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20

摘要党的建设工作和高校学风建设,两者都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所以当前高校如何基于党建工作的视角下,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值得高校党务和思政工作者的探索与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学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论文 篇1: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摘 要: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之广,牵涉内容之丰富,一定程度上符合系统论的相关观点。本文通过对高校学风现状的调查,发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若干问题,并引入系统论的观点,探讨系统论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导作用,进而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措施,将系统论方法巧妙地与高校学风建设融合,从理论到实践,探析一种全面的学风建设机制。

关键词:学风建设 现状 系统论 具体举措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这也就对各所高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在这其中,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高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事关学校自身建设,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风建设对高校意义重大。同时基于学风建设有着覆盖面广、涉及诸多部门的特点,符合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因此本文将对系统论应用于高校的学风建设之中进行探析。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开放,高校学风建设的变越来化也比较大。这二十年来,高校学风状况的变动性很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高校的学风建设的影响也很大。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生刻苦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平等的社会竞争,使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目前高校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

学习目的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能够鼓励想要放弃的人继续前行。现在有的学生没有长远的规划,抱着应付考试的心理突击性学习;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读书无用的态度虚度光阴;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没有领悟学习的本质,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完成了之前确立的高考目标,而对自己的大学学业和未来缺少及时的规划,没有确立大学期间的奋斗方向,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二)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楚

由于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专业信息掌握得不全面导致部分学生缺少专业的兴趣,就很可能导致他们学习动力的不足,这就出现了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迷茫和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同时还有部分同学受到身边、网上、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意识,导致厌学,学而不安,学习成绩不理想。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进人大学,随着知识的日益更新,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很重,要本着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收获知识。但部分同学时间观念不强,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屡禁不止;精力主要耗费在电脑游戏和恋爱等非本职工作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以为自己父母有能力,认为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少数学生则以“60分万岁”来要求自己,完全丢失了刻苦学习知识,勇于探索未知的求学精神。

(四)存在较强的功利思想

随着社会不断的开放,社会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价值理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不断冲击着高校的学风建设,个人功利色彩越来越严重,大大增加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特别是由于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的实施,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的增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集体的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抛弃崇高的理想,个人功利色彩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学风建设不应该是出了问题才去抓,而应该在学生入校时就从正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从一件件具体的事实做起,切入点就是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开几次会,谈几次心的应付教育形式。而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合乎目的、合乎逻辑的目标导引。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二、系统论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导意义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它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包括学校领导的作风、行政人员的政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其中领导的作风是最高层次的,决定着高校学风的基调。学生的学风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主体,教师和行政干部是学校政策、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的执行者,他们又与学生直接接触。因此行政人员的政风、教师的教风体现了领导的作风、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风反映出来为了长期保证高校学风良好并发挥其预期的功能,将系统论应用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的中心思想,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首先,高校学风建设的目标具有整体性,这一目

作者简介:王宇宁(1987-),男,黑龙江省哈爾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辅导员,助教,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向。

标即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身心等方面进行教育,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这是高校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共同的目标。其次,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学风建设工作不是彼此独立的工作拼凑而成的,而是在全局观的指导下,将学风建设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二)联系性原则

高校学风建设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具体表现为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管理和教学的各个部门,从管理者、行政人员到教师、学生、彼此相互联系互为服务对象与被服务对象。

(三)层次结构性原则

高校的管理机构具有层次结构性,从校级到院级、系级、班级、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容也具有层次性。包括学校领导的作风、行政人员的政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不同层次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开展工作。

(四)动态平衡性和时序性

高校学风建设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具有长期性,需要保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高校的学风建设不是一个特定时期所特有的 它具有时间空间上的传承和影响。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引导——运用目标引导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

1、学校应成立学生学业指导委员会。这主要是从整体性的角度规划学风建设。学业指导主要由专业教师、教务员、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导师共同组成,从组织结构上统一整合高校促进学风建设的各项资源,达到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目的,舍得各部门充分明确各自责任,形成育人合力。

2、应该建设就业实践基地。搭建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的专业实习平台,辅导员根据这些平台将学生大学期间根据不同的年度,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去引导学生利用课内与课余实践,去见习、实习,实现不同阶段的实践目标。

