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新闻看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网络语言文化对网络新闻的选题、新闻语言、新闻标题及新闻风格等都有影响,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遵循一定的原则,反过来,网络新闻可以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能够促成健康向上的文化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从网络新闻看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网络新闻看网络文化论文 篇1:

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随着上世纪末互联网在我国登陆,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体应运而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河北新闻网、长城在线、河北广播电视网等已初具规模。不仅满足了网民对地方新闻不同层次的需求,还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了解河北的窗口。但是,以网络文化作为开发对象和盈利点的河北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无论是河北新闻网,还是长城在线、河北广播电视网等省级新闻网站,在全球或全国网站中的排名都不理想,还没有在全国甚至在本省内产生应有的影响,更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并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总体还处于起步状态,全省网络文化产品所占全国市场份额还明显偏低。

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网络文化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网络文化产业拥有强大的发展动力与开阔的市场前景。从消费角度看,网络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本文在分析影响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河北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提出了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打造并完善多点支撑的网络文化产业立体产业链。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而高效的产业链。网络文化产业链是围绕网络文化内容生产、传播、销售等中心环节展开,利用网络、手机等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在传播内容方面的互补性,构建资本链、产品链、渠道链和品牌链等多个微产业链,使网络文化内容传播的范围、影响力不断延伸。阿络文化内容提供商就会占据网络文化产业链的上游。但Web2.0时代,并不是只有报业、电视、广播等传媒在做内容产业,通过新技术提供的可能性,用户通过博客、播客及其他关联企业和机构完全有可能成为内容提供商。在网络文化产业链构建上,使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传播、沟通、反馈过程畅通无阻,打造并完善多点支撑的网络文化产业立体网络文化产业链,以构建多元盈利模式。

构建网络文化产品创新系统。地处中原的河北省民间传统工艺品很多,包括陶瓷工艺、剪纸工艺、易水砚工艺、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也是建设文化大省、推进河北网络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珍贵资源。要使河北的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原有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网络上更好地传播和延展。必然要有经营创新、内容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等一整套制度创新。创意是网络文化产品的灵魂。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依据网络平台创造的新形式的文化内容。无论是网络平台的设计,还是文化内容的生产都需要创新力;河北省应积极引进外来的机构和人才,参与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建立以创意中心为主要形式的内容产品创新体系。

培育多样化网络文化市场主体,构建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网络文化产业,必须使网络文化市场主体能够强大起来。否则就没有这个产业的强大。如何才能使河北的网络文化市场主体逐渐强大起来呢?这要涉及很多方面,如产业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从目前来看,河北省需要继续加强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建设和扶持,打造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网络文化产业,如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继续寻找投资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另外一个方面需要扶持民营网络文化企业。河北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模式,以优质的项目吸引投资。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助于产业规模扩大,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网络文化产业体系。

加强网络文化产品载体建设,优化网络文化资源配置。据CNNIC的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的网站数达到306万个,较2008年末增长6.4%,网络运营竞争日益激烈。笔者在2009年9月18日借助Alexa采集了千龙网、红网、河北新闻网等几家网站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介反向链接数量及在全球网站和中国网站综合排名中均不理想,尚未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何从众多的网站中突围?对于河北省的网络文化载体而言,需要建立和推广自己的网络品牌,加强网络文化产品载体建设,优化网络文化资源配置,从而在本省乃至全国的网络媒体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发以手机为终端的网络文化产品。3G技术的推广,使得手机作为网络终端使用更为便利。同时,网络接人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的日新月异,也使得人们网络使用的门槛不断降低。随着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上网平台的便利,手机不仅是更便利的上网工具,同时也成为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手机上网的时尚色彩吸引年轻用户使用,从而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当前,整个互联网正从门户时代向服务时代过渡,从桌面互联网向掌上互联网转型。在移动互联网实现终端融合、业务融合和网络融合中,互联网产业必然重新洗牌,传统媒体将有新的作为。传统媒体应该努力适应形势,随时追踪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应用先进的通信手段,实现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型传播手段的有效结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开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产品、手机杂志、手机报纸、手机游戏等,抢占WAP市场。

