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17

职业院校的学风是学习者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职业院校学风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职业教育走内涵、质量型发展道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师生关系学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师生关系学风建设论文 篇1: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摘 要:学风建设是大学的精神面貌反映,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发现,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可以从增加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谢,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入手。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败。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风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学习倦怠 学风建设 和谐师生关系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习之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外在反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体现,是学校品位的体现和其成熟的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是主题。但伴随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90后”学生开始成为学生主体,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明显,促使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不断进行思考、改善和开拓创新。

1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抽样调查分析——以我校二级学院土木学院为例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土木学院学生厌学的状况及原因,找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以期促进土木学院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土木学院采用福建师范大学连榕老师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土木学院非毕业班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表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730份,履盖土木学院非毕业班的五个专业三个年级。通过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可以发现和连榕老师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1)学生由于行为不当造成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其中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专业学习的价值判断上,表现出较严重的逃课、不爱听课、不努力、迟到、早退等不良学习行为上。这些都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存在问题,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不够。因此,提高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减少其消极心理的重要问题。

(2)相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理想承诺不够明显,说明大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还不很够,对专业的喜爱更多的是出于直接兴趣,对学习有较强的功利性,对所学专业今后能提供怎么样的空间,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缺少足够的认识。

可见,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同,专业归属感不强,学习的成就感低,无法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如果渴望得到老师在学习上的帮助,而老师的帮助又不够,学生在学习上就没有足够的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肯定会深刻地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可以从增加学生的专业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对专业的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离不开专业教师发挥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着重要影响。他不仅传授的是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专业发展,解惑学生人生方向的指导者。他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因此,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到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败。

2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形成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学校中主要的人际关系。目前人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的功能有了新的延伸;学生群体开始出现多样化,个体之间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日益突出。所有这些都给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首先由于惯性思维的存在,造成学生缺乏师生沟通的能力,主动性较差。学生在升入大学前适应教师主动参与的状态,习惯等待老师的关心和安排;“80后”大学生从小在全面呵护中长大,以独生子女居多,形成以我为中心的理念,这也是造成学生交往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改变了沟通交流方式,“宅男”“宅女”不擅长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师生间虽都有交往的愿望,但实际交往的效率并不高。

其次师生交往的方式只停留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敬畏、依从、冷漠、疏远,虽然师生间还存在着相互尊重,但缺少了相互间的理解,彼此间容易形成隔阂,产生距离。这些都不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拉近师生的距离,发展师生的情感,也就达不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再次师生交流内容单一,情感方面沟通较少。其实师生间更可以通过介绍专业相关知识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交流专业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快乐,进行更深层次的“朋友式”的情感交流,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成长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青少年,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有极其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还要不断吸取新知识,了解各种新现象,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也只有通过对教师的更多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对专业有更多的了解。理性的了解了专业,才愿意深入学习,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教师的提高。

由于师生交往关系的不密切,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程度不够,在学习上的兴趣不大,对学习的动力不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整体的学风建设。

3 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融洽、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指师生交往中,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尊重,师生共处于一个真善美统一体中。既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舒适的环境,又能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畅通实现,顺利完成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培养能力的重任。

“师生感情亲密无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我国古圣人孔子不仅热爱关心学生的品德和学业,而且还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健康状况。他为子路、冉有、子贡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时常接济家贫的原宪;冉伯牛患上不治之症,他亲自探望,十分痛苦;颜回病逝他痛心疾首。这些都表现了他与学生休戚与共的感情。因此,情感交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最高境界。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是个体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关键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道德等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营造平等、轻松的教育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倾诉,教师能分担学生的忧愁、分享他们的快乐,讨论学术上的难题,讨论人生、理想等话题,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风建设的良好发展。

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教育与情感沟通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可能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和谐师生的构建。

4.1 拓宽师生交往的渠道,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很多。为了消除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通过QQ、邮件、论坛和手机短信等各种形式与学生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精华,陶冶师生,积极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健康向上的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构架师生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避免出现学生活动老师没时间参加,教师活动学生没资格参加的被动局面,使师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动的乐趣,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4.2 在学生中加强对教师的宣传介绍,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板报,在开学初对开课教师进行密集宣传,如所获得的奖项、参与的科研、教学特点等,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上课的教师。通过各种时间、空间的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教师,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通过网上评教等简单片面的手段误导学生去评价教师。

