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我国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和谐构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和谐的理念出发,通过对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定位,进而研究高职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物质和谐、制度和谐及环境和谐等方面,探究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篇1:

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位及发展途径

摘 要: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延伸,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身特色优势,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能够以继承性创新为主导,将科学和创新精神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中,应用技术优势更好地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定位上哈尔滨理工大学校要突出理工背景和专业特色、深化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坚持传播先进主流文化,成为协调师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在发展途径上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打造理工科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建立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和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才能实现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引导、约束、辐射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校园网络文化; 定位; 发展途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6.028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对网络这一新的阵地加强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的有利因素,因势利导,把网络文化逐步建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开放性全方位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1]。2005年3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占领网络新阵地,建立健全全校校园网络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 “绿色网络”。[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创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3]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明确指出当前网络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思想和目标。[4]在此背景下,网络在高校日益普及,校园网络文化在占据我国大学比例较多的理工科院校校园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位及发展不仅对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也对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更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水平办学,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校园网络文化功能

校园网络文化是传统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结合物,是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以大学校园师生为活动主体,依托传统校园文化,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的学习、信息沟通行为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延伸,是大学立德树人的新战场,不再局限于校园疆界,以网络、3G手机等流动性强的移动性数字化信息平台,特别是利用红色网站、QQ、微信、微博等手段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教育作用

经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理工科院校遵循理工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已积淀具有自身优势、丰富的校园文化底蕴,凝练出展现自身优势的大学精神,形成能够被全校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为主题的特色网站,利用这些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中积极向上元素,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提供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信息的教育平台,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引导作用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主体是在校师生,由于其敏锐的思想和较高知识水平,经其筛选后进入校园网络文化在内容上主要是特色鲜明的能够代表社会文化的上层部分的先进文化,文化品位高,这决定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示范引导作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将吸取各类文化,通过理智批判、选择后,将其中的消极文化剔除,弘扬先进、健康的主流文化,正确舆论引导,用优秀信息文化熏陶人。

3.约束作用

理工科院校经过历年文化传承,形成了一种有形、无形的力量,影响着、规范着和约束着高校内的每一个成员。有形的规范约束力量主要源于网络制度的建立,通过高校制定相应的网络规章制度、大学生文明上网行为准则等来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这些有形的制度约束力量经过长时间的执行,促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又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使其提高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抑制错误行为的发生。

4.辐射作用

已经内化了的具有独特校园网络文化的精神、传统、美德影响师生的同时,可以通过毕业后在祖国四面八方工作的学生将这种沉淀、内化的优秀品质扩散和辐射出去,也可以利用网络将辐射范围扩大到全国、乃至世界的任何角落,迅速地、及时地向社会传播其影响。

二、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优势

1.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以创新性继承为主导

在庆祝清华百年校庆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文化传承创新在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我国,理科、工科是各大高校中最大的学科;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已经形成具有崇尚科学精神,注重创新精神的自身特色,一直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受其学科特点,专业特色的影响,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早已将追求文化的自觉创新和继承作为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主导力量,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融入其中,切实提高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

2.理工科院校能够将科学和创新精神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中

理工科院校师生注重数理逻辑思维,讲求抽象思维模式,思维敏捷,求真务实,其对于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在需求远远大于其他高校,这种探索追求的科学精神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精神是理工科院校最为突出的独特优势,其师生也能够科学和创新精神自觉地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而理工科院校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资源库建设也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学生也能将所学专业技术应用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这也为理工科院校发挥校园网络文化作用提供人力保障。

3.理工科院校依托技术优势更好地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科技含量

理工科学生思维严谨、求实务实的思维特点,使其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意愿比其他高校学生强烈。在人才培养上,理工科院校经过探索与实践,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理工科人才,使其具有服务于社会、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些理工科人才依托技术优势,不仅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也能够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技术含量。

三、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位

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形成了理工科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而这特色和优势是建设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优质土壤。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必须立足于自身特色,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才能构建和发展具有理工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

