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现对我校当前中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引进民间体育的教学改革,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方向,以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为目标,形成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论文 篇1: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目标与社区体育之探讨

摘 要: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对中职业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中职体育要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基础上加强与职业技能有关的体育技能练习,以达到发展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促进学生水平的目的。社区体育,就是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体育也已经不再是学生和运动员的专署了,体育开始从学校走进社会,因而在其内容形式上不断丰富,其影响与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中身体教育的范畴。于是,体育的外延被扩大,社区体育应运而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社区体育

一、中职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很广泛,很丰富,但是具体实用性不强,教材内容与实践衔接不上,脱节,而且没有职业特色,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业学校在培养对象和具体目标上有所不同,所以在体育教学上也应有所区别,中职学校体育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不实用。社区体育也很广泛,但大众化,不单纯讲究技能、技术、技巧,从实用出发,适应人群广泛,场地、器材不受限制,随时随地能进行锻炼,两者有太多的共性,有太多交叉,如何能使中职的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发挥终身体育的思想,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在体育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内容分配要适当减少,拓展训练在延伸方面根据学校财力、人力、物力做安排,条件好的地方,比如说自行车运动、滑冰、冬游、极限运动、跑酷等。这要求在师资上有所提高,经济上有所投入。

2.不局限于在学校开展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学校的器材,场地终归有限,也不可能齐全,在上课时可考虑到学校附近社区的健身器材,健身场馆,健身广场去上课,去活动,这样能更好地与社会社区衔接,既共享了资源,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运动能力,又能更好地,直接地与不同人群的交往。

3.可以把一些新颖的创造性活动付诸于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早、更积极地付诸实践。有社区人群参与,学生热情更多,信心更足,自身的满足感更浓烈,所学的知识也更快地用于指导传授当中,对于将来从事职业技能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有利于在校的学习与实践。

4.通过体育平台,体会人与人的交流,平等互助关系。职校的学生,在我们的地区基本上是三四流的学生,其他学校去不上了,才去的职校,是家长逼去的,认为就像幼儿园大班学多少无所谓,不出事比什么都强,职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没自信,各种习惯也不好,不是一天、二天能改过来的,让学生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而且又能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一些活动,一些技能的培训,我认为十分必要,体育就是这个平台也是将来从事职业的基础,学生从社区体育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自信,得到了提高,是对社会的一种自然的和谐,是对整体素质的一种提高。

二、社区体育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概括说来,社区体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作用。

1.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2.能有效地促进人们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

3.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多数活动点活动项目常年不变,这样便于根据共同的体育兴趣稳定队伍,也便于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项目的选择情况看,气功、健身操、交谊舞、武术居前四位,有非竞技化、韵律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特点。

利用体育系丰厚的专业体育人才资源,每年定期组织对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开展各类体育健康讲座,包括体育健康、运动损伤、养生等方面内容,成为学校和社体育知识,人们会在家庭或学校或社区当中活动;家庭、学校、社区当中的体育信息也会彼此交流与沟通,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则有其各自的特点。

中职体育教学目标与社区体育有太多共性,彼此依赖性很

强。中职体育不是学校体育,也不是竞技体育,就得和社会体育结合,更能体现中职的教学目标,也更能为服务为宗旨的目标前进。其他学校进入社会就和体育脱离了关系。那么,社区体育就得从职教入手。灌输社会体育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对于体育和职业教育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刘德佩.对现阶段我国城市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体育科学,1994.

[2]王凯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体育科学,1997.

编辑 王振德

作者:宫国涛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论文 篇2:

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体育的思考及个案尝试

摘 要:现对我校当前中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引进民间体育的教学改革,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方向,以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为目标,形成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民间体育教学;问题;个案

一、我校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不能做到规范性授课,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

长期以来,我校体育教学一直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不适应现代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要求,使中职学校的学生身体素质没有“质”的提高。职校学生一旦走出校门后会发现,一般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的截然不同,使得多数学生毕业后不得不中断了体育锻炼。同时,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体育教师首先应弄清楚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最终受益。体育教学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学校部分体育教师无教学计划、无教案,上课内容随心所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乏针对性。体育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内容单调、方法简单。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体育成绩也一般。因此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宜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如:滚铁环、跳皮筋、打沙包等传统民间体育健身项目,并要占据一定的比例,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给学生选上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使他们明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健康生活和愉快学习的一种需要,应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模式陈旧