3、分阶段、分年级制定计划,科学合理推进学风建设。大一阶段:通过集体自习,紧抓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实现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业的无缝对接。大二阶段:根据专业特点,学生成长规律,由本专业硕士、博士、教师讲解專业发展方向,强化专业理念教育引导。大三阶段:根据每名同学的成绩、兴趣,分类进行就业、考研、出国的需求指导。大四阶段:联系专业教师、教务员,对学生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指导。

(二)督导——运用机制保障,严明学习纪律

学习纪律是学风建设的保障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纪律性,既不能靠教条地说教,也不能简单地卡压,更不能放任,而应该建立机制和使用制度。

1、以考勤保学风。学习纪律普遍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即迟到、早退和旷课。一般情况下,考勤的记载是由任课老师、班级干部等人借助电子点名设备进行统计,最后汇总至辅导员处,由其进行定期的整理与总结。整理结果一般会通过班会或者校会的方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公布公示,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一并转入学生思想行为的目标受理之中。纵观中国目前的教学体制基础条件,纪律约束有其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以考风促学风。我们将此部分命名为成绩管理。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具有其独有的机制性。学习成绩对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学习成绩作为与毕业、就业相联系的一部分,同时也将其作为学生各种评奖评优的部分指标,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在学生心中的价值感。此外,开展一系列促进考风的形式,诸如开展党员考试挂牌、申请班级免监考评比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学习成绩重要性的认知。

3、以考核利学风。奖罚分明是制度管理的核心,其中奖励是制度管理机制的重要部分。我们普遍将奖励分为直接奖励和间接奖励两部分,直接奖励的范围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间接奖励的范围则包括三好学生、优良学风班的评比等。将这些奖励与学生或者班级的学习成绩挂钩,为了得到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奖励,学生要在班级脱颖而出,便需要下一番功夫刻苦学习。但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奖励的标准必须公开、公平、公正,不掺杂或尽量少掺杂情感因素,以保证该机制性充分发挥。

4、以考验省学风。该部分是机制管理的升华阶段,该阶段在整个机制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将前几个阶段称作约束阶段,那么该阶段便是学生主动的自省管理阶段,同时,辅导员在机制管理中的的重要性也将凸显出来。此阶段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技能大赛,即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种技能大赛,学生借助企业的培训在学校获得各种资格证书,为学生日后就业做好充足的积淀。其二是见习,见习是一种常见的且效率很高的考验模式,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深入企业见习,通过见习达到兼职的程度,帮助学生看到就业的希望。

(三)倡导———通过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发挥榜样引路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建立校、院两级榜样库,开展榜样力量专题报告会、向榜样学习等形式展示和提供成功的学习方法的案例,同时邀请知名校友传授其成长历程,使同学获得触手可得和力所能及的方法。

2、开展品牌特色活动。以特色活动营造良好学风氛围。活动通过读书会、人文素质大讲堂、中外学生交流会、奖学奖获得者论坛等活动形式,营造良好课下学风氛围,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以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

3、营造良好校园育人环境。高校要大力推进校园人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校园风气纯正、民主气氛浓厚、校园安全稳定,着力构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和谐局面,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带动学风建设。

结论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建设永恒的话题,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核心工程之一。如何构建完善的长效机制,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只要有了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举措得力,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全体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个人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科学的学习动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质量。才有可能建设良好的高校学风,促进高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超.不同角色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05):260-261.

[2]伊廷华,夏剑光,李宏男.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及整治策略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3(1):18-21.

[3]陈文琛,论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福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63-165.

[4]梅荣,思想政治融入大学学风建设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3月.

[5]吴 燕,陈德铭,系统论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106-107.

[6]陈萍,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J].考试周刊,2014(23):151-152.