1.突出理工背景和专业特色

理工科院校已形成了具有理工背景的崇尚科学、对文化追求自觉创新和继承的自身优势,校园网络文化要突出理工背景,不能脱离理工院校所形成的特色优势这片优质土壤,要汲取其追求科学、创新的精神,并不断将自觉创新和继承应用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注重抽象逻辑思维,以科学、创新为基本内核的理工科专业学科特点,使得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理工科院校因其硬件建设、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更能充分发挥网络建设的作用,如网络建设、维护由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网络信息中心教师共同承担,建设成以新闻、图片、视频、百科、问答、搜索、手机客户端、电子期刊为内容和服务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另外,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所属网域内,因校园网络文化受其学校历史传统、人文理念、办学宗旨等影响,均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内容,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特定地域里,校园网络文化在内容、形式上要能够突出理工背景,与专科学科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凸显专业特色,从而形成能够突出理工背景和专业特色的特色校园网络文化。

2.深化理工科特色校园文化

经过长期实践教学,理工科院校已形成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被全体师生认同的价值取向(如“双实双崇”文化品质的理工精神),形成了能够展示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基于“一院一部一文化”品牌文化建设的社团文化、寝室文化;将育人文化与学术文化有机结合的团队文化(大学生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知行论坛,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工作坊)。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将网络文化与特色校园文化结合后所形成的崭新的文化现象,如青马工程红色网站、招生就业网、学风网,以及由此形成的理工官方微博、人人、博客等宣传、学习窗口。[5]因此,校园网络文化是对传统特色校园文化的深发展与延伸,必须能够体现理工科高校特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引导”、“约束”和“辐射”功能。

3.传播先进主流文化的新阵地

从历史上看,很多新思想新观念新认识都起源于高校(如北京大学便是新文化运动的基地),向社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为社会思想变革和社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如今,校园网络文化因其传播公开、迅速、实效的独特魅力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成为传播先进主流文化的主阵地。它利用网络,将社会领域引入到校园,填补了传统校园文化覆盖不到的空白,打破地域界限,改变教育工作方式,通过传播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方向一致的先进文化,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扩大其求知途径、方法,实现足不出户的全方位教育。

4.协调师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寻求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通过文化创新来实现。[6]校园网络文化除了承载理工科院校传统校园文化以营造氛围、熏陶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外,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价值重塑等方面对协调师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校园网络文化中,师生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交流、研讨,通过思想的碰撞,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利用信息资源能力、信息制造能力;还可以公开、公平地在网络中发表见解,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

四、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途径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方向

在对思想文化敏感的大学校园里,如果不用社会主义先进的主流文化统领这块阵地,那么必然被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占领。因此,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方向,确保与时代发展方向一致的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掌握传播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主动权。除利用校园网络大力宣传科学真理、先进文化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如建立网络德育讲堂,将名师巡讲视频资料上传至此,将德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网络上,营造浓厚的网上舆论氛围。

2.打造理工科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

理工科院校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及学生特点,创新继承校园传统文化特色,建立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学生社团建设、辅导员博客建设、主题教育、网络辅导答疑等线上线下互动,以平台为纽带、借助SNS系统的独特功能,拓展了学生教育的新阵地,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如在校园内创建实行实名制注册的“易班”系统,涵盖班级论坛、个人博客、校友录、SNS社区等各类互联网应用,以学校各行政部门、基层学院作为一级群组,以班级、党支部、各学生组织为二级群组,不仅提高学校及班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实时交流。

3.建立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

建立一支具有新观念、新技术的高素质队伍,对于规范网络文化、提供网络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支队伍应该是专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主的多层次队伍,涵盖了校院领导、教师、职能部处领导、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骨干,他们可以结合自己身份自由平等地,通过参与论坛、BBS等与广大师生进行实时交流,传播科学前沿知识、解读各类规章制度和政策、答疑解惑,做好舆论监督、引导和评论工作。为提高实效性,对网络人才队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熟悉现阶段网络语言及特点规律,增强其信息的掌控意识,重点培养执政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其网上内容监督、引导、更新的作用。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校园网络文化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网络垃圾等不良现象,可能影响师生认识,出现不道德现象。因此,通过强化师生法制观念、通过IP地址跟踪、身份证认证、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等技术手段,或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网络文化宣传、网德研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心理威慑和道德约束,提高师生网络道德意识。另外,要转变观念,变堵为疏,通过专业教师、辅导员线上与线下沟通、指导,提高大学生网上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提高网络道德水平。