多年来,我中职学校体育教材内容大多是以田径中的跑、跳、投和球类中的篮、足、排三大球为主的项目,简单动作学生在初中小学就已学习过,而难度动作则表现出技术水平达不到,通过每星期的两节课很难完成,从而使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提高。同时由于传统思想教育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的指导思想并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更新。他们有的还只是注重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培养。此外,许多中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动作模式的更新非常少。体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一边练习一边纠正→教师再讲解。练习的单向传递方式:重教师,轻学生;重技能训练,轻身心健康培养。体育教学的功能价值没有全面充分地体现出来。比如,许多学校人仍然在教学目标上力求统一,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在教学形式上过于讲究规范性,比如下课铃声响起后必须中断学生的运动(两节课一起上)进行集合、收回器材,打断了学生运动的激情状态,大大降低了他们运动的兴奋性,从而使学生没有了运动的延续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过于单一,比如在练习田径、球类运动时没有把多样性的锻炼方法引入课中,内容和方法过于呆板,学生觉得枯燥、不喜欢。也忽视了对学生独立锻炼能力的培养,过多依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练习。种种原因导致了体育教学模式显得呆板、陈旧,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最后,场地、器材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虽然我校不同程度地在原有基础上改善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状况,但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我校的体育设施状况不是十分的满意。在100人参加调查中对学校设施非常满意的只有5人,而不满意的却有56人,占了一半人数以上:

造成教学资源匮乏的原因很多,比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价也在不断地上升,教育的许多经费也在不断提高。课中职学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课中需要的实验室、实验器材等等又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经费就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了体育器材和场地的不能及时购买和修补,间接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课外活动、竞赛的开展等等。

二、民间体育进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民间体育教学的意义、开发和利用

1.民间体育产生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中,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又有人类渴望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将德、智、体、美融于一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寓体育于游戏、审美之内,更因其因时、因地、因习俗制宜,具有与自然环境协调、与日常生活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成为本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得以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对弘扬民族精神、抒发民族激情、加强民族大团结、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强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文化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朝鲜族的荡秋千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和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对自然地理资源也可以进行开发,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季节气候气象万千。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利用阳光进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开展游泳运动;利用荒原进行步行拉练、野营;利用山地丘陵可以开展登山运动。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开展民间体育教学的优势

1.项目内容丰富。如,跳橡皮筋,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易于在学生中普及;踢毽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项目,可以单人踢、多人踢,可以表演,也可以进行比赛;跳房子、踩竹筒、扯大锯、拉大锯、滚铁环、小猫钓鱼、老鹰捉小鸡、斗鸡、抽陀螺、编花篮、抓子儿、拍方宝等民间游戏,这些游戏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简单易教。朴素的品质造就了这些项目的教学应朴实无华,教学过程讲究实效性,教师要全面地准确掌握比赛规则,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在规则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和战术是教学的灵魂。

3.简便易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4.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项目可以季节化。如每学期根据不同时间安排不同内容的民间体育活动。如春天(三、四月份)安排风筝的单元教学,五、六月份安排空竹的教学内容;九、十月份安排跳皮筋、冬季安排跳绳、踢毽子内容;小组组建兴趣化。如,可以组建风筝兴趣小组、跳皮筋兴趣小组、跳绳踢毽子等兴趣小组等;各项比赛最大化,如,每年冬天的体育活动月安排的跳绳、踢毽子比赛,春天的放风筝、做风筝和纸飞机比赛等。

5.教材内容受年龄、地点和器材限制少。跳绳、跳皮筋、跳房子、抽陀螺、踢毽子等所需场地、器材都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徒手就能进行,学会了这些游戏,学生游戏与锻炼的时间与空间就都被大大延伸了。

