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2024-05-06

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共8篇)

篇1: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目录

一、调查报告

二、参考文献

三、附录

1、问卷样卷

2、问卷分析

3、心得体会

关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调查报告

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中,人际交往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应当学会的重要技巧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当网络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热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也成为我们需要掌握的。相对于现实中的面对面,网络交往时乃是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是指交往主体在网络上发生互动,并在交往过程中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网络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网络主体逐渐形成网络群体,虚拟社区,甚至于整个网络社会。网络中得人际交往是主体的社会行动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随着信息时代的高数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向纵深推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而今天的大学生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热衷于人际交往,网络交往自然也不例外。据调查(以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为例)发现,目前大学生上网率已达99%,且有85%以上的大学生会高频率地使用各种聊天工具与网友进行聊天。由此不难推测,今天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群体中的一股主力军。网络交往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在网络中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也是我们大学生所期望的。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

1.使用聊天工具(QQ,MSN等)进行网上聊天。据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拥有QQ号的已经占到99%以上,也就是说我们90后这一代大学生使用的聊天工具主要以腾讯QQ为主,且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当然,还有同时使用其他工具的,比如MSN等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聊天工具功能强大,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点就是其视频通话功能,这能够满足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通讯要求。当然,与网友之间交流使用的更多的是“手说”这一方式。聊天运用最多的就是全文本的聊天方式,所谓全文本,是靠手试敲击键盘输入文字,进行交谈,固有美其名曰“手说”。2.在BBS及论坛上发表意见进行交流。BBS即为电子公告牌,它和传统公告牌有一定相识之处,但是有大大超过了原有公告牌的功能和地域限制,主要运用于集体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互相讨论,集聊天为一体的工具,也是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的最主要平台之一。大型网站尤其是各高校的校园网上,一般都设臵有BBS,通过BBS,大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了解到学校,院(系)的各种动态,以及自己希望掌握的其他信息。论坛与BBS其实并无本质的区别,在论坛上发帖与网友进行某一话题的讨论也是大学生经常进行的网上活动之一。据调查发现,有40%以上的同学愿意在BBS发言或在论坛中发帖与网友进行交流。大学生处于BBS中或论坛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发言,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也成为大学生喜欢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3.使用E-mail进行交流。E-mail即电子邮件。据调查显示,有95%以上的同学有自己固定的电子邮箱。通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也是大学生最便捷,最实惠的网络交往之一。由于电子邮件可以一并传送附件,包括音频,视频文件,方便快捷。因此几乎所有同学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用电子邮箱于网友进行长话交流,短话一般用QQ等。还可以与网友之间相互传递对方所需要的文件,资料(比如一些音频,视频,图片等)。由于这个,E-mail已成为大学生在网上交流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有用工具。

4.在网络上游戏时进行的人际交流。据调查有40%的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大家都知道,在网络游戏中,创建自己的较色然后进行练级,可以在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中享受到现实社会中没有的一些乐趣。这其实自然而然的需要自己的角色与其他玩家之家之间进行人际交流,比如一起打副本,进行武器装备的交换等。这中间总是回加入一些游戏伙伴,从而成为网友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一次,通过网络游戏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交流方式。

大学生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1.流动变化性快及认同性选择。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而这个空间是通过一块很小的屏幕来展现的,一次我们看见的只有那么一块屏幕大。要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就必然会一纵即过,再加上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仅仅满足的不会是这一个类型的信息,而且个网站多如牛毛。这样流动性快是免不的了。还有一点就是认同化选择。正因为网络之大,使用大学生并不是跟什么都去进行交流的,而是会有明显的认同化选择。据调查发现,有60%的大学生希望结交的网友是“学习交流的伙伴”或“可以倾诉的对象”,而达到这样的一共识是需要靠这些因素的:观点,兴趣,爱好,年龄,性别,甚至于地区,学校等。调查表明,网友从新成为陌生人的原因中,“兴趣不相投”或“双方没有激情”占到86.6%因此要成为长期交流的网友必定要有一定的认同性。

2.网络人际交流的社区化。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度且追求高效率的社会。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中的交流也在同样体现着这一个特点。大学生同样也懂得怎么样交了达到最高的效率,那就是社区化的交流模式。在某一特定的网站上发帖,或建立某一特定类型的社群进行社区化交流,拥有共同兴趣爱好,或对于某一话题都有着强烈关注的大学生网友们通过加入这样特定的社区群体进行交流,大家一起部队发展,扩大社区群体规模,这样交流起来效率才更高。据查发现,82%的大学生愿意加入社区群体一起交流。因此,聪明的大学生们无疑会去选择这样一种有效率的人际交流方式。

3.网络人际交往中角色的虚拟性和平等性。与现实社会中直接真实,稳定的社会关系不同,在网络交往中,大家都是以一种扮演的虚拟角色进行的,可以具有“匿名性,可变性和多边性”,大学生在选择角色时,可以随意根据心情设臵不同的角色,畅所欲言。没有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限制。你也只是一个代号,他也只是一个代号,没有天然的权威,也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大家互为网友,网上交流之间的平等性关系可以得到充分的肯定。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应做到趋利避害

由于网络交往内容和空间的广泛性,有利于大学生更广泛,更快捷的进行人际交往,增强我们自身的人际交往技巧,运用可行化方式于现实的人际交往当中。再加上大学生本身的好奇心强且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在网络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与更多的网友并把他们当做我们自己的眼睛,去看到我们未曾见到过的另一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景象。增强我们自身的见识和才干,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然,如果我们本身就自控能力不强,由于网络上的信息量巨大且信息良莠不齐,更有一些低级庸俗的色情、暴力信息充斥其中,有的同学就可能迷失方向,从而丢失自己,被动的接受不良的信息。这样就危险了。因此,对于我们在网上交流是,我们定要做到趋利避害。

怎么样做到趋利避害?