培养和依托网络文化专门人才,开发优秀的网络文化产业项目。一方面,网络文化内容的选择、编辑、呈现方式等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同。网络环境下,数字媒体信息海量化、多媒体化、传播活动复杂化,为网络文化产业从业者进行信息的评价、选择、组织与内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产品中动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制作等,需要从业者掌握比传统文化产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河北省虽然拥有一大批IT应用型人才,但缺乏既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网络文化产业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有经验的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网络文化产业继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只有培养和依托网络文化专门人才,壮大主导网络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开发优秀的文化产业项目。才能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打造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電子期刊)具有传统杂志的页面形式,又能融合广播、电视甚至电影的信息表达形态,而最终的阅读方式需要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最大的优势是“打包销售”:新闻、专栏作家^的作品、广告、网络购物、与受众互动等一并抛售。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因其新颖的形态逐渐成为当前互联网新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们所做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网上随机抽样的68个样本调查中,“如果发行一种以河北地方特色为主打的电子期刊”一题的调查显示,有52.94%的人表示有兴趣阅读。在电子杂志的信息呈现形式的调查中,显示人们最喜欢的信息呈现方式是视频信息,见图1。

在网上随机抽样调查“如果以河北地方特色为主打的电子杂志想来用您的博客文章或播客视频,您是否愿意提供有关河北的博客文章或播客视频”一题的调查显示,有85.29%的人表示愿意提供。电子杂志可以在每一期力争推一篇博客文章或一个播客视频,打造“草根”明星,刺激博客、播客的访问量,并在博客。播客网页附上电子杂志的链接,实现与博客、播客的双赢。

笔者认为,河北主流的网络媒介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河北地方特色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建立并形成新的网络文化品牌,从而在本省乃至全国的网络文化产品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编校:郑艳

作者:王秋菊 马 婷

从网络新闻看网络文化论文 篇2:

网络语言文化与网络新闻

摘要:网络语言文化对网络新闻的选题、新闻语言、新闻标题及新闻风格等都有影响,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遵循一定的原则,反过来,网络新闻可以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能够促成健康向上的文化观。

关键词:网络语言文化 网络新闻 网络新词语 接受原则

网络语言文化是因为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通过网络词语的发展创新呈现出来的,它自然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可作为网络文化的代表。网络语言文化与网络新闻关系密不可分。网络语言文化时刻影响着网络新闻,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反过来,网络新闻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文化影响网络新闻

语言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当今的网络语言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语,这对丰富现代汉语语言词汇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正做着积极的贡献。网络语言拓宽了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度,使其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网络语言文化对网络新闻在思想上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由于新闻的特性就是求新,网络语言文化的创新特点自然能让网络新闻更容易接受,使其独具特色。

对网络新闻报道选题的影响。网络语言文化的创新推动了网络新闻报道观念的更新,引导新闻选题比传统媒体更前卫、更自由、更开放、更宽容。网络语言文化追求自由平等的特性,网络语言的任意性,促使中国传媒在对权力禁区的监督上向前迈出了突破性的步伐。现在许多传统媒体因为“规范”思想的制约害怕“犯规”,在社会监督方面仍不敢越雷池一步,而网络新闻则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先锋观念。如下面的新闻,在网上更容易发出或者只能在网上发出:

原瓮安县委书记调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遭质疑

中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 震惊全国的“6·28”瓮安事件发生大半年后仍有余波,被撤销瓮安县的一切党政职务的原县委书记王勤悄悄地“复出”,调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一职,这事被网民发现后网络论坛上一时议论纷纷。

对新闻标题的影响。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把网络新词语用到标题中,已经是网络新闻常见的现象。以下是一些网络新闻的标题:

阿雅与众美女明星PK 迅雷资讯

“悟空”改名“武昆”遭龙珠粉丝抗议 凤凰娱乐

最惊艳、最性感的刘备!美女团体COS三国各英雄 游久网

提前公映让团队抓狂 新浪娱乐

山寨也疯狂 《量子危机》终极收藏版上市圈钱 网易娱乐

这些新闻标题中画线的都是比较流行的网络新词。既然它们能被广泛地用到网络新闻中,说明它们不仅能被网民理解,而且很受网民欢迎。

对新闻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直接影响网络新闻的语言使用。为了让网民喜爱新闻,新闻作者很乐于引入网络新语,吸引、取悦网民。而网络新闻引用的网络语言,一般也是被广大网民认可的、喜爱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新潮的网络词语,也有前卫的语音语调等。