(三)民间体育项目教学个案分析

個案1:护理班《玩皮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发现你们在课间经常跳橡皮筋,你们都很喜欢玩是不是?女生:是呀,我们还可以玩出许许多多的花样呢!男生:我们可不像女生那样。师:橡皮筋不一定要拿来跳呀,我们不可以用它来设计一些新的玩法吗?比如用皮筋来玩一些游戏……(轻松的对话,让课堂气氛活跃进来。)师:不如我们现在就自由组合地玩一玩吧。(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女生大多是跳橡皮筋,花样多,玩得也很起劲。男生除了跟女生跳以外,还有“跑、跳、跨、钻”的组合障碍练习。集中后,师:同学们都玩得挺好的,谈谈你们的感受如何?生众说纷纭。师:刚才你们玩的老师都看到了,玩得也很好,但老师总觉得花样还不多。男女生可以合作交流,再试试行吗?(教师只作引导与提示。)小组间通力合作,互相交流,教师带着孩子的童趣也加入到学生的行列中,学生玩得有滋有味……分析:“跳皮筋”不应是女生们的“专利”,虽然对于女生来说,这好像是一种“需要与兴趣”,而男生们却有消极的一面。但本案例在教学安排时,教师经过与学生的对话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合作、创新,感受成功的乐趣。

个案2:化工工艺班《踢毽子》教学设计

1.活动目标。学习用脚的各部位踢毽子,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能力。体验民间游戏——踢毽子,体验其中的乐趣。

2.活动准备。人手一个毽子,一支记号笔,记录纸若干。活动流程:热身运动—自由练习—内侧、外侧踢毽子—踢接练习—游戏:比比哪队踢的毽子多—放松活动:欣赏教师踢毽子。

3.活动过程。热身运动,玩踢毽子。学生自由尝试用脚踢毽子,同学交流,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踢毽子,练习踢接毽子。游戏:比比哪队踢得多。(1)规则。用脚踢起毽子,双手接住,算一个,否则不算。(2)自己做好记录。(3)学生5人一组,踢得最多的得冠军。

4.放松活动。欣赏老师踢毽子。

分析:这次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活动,学生的兴趣很高,动静结合,收放自如。

总之,为就业服务的体育课堂,需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

参考文献:

[1]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2]张蕊.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6):24-25.

[3]谈我校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EB].http://blog.sina.com.cn.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西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王文福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论文 篇3: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

摘要:为了寻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历史进行梳理,针对在“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取向,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的现状。进而围绕职业实用体育能力的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转变职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思想认识、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改变不合理的师资状况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课程 职业技能 体育能力

Research 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體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担负着人类健康传承、心理调整和素质发展等多重任务。可以说,体育是人类健康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构建健康生理、心理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学生素质类化形成的主要手段。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很难较好的完成这些任务,更不能贯彻落实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诸如,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问题、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目标定位的问题、职业教育中体育内容的确定问题、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的问题、职业教育中体育课程评价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下进行系统课程改革。

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回眸

1.1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起源应该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学”与“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体育文化被引入到学校,作为学校体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学校体育法规文件是在北洋军阀时期教育部颁布的“各级学校令”,其中包括了对体操课的有关规定。进入到民国时期,当时的教育部颁布了《国民体育法》,规定了高中与高中以上学校体育为必修课;1932年颁布了《国民体育实施方案》,该文件规定了体育的目的;1931~1936年教育部公布了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系列法规,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对各级学校体育的课时、早操、课外运动的时间、体育目的、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配备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体育课和运动竞赛从而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也具备了现代学校体育管理的雏形。学校体育真正得到发展的是1995年《体育法》的颁布,确定了学校体育的法律地位,开创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纪元。

1.2 职业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不断成长壮大,职业学校体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曾先后于1986年、1991年和1996年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996年9月1 日起开始施行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1]

在2001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守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教育更好的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三届七中全会有关精神,在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采取有力政策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其中还明确指出“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强德育和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美育、体育和卫生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这些政策文件的制定与实施,为我们今后开展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始终认真贯彻和执行这些方针政策,使之得到很好地落实。

