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医药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2022-04-23

【摘要】“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它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职学生,在带给他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网络成瘾。笔者在对中职院校100名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危害,并探讨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如何进行干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等医药学校德育工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等医药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篇1:

浅谈校园文化对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影响

摘 要:通过描述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阐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中职学校要提升自身内涵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观点;并以江西省医药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特色、医药类的专业特色和“立德做人、立志学技”的“双立”德育特色,丰富了学校内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例,来说明校园文化建设对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 内涵建设

近年来,中职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校园文化在引导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会无形地影响学校内涵的提升,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因为随着学校地发展,校园文化的力量会慢慢融注到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通过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内涵,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如校园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教师主人翁意识不强,学生学习氛围不浓,毕业生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等。

分析原因,主要有:(1)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对基础建设的标准要求和投入远比不上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2)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近年来,中职学校主要精力放在了招生与就业上,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3)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多数仍以社团和文体活动为主,且活动形式过于单调,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习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中职学校要提升自身内涵,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江西省医药学校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立足本校实际,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

3 该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1)上下联动,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党建工作项目化课题,以“出题、领题、解题、破题”的思路,将文化建设分成几个小组,由党员带头组队领题。各队讨论提炼出初步方案,再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最后上报学校。这种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上下联动的做法,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2)立体宣传,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本身对校园文化建设也能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学校以组织会议、网站宣传、灯箱广告、师生活动等形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职工中,成立了中青年骨干理论研修班。他們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心态,利用下班时间自行组织学习充电,同时在工作上,也充当着骨干力量。在学生中,开展了第二课堂、药校好声音、技能比赛、兴趣班、爱心捐赠、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老师和学生的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无疑给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3)形象设计,奠定校园文化建设基础。2013年,学校着手进行VI视觉形象设计工作。确定学校标志主图案由函数生成的叶子组成,六片S型叶子按精确可描述的方式集结,构成一株植物,寓意为中药(中药古称本草),其S型也暗合了中医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图案由取自叶片曲线的白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似繁茂的枝叶,象征学校的勃勃生机;下部似发达的根系,象征学校内敛精确丝丝分明的专业要求和立根百姓的职教特色。绿色代表植物,亦代表医药;蓝色代表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亦代表科技,寓意学校是培养医药技能人才的摇篮。整体有升腾之感,优雅之感。标志将学校的理念、文化、办学思想、优良传统等抽象概念凝聚在一起,为学校文化的宣传及制作奠定了基础。

(4)制度建设,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运行的各种工作规程和制度,用以规范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一直重视制度建设,建立的制度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时也注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内涵,不断地修订和新建制度,如校企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实习制度、就业跟踪办法、教师及班主任考核办法等。制度建设保障了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5)“双立”教育,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并一直在摸索一种适合我校的德育教育模式。依据“德育为先”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学校创造性地成立了以“立德做人、立志学技”为内涵的“双立”素质教育实践班,打破传统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赢在终点线”的观点。“双立”学子们坚持晨跑、举行主题班会、乐于助人、积极进取,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立”实践班让许多迷茫、颓废的孩子重新燃起了理想和希望的热情,也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品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学貌。

4 校园文化对内涵建设的影响

通过不断努力,我校的校园文化内涵不断地丰富,特色也不断显现,学校内涵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校园文化的职教特色,使校企融合度更深。一年一度的技能竞赛,新学年的校企合作班级开班典礼,合作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授课,校企合作企业给校企合作班评定并颁发奖学金,学校老师下企业实践,老师与企业车间师傅对接交流,校企合作企业灯箱文化及优秀毕业生灯箱文化,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理念的课程改革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特色。

二是校园文化的专业特色,使师生的满意度更高。绿色的校园、古典庄重的中药博物馆、随处可见的药用植物、种植有不下500种中草药的植物园、医药企业灯箱文化、各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及各专业的宣传,无一不展现了学校医药类专业的特色。在这样强烈的专业氛围下,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意愿均得到激励,共建和谐校园。

三是校园文化的德育特色,使毕业生的认可度更强。经过几年的以“双立”为内涵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德技双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校风班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双立”学生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双立”已经成为学生进入企业的免试招牌。同时,我校的德育模式也成为兄弟学校学习借鉴的标杆。

该校校园文化经过不断地发展、沉淀,以及近几年来的提炼整理,具有医药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也逐渐形成并发展充实。形成的校园文化不断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和的作用,对加快推进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阳欢,李敏.江西省医药学校“双立”模式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2(233):36-37.

[2] 王公社.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 秦勇.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120-121.