1.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1)受到高等教育的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自我培养即提高自身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增强自身的控制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科学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为对照,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信息的筛选能力,对网络信息传播及网络信息行为的辨别能力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对于不道德的行为应予以正义的情感去制止或抵制。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增强自己的正义感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2)有一个正确的心理预期,良好的心理素质,严格按照自己的标准,以实事求是为依据,严格控制自己入网的目的、时间长短、次数。以一个良好的目的和网友交流,一定的时间入网交流,不能长时间上网而沉迷其中,做到收放自如。善于利用网上交流的有利面,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及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搬到网上与网友进行讨论,加强交流与沟通,扩大影响和覆盖面,达到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目的,实现良性交流。(3)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处理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认识网络的虚拟性,要善于将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和谐的统一起来,把网上交流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得交往中去,以其内容的鲜活性、角色的多样性来丰富自己的现实交往。(4)选择正规的网络交流工具和正确的交流方式,选择有利的“有益网友”进行交流,避开网友恶搞行为及信息。拒绝被动的接受不良信息。(5)运用科学知识,在用电脑进行网上交流的时候,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安装网络防火墙,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等方式,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良好无毒的网络交流环境。2. 对于学校而言。(1)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高校应当拟定具体的网络人际交往文明行为准则,加强学生对其的了解性。注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并在大学生的德育中增加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和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文明交往。(2)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排除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网络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对于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学生人格水平和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交往的流动变化快及虚拟性特点,更便于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和多样化心理辅导。因此,各高校都应该在网上设立心理咨询主页,传播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据调查表明,对比、大学生而言,我们更愿意通过网络心理咨询来解决一些常见的心里我问题。网络心理教育还可以培养大学生交往中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塑造教健全的人格,帮助我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3. 对于社会和家庭而言。(1)社会应该积极呼吁广大网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公约》,给自己和他人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大力度制定和完善各种网络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同时加大力度打击各种网络犯罪,严防其危害青少年及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各种网络法律制度的宣传。(2)家庭中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网络氛围,个家庭成员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沟通交流。以积极地方式使用网络,有条件的可进行远距离视频通话,加强在外大学生与父母亲子之间的有利网络交流。

参考文献:

1.骆风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J]. 2.中国青年研究,2005,(6):41.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 2002 4.乔虹 贾琳 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2)6.张敏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02)7.5.何仕 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引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9

关于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首先请原谅我们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网络生活已成为我们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网络人际交往逐步成为我们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希望得到您们的支持和帮助。其次关于问卷的填写,本问卷一个有五个部分,请您仔细阅读后填写。而答案本身没有正误之分,您只需要在符合您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上划“√”或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即可。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大约有几个网友

A50个以上 B 25个以上 C 10个以上 D 10个以下 E没有

3、您在网上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与人交流?(可多选)A聊天室 B QQ C BBS(论坛)D虚拟社 E E-MAIL F MSN G 其他

4、您多长时间与网友在网上联系

A每天 B一周五六次 C一周三四次 D一周一二次 E极少 F不固定

5、您曾将您的个人信息告诉过网友吗

A 是的,我经常这样做 B是的,但我很少这样做 C 从来没有

6、您和网友经常谈论什么话题

A时事 B历史 C校园趣事 D人生 E网络游戏 F其他

7、您最想认识怎样类型的网友 A共同游戏的玩伴 B学习交流的伙伴 C聊天倾诉的对象 D其它

8、您觉得怎样的网友才是知己,值得交往?

A他或她是一个要求有所回报的人。但是他或她耐心倾听您的心声,为您出谋献策。

B 他或她是一个经常直言批评您的人,但是批评您就是因为您真的是错了

C他或她是一个性情变化无常的人。有时让您非常生气,有时让您哭笑不得,有时让您非常钦佩

D他或她是一个默默为您奉献的人。在您失败的时候,鼓励您;在您胜利的时候,祝贺您并且告诫您不要骄傲。E 其它

9、您和您的网友能做多久的朋友?

A 1个月 B 1个月 C 1年 D 长久

10、您和您的网友重新成为陌生人的原因 A兴趣不相投

B在很多事情上,观点十分对立 C发现双方没有了激情

D网友做了一件对不起您的事情

11、交网友,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影响

A使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B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C使自己学业荒废,整天胡思乱想,身陷于网络幻想之中 D使自己和现实中的其他同学的关系更差,更加孤立

12、网络在您生活中重要吗

A极其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较不重要 E极不重要

13、您对网络交友的看法是什么

A网络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面积,这是一种好的交友方式 B网络是虚拟的,这是一种不好的交友方式 C 说不清 D无所谓

14、总体而言,您对自己目前的网络人际关系是否感到满意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较不满意 E极不满意 F其它

15、您觉得怎样做才能使网络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问卷分析

第1题 您的性别: 选项

比例 男

66.67% 女

33.33% 第2题 您大约有几个网友 ? 选项

比例 A50个以上 46.67% B25个以上 20% C10个以上 6.67% D10个以下 20% E没有

6.67% 第3题 您在网上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与人交流?()可多选 选项

比例 [A]聊天室

13.33% [B]QQ 100% [C]BBS(论坛)70.33% [D]虚拟社区

20.67% E] E-MAIL 85% [F]MSN 6.67% [H]其他(请说明)人人网 15.33% 第4题 您多长时间与网友在网上联系 [必答题] [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每天

26.67% B一周五六次

0% C一周三四次

20% D一周一两次

26.67% E极少

0% F不固定

26.67% 第5题 您曾将您的个人信息告诉过网友吗 [必答题] [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是的,我经常这样做 13.33% B是的,但我很少这样做

60% C从来没有 26.67% 第6题 您和网友经常谈论什么话题?[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时事