5.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才能使网络信息规范有序地传播,才能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位,才能充分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是建立健全网站建设备案制度、信息发布审查制度、网络舆论监督制度、网络安全事件响应体系、学生网络自律规范条文等,形成“统一指挥、分块管理、按级负责”的网络管理体系,坚持法律管制与行政管制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校园网络秩序。[7]二是建立健全网络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形成对专兼职网络人才队伍的考核、评议制度,按考核和评议结果确定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对考核评估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提升干部的参考之一。

综上所述,基于长期教学科研形成的特色和优势,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要突出理工背景和专业特色,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将独具特色的理工精神和在网络下形成的主流文化共同构成理工科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核;要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规范网络文化、提供网络安全保障,保证网络信息规范有序传播;要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要以环境文化建设为突破,建立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引导、约束、辐射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高校学生工作文件选编(上册)[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56-58.

[3]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5(1).

[4] 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骆郁廷.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4-7.

[6] 王春明.以文化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光明日报,2012-01-02(3).

[7] 陈涛,潘伟国,穆玉兵.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形式[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85-86.

[责任编辑:刘慧婷]

作者:刘静 李国辉

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篇2:

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和谐构建的对策

摘 要: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我国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和谐构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和谐的理念出发,通过对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定位,进而研究高职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物质和谐、制度和谐及环境和谐等方面,探究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和谐构建;对策

作者简介:刘允华(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董佳亮(1981-),男,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外语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石家庄市高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性探索—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编号:GJXH2011-70)的阶段性成果。

校园网络文化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和谐的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是对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总目标。所以在网络主导我们现代生活的今天,如何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创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和谐构建的途径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一、创新高职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和谐定位

和谐是事物与现象表现出来的协调、适中的存在状态,是多样性的协调与统一。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著名的格言:什么是最美的—和谐。构建和谐的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融入和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既要具有和谐的时代特征,又要体现出高职院校高雅清新的网络文化品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主动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思想上、行为上对学生进行约束教育,从技术上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以和谐理念为主导,创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

创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学校应当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融合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形成网络时代的新的校园文化格局,既要体现时代特色,又要能够吸引学生,通过网络传播,加强学生的自强、自律意识,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这个大舞台上演绎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行为,提高其辨别善与恶、丑与美得审美观念。

创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以其相应的网络文化,搭建素质教育的平台。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高职院校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坚持高雅的风格,富于人文气息,有大家风范,繁荣发展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例如:创建高职院校微博,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领导与学生之间的近距离沟通,打造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微博新时代。

创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学校应当增设一项网络德育内容。网络德育是创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下德育工作的新课题。它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以及数字技术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通过“项目教学”“网络互动”等立体性网络活动,丰富网络德育的内容,既能体现出传统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思想,又能反映德育工作的现代化的趋势。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网络物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

高职院校要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仅要加强技术创新,而且更要重视网络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校园网络建设上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改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搭建平台。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要大力发展网络科学技术。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院校的网络已进入办公室、图书馆等,校园网的信息网络中心在电子邮件、FTP、WWW等服务方面越来越便捷。但高职院校院校网络文化在软件开发制作方面却处于弱势,积极开发一些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易操作性于一体的软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高职院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努力的在技术创新领域开拓出高技术的道路。同时技术上保障名校、高职院校学生优秀的网站,主页之间能便捷的链接。如中国大学生网、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链接等。运用博客、QQ群、MSN、手机网络、网络聚合等新兴网络技术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网络管理队伍,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建立强有力的网管队伍,对学生用户上网进行IP地址和身份记录,关注BBS上一些重要信息,有利于掌握学生网上动态,并发布一些积极的信息,随时做好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健康传播。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覆盖普及。学校应当拓宽校园网络宽带技术及无线网络的覆盖面,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上网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网络文化仅仅是正常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减少学生的上网的痴迷程度,减少学生去网吧的概率,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物质保障。

