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2022-04-30

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我校提出并大力推行的“全纳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学校要接纳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求教师树立新型学生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学生要接纳同伴,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篇1:

中职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成了中职学校一个重要使命。笔者所在学校多年来坚持以德立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差、自信心差、自控能力差”的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举措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德育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多名老师被评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现将笔者学校的德育实践进行简单归纳,以期共同探讨。

一、坚持个体、班集体、学校大集体“三体”相结合

1.把德育行为纳入个体考评体系

以往学生个人评价主要是对学习成绩评价,所谓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德体美劳等评价指标和作用微乎其微。而对中职学校和中职生来说,评价就不适宜单一强调成绩这一指标,而是更要注重技能指标和道德指标。

学校自2009年以来推行“德育考评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德育考评制度”是将学生的道德表现作为学业评价的重要一部分,该制度包含全面详尽的学生个人行为评价指标和标准,如出勤、卫生、仪表、好人好事、活动参加、违纪、奖励等道德行为,并给予量化赋分。对入学学生分发《学生德育考评手册》并开展入学教育,同时在各教室张贴考评制度表。在实施上,由班主任和学生处共同负责日常学生的加分与扣分,每月按20:1的比例选拔“月德育之星”,在校大会上颁发奖状,每学年评出“全校德育十颗星”,全校通报表彰。此外,还有单项的出勤守纪标兵、卫生标兵、突出进步标兵,使学生的每种行为都有明确的标准,每一项行为都有及时的评价。

在地位上,德育考评制度和学习成绩考核是处在一个平台上,即都具有一票否决权,学习或德育不合格者一律不能取得毕业证。

通过“学生德育考评制度”制度,学校将德育这个软目标变成了硬目标,德育教育和管理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行得通。

2.把德育行为纳入班级考评体系

除了对学生个人德育考评,学校还制定了“班级德育管理制度”。“班级德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德育A、B、C三级评价标准、班级德育考评实施细则,包括负责的处室、职责及实施活动,此外还有班级考核与班主任工作绩效挂钩办法。

在实施上,班级的考核由教务处负责,每月一统计,每月一公布。对全班学生课内外行为表现良好的班授予“德育先进班”称号,教室门口增挂荣誉牌匾。

A级班将个人的道德表现与集体荣誉结合起来,学生做事不得不考虑全班的影响,形成各班争夺A级班、力保A级班的争比赶超的氛围。同时,A级班也是对班主任的一种激励和督促,使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批评教育。

3.把德育要求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构筑了“以活动为外在平台,以道德为精神内核”的德育大生态环境。学校围绕感恩、守法、诚信、成人四大道德核心主题搭建多种活动平台。

为了适应学生以后走上建筑工地、增加仪器操作能力的要求,学校开展了测量比赛。比赛形式为个人能力赛和班级集体赛,这样既锻炼了同学操作测量仪器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培养了学生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及自身的团队精神。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校园文化节和第二课堂活动,涉及演讲、诗歌朗诵、十字绣、体育棋类、跳绳、书法、街舞等方方面面,学校还组建了诗歌朗诵团、街舞队、歌唱团、篮球队,以学生会、团委为中心,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示自己的风采,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竞争的快乐。

学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展示自我,比如推荐学生参加唐山市电视台主持人比赛、为学生开个人演唱会,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开拓空间。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的气氛活跃,师生间的沟通加强,同学间的关系融洽,尤其是学校开展的学习“冀东三支花”活动,既弘扬了家乡本土文化,又增强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社会的好评,达到了德育教育的一个新境界。

二、坚持党委、教师、文化“三引导”相结合

1.坚持党委的核心引导

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领导大方向不动摇;德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制定大决策不动摇。

统观学校的德育工作,它是以党委为核心,行政为指挥,全体教职员为主体的全局性工作。因此,德育工作需要党委这个核心的坚强领导。因此,中职学校的党委要把德育工作提升一个层次,提高到和升学率一个层次上来,提高到和就业率一个层次上来。作为决策层,党委要经常地组织行政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分开展思想讨论,研讨党的思想要求,研究学生的特征和时代特点,要积极谋划,群策群力,共同把德育工作搞出特色,谋求更大的成绩。

2.坚持教师的示范引导

德育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课堂知识灌输和批评说教的方式,而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引导下的活动当中,所以,教师言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就远大于道德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在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中增加了“个人言行考评”部分,凡学生德育考评中能够适用于教师的,如不吸烟、不乱扔杂物等,全部包含在“个人言行考评”部分。因为德育考评的内容在学生中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特别熟悉,也特别敏感,教师的随口一句粗话都可能被学生察觉。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天天拿这些评价学生,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学生如何信服?因此,学校要求每一位文化课教师、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语,在课外的一举一动都要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3.坚持活动的平台引导