作者:王加文 罗玲英 李敏

中等医药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篇2:

中职学生网瘾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

【摘要】“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它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职学生,在带给他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网络成瘾。笔者在对中职院校100名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危害,并探讨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如何进行干预。

【关键词】中职生;网络成瘾;德育工作者;干预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瘾”现象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由于学业成绩不佳而升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控制力、判断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成为“网瘾”的高发人群。中职德育工作者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的老师群体,因此,研究中职生网络成瘾现状、原因及德育工作者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职生网瘾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郑州市一所职业中专的100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调查结果如下:

1.网络使用概况:性别上,男生66人,占69.4%,女生29人,占30.5%。在接触网络时间、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及上网地点方面,接触时间三年以内的最多,达33.7%,32人;其次为三年到五年的占20%,19人;五年以上的最少,占17.8%,17人。在每周上网时间上,绝大多数在5小时以下占43.1%;在上网地点的使用上,69.4%的学生选择网吧。在网络活动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聊天,占48.3%,其次是网络游戏,占24.9%;认为身边有人沉溺网络的占绝大多数,有89.4%;感觉自己对网络有依赖度的占63.1%。

2.网络成瘾状况: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以及本文所使用的网络成瘾问卷的要求,本文把网络成瘾总分在65分以上者界定为网络成瘾者。根据这一标准,100名被测试者中,网络成瘾者占18%,其中男生的成瘾比例较高占25.65%。不同性别之间网络成瘾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接触网络时间三年以上组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在每周上网时间上,5小时以下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后者得分显著高于前者。在上网次数上,每周上网次数越多,网络成瘾得分越高。在上网地点选择上,在网吧上网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在其他地方。在网络活动方面,网络游戏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方面。

讨论与分析:

1.网络使用情况分析。总体来看,接触网络的时间大多较短,小于五年的达53.7%,绝大多数每周在5小时以下,占43.1%,这说明大多数中职生由于在校时间较长,且大多数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所以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少。从使用地点上来看,绝大多数选择网吧,这说明在其他地方上网的机会也较少。在网络活动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聊天,占48.3%,其次是网络游戏,占24.9%,反映了中职生渴望与他人交流得到理解、信任与支持的迫切愿望;而其他活动较少,尤其是涉及到学习方面的更少。从对网络的依赖度与沉溺网络的人数上看,网络在中职生的生活学习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2.网络成瘾状况分析。在被调查的100人中,网络成瘾者18名约占18%,这一数据和国内有关结果比较,比例绝对偏高,说明中职生网络成瘾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在男女成瘾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可能的解释是男生自我实现、满足自尊的欲望高,承受的学习、生活压力较大;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讲是弱势群体,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女生还习惯于相互倾诉,排除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比男性更多的宣泄消极情绪的渠道,因而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的可能性较少。

三、中职生网瘾的危害

网瘾对中职生的主要危害有:1.荒废学业。这类学生厌恶学习,怕见教师和同学,怕考试,白白浪费青春时光;2.集体观念淡漠,心理不健康。长期沉迷于网络的人,容易自我虚化,整天想入非非;3.人际交往能力差。网瘾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滔滔不绝,得到认可,生活越来越封闭,人际交往能力只会越来越差;4.影响身体健康。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上自由说谈、谈情说爱或网上互动游戏,会使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胃肠神经官能症、忧郁等;5.诱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因为网络成瘾,偷盗、抢劫、抢夺等案例屡见不鲜。

四、德育工作者的干预策略

面对愈来愈多的中职生陷入网络的心理误区,德育工作者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带头人、贴心人、导航人。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对症下药是德育工作者解决、干预中职生网瘾问题的总方针。具体策略如下:

1.明确角色定位

中职学生普遍低龄化,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瘾中职生的比率较之成年人居高不下跟中职生低龄化以致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关系甚大。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灵对话者”和“职业信心的明灯点亮者”,与学生心灵零距离接触,主动走近学生,用贴心的话语打开学生的心扉,从心理源头了解学生网瘾的诱因,消除其心理困惑及障碍。

2.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加大理想教育力度

中職学校网民有增无减,甚至有些长期迷恋网吧,登陆不良网站及陷入网络游戏的囹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刚入学时目标迷失,造成缺少追求的动力。德育工作者对刚刚跨入中职校门的中职生,应利用军训、新生专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机会,树立学生科学的生活观念;利用班会、案例等形式对新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早日树立中职的奋斗目标,引导新生树立人生的长短期目标。