三、加强网络管理机制,构建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制度和谐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是其文化价值的体现,是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所以健全网络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制度和谐,要强化在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应当在不影响网络运行的情况下,加强网络实时监控功能,加强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网络监管机制、屏蔽机制建设等。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院校可实行BBS、博客、播客等的实名制,用以防范高职学生利用网络传播做媒介,实施网络犯罪及不道德舆论的传播,积极探索网络法律规范与技术保障等全方位、多角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制度和谐,要建立一套全面协调的网络法规。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关于信息网络管理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其中相关条款与《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融入高职院校校规、校纪,严格执行网络规章制度,在制度上对学生的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制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时代特征。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制度和谐,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校园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建立学生网络道德评价制度,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传播网络“新文化”,创建“绿色”网络,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四、丰富网络资源的形式与内容,构建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精神和谐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要形成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校园门户网站为主体,以学术、新闻、服务类网站为补充的校园网络文化阵地的分层次格局。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络在高职院校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是传播校园文化的窗口。起着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应当开拓思想,创新形式,加强校际网络合作。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框架下,共建绿色文明网络。随着网络在高职院校院校中的普及,利用网络开展校际间的教学合作,广州石牌地区六所高职院校在1994年起就走开一条联而不合的,内容实在的办学体制改革之路。在教学、科研、人事、后勤、图书等方面,使各高职院校的优秀文化相互借鉴、吸纳,创出了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以共享与互补为概念,创出符合和谐社会和绿色网络的新一代网络文化。这种开放倡明的形势有利于相互加强监督,传播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应当创新网络服务内容。高职院校校园网站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既有本校的文化特色,又能体现当今社会发展的时尚气息。开展网上演讲,网上知识竞赛等活动,校内交互式网上信息交流平台(BBS)等激发学生参与网络的热情;方便学生与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通过便捷的开放的平台互动,加强沟通,认同,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建立起定期直播的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网上热线交流机制,定期的网上在线心理咨询,解决学生思想,心理上的困惑;网上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增强校园网的服务功能,方便在校园网上看电影,杂志,小说,玩游戏,听歌曲或者下载,通过网站建设,逐步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例如2007年“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的评选,北京大学红旗在线网站、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上海交通大学学校主页等57所高校的95个优秀网站当选,对高职院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和谐论坛·2007上海高职院校网络辩论赛,首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网络辩论形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反响热烈。校园网络DV大赛,网络知识系列讲座,网络文明法律知识竞赛,网络征文,书画工艺大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很好地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共创和谐文明网络。

五、强化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构建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和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和谐也应该以此为核心。因此我们应当强化高职院校院校网络文化队伍自身素质建设,建立统一指导、各方配合、责任明确、优势互补的网络宣传评论、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监管和信息员队伍等工作队伍体系,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服务。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和谐,尤其是要拓展校园网络文化队伍人员的组成结构。把学校领导、专家教授、教师、职能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学生骨干、以及掌握高超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者等在专职和兼职的岗位上充分容纳进来,形成一支既能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把握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又能深入了解学生、把握与传播学科前沿信息,答疑解惑,并提供熟练的技术支撑的网络文化队伍,实现校内网络文明的共建、共享、共管、共创。高职院校院校要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和谐网络校园”。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和谐,还应当强化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社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联系,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加强校园内涵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作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网络传播的正确方向,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并以“工学结合”为基本,强化企业文化的渗透,才能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和谐的环境因素,才能实现“优秀员工的摇篮,职业经理的基地”的文化理念,创建和谐网络校园文化。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我国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和谐构建,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建立。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强化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和谐定位,采取加强技术创新与网络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管理机制,丰富网络资源的形式与内容,强化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内涵建设等等措施,为和谐构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提供创新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丁静.论高职院校网络传播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功效—以四川大学网站和校园BBS为例[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5855448.html.

[2]黄雄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EB/OL].http://www.fytvu.net.cn/Index.as.

[3]郑华萍,柴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理论导刊,2007(1).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作者:刘允华 董佳亮

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篇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思考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仍存在重视力度不够、引导不足、内容单薄、制度及人才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充分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拓展高校校园网站内容,完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制。

[关键词]高校 网络文化 建设 管理

[作者简介]周娜(1979- ),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博士,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24)崔征(1979-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030606)

