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18

【摘要】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文化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网络应用状况以及网络文明情况等,并就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网络;文化;教育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参与生活,作为当今网络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学子们正越来越多地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1: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引导

[摘要]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以娱乐消遣为主、有庸俗化倾向、少选择性不够理性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与网络新媒体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网络管理不健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失有关,政府、行业、学校、家庭都应积极做好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工作。

[关键词] 网络文化消费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游戏

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传媒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和个性发展而利用网络来消费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行为。网络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类型,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心理。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及特征

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天、网络游戏、网恋、查阅相关的资料或浏览新闻报道是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诉求多样化,但以娱乐消遣为主

根据“使用与满足”学说,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需求有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舒解压力的需要等。在大学生中,网络文化消费的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等实现休闲娱乐诉求;通过从事博客、播客等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通过在网络中参与讨论、聊天等实现情绪宣泄和自我调节;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实现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通过博客等实现个人信息诉求,塑造自我形象;使用搜索引擎、远程教育等学习与管理平台实现个人知识更新等。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诉求多样化,但总体来看以娱乐消遣为主。根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娱乐工具>沟通工具>信息渠道>生活助手。他们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对任何一种其他功能,就连信息渠道功能也在其之后。青少年学生对网络音乐的使用率为91.4%,高出总体网民使用率22.9%;对网络影视的使用率为79.6%,高出总体网民使用率18.8%;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为67.1%,高出总体网民使用率11.1%。在网络新闻使用、搜索引擎使用上却低于总体网民使用率。

2.凸显个性化,但存在庸俗化倾向

网络文化作为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文化,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渗透性强、能控率低、服务个性化等鲜明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开始追求一种文化含量更高的具有个性化的生活和消费。在网络文化消费的个性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立个性化的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资料通过超时空的、双向的、多向交流的网络传媒让网友或其他的网络受众认识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虚拟社区享受自我释放的快乐;建立个性化的博客空间,发表自己的独创的意见和观点;选择个性化的QQ头像和表情;使用个性化的网络词语。这些反映了大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迅速反应能力,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个性化,体现了大学生的交流欲望、归属需求和自我意识,但这种个性化也存在庸俗化倾向。如为使自己在网上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表现出另类性格和反调言论,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把博客作为个人宣泄的场所,披露别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发布虚假信息,违反网络传播伦理;QQ头像“恶搞”等。

3.目的性明确,但少选择性不够理性

大学生普遍存在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而网络的虚拟性正好从心理上满足了大学生寻求依赖的心理,他们借此来确立自己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社会角色,使自己从现实的社会中解脱出来。他们上网聊天游戏缓解现实生活压力,追求广泛、多样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经济不独立,求知欲强,而网络提供了品种繁多的、丰盛的、无价值差别的文化消费品,借助下载,大学生花费极少代价甚至免费便可获得很多东西,如软件、音乐、电子读物、游戏,也可以是图象、电影、动画、IP电话,甚至电子商务。他们上网查资料或者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满足自己的多元化求知的需求。这些表明,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目的性明确,通常都是出于学习和娱乐的需要,体现了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网络数字化功能的不断开发和扩张,越来越展示着虚拟世界的精彩,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家园、网上社区等等,已经使“上网”成为当今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海量信息时,由于生活阅历及思想修养等方面的不足,往往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而容易凭一时冲动和个人好恶的直观判断,去选择文化消费对象,表现出了对信息服务和网络文化产品的少选择性,热情追求而理智不足,显得不够理性和成熟。如在网络上加入无意识大众狂欢宣泄行列,充当不良文化的助纣为虐者;沉迷一些色情游戏或类色情游戏,寻求感官的刺激,越陷越深;对信息垃圾缺少选择判断能力错误地将一些文化糟粕当作消费对象甚至制造信息垃圾等。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引导的必要性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主流是好的,但由于网络上商业诱导和大众文化的渗透,加之大学生自身理性的不足、情感的冲动和趋同心理也导致产生了一些不良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如迷恋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暴力色情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问题增多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种种因素告诉我们,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势在必行。

第一,网络特点使舆论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海量化

在网络空间,个人能凭借大规模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多向的相互联系,个人既可以是新闻和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新闻和信息的传递者。网络传播的特性使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都可借助隐匿的网民身份和虚拟的名字畅所欲言。如BBS,使用者可以相当自由地将自己的意见贴上去,与他人进行网上交流,这种自由和交互性使各种议题纷呈,消解了舆论的整合性,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这些舆论中,既有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一些非理智的个人情感宣泄甚至不负责任有意制造混乱的言论。这种自由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把关人”的概念,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容易使大学生受众摆脱现实社会诸多人伦、道德等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大学生如何对这些舆论进行整合,如何选择海量的信息,如何去粗取精,如何加强自律,这些都需要引导。