2、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2.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目标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形成阶段,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因此,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也应向素质教育转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立新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设计、能操作、能维修的技术工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没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不行的,健康的体魄是毕业生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前提,是提高工作质量,实现个人价值观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经历中的重要阶段,肩负着培养各类一线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职业学校教育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因此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就应该围绕职业教育的这些特性,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与安排。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时的修订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身体机能为更好的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提供基础保障,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健身知识、培养体育参与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以适应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体育工作作为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益智功能,为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生产和服务于第一线的初、中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完成提高素质教育要求,并以此作为职业学校体育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结合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并服务于专业技能的学习;拥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一定体育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体育健身方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健身习惯,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2.1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取得一项专业技能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参加社会现代化建设,其次就是为更高层次的院校输送生源。因此职业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增强体质外,还应该辅助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借用或套用普通中学中体育教学的“三项”任务,从而抹杀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没有突出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2000年我国曾试行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材,该教材以“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五个领域为目的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根本得不到贯彻落实,严重的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缺乏应有的魅力和活力。

2.1.2教学内容趋同于普通中学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没有执行统一的体育教材,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多采用普通高中体育教材,采用与普通高中相似的教学标准与考试标准,无形当中就忽略和两者的差异,由于普通高中主要目的是升学,而职业学校则面临的是就业,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尽相同,所以两者所接受的教育也应该有所区别。现阶段中职学校开设的项目依然以篮球、田径、排球、足球,武术等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缺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更缺乏融现代运动元素和终身体育于一体的运动项目。篮球、田径等项目虽然锻炼价值较好,但是这些项目需要有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配套场地器材,这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很难得到保证;再者这些项目在教学安排上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显得教育内容枯燥、单调,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必然要受到影响。

2.1.3缺乏有序的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由于一些学校的体育工作缺乏领导的重视,导致了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甚至包括体育教师自身也对体育课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从根本上削弱了斗志。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甚至是在没有教学计划的情况下教学,随意性太大,有的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写了教案,那些都成了应付检查用的,在实际教学当中得不到认真执行。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丢失和损坏严重,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场地年久失修,球场、跑道坑坑洼洼,杂草丛生。

2.1.4体育评价体系不科学

当前中职学校体育课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作为量化指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后天的努力,对于那些先天条件没有优势的同学会带来很大的不公平,缺乏科学性。由于男女各自的優势项目不同,评价结果也必定产生偏差。评价内容过于偏重学生的技能成绩,评价标准仅限于量化评价,而无法体现学生的后天的勤奋。刻苦的态度和乐学善思的优良品质才是我们着重追求的动力因素,是学生终身体育培养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种外在的,机械的评价不同程度上会使那些体育差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行的职业教育是紧紧的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因此不能把技能成绩作为体育课评价的唯一标准。测验是必要的,如何掌握评价中的相对公平性,如何去执行这种相对公平的制度是需要引起我们深思的问题。

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思路

3.1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职业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应该立足于本专业的特色,既要考虑到增强学生体质,还要从不同的专业特色出发,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始终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专业的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的,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接受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突出实用性强调就业。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初、中级劳动技术人员,由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不同对职工的体能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运动的实效性,实现运动项目与职业项目的有机结合,用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体能的需求。

3.2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3]在全国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多次明确提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未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4]然而,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多数存在单纯注重运动技术传授和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忽视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身心健康是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归宿,还是衡量职业学校体育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茁壮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3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职业教育往往会成为人生中从学校到社会的最后一站,职业教育作为学校和社会的过度性阶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时期,现在的一些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一生。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5]终身体育的要求是人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发展时期。不同发展时期的人体需求不同,例如生长发育时期需要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成熟期需要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衰退期则需要延缓衰退、延年益寿。因为体育锻炼具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功能,对处于不同时期的人体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体育锻炼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人体发展的特点,应通过采用不同的锻炼的内容与方法加以区别对待。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但是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以及不同的锻炼内容与锻炼方法。锻炼身体不可能“一次完成”,更不能一劳永逸;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滋生了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体育锻炼作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防治文明病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6]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作为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众多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摄取更多地体育知识、掌握更多地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对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更多地人真正接受体育,喜欢体育,认识到自身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4、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4.1 转变职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思想认识