4.3 建立良好的师生对话制度,提供沟通疏导方式

教师也有喜怒哀乐,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随时都可能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知识的欠缺和人格的不足。学生确喜欢用非理性的标准来完美地要求老师。教师和学生也存在年龄上的差距,可能会产生观念、意识、行为上的不同。这些都需要通过“群体对群体”的交流模式,彼此向对方散发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教学模式、世界观、价值观的观点,并相互接收对方“散发”过来的信息。通过这种沟通,师生互相影响,互相改进,不仅体现了师生双方平等、互尊,彼此更具有亲和力与吸引力,关系更加和谐。

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前提,其中教风与学风又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者:曹冬冬

师生关系学风建设论文 篇2:

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特点原则及途径初探

职业院校的学风是学习者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职业院校学风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职业教育走内涵、质量型发展道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线”的学风建设思路,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形成良好的学风,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本文就职业学院学风建设的特点、原则及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特点

1.系统性

职业学校的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校层面来看,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与推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环境;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环境以及各种社会价值理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建设;从学风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对学风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任务、职责及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法,师生也应认真履行学风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责及应享受的权利等等。

2.渐进性

学风是职业院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学习绩效和管理水平等的具体体现。学风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既是静态的常量又是动态的变量,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来反映。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体师生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需要认真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键、难点与焦点,以便为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科学化提供现实依据。

3.层次性

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学风建设工作中既有学校整体的建设规划,又有各职能部门具体的实施方法;既有教师的教学之风、学术之风,又有学生的求学之风、勤学之风;既有班风建设的规定,又有学生个体优良学风的培养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师生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工作职责,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增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同时,学风建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师生个体的变化上。

4.复杂性

人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的复杂性是由生活在职业院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中的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职业院校中人的身心发展既受自身生理特征、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从学校内部来看,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主要有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学校文化、师资力量、教师教风,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取向等等;从社会因素来看,各种功利思潮、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风都在冲击着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不仅仅由学校自身决定,还取决于学校中的人、环境、条件、社会思潮等等各种因素,这就增加了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

二、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学风建设中,教师是主导。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身教和优良师德的引导。在学风建设中,学生也是主体。要通过教风建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管理和学习方法等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坚持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学风建设主要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因,规范管理则要通过内部环境促进内因作用的发挥。抓学风建设既不能只注重教育引导,也不能只采取强制性管理,而要相互协调,有机结合。

3.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风建设,既要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制度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来形成的优良学风,还要通过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来巩固优良的学风。

4.坚持从严治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积极倡导建立“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情感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设立交流平台、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进一步落实政策,完善机制,不断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的关心和帮助;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切实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坚持宏观指导与微观组织相结合

宏观指导重在调查研究,探讨学风建设思路,确定目标任务;微观组织重在具体落实。抓学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宏观指导的层面,还要把学风建设的目标分解为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具体任务,加以组织落实,将宏观指导与微观组织相互衔接。

6.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要使学生认识到不能单纯满足于课堂认真听课,还应当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1.以德育引学风

(1)加强学风建设,思想教育是先导。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各类教育学习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展德育课程的改革,发挥德育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为形成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

(2)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各系要充分利用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邀请任课教师做专题报告,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从思想上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

2.以环境导学风

(1)通过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校园品牌,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发挥党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各系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同学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发挥示范作用;共青团、学生会要积极参与学校涉及学生成长的重大改革发展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了解和宣传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举措以及教学、科研成果,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要坚持抓方向、抓特色、抓品牌、抓形象的发展路子,重点扶持一批优秀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来培养人才,活跃校园人文气氛。

3.以管理促学风

进一步完善各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认真抓好早操、晚自习,推进学风建设进学生公寓,培育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各系部要以严肃课堂纪律为抓手,从严管理,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掌握课堂教学动态。加强学生信息员培训,建立学生信息员月例会制度,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完善制度,对违纪的学生及时教育处理,学工处要及时研究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以班风建学风

班级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班风在学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集体建设,为学风建设打好基础。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在思想上教育学生,情感上贴近学生,行动上深入学生,把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状态、家庭状况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排忧解难。要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中的助手作用,通过严格要求、热情关心、扎实工作,形成团队精神和班集体意识,促进生动活泼、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的形成。

5.以教风带学风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严格教学管理,依法治教、从严治教。各系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定期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督导;教师对课堂教学与管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课必须严格考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6.以考风正学风

教务部门要积极改革考试方法,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命题、监考、阅卷管理制度,加强考试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杜绝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各系要广泛开展诚信考试签名活动,通过设立诚信考场,在学生中营造“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进一步严肃考场纪律,严肃处理考试舞弊行为。