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把开展系列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从技能比赛到校园文化节和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涉及到各个方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让学生通过活动找到自信,找到快乐。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们的表达、沟通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的气氛活跃,师生间的沟通加强,同学间的关系融洽,使全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成效斐然。

三、处理好德育工作过程中的四个“结合”

做好德育工作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将不同的方面结合起来、不同的内容整合起来、不同的部门统一起来。

1.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相结合

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就是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知识学习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把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在中职学校将德育纳入教学总目标,是由中职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中职生不但是处在学习知识的最好阶段,也是人生基本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因此,应在这个阶段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道德与法制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建立基本的价值观。学校应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教育等引入教学总目标,贯穿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整个过程,将德育纳入教育这个大目标,效果较好。

2.学校各部门职能有机结合

对德育活动来说,活动的组织者可能是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不同部门,各部门的德育职能并不清晰,各部门各自为战,计划散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的全校规划。既然德育是由党委领导下的任务,那么就应当由党委作“红娘”,负责牵线搭桥,把全校各个部门职能协调统一,有机结合。一方面对全校的德育目标和任务作出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应当建立联络机制,凡部门组织的活动需要支持的,应当由党委书记或校长或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只有这样,活动才能有计划、有条件、有实施。

3.知识学习与体验学习相结合

知识是道德的必要条件,不懂法就不能守法,不懂法就容易犯法,所以道德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道德是在知识运用中的体现,道德不仅是一些条文、习俗,而是在活动中、职业中感觉到的价值标准,以及在选择面前所依据的判断标准,因此,德育除了课堂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表扬与批评是中职德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两种强化方法。但一直以来,这两种方法在运用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中职生这样的“三差生”,要合理地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一是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表扬为主主要是基于中职生的入学条件而言,中职生已经习惯了批评,他们对批评比表扬更加麻木,表扬反而比批评更加有效,所以学校倡导以表扬代替批评。二是以表扬引导,以批评纠正。表扬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的自信、自豪、自尊感等,使他们逐渐产生信心、目标和动力。以批评纠正是当学生犯了错,就要适当地运用批评,纠正不良倾向,防止不良行为扩散。

总而言之,中职德育是中职教育中的一大特色,一大难题,也是一大任务,从个人、教师、学校三个层面,从组织、活动不同的侧面,从处理各种关系的不同方面,是提高中职德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但还需要不断改进,以期谋求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唐山市建筑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戴恩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篇2:

全纳:育出新型实用人才

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

我校提出并大力推行的“全纳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学校要接纳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求教师树立新型学生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学生要接纳同伴,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加大了德育工作力度,采取了全新的德育手段。

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四个第一”: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为了做到“不让一名贫困生失学,不让一名学困生掉队”,2003年起,坚持开展党员干部与学生结对活动,在感情上温暖、人格上尊重、目标上开导、专业上激励,给学生以健康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多年来,我们坚持開展“五起来”和“四早”活动,即:“倡导学生额头抬起来、脸上笑起来、胸膛挺起来、声音响起来、手脚动起来”,以此提升学生自信、阳光的气质。“四早”,即:“早起、早跑、早读、早餐习惯的养成”,长年坚持,从不间断。早起床,近7000名学生,从几百米外的公寓汇集中心广场,自起床铃响到集合完毕仅需12分钟。早锻炼,六个学部的学生,近百个方阵,沿着几条不同线路跑步锻炼,不同专业的特色服装,齐刷刷的步伐,响亮的班号,凝聚心气,振奋人心。早读,倡导齐读,一改职业学校常见的昏昏欲睡、萎靡不振的现象,用朗朗书声增强学风。早餐,秩序井然,文明卫生,互相谦让。“五起来”和“四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呈现出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这些最不缺批评、挖苦的学生,在意的是教育者能否看到他们的优点,能否说出他们的优点。我们要求教师用放大镜照学生的优点,努力寻找他们的长处;要求教师“宽容学生过错,放大学生亮点”,鼓励学生“不求事事优秀,要有一点出色”;开展“你身上的闪光点”主题班会活动,专门找同学优点,汇集起来就有了连被表扬者本人都意识不到的动人之处,让学生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不再自暴自弃。学校每学期隆重召开师生表彰大会,2/3以上学生受表彰,有关事迹刊登在校园网、校报和橱窗上,树立信心,弘扬正气。

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系列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建立起了一支德育工作“能抓善管”的师资队伍。为了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师表”,我们长抓“师德师风”建设,开设了“衢州中专修身大讲坛”,陆续邀请德高望重的学者、专家来校讲座,中科院院士何祚休先生、浙江大学何仁富教授分别作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和“儒学的生命观”的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广大教师既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又体会到育人使命的艰巨性,更提升了德育能力和水平。