26.67% B、历史

20% C、校园趣事

20% D、人生

46.67% E、网络游戏

6.67% F、其他

40%

第7题 您最想认识怎样类型的网友?()[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共同游戏的玩伴

13.33% B学习交流的伙伴

40% C聊天倾诉的对象

40% D其它

6.67% 第8题 您觉得怎样的网友才是知己,值得交往?[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他或她是一个要求有所回报的人。但是他或她耐心倾听您的心声,为您出谋献策。

13.33% B、他或她是一个经常直言批评您的人,但是批评您就是因为您真的是错了 33.33% C、他或她是一个性情变化无常的人。有时让您非常生气,有时让您哭笑不得,有时让您非常钦佩。0% D、他或她是一个默默为您奉献的人。在您失败的时候,鼓励您;在您胜利的时候,祝贺您并且告诫您不要骄傲。

40% F其它

13.33% 第9题 您和您的网友能做多久的朋友?[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1个月

26.67% B、半年

33.33% C、1年

6.67% D、长久

33.33% 第10题 您和您的网友重新成为陌生人的原因[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兴趣不相投 33.33% B、在很多事情上,观点十分对立 6.67% C、发现双方没有了激情

53.33% D、网友做了一件对不起您的事情

6.67% 第11题 交网友,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影响[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使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20% B、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60% C、使自己学业荒废,整天胡思乱想,身陷于网络幻想之中

6.67% D、使自己和现实中的其他同学的关系更差,更加孤立

13.33% 第12题 网络在您生活中重要吗?()[单选题] 选项

比例 A极其重要 33.33% B比较重要 33.33% C一般 8 20% D较不重要 13.33% E极不重要 0% 第13题 您对网络交友的看法是什么 [必答题][多选题] 选项

比例

A网络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面积,这是一种好的交友方式

53.33% B网络是虚拟的,这是一种不好的交友方式

26.67% C说不清

40% D无所谓

0% 第14题 总体而言,您对自己目前的网络人际关系是否感到满意?()

选项

比例 A非常满意 13.33% B比较满意 53.33% C一般

13.33% D较不满意 13.33% E极不满意 6.67% 其它

0% 本次实践课调查过程的心得体会

我们小组这次的实践调查的题目是《关于大学生网络人人际交往情况的调查》,当我们选择这个调查课题的时候,我们小组显得格外的兴奋,因为这是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工作,也是我们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人生有许多回第一次,而每一次都是不同的,自然,得到的体会不同。当我们小组选择这个课题后便开始讨论用什么方式方法调查,我们的讨论十分激烈,讨论了很久,最后我们确定了可行性强的办法—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资料,还像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虽然现在很有成就感,但当时的感觉是大不相同啊。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万事开头难”。

组员们拿着一摞摞的问卷在寝室、教室和图书馆三地游走,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都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们在以后的调查中可以改善提高。总的来说这次调查是很顺利的,很快就做完了。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总结了一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作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臵要便于被访问者接受。同时在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同学们多交流,从交流中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认识。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精确,做出客观真实的分析和评价。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买入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篇2: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基于xx大学的调查

尊敬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本次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了

解xx大学大学学生对使用社交网络服务(包括微博、人人网、空间、腾讯朋友

网等等)的一些基本的情况。您所填写的资料仅供学术研究,且无需署名,请

您放心填写。您的参与对对我们的调查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们衷心感谢

您。非常希望您能真实客观地作答。

填写说明:1.本问卷除用括号特别说明的外,均为单选,填写时请在选项的代表

字母上打“√”,或者在____上填上适当的内容;2.本问卷所指的社交网络服务

包括微博、人人网、QQ空间、腾讯朋友等之功能相近的网站;3.请您根据实

际情况和第一反应填写。

2014年3月

一、基本信息:

A1、您的性别:

1、男

2、女

A2.您的年龄:______

A3、您所在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A4、您来自:

1、大中城市

2、县城

3、城镇

4、农村5.牧区A5、您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站有哪些? ________(可多选)

1.人人网2.微信朋友圈3.QQ空间、腾讯朋友4.微博5.豆瓣6.其他

A6、您选择以上社交网络服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可多选):

1.方便跟老同学或朋友保持联系2.结交更多朋友、拓展人脉3.获取、分

享信息4.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展示自我)5.排遣压力,游戏娱乐

6.寻找志趣相同的群体7.随便浏览,打发时间8.了解身边的同学朋

友的最新动态9.了解最新资讯10.其他

A7、从您注册第一个社交网络账号开始,至今使用社交网络已经多长时间?

1.2年以下2.2一 4年3.5一 7年4.8年以上A8、您登陆社交网络的平均频率为多少?

1.每天若干次2.每天一次3.每隔两三天4.每隔一周左右5.一周以上

6.很少登陆,有事才登

A9、您平均每次登陆社交网络的时长约为:

1.30分钟以内2.30分钟一1小时3.1一2小时4.2一3小时5.3小

时以上

A10、你使用社交网络时一般对时间有所控制吗?

1.没有2.想过,但没能控制住3.有时有4.一直有控制

A11、您多长时间不上社交网站会感到不适?

1.3天以下2.1周以内3.1一4周4.不上也行

二、社交网络中人际交往情况

B1、目前您在社交网络上大约有多少个好友?

