为良好,大部分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都会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大学生也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愿意积极地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学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功利倾向明显

大学与初、高中相比,其学习环境相对更为自由,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力度较为宽松。而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往往都是在家长或者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其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往往无法适应大学这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方式,无法合理地调整学习时间,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部分学生甚至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他们习惯性地迟到,早退,并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恋爱、游戏等方面,最终导致学习成绩降低。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于学习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功利性较强。他们在高中毕业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仅以能够找到工作或者能够获得更多收入作为挑选专业的主要标准。同时,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也使得大学生更加重视实用性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一些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这种过分强调实用性轻视理论知识的现实教育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学风建设,还给国家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自觉性差

大学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跟高中相比相差甚远。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较为严格,督促所有的学生都朝着大学这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而大学的学习环境较为宽松,教师每天面临的学生较多,他们不能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也就缺乏严格的管理与明确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觉性的强弱通常就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但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中学习后,面对这样轻松的环境,其自觉性往往相对较弱。大量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恋爱中,他们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缺乏学习的自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他们学习的目的仅是获取毕业证书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种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三)诚信危机,学术造假司空见惯

诚信作为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做人之本、立德之源。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主流道德相对良好,但是大学生诚信危机日益显著也是事实。在大学校园中,作弊,抄袭,伪造各类证书等学术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出钱雇佣“枪手”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校园中甚至出现了职业枪手这一职业。抄袭,作弊等现象比比皆是,小到教师布置的日常作业,大到学生的毕业论文。面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通常选择在各大网站上查找答案,缺乏独立的思考,最终连毕业论文也无法独立完成。同时,大学生在个人利益面前,将诚信弃之不顾。有的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个人履历注水,伪造各类证书,有时竟然会出现一个班级中有多个班长,一所学校中有多个学生会主席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为了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在与某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的情况下,还继续参加其他单位的招聘活动,随时准备违约。这种全然不顾用人单位利益的做法,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失去了最后的信任。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

(一)深化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步建立,其能力水平与道德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在这一阶段,各高校应该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以教育为载体,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知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还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指导,在提升学生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还应以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社区或者社会机构的合作,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与学习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在学科教学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知识技能与思想素质的共同提升。

(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

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对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引导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大学生学风建设与教师的道德素质息息相关,教师作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学风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除讲授的专业知识外,其平常的言行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个教风严谨、品德高尚的教师往往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的管理与培训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帮助教师正确地认识他们的岗位,切实履行育人责任,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以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格影响学生,带动一大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充分地发挥出教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使之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带动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

(三)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严格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良好学风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现代化的、全面的、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在學风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可以将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这就需要各高校在深入研究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具体的管理惩戒措施,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提升学生的修养,重新塑造学生的人格。首先,可以将日常的纪律管理作为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的基础,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练习及考试等环节的学习纪律。对于学生的请假与考勤制度,应该进行明确的规定,并通过课堂点名、宿舍督查等方式进行学生纪律监察。对于学生的违纪现象,按照相关的制度与规定严格进行处理。同时,各小组在开展各自领域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与其他小组进行合作。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风建设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但学风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我们不断对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探索,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他们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翼.高水平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与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0.

[2]李洪涛,于肠胃,汤雪银.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5.

[3]单红丹,宋云峰.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论[J].中国水运,2008(06):30.

[4]赵大鹏,高娜.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6):29.

[5]熊友华.高校大学生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05):28-29.

[6]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7]黄金声,杨晓宁.大学学风的丰富内涵与学风建设的途径[J].文化学刊,2008(01):108-112.

作者:周全

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 篇3:

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创新

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立足于个性化发展背景提出拓展学风建设新思路、开创学风建设新举措, 并通过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育人有机结合,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

关键词:个性化;学风建设;创新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探索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及新理念,从而通过学风建设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科学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稳定有效的机制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形成严谨学习态度、提高创新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良好学习风气。

一、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内涵

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独生子女,学生个性化特点非常明显,有想法有思路,敢说敢做,但多元化社会背景导致这群学生理想信念丧失,道德观念缺乏,目标方向迷失,受搓能力较弱,这些弱项让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受网络信息化影响能够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也是90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那么,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如何在正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同时正确引导他们朝着个性化健康发展之路尤其必要。因此,弄清楚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内涵对推进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湖南商学院杨润叶所认为的“学风首先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而学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明确学生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与严肃学习纪律来进行”。[1]结合杨润叶教授的话,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学风建设必须要围绕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而这些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量身定。本人认为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主要是指在了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背景下结合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分析针对学风建设的内涵界定通过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方法创新、学习行为优化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通过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风建设的探索,从而解决高等教育学风与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有效推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然性

20世纪六十年来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学风建设进行了深刻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角色定位、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但是对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出现的新趋势研究不够,没有从学生个性化角度来进行分析,无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需要。而当今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其个性化特点迫使原有学风建设所取得效果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特別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受到个体、学校、社会三方面影响因素,如:生活质量下降、心理状态不好、综合素质不高、自制能力较弱等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形成的主导因素;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教学设施不全等学校因素是影响优秀学风形成的关键因素;网络信息传播、就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冲击等社会因素是影响优秀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推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宿风建设带学风

宿风建设包括管理模式、制度模式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建设。而宿舍文化则在宿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高校宿舍文化就是指高校学生宿舍及其周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是大学生在共同生活、学习、互相影响和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2]学校可以在创新宿舍管理模式、宿舍服务模式同时采取文化建设进宿舍的方法,一是培育“星级宿舍评选”模式。即:宿舍环境之星、学习之星和纪律之星。二是采取文化宣传办法,即办学校简报。三是举办寝室设计大赛,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遵纪守法观念。重视宿舍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从而真正做到带学风。

(二)因材施教保学风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正是运用这种教育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前90后学生个性化背景下,学校要创新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学生专业背景及个性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和学生管理就必须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

(三)管理制度督学风

鉴于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整个大学学风建设中尤其必要。一是,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民主,个性分明,没有合适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必然会导致学生教育和管理受到严重冲击;二是,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个永久话题,也是高校推动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三是,社会呼声希望大学能够培养堪当重任、敢于创新的祖国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学风建设。

(四)人文关怀育学风

90后学生部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们内心非常渴望认可和关怀。而现实上,大多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中进行满堂灌,事实上大学生更需要老师能够给予他们关心和爱,用爱的力量去呼吁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对责任的肩负、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自治的能力,自觉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达到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目的,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因此,校园人文关怀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优良学风养成的必然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润叶.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J].今日科苑,2006,12:101-102.

[2]宁晓明. 略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9.

作者简介:余晚霞(1981–),女,湖北大冶人,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余晚霞 宋文生

上一篇:计算机辐射防护论文下一篇:凤凰卫视的评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