作者:王宇宁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论文 篇2:

基于党建工作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

摘 要 党的建设工作和高校学风建设,两者都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所以当前高校如何基于党建工作的视角下,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值得高校党务和思政工作者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党建工作 高校 学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建设工作和高校学风建设,两者都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优良的学风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保证学生能如期完成学业;而党建工作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风有促进作用。所以当前高校如何基于党建工作的视角下,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值得高校党务和思政工作者的探索与思考。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相互影响

1、党建工作为学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党建工作为学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通过教育培养怎样的人,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和措施去培养,这是高校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而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十分重要。在当前党建工作中,大学生党员不但是学风建设的工作对象,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在考察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绩、模范榜样作用的考察,严格发展程序,把握发展质量。在管理培养过程中,也把党员同志的学习情况作为监督和评估的重要标准。这样,通过加强对党员学习的培养与管理,不仅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素质,进而促进了良好学风建设的发展。

2、学风建设给党建工作搭建夯实基础

推动学风建设发展。通过加强对党员学习过程的激励和管理,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心,这是共产党员学习性的特征之一,也是对先进性建设的效果检验。通过学风建设的开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向党组织靠拢,并将其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党员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党建工作的主要核心和思路不断向学风建设延伸,同时学风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向党建工作反馈。一方面保证学风建设始终不偏离党的路线与要求,另一方面又使学风建设能搭建完整流畅、扎实有效的平台,使学风建设始终处于可管可控的运转状态下。

二、当前党建工作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习动机上不够明确

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经历着一系列剧烈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核心问题,理想信念缺失导致思想道德素质下滑。建党九十多年来,重视并善于学习是我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也形成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在党内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学风仍然存在,大多数党员在学习上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只注重抄写条条框框,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内的学风,更直接地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学风。

2、学习态度上不够端正

“现代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中不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习惯和行为驱动力。由于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缺乏清醒的认识,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消极思想。认为现在刻苦的读书,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所以容易导致大学生学习态度上不够端正,学习纪律观念松弛散漫,学风问题凸显。违纪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吃早餐等不良行为。这严重阻碍和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3、学习环境上不够全面

学习环境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学习环境是学生身心赖以发展的基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是学生成长的平台。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但是在软件投入方面还存在一定滞后。比如教师的师资相对缺乏,部分学校学籍管理不够人性化,部分学校的考风考纪不严格等等,监督和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衔接不够。这也无法实现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在学风建设中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如何基于党建工作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1、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学风建设的好坏是关系一所高校是否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学生党员具备党员和学生的双重特殊身份,不仅仅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突出,而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自我服务精神。因此,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用,通过抓学生党建带动学风建设。将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学生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助理班主任制度与学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尤其要将学风建设方面的表现放到突出位置重点考察。

2、切实加强党员的制度建设

高校的学生党组织作为基层组织,按照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党章的相关规范,切实建设完备的制度机制,成为高校党组织正常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保障,也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首先需要在源头上严格控制党员的发展质量,建立严谨完善的入党制度,在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之后,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等综合情况作为党员入关的考察条件,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质量培养。同时,充分发挥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员带动群众,实施“党小组联系团支部、党员联系后进生、党员指导民主生活会”的党群联系制度。学生党员主动深入到同学中了解实际情况并自主确定帮扶对象,加强对其日常表现以及对班级与学风建设的贡献来作为重点考察的条件,加大对党员入党知识的宣传与制度的建设。

3、着实提高党员的创新意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我党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学生党员充分在活动中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加强,综合素质不断积累和提高,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学风建设工作也应该学习这种创新精神,实现学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广泛运用新手段,开拓新途径,实现新突破。使学风建设始终围绕学生展开,体现学生意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吸引学生自发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实践中来。

4、着力打造党员的队伍素质

党支部的有力建设对于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能否发挥示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进一步打造党员的队伍素质,学生党支部要从强化责任意识、强化组织观念和强化先进性标准人手,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创先争优活动的楷模,进而真正意义上建立起学校健康、和谐的学风与党风。学生党支部需要积极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党员的学习能力,充分展示广大党员的全面素质与聪明智慧。另外,通过党员学风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更有效地扩大党组织的影响,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以示范更多的学生来积极投身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胡晓琳.浅谈优良学风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09(10).