网络的全球化使网络文化呈现开放性、非主流性特征。在网络世界,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分野和界限模糊,多元文化共存,既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文化。网络上有用信息和虚假信息同时并存,社会理想和颓废情绪同时传播,时尚生活与淫秽、色情、赌博、欺诈等行为一起显现,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带来道德考量。大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判断力去认识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侵蚀,抵制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抵制庸俗落后的文化诱惑,需要加强引导。

2.网络管理不健全,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互联网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迅猛,由此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如一些网络游戏产品中存在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愚昧、迷信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不健康内容;一些商业网站打着交友、性教育的幌子散布色情信息,网络色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一些网络媒体基于提高点击率等目的,不惜传播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等。为加强规范和引导,我国于199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弊端。由于网络立法还处在初级阶段,造成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有些无法可依,有些立法模糊,界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在执法上, 虽然曾组织多次的严厉打击和专项治理, 仍然屡禁不止。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建设滞后,外部因素的乏力要求内部因素高度自觉,因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就显得更为迫切。

3.媒介素养教育缺失

媒介素养教育与研究在国外已兴起了七、八十年,英、美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已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列入大、中、小学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制定了传媒教育计划。与国际及港台等地的传媒教育相比,我国大陆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较晚,始于1997年。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青少年学生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大多在13~16岁,这部分网民占总体学生网民的几乎一半(47.5%)。这一时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阶段和高中早期阶段,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启蒙时期关键时期。我国大陆小学生和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接触网络的同时没有学会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接受模式,没有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不能客观认识网络,网络信息中的落后腐朽文化,消极颓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凶杀等,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如何如何理性地、辩证地、批判地认识和使用网络,健康地进行网络文化消费,需要补课,需要引导。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引导措施

根据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特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服务,作好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1.政府要加强引导力度和监管责任

要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积极运用网络新技术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要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占领思想文化的网络空间,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要大力开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数字化网络产品,切实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网络空间中的占有率,打破西语对互联网的文化垄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网络文化的需求。要要本着依法、科学、有效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机制, 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督,以正确的消费舆论引导大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风尚。

2.行业要自律自强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落实行业自律是对互联网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业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积极的态度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须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要立足长远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经营,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以高品味、高格调的服务赢得民众的信赖。同时,行业要积极开发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科技含量高、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彰显民族文化魅力、体现传统美德及价值观念、凝聚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民族网络文化精品。

3.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大力普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授课和家庭辅助的方式,在孩子们接触网络的同时,就具备较好的网络素养,包括对网络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即对网络积极作用的开发、利用能力,对网络消极作用的防范、排除能力,对网络内容的分析判断和辨别抵制能力以及使用网络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帮助他们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的文化产品作为文化消费对象,自觉的抵制精神鸦片的毒害,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增强网络行为的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

[2]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光明日报,2007年6月5日第9版

[3]张欣项国雄:《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探讨》.《新闻界》,2005年第6期

[4]陈龙:《媒介全球化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现代传播》,2004年第4期

作者:王仕勇

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2:

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文化状况调查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文化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网络应用状况以及网络文明情况等,并就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化;教育

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参与生活,作为当今网络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学子们正越来越多地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建设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文明工程,我调研组选取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等十余所较具代表性的高校独立学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学习、娱乐等网络应用行为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846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结合部分随机访谈的形式,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勾勒出当前大学生网络应用行为的整体状况,并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中,网龄在6-24个月的占61%,绝大多数高校生的上网经历是从大学开始的。其中就上网频率来看,48.8%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上网,28.8%的学生每隔2-3天上一次,20.5%的学生每周上一次,平均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在1-3小时。此外,关于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显示,45.2%的学生选择为获取更多的信息,18.7%的学生选择向外部发布信息(BBS等),36.5%的学生选择游戏和聊天。对上网查阅信息类型的调查显示,高达45.8%的学生选择体育休闲娱乐类,15.6%的学生选择政治新闻类。在随机访谈中,大多数高校生关于上网原因的解释是为了消磨时间,当问及对网络文化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回答寥寥无几。

调查显示,在对“您是否觉得应该对网络道德进行规范”的调查中,70.1%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大学生仅5.5%。可见,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以及规范网络道德的必要性。而在“如何看待网络上出现的恶意、不健康信息”的调查中,60.3%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予理睬”;10.5%的大学生表示会“跟帖批驳”;4.1%的大学生表示会“主动举报”。这说明,虽然大学生有一定的网络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但其自觉、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充分发挥网络对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建好用好校园网资源