新时期网络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这种物质基础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精神的总和,是高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过网络进行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以进行思想传播、文化传承、道德教育、娱乐审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活动。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因素制约其发展,因此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一、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网络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网民人数中40%以上为高校学生。因此,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高校校园网站不仅仅是高校开展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弘扬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风尚,传递文明和谐的社会正能量,从而使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悟高校的办学理念,进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高校校园网站已成为高校对外宣传过程中一张内容丰富的“名片”。通过网络文化建设,高校增进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全方位展示办学的最新成果,传播先进的育人理念,展现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于进一步弘扬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作为当今社会最为便捷的媒介手段,对青年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不断加深对外界社会的认识,尽情享受网络带来的精神大餐。然而,由于网络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内容,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青年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极易沉迷虚拟聊天、网络游戏之中,荒废学业、迷失自我。因此,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时空限制,为师生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合信息,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创造力。另一方面,广大师生利用网络主动同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有效地覆盖传统校园文化与社会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真空地带,丰富了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近年来虽已初见成效,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河北省十所重点建设高校的师生就“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3%。根据对问卷集中反映问题的分析汇总,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70%以上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站仅是学校对外宣传、开展网络办公的重要手段之一,45%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站建设与高校学生成长没有密切关系。问卷调查表明,83.4%的高校学生极少浏览校园网络。由此可见,高校师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仅仅将校园网络定位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对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由于高校过多重视网络的功能性作用,忽略了校园网络的文化作用,导致部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

2.高校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不到位。网络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最为便捷的途径,受到青年学生的广泛欢迎。青年学生自制力较差,加上高等教育相较于高中給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面对网络带来的诱惑时抵制力较差。问卷调查表明,17%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时事信息并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更多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其中网络游戏占33%、影视剧占29%、网络小说占9%、交友聊天占8%。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更多是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未能充分发挥网络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关于“每周上网时间”问题的调查表明,每周30小时以上的学生比重高达67%。高校学生进行网络娱乐占用较多的课余时间,学生花费在学业上的时间自然会大大缩减。沉迷于网络使学生与外界缺乏沟通和交流,易造成学生性格孤僻,长此以往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不到位,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3.高校校园网站内容不丰富,难以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校园网站内容不丰富,对师生的吸引力、影响力较小,校园网站运用的实际效果不理想。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未浏览过校园网站新闻等信息,46%的学生不了解校园网站包含的具体内容。学生利用校园网站除了登录个人教务系统进行选课及成绩查询,对于校园电子图书资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资料查询和自主学习。通过对各高校校园网站的研究发现,一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仅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单调,不能满足师生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些校园网站功能模块单一,只是涵盖了信息公告及教务信息等内容模块,而师生沟通交流、校园文化展示方面的内容明显不足。

4.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专职人才的有力支撑。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近五成的教师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高校中普遍由多部门协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然而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化管理,致使校园网站内容杂乱无章。另外,据有些教师反映,一些高校还未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总体规劃,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水平较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导致网站后期维护工作的不到位。

三、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高校应不断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在高校总体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地位。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影响着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下,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更应把握网络发展这一契机,不断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逐步建设具有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集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服务于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助力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高校应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主流思想引导,努力形成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首先,高校主抓网络文化建设的有关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文明网络文化环境对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其次,校园网络文化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校园网络将大学的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和弘扬,使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互动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感,增强其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再次,高校有关领导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调研,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现状,对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新情况、 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方案,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最后,高校应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渠道,如采用榜样报告会、座谈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网络文化教育,使其自觉抵制网络环境中的不良诱惑,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价值观。

3.进一步拓展高校校园网站内容,提升校园网站的吸引力,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对目前高校校园网站利用率较低、对师生吸引力不足的现状,高校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与管理。首先,在网站的功能上,不仅要发挥校园网络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更应成为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有关链接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实的最新报道,并通过校园论坛等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创立“心灵驿站”模块,由专业教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其次,校园网站应着力弘扬校风、校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对校园内优秀学生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学生榜样,真正让积极进取的大学精神鼓舞到每位学生,传递青春正能量。

4.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服务团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各有关部门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既要保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又要在网络文化建设的创新上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应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一是要不断完善有关的考核奖惩制度,对于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成果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二是要加强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对从事党团宣传工作的有关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使其转变职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宣传的途径和方法;三是高校应聘请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职人员,并解决好专职人员工资待遇及职业发展问题,真正激发专职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2]周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8(6).

[3]葛晨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作者:周娜 崔征

上一篇:安全管理水平论文下一篇:地基工程勘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