[2]黄旭.高校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现实思考及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作者:汪子一

改革开放学风建设论文 篇3: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基于当前高校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就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师德师风建设为表率,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调动各方面因素共同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G4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人才培养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教,也取决于学生的学。随着人们日益从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视,学风问题越发成为一个值得并需要研究的课题。毫无疑问,学风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学风建设,创建良好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对目前高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加快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1学风的内涵

关于学风的内涵,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曾经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指出,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另外有学者也指出,“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我们认为,学风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学风建设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风而作的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2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

2.1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些学生在完成高考目标进入大学后,缺乏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缺乏理性的认识,未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动力不足。

2.2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对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学习目的缺失、不足或者过高,都会把大学生带进厌学的状态,更有甚者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消极思想,他们认为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学习再努力也找不到好工作,读大学就是为了混张文凭,没必要那么认真,学习是在浪费青春、浪费金钱。所以出现了旷课、早退等现象,即使他们去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

2.3学习方法不得当

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没能及时调整,而是继续延用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还有些学生骄傲、浮躁,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不肯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更不愿意课后主动与同学交流。另外有极个别学生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现教条主义现象,以上学生在学习上都不会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2.4诚信危机

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大学生诚信危机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比比皆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学业方面,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到考试时只想着蒙混过关,出现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等弄虚作假情况。在就业方面,有些学生个人履历造假,甚至单方面毁约,直接离开单位,造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失去信任。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唯利是图,欺骗同学。这些诚信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3高校学风问题产生的原因

3.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高校学风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教育者在推进学风建设时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在刚恢复高考制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学生都能够勤学苦读,学风建设比较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全民经商思潮的影响,学风逐渐下滑,高校的学风建设收到很大的冲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生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平等的社会竞争,使许多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

“制约高校学风建设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势必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过分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道德文化,重物质、轻精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歪风邪气应运而生,一些学生思想受到侵蚀,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另一方面,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由于非主流文化杂乱无章,社会对其又没有很好的约束,使之无处不在。大学生受到校内外的各种诱惑,表现得心浮气躁、相互攀比、投机取巧。这些社会的不良之风严重侵害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学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胸无大志,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杜绝社会的不良风气侵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3.2学校因素

(1)教风有待强化。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也是帮助学生成才的良师益友,所以教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风。目前高校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与学生交流时间甚少,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保持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不闻不问,客观上也加速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2)制度管理不健全。

学校的制度建设是高校开展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的学风建设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仅仅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难以形成持久效应。

(3)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相脱节,没有及时更新,再加上不合理的专业设置、落后的教学仪器设备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4)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

高校对大学生成绩主要的考核方式是考试,唯一的评价标准是成绩。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的效果,考试成绩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考核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所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迫在眉睫。

3.3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会阻碍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过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一些学生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其学习不闻不问,导致了学生自由散漫、游手好闲,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犯的错误,从来不问事由,轻则痛骂,重则挨打,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这是造成学风不正的首要原因。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虽然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给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人才质量下降致使大学生贬值、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等出现。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是为了享受生活,他们把进入大学当做一种生活形式来对待,对学习的热情有所降低,更有甚者完全丧失了学习热情,也失去学习动力和方向。他们没有认识到进入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中点,或者说是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学习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适应社会、全面发展自我的首要途径。

4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4.1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思想。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意识等方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牵引作用,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自己,即对自己性格、专业、兴趣、爱好等爱好进行综合评估,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身在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其个体的主体意识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风建设就水到渠成了。

4.2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人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制度规范的强制,才逐渐进入自觉阶段的。所以,通过高校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言行,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学风建设重在教育引导,那么制度建设就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用制度去规范学风建设,一方面要体现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可操作性强,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用制度进行约束和教育,对于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要给与相应的处理,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制度建设,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并严格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才能保证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4.3提高师风师德,为学生做好表率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教师要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要求自己。首先,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笃学、学而不倦的探索精神感染学生;其次要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和拓宽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以更加完善的身教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4.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代表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首先,尽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交流活动,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人文讲座等,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活动和各种文艺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另外,坚持以积极的舆论导向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橱窗、海报等途径宣传、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非常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探索、积累、沉淀的过程,需要积极动员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为社会造就更多、更好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108.

[3]赵志.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4]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夷鸣蓉

上一篇:职业教育特点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秘书工作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