7.以活动陶学风

学校坚持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学习书本知识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把钻研业务与提高创业能力紧密结合,把毕业实习与落实就业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比赛、评优活动、节庆活动、讲座活动、演讲活动、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奋发进取、诚实守信、行为文明、整体良好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习兴趣,锻炼吃苦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8.以榜样树学风

(1)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各系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行为规范,系部要跟踪管理,实行学生党员述职制度。通过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引导同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2)发挥先进典型在学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学工处和团委要将学风建设纳入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文明寝室、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品学兼优毕业生等评选活动中去,发挥导向作用,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气氛。

9.以技能育学风

辅导员、班主任应利用班会,教育、向学生强调提高英语、计算机等级和专业资格证书对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学工处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过级及获取专业证书的意识。教务处、实训处应根据学生的要求,办好考前强化辅导班,提高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和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中的成绩和过级率,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引导学生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形成健康上进的学习风气。

(作者单位:郭永生,江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高迎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郭永生 高迎春

师生关系学风建设论文 篇3:

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与措施

摘 要:高校学风建设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强化班级管理;强化新型师生关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端正教风。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意义;措施

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治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是融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对学生而言,优良的学风能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校而言,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高校诸多资源中的宝贵财富,是一种极大的教育人、感化人的资源。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创建优良学风,是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前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基准,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一、学风建设的含义及主要目标和内容

学风的含义: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单地讲,就是学习的风气、教学的风气、学术的风气,说到底就是学校的办学之风。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优良传统,凝聚着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学术思想、办学理念和思想方法。其指导思想应以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为目标,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管理促学风,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紧密结合各高校的实际,努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学习,构建良好的身心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继承与创新并重,特长得以发展。教职工做到人人为人师表,个个爱岗敬业,营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严谨笃学”的良好教风与“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二、学风建设具体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体教职工要齐抓共管,使学风建设的过程形成体系。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包括教师的学风和学生的学风两项内容。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形成学校的整体学风。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制度保证

为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根据当代学生工作的新特点,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为此必须继续建立和完善学风教育制度、考勤制度、考风考纪制度、评优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

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学生。切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一方面,通过形势报告会、座谈讨论会、师生个别交谈、正反典型事例、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要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组织大一学生学习教育部文件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学生手册》)中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相关文件、学籍管理规定、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等,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目标和要求。大学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学生工作则应着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成长成才教育。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考证过级,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类、科研类、实践类的活动,如学术讲座、科研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对毕业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校友作报告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以网络、广播、宣传栏等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风建设创建活动,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在学院网页上设立“学风建设”专栏。开设考研信息、习题解答、教师教案、学习标兵等栏目,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宣传、促进学风建设;在教室内张贴激励格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开展“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和签名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四)围绕学风建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邀请广大教师举办一些高水准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指导团总支、学生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而又健康向上的课外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技能大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课外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自学能力等。

(五)端正教风,以教风促学风

1.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充分利用学院政治、业务学习例会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神圣感。

2.注重师德建设

要积极配合学院做好每年的教学名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倡导建立一支献身教育、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对少数有违师德的教师,报送学院建议给予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者要求学院坚决把其调离教师队伍。

3.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

完善教学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管理。要建立从学院到各院系的学风建设责任人制度;对各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教风建设要进行科学考核。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使教师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有明显提高,树立“以教风促学风”的思想观念,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理应成为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展优秀学生入党紧扣两条主线,一条是学业成绩优秀,其他表现中上的学生优先发展,另一条是工作能力突出,其他表现中上的系、班干部优先发展;其次将学习状况作为学生党员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于学风不正的党员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再次将学风建设视为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全体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七)强化班级管理,以良好班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良好的班风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学风建设的指导,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和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出勤和课堂纪律的巡查力度;开展“建优良班风,从我做起”、“当文明大学生,从点滴做起”等主题班会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意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和谐与温暖,自觉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班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努力营造严谨、勤奋、好学、上进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

(八)强化新型师生关系,关心“困难学生”群体,促进学风建设

积极倡导“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同时,不断加大对“三困”学生(学习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的关心力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等学校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应提高学风建设对加强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管理、帮困助学、开展大学生科技和学术竞赛等活动来推动学风建设。同时,应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和学风建设的思路、模式、途径、措施等,根据高校目前学风建设的现状,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教风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全面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丹.试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

[2]孟野,闫强,王壮.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2).

[3]刘昱佳.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4]方菲.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0,(19).

[5]沈爱琴.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7,(3).

The Academic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and Measures

CHENGYan

(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Chengdu 611130,China)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tyle construction;Meaning;measures

作者:成燕

上一篇:农村师资流动试析论文下一篇: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