1.100以下2.100-200 个3.200-300个4.300-400个5.500以上B2、从原本在生活中就认识的朋友数量在您的社交网络好友中占了多少比例:

1.20%以下2.20%—50%3.50%—80%4.80%以上

B3、请对您添加新好友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顺序选择三项序:________(填

写序号即可)

1.学校和专业2.网名或相貌3.兴趣爱好4.性别、年龄

5.家乡或所在城市6.社群关系7.其他________(请注明)

B4、您通过何种途径添加好友:________(限选三项)

1.站内搜索找到老朋友2.通过原有朋友认识新朋友3.随机访问

4.他人申请5.网络平台的好友推荐6.其他________(请注明)

B5、您最活跃的社交圈是:

1.大部分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朋友2.通过网络,游戏认识的朋友

3.父母长辈、老师4.其他________(请注明)

B6、您在社交网络上和人交流得多话题有哪些?__________(最多可选3项)

1.时事2.娱乐或者综艺话题3.生活琐事4.就业或学习5.感情

6.游戏7.其他__________(请注明)

B7、您认为相比较现实生活和网络中,您和其他人的交往深度如何:

1.网络中更为深入2.现实中更为深入3.都差不多4.不清楚

三、社交网络使用特征情况

C1、在社交网络上跟在生活中原本就认识的人进行交流和跟不认识的人进行流

(评论、留言等),您更喜欢哪种:

1.喜欢跟不认识的人交流远远超过跟认识的人交流2.相对更喜欢跟不认识的人交流多一些3.两者差不多4.相对更喜欢跟认识的人交流多一

5.喜欢跟认识的人交流远远超过跟不认识的人交流

C2、在社交网络中,您进行人际交往主要的心理状态是:

1.渴望交到不错的新朋友2.渴望认识更多的异性朋友3.渴望和老朋友

恢复联系4.不清楚自己状态,就是跟着潮流走,随便玩玩

C3、那些通过社交网络认识的新朋友,您希望他们认识生活中的你吗:

1.非常希望能建立联系,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2.无所谓,顺其自然

3.不希望他们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C4、您习惯在社交网络个平台上:

1.表达开心的事情或情绪2.发泄、宣泄压力,表达自己的不满、郁闷

3.喜怒哀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分享到社交网上4.什么都不表达

C5、您登陆社交网站,除了浏览好友信息之外,还会做其他操作(如头像更换、转帖/分享、发布照片、发布个人状态/记录、玩游戏等)吗?

1.几乎每次登陆都会2.有时会3.偶尔会4.从来不会

C6、您在社交网站上注册的个人信息和头像的真实性是:

1.完全真实2.大部分真实3.虚实各半4.大部分虚构5.完全虚构

C7、您认为校内网个人主页中的留言及评论的数量说明了什么:

1.受欢迎程度2.人际交往范围3.不能说明什么

C8、您觉得在社交网站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如所展示的页面形象)是怎么的:

1.真实、完整的自己2.自己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3.真实、但是经过修饰

美化的自己4.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5.完全不是自己

6.不知道,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C9、您是否在社交网站上会表现出与现实中不同的一面?(如现实中沉默,网上

却很活跃)

1.有,比较明显2.有一些,不太明显3.不太清楚4.绝对没有

C10、您认为您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头像的选择,背景音乐的设置,每日日志的描述,兴趣爱好的展示等)是否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1.非常有影响2.可能会有影响3.没有太在意4.不会有太大影响

5.没有任何影响

C11、在多大程度上会为了自身形象而有意识地注意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

1.非常注意2.比较注意3.无所谓4.不太注意5.根本不注意

C12、你在使用社交网络过程中经常做的事是哪些?_____________(最多选5项)

1.和好友聊天2.结交新朋友3.使用站内信箱4.与好友分享精彩网址

5.写影评、乐评6.漫无目的,消磨时间7.更新自己的空间或者看留言并

回复8.查看好友的空间、动态,看贴并回复9.查看陌生人的空间日志相

册、动态等10.搜索寻找熟人(同事、同学、朋友)11.和好友一起玩游戏

12.参与线下活动13.其它__________(请注明)

C13、社交网络最吸引您的功能有哪些?___________(可多选)

1.分享/转贴 2.记录/微博 3.游戏 4.写日志 5.图片/相册 6.留言 7.评论 8.查看好友动态 9.在线聊天10.其他________(请注明)

C14、在以下需求中您认为在社交网络中有哪些得到了满足________(可多选)

1.习惯需要2.归属感3.情感诉求4.获得尊重与认同5.个性展现

6.求知好奇心7.自我实现

四、社交网络与人际交往

D1、您觉得使用社交网络后你觉得跟生活中现有朋友关系有什么变化?

1.比原来疏远了2.比原来关系更亲密了3.跟原来一样没什么变化

D2、您认为自己在社交网站上是否扩大了交友圈?

1.扩大了交友圈,通过社交网认识了很多朋友2.扩大了交友圈,通过社交

网认识了一些朋友3.没有扩大,与之前差不多4.不清楚

D3、社交网络增加了您与别人的交流次数:

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确定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D4、参与社交网络后,您内心的孤独感?

1.我不再感到孤独2.减少了一些孤独感3.几乎没有减少,依然孤独

4.没有感到孤独D5、您觉得网络社交与现实交往相比更轻松、更自在吗?

1.经常是 2.偶尔是 3.不是 4.不清楚D6、我希望能够通过社交网络来弥补与熟人交流时存在的缺憾,使交往更和谐

1.完全符合2.比较符合3.不确定4.不符合5.完全不符合D7、您在社交网络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愿意交流的群体吗?

1.十分赞成2.赞成 3.一般赞成 4.不赞成 5.不清楚D8、您在社交网络上能否联系到你想联系的人?

1.都可以2.大部分可以找到3.只能找到少部分4.几乎不可以找到D9、在社交网络上,与您交往频率大的人在现实中与您交往的频率:

1.非常频繁2.比较频繁3.时有时无4.非常少联系5.不联系D10、你觉得社交网络的过度使用会对您产生什么影响?