4.1.1 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一个端正的认知态度是体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领导才能增加对体育的经费投入,教师的教学、生活环境才能得到改善,才能立足于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引进高水平体育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师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积极地备课、上课、训练和组织比赛活动上来,教师的因素将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才能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左右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因此说全方位提高对体育的思想认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1.2 树立健康体育观念

树立牢固的健康体育观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体育在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习体育可以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健康的、合格的技术人才服务。深刻认识健康体育的意义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的体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认真学习体育健身知识能够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坚持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有力保障。

4.2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4.2.1 改革体育教材

制定规范的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改变过分倚重于竞技体育的现状,根据职业特色需要设置一些服务于职工体育的运动项目,增加体育健身类内容。使教材内容包含基础体育项目、职业特色项目、大众健身类项目和体育运动原理与方法内容。基础体育项目是指那些学校体育开展比较容易,健身效果较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职业特色项目是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类别,对每一类专业的工作性质、动作姿势以及职业能量需求量身定做的体育健身动作;大众健身类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人参与体育健身的需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简单的日常健身项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有限性,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只有切实掌握了体育健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做到真正的运动健身的普及。

4.2.2 教学内容自主性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对体育教学内容需求的多样性,不可能对所有专业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相同的教学手段,那样不符合职业体育教育的特色。依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期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防止大量“职业病”,“文明病”的出现,对那些发病率较高的专业人群,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像财务、文秘、化验等专业,这些需要长时间处于低头、含胸、弯腰等姿势下,容易形成驼背、近视、脊椎畸形等症状,需要多选择一些伸展性练习和眼保健练习,可以多安排一些球类、形体类等运动项目;医护、纺织、建筑等长时间从事站立姿势的专业,应选择和倒立、仰卧等姿势有关的放松性练习,也可以多安排一些体操、舞蹈类项目;地质、农业、林业等专业,基于对保持体能的需要应多进行力量素质的练习等等。

4.2.3 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合理的安排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学习的比重,体育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促进、指导体育技能知识的学习。体育技能课的教学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囊括所有健身手段,也不可能开设所有体育项目,更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技能教学的不足。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获得体育健身、心理卫生、体质测量与评价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观念、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积极的投入到全民健身的队伍当中,也为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3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4.3.1 实施分阶段或分类教学

所谓分阶段教学就是根据体育课开设学期分为基础教育阶段和选项教学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学习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素质的练习项目,选项阶段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学习项目,阶段教学在时间上先后进行[7];分类教学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两者在空间上并存。这样的教学能够通过基础教育或必修内容达到增强体质、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的目的;而选项教学阶段和选修内容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4.3.2实现体育项目自主选择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大部分年龄处于16、17岁的年龄,在此年龄阶段中,男女生之间在其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或在相同性别之间他们的喜好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有的喜欢竞争性较强,运动量偏大的运动项目,认为这些项目能展现自我,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自身的满足。有的则喜欢相对柔和的隔网对抗项目,也有的则欣赏韵律性较强充满艺术原素的项目。总之,他们之间不能简单的搞一刀切,要充分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个人爱好的需要同时又要结合专业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多个运动项目的体育课堂教学。所以选项自由可以打破自然班级、避免性别、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的不同带来的教学不便,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好的安排教学进度和强度。

4.3.3 实施灵活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认真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强調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和学是两个在相同的时间里出现的对同一事物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的效果,学的好坏又能反作用于教的情绪,两者相辅相成[8]。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解决事物的关键。“教要得法,教无定法”,这是教育界公认的教学准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教条的教学思维模式,适当的教学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耐力素质的练习课上,如果一味的让学生简单机械的加速跑、变速跑、耐力跑等,将非常枯燥乏味,学生也会带来很大的抵触心理,如果采用游戏的方法或者是利用校园定向的手段将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是照本宣科,会有一批人伴着老师朗朗的读书声进入梦乡,假如采用把每个知识块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就像讲评书那样的富有激情、绘声绘色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积极引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手段,以增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和实效性。如有些体育动作、比赛战术等很难利用口述讲明白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电脑、多媒体等高科技,实现对图像的定格、慢放、演示等手段,达到光、声、像俱佳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经典体育赛事,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享受比赛、沉浸于比赛之中的效果。不难想象在这种现代化应用水平很高的情况下,无论从学生的感性认识还是从理性认识都将是非常深刻的。相应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4.3.4 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