在关于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仅有18.9%的大学生表示会“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有47.6%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参与网络讨论,48.2%的大学生表示“缺乏互动”。这说明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期望能与他人进行实时有效的探讨学习,但由于不善于利用网络进行群体性协作学习,学习交流缺乏有效交流,导致学习反馈、评价、激励等信息的不完整、不全面,使得从网络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零散、片面、难成系统,不利于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利用网络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教育体系,吸引学生关注校园网、利用校园网。

二、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律和信息辨识力

面对海量网络信息,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使得其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参差不齐。经调查显示,仅有9%的大学生认为个人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很有效率的,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散漫状态,缺乏对上网时间做出合理分配,这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效率。建议大学生利用网络时,应有具体化、明晰化安排,筛选整理有效信息,自觉抵抗不良信息的干扰。

三、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引导其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思想纯洁,在情感问题和交际问题上也比较专注,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现今的网络心理咨询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这大大拓宽了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它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面向和接触学生的全新渠道。

四、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行为。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对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上网的行为,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倡议书、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上网,号召大学生人人争做文明上网的模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吴颖寅.我国网络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03-15

[2]宋国庆.浅谈学生网络学习策略问题[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6).

[3]高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与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8-05-01等.

作者:张平平

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3:

探析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观

[摘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文化观,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开展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培训,增强网络法律意识,抵制网瘾、网聊等不良习惯的影响,使大学生能运用高科技手段,增长知识,推进学习和科研,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观

[作者简介]许丹丹,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文员专业本科生,福建泉州362000

在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文化飞速发展,这是科技进步的标志。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给人们创造了掌握更多新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尤其是高校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捷手段,开拓了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认知的广阔视野,增强了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能力。但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对不良网络信息辨别力和自控力较差,特别容易受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袭而导致思想意识扭曲,出现违背网络规则和伦理道德倾向。因而,要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观进行探析,创建树立正确网络观的机制,推动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一、网络文化内涵及其作用

网络文化,就是运用和操纵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设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及思维进行了解及深化认识的过程。网络文化的特点是虚拟性、开放性、互联性、自由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运用计算机搭建的网络平台,使网络文化涉及各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网络文化在文化市场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文化具有了巨大的经济效能,广大受众利用网络文化增强工作效率、享受文化娱乐资源,尤其是青少年积极享受着网络文化对学习的帮助以及带来的丰富乐趣。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成年人上网率已达85%。因而,网络文化在市场上已经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据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研发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国产网络游戏取得了市场主导地位,全年中国绿色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2.562亿元,比2008年增长39.4%,为相关产业带来直接收入达555亿元。我国已将网络文化纳入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化范畴,并在研发中不断取得巨大经济收益。中国自主研发的民族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165.25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50.1%,占我国网络游戏全部实际销售收入的64.5%。中国还注重网络文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2009年,有29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64款网络游戏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收入1,09亿美元。可见,网络文化进入市场经济领域,并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推动人们意识形态变迁的同时,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

(二) 网络文化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吸取丰富知识的平台。当代大学生都是忠实的网民,运用计算机技术,娴熟地享受网络文化资源,使他们走出狭隘的生活圈子,通过网络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吸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可以充分地查阅学习所需的资料、理论知识、科学数据等,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开拓思路,增强认识能力,对丰富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2010年初,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互联网为人们沟通交往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取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增加各方面知识,拓展知识面。在网络文化交流中,大学生可以获取答疑解惑的更多科学文化知识答案,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而且有利于深入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为进一步深造的硕士生、博士生提供所需文化资源。

(三) 网络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发展是一个集合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和进步。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生产力进步和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信息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在社会各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而网络文化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们提供了庞大的信息来源渠道。如远程教育提高人们的学历水平;文化娱乐活动、戏曲音乐、游戏等有利于人们解除工作疲劳,丰富精神生活;电子图书为人们提高文化水平提供了方便。互联网上的网络文化交流不受时间地域的局限,随时为人们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和途径,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文化需求提供资源,使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及人文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网络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表现。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文化观的缺失

网络文化观,是掌握和运用网络文化的态度和根本观点。知识经济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的互联网,它所特有的网络文化功能,是高科技应用的结果。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文化被广泛采用,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获取精神享受、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有许多难以摆脱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观念、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存在差异,网络文化观各有不同。事实上,网络本身没有对错好坏,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互联网是高科技产物,它所拥有的网络文化,包括正负两个方面,影响着网络文化观的差异。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应该是利用网络文化增强知识,敏锐思维,开阔视野,促进大学生学习进步。不良的网络文化观,表现为迷恋于网恋、网聊、游览黄色网页、无节制的网络游戏等,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贻害无穷。当代大学生网络文化观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一些大学生网络文化意识淡薄。网络文化意识,是指对使用计算机参与互联网文化活动所采取的态度。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是能够科学正确的利用互联网获取对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有益的知识和信息。而当前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中,高校大学生对利用网络寻求什么样的文化、知识没有明确科学的目的,而是随意性很强,觉得有意思的都想游览,对五花八门的庞大的信息流,不能作出科学地判断,对所获取的信息的真伪也不加鉴别,网络意识淡漠,严重影响科学正确的掌握知识,只是盲目地漫游于兴趣之中,耽误学习,影响身心健康。