对新闻风格的影响。追求幽默、风趣、轻松自由的文风,是网络新闻受网络语言文化影响的又一方面。下面是网络贴吧发的一则新闻:

“天堂地府联合国居民身份证”现身网络

记者看到,帖子里的“天堂地府联合国居民身份证”,底纹和普通居民身份证几乎一模一样,上面印有“天堂地府”、“天地通用”、“天地户籍部”等字样。帖子一发,网友们纷纷跟帖,直言“太雷人、太封建”,也有网友表示很有创意。

下午,记者来到成都四圣祠北街和桂王桥南街的几家殡葬用品商铺,店铺里卖的都是些比较常见的纸钱、火烛。随后记者来到文殊坊附近的老街上,这里殡葬用品“超市”、“大全”有数十家,日常生活常用的“衣食住行”各种物品,在这里都能找到纸制版本。

这样的新闻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在网络中的点击率很高,也是网络上非常有特色的新闻。同样有趣的跟帖,让新闻主体更加增色,整个新闻则实现了很好的娱乐读者的效果。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新闻一直在提新闻的“三贴近”,即新闻应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因为传统的媒体离读者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尤其党报党刊,受党政领导干部官僚思想的影响,给读者明显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网络新闻则不,它一出生就混迹于草根中间,有一种天生的民本思想。自然,网络语言的幽默、风趣特性就同化了网络新闻的文风。和传统媒体新闻的古板庄重相比,它在行文上往往喜欢活泼、清新。

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原则

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文化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新词语的接受上。它对网络新词语的采纳会有一个甄选、使用、规范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过于前卫和过于保守都是不适宜的。根据新闻及网络的特点,它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形式上一致的原则。汉语网络新闻上出现的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必须能够融入汉语体系,与其保持一致,原则上应采用汉字,必须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网络语言以迅猛之势发展,对传统汉语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汉语文化及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外来语需经历语言、语法的汉语化改造之后,还要在语义上接受汉文化的严格考验,才能被汉语接纳。网络语言除了传统的汉字和标点符号外,还包括数字、符号、拼音和英文字母等。有些词汇彻底抛弃了汉语的汉字基石,不顾汉字的表意功能,增加了汉语的阅读难度,也无形中对汉语的根基形成冲击,并造成一部分受众对电视、报刊上时不时冒出的外文字母不知所云。对于上面提到的非汉字网络语言,网络新闻报道采用时要慎之又慎。

约定俗成的原则。网络新闻是面向广大网络公众的,因此,新闻必须选用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较为通行的那些网络语言。要把符合词汇规范化和群众语言习惯的网络语言,跟由于临时表达的需要而使用的随机词、随意拼凑而形成的网络语言区别开来。有些网络语言已经广泛普及,如“版主”、“黑客”、“博客”等,恐怕无人不晓。但如果有些网络语言完全丧失其本来面目,将传统规范的语汇彻底变乱,其概念的意指和符指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那些数字加符号加字母的网语表达方式,会让大多数人不知所云。如“201314”(爱你一生一世)、“KMP”(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这种表述恐怕就只能限于特定网民之间的交流,但必须接受时间的考验,所以不能轻易让它们登上网络媒体。青少年创造网络新词语的能力非常强,差不多网上天天都有新词跳出来。有些词语显然走向了恶作剧的极端,如近来青少年网民中火爆传播的“火星文”,往常的一句简单的话语被无数的繁体字、符号、冷僻字和乱码取而代之。这样的网络语言,网络新闻更要敬而远之。

不可替代的原则。一个词语在词汇家族中有其存在的地位与使用的价值,是由于它的特定的含义或特有的色彩,没有另外一个词语能代替它。传统的、固定的现有语汇系统,有时缺少能准确表达网络概念的新词汇,于是吸纳一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对提高网络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丰富新闻的语言表达及扩大网络新闻的影响力都有一定益处。如网络新闻里频频引用的“驴友”、“粉丝”、“潜规则”、“山寨”、“人肉搜索”等词语,所含的词义都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词语活泼幽默、方便时尚,极大弘扬了人们都喜爱的网络语言文化,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换用传统词语表达,根本不能把背后的网络语言文化展示出来,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可能表达不出。