1.沉迷其中,不利于现实人际交往2.会促进现实人际交往3.没有影响4.不知道,没有沉溺过

D11、你觉得社交网络服务对你的人际交往:

1.利大于弊2.有利也有弊3.弊大于利

篇3: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 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 有朝气、爱玩、喜欢新鲜事物。他们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交界处。因此, 他们的人际交往也因身处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都比较单纯, 他们的交往没有太多的功利掺杂其中, 注重的是感情的交流, 重视真诚的交往, 交流的对象也往往是年纪差不多的人群, 他们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友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明显的迫切性。因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 他们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希望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有很强的存在感。所以, 精力旺盛的大学生们对人际交往的渴求极其强烈。

最后, 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比较狭窄。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安静的校园, 与社会接触不多, 交际圈较小, 学生之间交往也比较单纯, 很少使用技巧。因此, 大学生普遍缺少真正的交际技巧, 交际能力较弱, 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也较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充斥的网络世界, 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网络文化便潜移默化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虚拟性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而无法自由自在地活动, 也无法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角色, 而网络世界则可以帮人们实现这个愿望。在网络文化的大环境下, 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心里理想的角色自由地与别人交流, 这个形象常常和现实中的角色形象有所不同, 甚至完全颠覆。因此, 这种脱离现实的角色扮演与人际交往, 使得网络文化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虚拟性。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放性

和传统文化相比, 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不同地域的人都可以相互交流, 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方便简单。大学生可以尽情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与别人交流, 而且交际对象的范围也很广, 各个地方、各种职位、各种类型的人均可以成为交流对象, 这无疑开阔了大学生的交际圈, 使其不再局限于校园之内。

(三)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一个中心, 在网络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不存在现实生活中地位高低的现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同时也可以与所有人平等交流。网络不仅是一个交流平台, 同时也是一个表达自我感情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而不必考虑现实中的种种因素。一方面通过情感的宣泄能够减轻压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平等意识, 使其不要太过自我。

三、网络交际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随着网络交际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交际也已经摆脱传统交际的地域时间的限制, 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交际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显著优势,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最主要的平台。伴随着网络交际而生的各种网络交流工具, 如QQ、人人等聊天软件, 还有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 大学生作为这些平台的主要用户, 其人际交往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

网络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开放性的网络使大学生的交往变得更加灵活, 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和过去的好友联系, 还可以实时关注老友的动态, 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使友情不会因为地域而中断。同时, 大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有着相同的爱好, 相同的理想。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一些网上的兴趣小组或者交流群, 与不同的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通过网上交流,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相互理解和合作, 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 可谓是一举两得。

网络的互动性也使人们相互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大学生可以在网上无障碍地与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人沟通交流, 可以使大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增强。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人, 他们在现实交往过程中不敢与别人做面对面的交流, 但是在网络交际的环境下, 他们则不必考虑那些因素, 可以在网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必感到害羞或尴尬, 这对改善内向学生的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 人们在利用手机等交流工具的时候, 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考虑用词或者回复, 避免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许多不便。大学生通过网络交际, 极大地丰富了交际圈, 扩展了视野, 有利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四、网络交际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 网络成瘾症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一个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高中近乎封闭式的管理, 繁重的学习压力和紧张的学习氛围, 压的每个学生喘不过气, 而到了大学, 自主的学习模式和轻松自由的生活环境都容易使大学生有一种“脱离苦海”的感觉, 相对的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 而网络也成为大学生放松身心最好的工具。很多学生过度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 严重的甚至几乎与外界脱轨, 因为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尽情宣泄情感, 直抒己见, 再加上网络游戏等给人一种虚幻的荣誉感, 就更容易使大学生沉迷网络, 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容易导致大学生性格扭曲, 孤僻不合群。

其次, 网络的虚拟性也是吸引大学生网络交际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角色常常与现实生活差别很大, 甚至完全不同, 与现实生活的过度悬殊往往会使大学生形成多重人格, 如偏执型、自恋型、边缘型等多重或双重人格。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 因为网络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他们通过不断地变换身份、背景, 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形象, 给自己营造一种虚幻的满足感, 这更容易使他们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自己应尽的职责, 同时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络聊天, 会使他们缺乏与身边朋友的交流而过度沉迷于虚幻的网络, 不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交际心态, 容易使其患上社交恐惧症或多重人格, 无法使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 网络自身的监控性很弱, 使其成为犯罪多发地带。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犯罪欺诈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条件, 加之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强, 容易上当受骗。还有一些大学生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失意或者挫折, 从而选择在网络世界里宣泄情感, 逃避现实中的责任。久而久之, 就会使他们养成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选择逃避的习惯, 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 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他们不必遵循现实交际中的道德原则, 不守信用、欺骗等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最后, 网络的虚拟聊天使网恋变得越来越随意, 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了一时的兴趣而随意进行网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是真的想和对方谈恋爱, 有的只是因为一时的寂寞或者兴趣而开始一段所谓的恋情, 因为双方都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结束恋情而不需要负任何的责任, 这种网恋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还会使他们养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使他们在情感上较为随意, 无法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恋爱观, 对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五、发挥网络文化积极作用的意见和措施

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人际交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网络的快捷性为人们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网络的高效性和互动性也成为大学生选择网络交际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络交际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使其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最大化。

(一) 学校应加强网络监管

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 有利有弊, 所以我们必须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其对社会有利的一面。无论是在现实交际中, 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交际中,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交际影响都很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但网络文化鱼龙混杂, 有好有坏, 所以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虽然目前网络监管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漏洞。因此, 还需要法律手段来进行监管, 规范网络交际, 创造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

(二) 强化学生自律能力

虽然当前网络监管不断强化, 但是因为网络交际特有的隐匿性, 使得监管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 除了网络监管, 我们还应该加强自身的自律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文明网络的道德讲座、贴发宣传海报等形式, 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以免上当受骗。同时倡导大学生文明上网, 合理分配时间, 不能过度沉迷网络而延误学习。学校应该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教导学生抵制不良的网络文化, 为创造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营造文明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包罗万象,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宣传活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 使学生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日常交际。

参考文献

[1]王莉, 卢桂桃.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 (02) .

[2]姚静仪.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04) .