3.坚持“两手抓”,加强网络思想教育

中职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特别是如何利用网络来帮助提高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历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在法制教育中要广泛运用案例及身边事例的影响力,培养中职生的网络法制意识,增强中职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正确运用网络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必须加强“网德网风”建设,使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依托。

4.兴趣转移法

由于多数中职生文化课学习薄弱甚至极少数是初中教育阶段的末等生,对学习及学校生活已经长期失去兴趣,但他们普遍具有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学习专业技术的潜力很大。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活动习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班会平台让学生把兴趣从虚拟网络世界中转移出来,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质,促使其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者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网瘾学生。因为根据个案分析及问卷调查发现,网瘾学生一般灵活性和聪颖度并不逊色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多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帮助网瘾学生找到学习兴趣点,使之产生自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做好感兴趣的事情。

5.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

德育工作者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协调者。探究学生网瘾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家庭教育的缺位,又有不得法的学校教育、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学生是受害者。其实,多数网瘾学生心理脆弱,充满成长的烦恼、迷惘、无奈和压抑,迷恋上网是一种情感世界的发泄形式和外在表现。把优秀学生教育成人才是一种教育境界,把问题学生教育成社会有用之才是一种更高的教育境界。 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建立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德育工作者不仅仅要了解网瘾学生,也要了解网瘾学生的家庭情况,争取跟家长及社会能有效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中职生网络成瘾,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而是一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出现的暂时障碍,作为德育工作者要用心、用爱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德育工作者的干预在解决网瘾中职生问题中举足轻重。当然,矫治网络成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做到“对症下药,重在预防”,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职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心理干预[J].才智,2010(24).

[2]叶新东.网络成瘾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4(60.

[3]王极盛.心灵时代[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4]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

[5]叶新东.网络成瘾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4(6).

[6]李望舒.网络人格的异常心理与矫正评析[J].中医药学刊,2004(10).

[7]万增奎.网络成瘾自救·心理世界.2004(3).

作者:王慧灵 刘广利

中等医药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篇3:

夯实中职德育根基 跑出创新“加速度”


一、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以德治国,国无德不兴;以德树人,人无德不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力度。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青年强,国家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长期教育,青年就难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甚至可能走偏。从“分数满当当、脑袋空荡荡”之类的信仰空虚,到“90后遭遇‘中年危机’”之类的精神早衰,再到“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之类的“基因蜕变”,虽然都只是少数现象,但道德信念弱化、软化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德育教育的滑坡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没有考进高中优质学位,而选择就读中职,在心理上受到影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任重道远。中职德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认清当前形势,没有正视这一现实,如果还是采用过去的简单教育方法,那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立德树人,德育不仅要传播理念、传播思想,更要立人,塑造灵魂、塑造新人。正所谓“德者,才之帅也”,专业知识往往具有工具理性的一面,如果学校只注重技能教育不重视德育教育,不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青年,则可能适得其反。蔡元培就曾指出德育缺失的后果:“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可以说,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关键一课,是需要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取向养成。做事先做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德性修为不好,其他方面虽好也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建设教育强国不能脱离立德铸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亦需要在加强德育中塑造有理想、有信念、能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在中职德育工作方面,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既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又看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德育的需求,把做好中职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教育实际工作相结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德育教育,积极探索有前瞻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二、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学校重“技”不重“德”,“德”与“能”难以一碗水端平

现代社会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过分看重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其道德素质的考量。企业的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大量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注重技能教育,忽略综合素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技轻德”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出现“妄自菲薄”现象,因学历问题出现不自信

中职院校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无法进入普通高中优质学位,才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加上学生对自己认知不足,自信心不强,造成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之近年学校扩招,竞争激烈,很多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条件上放宽,学生素质相对过去来说有所下降,部分学生人格不成熟,致使出现了“难教”“难管”的实际问题。

(三)德育教育方式单调、手段落后,与新时代德育模式“脱轨”

很多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存在内容单一、手段落后,不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在讲台上兴趣盎然的灌输,学生在下面做“低头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老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没能很好地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课堂。

(四)德育内涵不断扩大,让德育工作者“不知所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选择的内容增加,使得现在德育工作者内容要不断充实,手段要不断创新。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瓶颈,使之教有所成,学有所得,成为很多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湛江中医学校德育实践的探索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如何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三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思考的新课题。实践中发现,学生技能不足可以通过强化培训获得,一旦思想道德出现问题,就会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硬伤”,因此中职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德育”上。在这方面,湛江中医学校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在德育教育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识一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开展德能教育,倡导“德能与技能并重,德能为先,一专多能”的育人理念。德能教育是提升道德素质和做人做事能量的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具体措施是“三抓三为”。“三抓”即抓理念、抓明德、抓做到;“三为”是以孝道感恩为入手、以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大医精诚》为抓手、以礼仪为外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推行,学生在潜移物化中得到了正能量的熏陶,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会了学习生活、学会了孝道感恩,学生更加谦恭有礼、诚实守信、仁爱善良。其中,在德能教育基础上,学校首推“三礼德育”,来强化德能教育带来的成果。