传统规范的原则。网络新闻作为汉语语言文字在网络上存在的重要平台,对规范使用汉语语言文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要把粗话脏话等低俗化的网络语言拒之门外,同时还要考虑对传统语言的继承性。在一些小圈子中,网络流行语有滥用语言的现象,这是语言低俗化的一种表现。不作考证或者根本无从考证的事情,动不动冠以“史上最××”,动不动就云“都是××惹的祸”等,诸如此类的程式化语言,在网络新闻标题中有所露脸。并不是说这类语言不能使用,但用得过多过滥会让人觉得轻率、做作、哗众取宠、缺少个性,新闻传播效果和影响能力将会大大降低。至于那些庸俗的低级趣味的谩骂性的语言,更不能让其走进新闻的大门。

网络新闻可以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

语言只是交际工具,而新闻则肩负着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使命,所以新闻能吸收网络语言的新成果,而对其损害社会的部分有抵抗力。所以,另一方面,新闻能引导和规范已经创新的网络语言,并进一步统一和引导网络语言文化。

网络新闻能够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相对于网络语言交流而言,网络新闻是一支正规军。网络新闻的性质在于它先是新闻,而后才是网络的新闻。新闻是需要有规范的、有社会责任的,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读者。而网络语言交流则有很强的随意性,又没有多大的影响面。这样,网络新闻就有了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的资本。

规范网络语言应按其接受原则结合语言的实际进行。没有必要将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盛行于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网络语言毕竟有很强的随意性、流行性,所以它们中的大多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有的甚至一闪即逝,比如有的网民将“网络首页”(HomePage)称作“烘胚鸡”,没有赢得更广泛的响应,在网上仅仅闪现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本身有很强的稳定性、规范性,使用语言的多数人会在自己使用的过程中,将好的或者是方便的网络语言留下来,其他的不能被大众认可的或者是不够“幸运”的就惨遭淘汰了。所以一段时间之后,比如十年八年,人们再来整理这些词汇,再收进官方的或者是比较有学术权威的辞典里,这些语言就会成为规范的现代汉语语言的一部分。现在,网络语言刚一出现,有些人就认为它扰乱了传统的语言,于是,要进一步立法进行规范,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设防或清理。有些人还居然把语言看做是民族文化的围墙。我们认为,用这样的心态保护语言是语言的悲哀。实际上,为此出台法规条例,规定某些词可以用,某些词不能用,在实践中是难以落实的,最后很可能是一纸空文。

网络语言需要规范,网络新闻也能规范网络语言,但是没有必要去规范所有的网络语言。网络新闻应按照其对网络语言的接受原则引用网络语言,然后对其不符合一般的现代汉语语言规律或者可能被人们诟病的地方进行调整、改进。这样就实现了网络语言的规范。当然,网络新闻对网络语言的规范还需要普通的新闻作者而不是语言学者、专家来做,这就需要网络新闻的作者有一定的现代汉语语言的素养。如果网络上的新闻作者不具备这样的素养,那么他就可能没有规范网络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不了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一旦网络语言被合理地规范,会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容易被传播,同时也有助于网络新闻的传播。对网络语言的规范有以下几种情形:首先,对不适合的网络语言拒绝使用就是一种规范方式;其次,应对网络词语本身进行规范;再次,应对语言使用的方法、环境进行规范,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导网络语言应以健康向上的文化观作指导。尽管文化观也需要发展变化,但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多数人会接受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文化观,并反对低俗、颓废的文化。如果网络新闻寻求迎合所有网民,则有可能滑向低俗的深渊,所以应该注意抵御低俗的语言。乐观向上的文化观永远应该是人类文化观的主流。网络新闻也和其他新闻一样,不会是纯客观的,所以就应该本着为社会负责的精神积极支持乐观向上的文化观。由于社会的多样性,各式各样的文化观,比如颓废的、求奇的、扭曲的等都有可能出现,甚至会有一定市场。而网络新闻对那些东西只要有一个不支持的态度,它们就难以兴风作浪。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网络新闻不能远离那些非主流的文化观而支持乐观向上的文化观,它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也会出现危机。

网络语言文化与网络新闻总体上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的,二者的相互作用及效果需要未来广大网民的认可。用一句话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