4.3.4.1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要实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要求,单纯的依靠体育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根据学校自身状况和学生需求建立多个融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活动俱乐部,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自由选择参加一项或多项目的俱乐部活动[9]。俱乐部的管理实施教师负责制,负责该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采用会员制或实名制对该俱乐部管理人员进行登记和活动效果的检查。

4.3.4.2 适当组织开展有关体育知识的讲座

学校定期开展体育类的知识讲座,丰富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诸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常见职业病的预防和处理、体育健身方法、运动项目竞赛规则介绍等等,这些内容的开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体育课信息量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深学生对体育的了解。

4.3.4.3 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生社团组织

学生社团组织是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由爱好某一活动项目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在管理和活动内容上有很大的自主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上能起到很好地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

4.3.4.4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体育氛围、调动学生参加的热情上能发挥重大的作用。通过组织多种体育活动能很好的点燃学生参加体育的激情,趣味性的体育知识竞赛,能充分调动学生脑力和体力活动;竞技性的体育比赛可以发掘人的最大潜能,激发学生永不服输的意志;团体类体育比赛还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团结合作、同学友谊等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即使我们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

4.3.5 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体育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的课程评价机制就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既要看到学习的结果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的评价应该由多种指标共同组成[10]。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参与项目不同制定不同的权重;最终成绩应该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参加各种俱乐部得分、学生社团、各种体育比赛参与次数等)、课堂表现等几部分。期末考试成绩是通过结果性评价形式考查学生掌握技能、身体素质达标情况;平时成绩则注重考查日常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属于过程性测评;课堂表现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的体现。采用这种评价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评价中过分看重技能成绩的单一形式,又能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的努力程度、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合理性。

4.4 改变不合理的师资状况

4.4.1 优化配置师资结构

一个学校的师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改变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师资数量不足、以年轻体育教师为主、多数是初级职称的现状。积极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到一线工作,提高一线体育教师的待遇,把那些转行到行政工作和从事社会第二职业教师的精力引导到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来;形成老、中、青三代优化组合,高、中、初职称结构的合理配置,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

4.4.2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教师的博学多才,能够受到学生们拥护和爱戴,增加学生的信服程度,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高超业务水准,能够让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运用自如。精湛的业务素养,风趣诙谐的教学风格,再加上崇高的敬业精神,是我们体育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必将在教学事业中有所作为。

4.4.3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提升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按照师生要求配备足额体育教师,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提升教学规格和水品。对一些有特殊技术专长的社会人员可以通过短期聘用或客座教授等形式为我所用。来弥补本校体育师资的不足。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外出进修,采用内部挖潜的方法,提升教学水准。

5、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注意问题

5.1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杜绝朝令夕改

一个学校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就逃避,更不能饮鸩止渴,要有长远的规划,严格按照既定步骤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才能后劲十足,步步登高。严防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经济状况不佳而首先拿体育开刀,更不能应为领导的好恶而左右体育的发展。

5.2 课程评价指标的制定将是重要的环节

要想做到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量化,然而有些内在的,主观意识上的评价因子,是很难准确进行评判的,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去伪存真,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讨,使这种评价体系逐渐完善和更加科学。

5.3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要严格杜绝投机思想

在体育教学评价因素中,有很多环节是比较薄弱的,对那些有投机心理的学生来说稍不留神就会钻空子,比如课外加分项目中学生社团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上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地方。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在不斷的总结经验教训后我想这些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94296.htm.

[3]百度百科.健康[EB/OL].http://baike.baidu.com.

[4]百度百科.终身体育[EB/OL].http://baike.baidu.com

[5]王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6]陈欣华.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7):634

[7]徐冠男.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5):110-111

[8]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37-138

[9]冯频繁.中职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神木职教中心为例[J].运动,2011(10):87-88.

[10]唐岚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0(4):53-54+6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NO:GLA070016)》总报告

作者:李会增 王玉扩 韩志明 赵晓红 徐海涛

上一篇:现代英雄小说管理论文下一篇:审计下的电力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