篇4: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往的变化与特点

·交往主体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学校中真实的教师,也是互联网上虚拟的教师。学生作为交往主体逐渐与教师进行平等交往,师生个体间进行交往的可能性增加,传统的师生交往主体的单一性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取向。同时,由于每个学生个性不一,因此它还呈现出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交往关系趋于平等

交往本身就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交往双方的相互承认及在交往机会、权利和道德上的平等。在传统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之间几乎没有平等的沟通和交往。网络出现后,信息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发布信息比较自由,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控制者,主体的交往控制权可依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调整、设计与安排,既可以在不同主体间均衡分配,也可以高度集中。通过网络交往,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增强自信,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教师。

·交往场景的异时空性

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师生交往扩大了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可进行两两交流,也可进行多主体的大众化交流。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非面对面或非即时的交流,从而减轻了人际交往的压力,教师也可从无法与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即时交流的难题中解脱出来。采用网络的多种交流方式进行异步交流,师生之间的交往主题也能得以延续。有学者按照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把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分为同步同地式、同步异地式、异步同地式、异步异地式等4种。

·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与内容的多样性

师生在原来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上增加了教师—网络—学生的人机交往方式,交往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因此具有间接性。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师生都会积极地在网络中寻找资源,并将其作为交往的内容之一;师生之间的交往内容除教学信息外,还包含情感、兴趣爱好等,由此体现出交往内容的多样性。当然,师生交往不能完全采取这种形式,否则会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交往手段与方式的多样性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师生交往不再以语言作为唯一媒体,而可以采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交往方式逐渐多样化,如E—Mail、QQ、论坛、讨论组等。交往媒体与方式的丰富多样,能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声像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目前网络环境下师生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往主体仍然存在片面性

网络为交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交往的形式和时空等发生了改变,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作为教育或教学活动的背景或条件,通过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展开。师生交往只是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的条件。

·师生双方缺乏情感交流

首先,师生交往大多还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进行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情感、理想、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仍然被忽略;其次,网络给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太善于言辞的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交往方式,他们不用直面教师,就可以请教、解决问题。网络中都是符号化信息的传递,这使得面对面交流的神态、手势等肢体语言信息不复存在,教师的性格、气质、人格魅力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也会受到抑制,导致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相对冷漠。

·网络与人机交往的特性对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双向交互性、即时性等使得网络中把关人的权利被分化,其作用也被弱化,导致信息良莠不齐,对学生的社会化产生了消极影响,如道德意识弱化、人际关系冷漠等。学生长期进行人—机交往,在人—机—人的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符号化、抽象化。师生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学生向同辈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都相对减少。缺乏了一定的学生间的相互激励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可能会导致学生合作精神、爱心和自信心的缺失,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其社会化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人际交往与人机交往的反差增加了师生适应的难度

在人际交往中,师生往往是不平等的,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在人机交往中师生关系趋于平等。在真实情境中,教师主要与本校、本班的学生交往。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教师则可以与天南海北的学生进行交往,学生也可与真实环境或虚拟网络中的教师进行交往。因此,人机交往面很广,而人际交往面相对较窄,这就增加了师生在现实与虚拟、平等与不平等的交往关系中转换并较快适应角色的难度。

发挥网络优势.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

·重构教育交往价值,走向交往式教育

对教师而言,教育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完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创造自我;对学生而言,教育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不断塑造新我。所以,体现生活价值要求的教育应该是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的统一,并以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此目的性价值引领工具性价值,始终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中的交往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生活关系”,师生在“生活”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进行交往和生活,并体验、内化生活的要求,建构自我。

·弘扬主体间性的师生交往关系

主体间性是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互识”是指主体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所达成的相互理解,所形成的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共通性。通过对共同事物达成的共识,主体才能达到深层的互识。因此,主体间的互识和共识是相互作用的。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交往关系趋于平等,我们更应该弘扬这种主体间性的交往,把这种精神交往纳入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正确认识网络环境下师生角色与师生关系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从以知识为基点的控制者转变为以情感为基点的引导者。网络表征方式的变化使师生以同样的存在形式出现在网络上。所以网络中的教师不再是社会的代言人,师生之问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新型的师生观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

·积极构建网络支持下的师生交往模式

目前关于网络支持下的师生交往模式的研究不多,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师生之间真正意义的交往、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借鉴人类学中研究人种志的方法,真正走入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生活,通过与师生的接触、互动去了解他们交往的初衷、内容、方式等各方面的问题,构建网络支持下的有效的师生交往模式。

网络对师生交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与传统的师生交往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其特殊性。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师生交往与网络的关系,研究网络支持下的师生交往模式,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吸取传统条件与网络环境下师生交往各自的长处,实现师生交往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实现师生主体间性的对话,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篇5: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

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上网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特点有:认知型;游戏型的娱乐心理;表现型;情感型m。关于重庆市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动机,经过统计得出主要有获取知识信息、情感交往、娱乐、商务、网络管理等。在台湾,张老师月刊与网站进行“2000网络爱情调查”也发现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四大主要目的是:打发时间、拓展生活领域、分享秘密心事与寻找爱情。

香港青年协会(2000)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该研究以香港的中学生、预科生、大专生、大学生、研究生为被试,探讨表少年沉重的网上价值取向、网上实际行为与平日非上网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在网上行为中,看网上报纸、收集材料的有60.7%,玩ICO/ehat room的有45.8%,看娱乐信息的有19.8%,用email发贺卡的有16.1%。同时对实际生活中相应的一些行为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发现,网上交往行为和平日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就目的性、真实性、影响性等众多指标来看,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主要表现出以下具体问题:因缺乏正确的目的表现出重娱乐轻学习的倾向:因为迷恋网络而过度投入,形成重虚拟轻现实的现象:因沉迷于网络、迷信网络功能而忽视现实交往,存在重人机轻人际交往的现象:因忽视网络伦理而存在虚假和欺骗现象等。

篇6: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摘要:主要讲述人际沟通及重要性,大学生人际交往概念及意义,并且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应如何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关键字:人际沟通 重要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 网络 培养 正文:

众所周知,人际沟通能力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在平时人际交往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当人进入社会时,接触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人际沟通就成为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了。