N

作者:郭爱莲

从网络新闻看网络文化论文 篇3:

娱乐使用和网络新闻对青年政治认同的影响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高中生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娱乐使用和网络新闻对青年政治的影响方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正确的实行措施。影响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对青年的政治认同有一定的挑战,所以,应正确认识网络娱乐与网络新闻,从而树立青少年的正确政治观念。

【关键词】网络新闻;政治认同;青年群体

复杂的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对政治认识产生影响。一方面,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对青少年的政治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中,网友主观的情绪化与网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产生了冲突。高中階段,正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未来的政治认知与政治判断会产生重要影响。塑造正确的政治观念,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 娱乐使用和网络新闻对青年政治认同的影响方式

任何抽象性质的事物都有着两面性,政治认同是一种心理活动与文化倾向,本质上表现为对于政治权利的认同,其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网络娱乐与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对于整个社会的看法,其中提供的象征性文化资源表达了对政治的看法。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大众性,让青年接受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青年对政治观念的认知趋于多元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存在导致青少面对政治认识有着不同的方式。

2 娱乐和网络新闻对青年政治认同的挑战

2.1 娱乐和网络新闻对青年的意识产生影响

网络文化本身存在的多元性,导致青少年的思想与价值出现冲突,从而影响政治认识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多元化的网络新闻对于青少年而言,必然会形成多种不同的价值观,短时间内很难明白其中的对错,而这种不稳定性容易削弱青少年对共产主义的认同。二是传统意识形态受到打击,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娱乐与新闻传播下,青少年更加乐于接受这种娱乐性与互动性较强的媒介,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三是青年的主流意识受到挑战,在网络新闻下,会接受到更多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从而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认识不够,造成对社会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冲击。

2.2 娱乐和网络新闻对青年的民族与国家认同产生影响

娱乐与网络新闻的特性展现了以消费为中心的整体社会结构,这也体现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与物质较为充足的状态。这种新观念下,所强调的是享受乐观、追逐眼前利益、培养自我表现的方式。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基础上,其背后渗透着网络新闻与娱乐所倡导的价值感与生活方式。最终会潜移默化的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削弱青年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损害社会凝聚力。

2.3 娱乐与网络新闻对青年参与政治的途径产生影响

网络新闻与娱乐为青年参与政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推进了政治过程的简单化与民主化,为国家民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为青年的政治认同创造了新的途径。网络新闻使政治问题更加直接的呈现,青年也能通过网络对政府以及社会事件进行监督,虽然能增强青年政治认同的信心,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3 娱乐使用和网络新闻下实现青年政治认同的有效措施

3.1 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

外部政治效能对网络媒介新闻的使用对青年的政治表达具有影响,且内部政治效能也融合了网络媒介新闻。网络文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青年自我意识和身份的认同感,其最终目的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将网络文化环境下的特点作为政治思想的切入点,运用创新的方法与改革精神加以引导青少年自觉地走上正确的政治轨道,从而促进青年对于主流价值的认同感。

3.2 提升娱乐和网络新闻的导向力

在娱乐与网络新闻的环境下,各种思想文化表现的价值很难互相融合,网络的互动性不仅让人们直接参与了传播的整个过程,还能影响社会公共决策以及治理结果。所以,青年少必须对娱乐和网络新闻进行正确的使用,传递给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点,及时纠正其中的不良舆论。充分维护媒体文化对于青年政治事件的知情权与表达权,积极提供互动与交流平台,增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感。

3.3 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政治认同

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核心与灵魂。中华民族能够长久的立于世界上,其中作为重要的原因是爱国主义价值观所发挥出的凝聚作用。政治信任度越高的青年,合理的使用娱乐与网络新闻,其政治认同感也就越高。

4 结束语

娱乐与网络新闻文化是一种高度开发与包容的文化形态,在给青年政治认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们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以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为前提,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提升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青年的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1]卢家银,张慧子.网络新闻和娱乐使用对青年政治认同的影响——基于对北京三所高校的调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4):48-52.

[2]卢家银.舆论的动力中介:政治效能对青年政治表达的影响——基于中国大陆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3):102-111.

作者:赵元瑞

上一篇:建设公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阿尔伯特大学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