(二) 一些大学生患上网瘾综合症不能自拔。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基地,有先进的计算机电子教学设施,大学生有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越条件,但在多元化的网络信息中,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出现网瘾。所谓网瘾,就是人被网络左右、控制,身不由己地丧失主体性,成为网络的附庸与奴隶。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为大学生开辟了获取兴趣的多种途径。如网络上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购物、聊天、游戏,网上交易、炒股、娱乐等。面对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活动内容,一些缺乏自控力和科学正确网络观的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形成综合性网瘾,难以自拔。网瘾一般表现在迷恋网络聊天,已经出现裸聊的坠落现象。网瘾使他们忘记了学习,往来于虚拟的精神空间不能自拔。有的被对方假身份欺骗,甚至钱财被网友骗光受到伤害。网瘾已成为高科技对青年学生的最凶恶杀手,它是电子科技发达时代产生的新的异化物。网瘾不能自拔的大学生最终荒废了四年时光,学业无成,财力耗尽,增加家长和社会负担。网瘾已成为大学生难以自控而危害身心健康的顽疾,必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清除网瘾,树立正确网络文化观。

(三) 大学生网络道德在虚拟空间中处于迷茫状态。网络道德,就是运用计算机在网络上为获取知识、信息、拓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需要所遵循的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行为。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意识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对那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和非法网络活动,开始只是好奇,而时间一长,网瘾产生不能自拔而越陷越深,思想认识上没有法律意识,在虚拟空间的多元化网络环境中处于迷茫状态,进而从事网上诈骗、制作黄色网页、编辑攻击病毒等活动,陷入违背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的深渊。

三、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文化观的措施

当前,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文化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持良好的网络道德,真正做到运用网络文化为学习、科研服务。

(一) 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为树立正确网络文化观创造良好的环境。许多在校大学生,在入学前的初高中阶段,就已是社会网吧忠实的网民。进入高校后,由于高校校园网络渠道比较局限、单调,不能满足大学生网络文化的需求,一些大学生便千方百计到校外网吧去上网。网吧是一个比较杂乱的公共场所,社会上许多青少年把它作为消遣娱乐窝,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地索取感兴趣的东西。一些青年学生经常泡在网吧里,在无拘无束的昏暗环境里,受到社会的影响,欣赏落后、黄色的网络文化,思想颓废,精神萎靡,丧失进取心,使自己的学业毁于网瘾。据有关部门调查,当前互联网黄色色情网页已达到3.8亿之多,尽管国家安全部门已在查封并取缔,但低级无聊的网络图案、视频等难以根治,严重影响和危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高等院校要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基地,吸引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有意义的网络文化活动。如开展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竞赛,为大学生设计获取知识的多元渠道和各种新闻、娱乐活动等内容,使大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充分享受网络文化的乐趣,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

(三) 开展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培训。在高校要定期开展网络培训,聘请专业技术教师传授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网络系统硬件、软件进行科学运用和维护,尤其是要掌握抵制病毒黑客、不良信息、信件侵蚀的处理技术。还应聘请思想道德课教师为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知识讲座,引导大学生消除网上聊天中的虚假撒谎行为,教育学生养成忠诚老实、以诚相待的良好道德修养,与黄色网页彻底决裂。在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善和恶、美与丑、真实与虚假的内容,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在网络文化的大信息资源库中,吸收有益的知识,坚决抵制和远离消耗时间和精力及财力的无意义网络活动。在接受高等教育中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三) 创建高校互联网监控机制。引导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自由是网络空间的最大特点,大学生被这种不受约束的无限的世界牢牢吸引。但无论是何种自由空间,都有一个度的界限,_旦跨越了度就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在网络自由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法律规范的临界点,超越法律的界限就要受到法律严惩。如制作网络欺诈信息、制造恶意攻击病毒、提供虚假信息资料等造成对方人身、名誉、财产等伤害和损失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网络管理部门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法律意识,远离不法网络行为。创建校园网络监控系统,对违法违纪网络行为加强防范。教育大学生积极维护校园网络安全,不仅不参与网络违法违纪,而且要积极抵制不良网络的侵蚀,更要知法懂法和用法律手段保护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和网民利益,不仅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我们的产业界和广大社会民众也都非常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产业界和网民的切身利益。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网络管理人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意识,遵守网络法律规范,使大学生能科学依法地运用网络文化,推动学习,增强才智,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荷叶]

作者:许丹丹

上一篇:服务器设备管理论文下一篇:王羲之书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