每学期初,学校集中时间、精力举办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研讨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布置任务等;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共享经验;开设网上德育园地,借助网络平台,分享德育智慧;汇编《德育案例》全校参阅。通过持久性的德育工作管理研讨,教师们越来越明确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随着学校规模扩大,一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班主任队伍。为了使他们少走弯路,我们实施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拜师结对”的“青蓝工程”,老教师悉心传授,新教师虚心学习,做到“思想上相勉、情感上相通、心理上相容、业务上相长、工作上相帮”。青蓝工程如期实现了三大目标:一是青年教师在班主任导师的指导下能制订计划、管理班级、写出总结并主持德育活动课。二是青年教师能协助班主任导师管理好班级,独立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对班级管理有自己的观点,能妥善处理班级事务。三是青年教师能基本胜任班主任工作,为今后自己带班做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逐步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

为形成“互比互学”的德育管理风气,我们在举办“德育活动课展示”、“主题班会课比赛”、“德育案例比赛”、“德育论文比赛”等活动的基础上,评出各类优秀和先进。如,德育类的有“青蓝工程”积极分子、师德标兵、德育科研标兵、青年优秀班主任、百优班主任、优秀保安、先进寝室管理员等七个项目。通过一系列的评比,评出了管理的经验,比出了奉献的精神,全校形成了“比、学、帮、赶、超”的德育工作氛围。

学校的每一项设施,每一块墙壁,每一寸草地都担负着育人的功能。我们用整洁干净的甬道、园内“温馨的提示”规范行为,用精美设计的宣传橱窗、鲜艳夺目的学校“核心精神”激人奋进,用名人名家雕塑树立榜样,让学生作品凝聚成的“文化长廊”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开展“星级评比”,创设温馨文明的寝室文化,用轻柔的音乐调节人的情绪,让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成为师生交流和开展活动的平台和家园……幽雅的育人环境,体现人文关怀,提升精神境界,激发爱校热情。

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良文化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改进德育工作的要义所在。为此,学校充分利用衢州南孔圣地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儒家文化进校园的德育活动。以“继承儒家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教育目标,以《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为教材,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组织主题班会、参加祭孔大典、编写和演出校园剧为活动方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形成了守诚信、知礼仪、明仁义、讲友爱的道德风尚,校园中呈现出崇道德、尚礼教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人格修养、行为习惯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结合不同专业的要求,采取“一听二看三动手”的方式,多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如观看浙江省交响乐团的演出和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在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民间乐器、铜管乐器的演奏,自编自导自演小品、话剧、舞蹈等形式的节目,培养学生成为有较高人文、艺术和职业素养的新型实用人才。

【廖建霞,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教师,衢州市名师;胡金水,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作者:廖建霞 胡金水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篇3:

构建立体德育网络,加快中职现代德育建设

[摘           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中,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却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更显突出,中职德育工作缺乏创新性,致使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必须建立立体、开放的德育新模式,加快中职现代德育体系,提高中职德育工作实效。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现象;原因;方法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成为自觉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文化发展迅猛,信息传播快,各种不良风气侵蚀,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复杂化,厌学、早恋、赌博、称霸、违法乱纪日渐上升。如何加快中职学校的德育建设,构建大德育观,化忧为优,加快现代德育建设已迫在眉睫。

一、主督松懈,主体迷茫,教育异化,隐患课堂

(一)主督松懈,埋下德育隐患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也是督促孩子内化德育的主场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任何对象都无法替代的。由于“两手”抓经济,60%左右的家长在城内打工,过年或过节才回家,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在教育子女上显得十分被动,心有余而力不足。30%左右的家长早出工作,晚归是“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缺乏对孩子的督促和约束。

(二)主体迷茫,思想异化育德难

谦谦君子风范仍是时代所求,知识经济更呼唤思想素质。正走向花季雨季的中职生,随着城市物质生活的日益丰润,在接受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精神垃圾,而昔日乡村贫穷子弟善良勤学的良好风气也日渐飘远。取而代之以虚浮和迷茫,甚至玩世不恭。厌学、早恋、赌博、偷盗、称霸之风愈演愈烈。生理的早熟与思想的不成熟产生矛盾,对传统的道德教育嗤之以鼻。那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桃李不言春风化雨也日显苍白。他们貌似看透了社会,读懂了人生,传统道德在部分学生心中日渐异化。这种夹生饭似的思想阴影笼罩在中职学校上空,传统的德育方法对他们收效甚微。这种生理超前但思想滞后的饥渴心理呼唤新时代德育大餐。