一、人际沟通极其重要作用(1)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换,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沟通存在于管理的每个环节。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便捷性决定了沟通的质量。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指你的行为适合情境,并帮助你实现个人或关系目标的程度。沟通能力具有一种对特殊作用情境的评估功能,离开特定的沟通情境参量就无法对这种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估。沟通能力可分为两种水平:表面水平,它说明某人经常表现的实践中有效和适当的沟通行为,称为表现能力。深层水平,包括我们为工作所必须知道的每一件事,称之为过程能力。它由所有的对产生适当表现所必须的认知行为和知识组成。所以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借助信息交流而达到沟通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语言交流能力,也包括非语言交流能力。(2)人际沟通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进行人际沟通?为什么它会如此重要?这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你每天都要和它接触,你用人际沟通来维持现有的人际关系并且拓展新的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变得愉悦欢快起来。而这些都只是为什么人际沟通如此重要的一小部分理由。在《沟通的力量:成功人际交往12法》中提到,人际沟通具有广泛性。我们都有人际关系,所以我们都离不开人际沟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际沟通就像日常生活当中的睡觉、吃饭或者穿衣一样在平常不过了。有时候,我们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人际沟通,而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又会通过电话进行人际沟通,比如和那些远方的亲朋好友进行通话。甚至,我们还会通过电子邮件、即时信息等方式在互联网社区中与他人进行交流。也就是说人际交往无处不在。人际交往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沟通交流来解决。但是现实中的许多问题,确实由糟糕的人际沟通所造成的。所以提高我们的人际沟通的技能,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结果并不仅适用于亲密关系,有效的沟通还能改善友谊关系、医患关系、亲子关系还有商家与顾客的关系等。人际沟通还能改善我们的身心健康。人际沟通能部分满足我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生理需要,亲密的个人关系对身心的健康十分重要。

二、大学生人际沟通

那对于大学生来说呢?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渠道,具有隐秘性、包容性、补偿性和时空便捷性,为现代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信息的混杂、环境的虚拟和大学生自身应对的乏力,网络也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弱化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协议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是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网络对人际沟通的“双面性”

网络的产生和飞速发展是20世纪末的一个奇迹。网络构建了一个虚拟社会,扩大了人际关系圈,促进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沟通。网络沟通就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以文字、声音、图像及其他多媒体为媒介的沟通方式。网络沟通的特点就在于超时间性、超地域性和沟通双方的互动性。然而,任何事物都要有两面性,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把“双刃剑”。

(1)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1.网络会减少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机会,相对于以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如今只要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就还可以了。在网络交往代替现实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显示交往时间日益减少,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越来越冷淡,越来越疏远。通俗点说,大学生们宁愿上网聊QQ、MSN,也不愿和同学朋友出去聊天沟通。

2.对于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网络环境有一定的不真实性,在网络中的交往不一定了解真实的对方,无法辨别对方是好是坏,有一定的危险。而且网络交往会是大学生不会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而更多的习惯“人机交往”。

3.网络冲击大学生的传统交往,减弱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网络交往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引发心理危机。众多心理学家认为:网络在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同时,无情地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引发了许多心理危机。网络沟通减弱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人际交往,忽视了人际沟通知识的学习,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践锻炼,影响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2)网络对于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

网络便捷快利的特点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人们想要沟通交流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大大节省了人人交流的麻烦,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对于现今社会的人与人交流沟通,网络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五、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培养

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沟通有利也有弊,对于网络的好,我们要善以利用,对于网络的弊端我们要避免。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是主流,但也存在着消极影响。网络时代极易让大学生淹没于其中,大学生在对高新技术做出迅速反应的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人际交往之中。他们中的一些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主义流行,缺乏安全感;各种变异行为,心理疾病增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加上过度沉迷于互联网中,减少与社会、家庭沟通的机会,从而导致家庭与社会价值观的日趋淡漠。因此,网络对大学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网络的汹涌浪潮,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降低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冲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网络人际关系,提供一个使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

1、坚持预防,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教育和引导。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沟通已经成为日常交往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扬长避短,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的关系。

2、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加强网络管理,关闭各种有害信息的进出口路径,同时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检察,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在网上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学生要及时给予警告,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尊重网络行为规则,维护网络世界的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提高其在网上交往过程中的社会性和规则性。

3、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选择、学会鉴别,自觉抵制那些低级、劣质和反动信息的侵蚀与诱惑,从而避免各种困惑、失落与盲从,减少大学生在网络中人际交往的危险因素。

4、鼓励大学生积极培养人际沟通意识。当前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的适应不良,主要是不想沟通,不善于沟通。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沟通需要艺术,需要技巧,需要幽默,需要化解,这些都是大学生所欠缺的。针对这些,可鼓励大学生多结交,多表达,善于倾听,善于处理矛盾,做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得心应手。

5、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当代大学生,在具备意识后,就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多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多尝试节目主持,活动组织、广告宣传等角色,在角色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

大学生应该在网络时代的人际沟通交往中,正视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积极、多渠道的加强现实生活中沟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篇7: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网络交往在促进大学生人格积极发展的同时,也使部分大学生的人格产生扭曲。为适应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网络人格的形成,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引导,把网上行为与网下行为联系起来;加强网络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强化思想引导,形成良好的网络品德。

作 者:王生卫 黄晓娟 作者单位:王生卫(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 100876)