“三礼德育”,分别为入学敬医礼,敬业医匠礼,以及毕业成人礼。其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为设计范围,以第一年入学为起点,一年固定一礼,配合学校“静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景观,刻上传统国学文化内容,三年三礼,实现“动静结合”,以贴近学生的感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熏陶,受到教育,并在感动中学会感恩,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具体做法如下:

(一)入学敬医礼——引起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基本态度,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十分重要。宅德仁心,在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可以激发他们的求学热情,为了生命的重托而不倦钻研;可以完善和升华他们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入学敬醫礼正是为实现学生对生命敬畏这一目的孕育而生。

入学敬医礼作为入学教育第一课,面向刚入学的新生,学校以“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打开学生对医学的入门认知。“知”,是让学生在入学敬医礼当天,由学校领导对每一位学生颁发特制的“大医精诚”荣誉徽章以及代表“悬壶济世”的小葫芦作为入学礼物,旨在勉励学生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医疗技术,具备高尚的医德,培育“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担负起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神圣使命;“行”,则是通过让学生“过医门”,举行《希波克拉底宣言》和《南丁格尔誓言》的宣誓活动。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的仪式感活动可以对医学生的整个三年学习生活具有导航性的作用,“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医学生的终极目标,让新生对刚刚扬帆起航的学生生涯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方向感,勇于担当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守门人。

(二)敬业医匠礼——唤起医学生的工匠精神

提倡“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必备的精神,从业者对职业敬畏、对业务精益求进、认真细致,作为医疗行业,应认真履行工匠精神。

对于中职医学类院校学生而言,二年级尤为关键,正是处于有学知识固技能的关键时期。湛江中医学校专门为这一时期即将迈向实习岗位的学生精心打造敬业医匠礼。通过医学生身穿白大褂,在专业指导老师的领誓下,进行庄严的《大医精诚》宣誓仪式。学校德育教育赋予新的内涵,在德育课程的设计中,运用具体案例,可观可感,操作性强,与其他高校和医院交流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依托湛江社区大学成立的健康养生学院,以湛江中医学校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为基础,整合湛江中医学校师资资源和社会技术力量,例如聘请全国、省、市一批知名的中医专家教授作为健康养生学院的客座教授,借助这些名医名家丰富的资源,开设形式多样的“健康大讲堂”等进行健康养生专题知识讲座,开放各种的中医适宜技术体验,让学生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专家教授的敬业爱岗、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

(三)毕业成人礼——激起医学生的筑梦之魂

进入新时代,按照上级要求,各地各类学校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并结合当地本土文化和实际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各地成人仪式活动的吸引力、教育作用和时代意义,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要求的具体体现。中职院校学生的毕业,刚好处于学生人生两个关键转折点:一是就读生圆满完成所有学业。抱着希望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二是学生刚好满18岁,正式成为合法公民。毕业,意味着校园生活的结束;成人,意味着社会磨练的开始。因此,毕业成人礼应呼而出。

毕业成人礼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跨越成人门,就意味着学生将告别天真,融入社会,走向成熟;告别小我,完善大我,奉献社会。挂梦想彩带代表两个“想”——“念想”与“梦想”,让毕业生写下自己未来的方向,一份挂在校园的梦想园,寄托对学校的“念想”,另一份收存在校史博物馆(湛江中医药博物馆)封存,方便毕业生若干年后回访了解自己当初在校许下的“梦想”多么美好;向恩师献花并拥抱,感恩老师三年的栽培和教诲,让毕业生懂得感恩文化、体会到恩师心血,而教师则回赠毕业生毕业徽章并亲自挂扣,象征着毕业生走出校门要“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增强毕业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毕业之际学校还向每人赠送一份毕业生在学校参加“三礼德育”的纪念光盘,通过学生离校后回看自己在校“三年缩影”,拉近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18岁成年后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束语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德育文化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着力点应为“德能与技能并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深化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改革,在“大胆设想”的同时,还要“小心求证”,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坚持点上试验,面上推广,各中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努力使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的教育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成功之路不只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条条大道通罗马,选择中职院校,也能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符号——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社会上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是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终极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劳斯骅 张安 周金明

上一篇:文化美学形成途经探讨论文下一篇: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