二、学校疲软,教师素质不高,社会负面影响呼唤大德育

(一)现行德育管理跟不上时代步伐

中职德育管理模式很多方式方法十分原始,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部分素质不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以毒攻毒”,一副威严、恐吓的冷面孔。德育管理是写在纸上、印在墙上、瘫在行上、功在总结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对违纪学生要么变相体罚,要么是和事佬。你在台上讲德育,他在台下笑哄哄。似乎什么都变成了说教“听起来十分刺耳”。这种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已严重地影响了德育效果。那种“一骂二吓三罚”早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显得苍白无力。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也是名存实亡。

(二)教师素质不高与社会负面影响加重了育人难度

为人师表是任何时代赋予教师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一个好老师往往激励一批学生的一生,中职学校部分教师原来是从普通中学转过来的,他们曾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如今“功德圆满”,也迷失了奋斗目标;60%左右是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对现代的清贫生活难以适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深受社会负面影响,沾染各种不良习气。这种在乡村“非农”,在城市“非富”,在领导面前“非能力”,动摇了许多教师安贫乐教的信念,同时,赌博风气、厌教气氛、出口成脏、言行市侩气息十分严重。在管理上不讲究方法,教学教研灵活度不大,钻教、兴教气氛不浓。“协调关系第一,教书育人第二;金钱效益第一,教学质量第二。”十分深入人心。学校无小事,事事不关心,育人几近空谈。同各种社会负面影响一样,深入侵蚀师生骨髓,大大增加了育人难度。主导不导,校园这方净土难以抵制各种风雨。

三、加强德育主体网络建设,加快中职现代德育建设步伐

(一)以班级为基础,狠抓学校德育网络建设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善于抓思想教育工作,以“爱心、细心、耐心、决心”沟通学生的心灵;全面关心学生,为人师表,以自身行为去感化陶冶学生,及时主动地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摸底及针对性教育;结合班级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规班约,培养好班干部,上好专题班会课,重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思想转化工作;通过家访、电访等形式,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注重后进生教育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做到对待后进生,在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循循善诱,促使他们转变。

新的时代要赋予德育新的内涵,辩证地看待当代中职生的意识主流,加强新形势下的德育管理模式、育人模式的研讨,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办法看待和处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育人先育心。狠抓校园德育网络建设,革新育人观念,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大德育观和育人管理模式、狠抓师德建设,建立师德档案。师德之魂,经常学习,定期接受社会、家长、学生、学校的师德考评并建立档案。澄清思想,杜绝索拿收受之风,戒除并谢绝请吃、请跳、请钓之类,净化心灵,公平施教,奉献从教。

(二)建立学生德育档案、成长档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德育一体化联网服务

记录某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作为学生德育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团队活动、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学生的各种优秀劳动成果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做的优秀事迹等代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进步的资料。学生德育成长档案是一种同时具备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功能的评价工具。

(三)密切家庭联系,函授辅导家长,因地制宜施教

关心下一代是每个父母的希望和责任。越是迈向小康的家庭,望子学好,望子成才,望子适应新時代的心情越迫切。学生聚居分散,正常家访十分困难,但通讯十分发达,随时随地可加强联系,了解学生情况。

由于家长素质并不高可加强函授辅导,定期编印《家长必读》《德育之窗》等刊物指导育人,如同送科技下乡一样,一定会大受欢迎。

(四)成立社区德育协调小组,广播传媒劲吹“德风”

在各乡镇的办事处等组织的协调下,落实德育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社区内的德育工作;保一方净土,育好辖区内所有人的德,处处刮德风,形成一个大德育链,加大力度,因荫子孙,所以营造德育氛围,加大投入,建德育基地和德育园。

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利用社区(村)广播电视等大吹德育新风育人新经。严格执法,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依法取缔“三室两厅”,扫除“黄赌毒”。

(五)增大德育高科技含量,清除精神垃圾

新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便利,给人类教育事业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但是,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失去学习的耐心,动摇了青少年德育的根基,智能发展受到阻碍,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一方面要抵制高科技制造出的新的德育污染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开发新的育人资源。可下载软件,利用网上资源,开展主题班会,多放德育动画片和CAI课件,以及一些德育先进视频,不断开创德育新路。

(六)要赋予严格要求与德育行为训练新内涵

关心爱护是前提,严格要求是保证。在不打不骂不体罚的前提下仍须严格教育,严格管理。

化近忧为近优,杜绝“危险品”,莫产生新的薄弱校,少出现口袋富了脑子歪了心灵空了的学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树师德、铸师魂、强管理、建网络、育新法,育现代人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落实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才能保证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军元.浅议中职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8).

[2]刘德芸.提高中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7(4).

[3]韩春梅.中职生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书育人.2012(13).

[4]王志超.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5]王阳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6.

[6]李雪颖.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编辑 李 静

作者:黎荣就

上一篇:微博时代高职院校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