黄晓娟(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篇8: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在大众传媒流行元素出现的背景下, 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出于保护传统媒介的目的,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媒介素养的观点, 号召学生甄别和抵制, 从而避免大众传媒的腐蚀和影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 媒介素养的内涵也不断扩展, 出现了如电视素养、媒介传播等多层次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Elizabeth Thoman提出了“信息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思辨反映的能力”等一系列的媒介素养内涵, 推动了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蓬勃发展;加拿大研究机构CML将其定义为“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评估信息能力、表达和创造能力、参与能力”。我国学者卜卫认为, 网络素养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媒介的使用能力、判断能力、创造和传播能力、利用媒介发展自己的能力。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 媒介素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能力, 另一方面指判断、利用、创造等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 媒介素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出于保护理念的媒介素养教育, 不论是保护传统文化免受不良媒介信息的冲击, 还是保护受众远离不良媒介信息危害;第二个阶段是提升受众辨识能力以增强自身免疫, 使之能够增强安全意识, 实现在不良媒介信息中的不受危害;第三个阶段即信息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培养, 重点是培养受众的创造能力, 使之能够利用媒介促进自身成才。本文则着眼于网络文化安全角度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二、当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总体上来看,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作用是积极的。但不能否认, 在总体健康的背景下, 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负面影响。

1、海量信息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迷路”。

信息海量增加、广告铺天盖地、个人严重“超载”是网络的现实状态。正确的和谬误的、先进的和低俗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各种信息真伪难辨, 对大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

2、隐匿状态容易使大学生行为失范。

拿网络色情信息为例, 从木子美到流氓燕、从铜须门到艳照门, 以及大量出现的网络暴力色情游戏, 网络作为“社会系统之抽离”这种特殊环境, 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模仿, 造成自我约束意识下降、网络行为失范等负面影响。“网聊”、“网恋”取代了现实恋爱, 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低的责任感, 合则两聚、不合拉黑, 从游戏网络到游戏人生,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如何正确地评估网络信息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3、网络传播的易操作性使大学生信息传播中责任缺失。

有别于现实社会的信息传播, QQ空间、人人网社区、微博等方便快捷的社交平台, 给予人们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 也使得这种信息的传播以更极端的方式出现。“标题党”、“网络水军”等现象, 就是对这种信息传播机制的极好说明。如2011年“金泉少侠”策划的“跪行妈”事件, 肖亚琴“死而复生”事件, 人们在质疑网络炒作行为的诚信性的同时, 也发出“伤不起”的感叹。在这种网络环境下,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成为当务之急。

4、网络的无穷魅力容易引起大学生网络沉溺。

新闻阅读、音乐欣赏、网络游戏、即时通话以及网络扩展至手机终端, 使得大学生深入网络并享受其乐趣, 从一开始的“拇指一族”发展到“五指一族”, 即一双手的各五根手指成为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以价格低廉为特征的网上购物反而刺激了大学生消费主义的盛行, 因为网上购物便宜反而多花钱;用手机也能发帖则使得网络不拘限在人和计算机之间, 而发展到了人和手机之间。这往往使大学生片面地将网络当成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使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使用网络提升自身能力变得更加迫切。

三、明确两个问题, 使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服务网络文化安全建设

进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于保障网络文化安全意义重大,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明确两个问题。

1、教什么的问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在当前互联网应用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普及、大学生普遍具有使用网络的基本能力的情况下,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 应该放在培养大学生的思辩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和利用网络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来。

(1) 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功能的能力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 与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网络的功能和商业性的运行机制, 只能成为网络的被动接受者, 被网络牵着鼻子走, 丧失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导致自我管理能力缺失, 不能适时适度使用网络, 更不能管理自己的网络行为。

(2)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

文本、图像、视频等全景化、立体化的信息传递方式, 使网络信息具有其他媒介信息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但在网络信息创造和传递过程中, 参与者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自己的观点, 使信息传达的结果与事件的真相发生偏离, 从而有失客观, 被转发10多次的广州UFO事件就是一个例证。另一方面, 网络的海量信息大多为缺乏逻辑性的碎片化信息, 而人的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则是有限的, 培养教育大学生信息分析和评价能力, 可以帮助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培养大学生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创造和传播信息应以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意识为前提, 创造先进的有益的信息, 而非低俗的有害的信息;创造真实的可信的信息而非虚假的噱头的信息;创造能够表达自己的正确的信息而非人云亦云、极端的信息。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才能够服务网络文化安全建设, 成为引领先进网络文化的风标。

(4) 培养大学生利用网络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的能力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是保护也不是隔离。何况在当前社会形态背景下, 网民包括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公开透明有更加强烈的要求, 保护和隔离不仅不能使大学生免受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 还可能激起负面情绪的强烈反弹。具体来说, 大学生可以在媒介信息的分析和提炼基础上, 了解现实环境和自身条件, 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还可以通过评价、创造和传播信息, 完善自身个性和修养, 通过网络完成自身的社会性过程, 从而以更成熟的心态、更理性的姿态、更积极的状态实现与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良性互动。

2、怎样教的问题——大学生网络媒介教育的方式

大学生做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群体, 既有青年人热情、开放的特点, 也有易冲动、较叛逆的特点。运用正确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 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引领网络先进文化的群体。

(1)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成为社会人之前, 人最初的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有更好的感染性、更强的针对性和更大的灵活性, 因此,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应是相互促进而非割裂的。由于当前教育制度的局限性, 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课业繁重, 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网络媒介, 存在于他们中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并不明显。随着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的开始, 这些问题很快出现。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准确的媒介素养观念、明确的媒介应用意见。长期以来, 高等教育中家长的定位是疏离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不应忽视家庭的作用。

(2)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以一贯之、持之以恒, 因此, 在高校教育中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可以考虑的方式, 以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 将课程列入综合素质学分, 使之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两条线、两张皮的管理方式, 这与“全员育人”的原则相悖。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 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都应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都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 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身都应具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 对当前的网络热点有正确的见解, 对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信息有明确意见, 并能够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责任感, 做引领网络文化安全的主力军。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于网络文化安全建设意义重大, 加强大学生中相关素养的教育, 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利用网络提升和发展自身, 还能够使他们在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 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 为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信息泛滥、舆情不稳等负面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培养其对网络媒介的正确认知, 并引领网络文化的正向发展, 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Thoman Skill&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 http://www.medialit.org/reading-room/skills-strategies-media-education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评价思想上下一篇:吹泡泡.doc 作文课 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