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要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要建立网络不良有害信息识别拦截制度、高校学生专用设备供应和模式应用制度以及上网时间及不良网络信息浏览提醒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网络保护的规范制度、搭建安全、可靠、有吸引力的网络平台、整合优势,创新发展校园网站的品牌栏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现状与育人研究

[摘           要]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由高校教师作为主导带领大学生共同创造以大学生生活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育人的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育人研究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1]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网络已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作出重要指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突出了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产品作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传播主流思想,承载文化、德育价值,从而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行为、精神和人格塑造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研究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由高校教师作为主导,带领大学生共同创造的以大学生生活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它包括利用学校门户网站、校园客户端、高校官方微博、高校官方微信、QQ空间、抖音、易班、贴吧等线上平台新媒体传播的文字、照片、绘画、音频、动画、视频、H5等數字信息产品,是校园文化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文化内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在网络,价值引导的难点也在网络,作为高校网络文化主要依附点的网络文化产品担负着舆论引导、价值观培育、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等重任。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师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它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提高学校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品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产品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度不高、形式不丰富、供给机制不系统等问题。只有构建和完善学校网络文化产品的机制,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日常化,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形的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加无形的主流价值观才能够使得网络教育起到作用。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相对普通大学生具有综合素质、人文素养较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较差的不利因素。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没有吸引力,以至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据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消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要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深受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的影响,上课、下课甚至睡觉手机不离手的现象很严重,而且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如果不在网络上有所引导和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可能会被错误思想所牵制。因此,创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如抖音的短视频、公众号的网文等形式,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吸引大学生浏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高职院校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接受主流思想的引导,让网络不仅仅作为一种社交、娱乐消遣的手段,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的作用。但只有在提供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流思想的同时,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做到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培育建设、创新创作出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和产品,唱响网上舆论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大高职院校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机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虽然开始重视学校网络文化的发展,但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将网络文化创作纳入议题中。创作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产品首先就需要建立系统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在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方面不仅缺乏规范、标准化的创作机制;同时还缺乏相关领域的人才保障,创作产品的队伍主要以思想政治老师为主而缺少新媒体、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指导,很难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产品。

(二)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供不应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有关网络教育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先后建立网络文化平台,如官方网站、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以及易班等平台,积极整合校内网络文化建设的资源,创作网络文化作品。但创作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调查浏览各个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平台,很多院校一周才更新一次,更有甚者最新的更新时间已在一年前。虽然建立了网络平台,但平台没有及时更新内容也就形同虚设。正因如此,当在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高职学院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娱乐大于育人的社会网络文化产品去消费。

(三)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目前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引起了各个学校的关注,但因为产品的质量普遍不高所以影响不大。第一,网络文化产品的形式比较单一,以微博、公众号为例,大多数都以网文配图片为主,抖音上的视频也主要以图片剪辑为主,缺少文化产品的丰富性。第二,大多分产品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忽略了产品的娱乐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大多数产品虽然核心内容较好,但是本身缺乏趣味和艺术审美,也会影响育人效果。第三,大多数产品缺少创新,传播形式和表现方式都比较俗套,而且各个院校相互借鉴的情况也比较普遍,所以传播起来没有亮点,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四)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力度有待增强

网络文化产品要达到好的育人效果,离不开传播力度。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这一点,只关注到产品创作方面。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网络平台比较单一,创作的产品发布途径相对单一,仅仅通过抖音、微博或是微信公众号发布产品。平台没有形成系统化,那就很难提高传播力度。第二,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线上产品的发布而忽略了线下与学生的互动、创作线下产品,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关注度,传播力得不到提高。第三,更新不及时,内容俗套不具备时代性。很多高职院校的平台更新速度慢,或长期不更新,学生的关注度就不会提高,平台的活跃度和互动性也不高,自然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也不好。

三、高职院校优秀网络文化产品育人的途径研究

(一)完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机制

持续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首先要建立系统完善的创作机制。第一,建立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分级管理体系。第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成立专业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专业师资队伍,包括思政老师、辅导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加强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第三,完善產品创作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一方面包括创作产品的育人性、娱乐性、思政性和教育性等原则,另一方面包括发布产品的审核制度等。第四,建立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保障机制,网络文化产品与文化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依托于网络载体,需要网络技术的保障支持,从而才能够保证源源不断地产生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并保持健康发展。

(二)明确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原则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最终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过程具有以下原则:(1)思想性。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与社会网络产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立足于校园文化,以传播主流思想和正能量为目的,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达到网络育人的目的。(2)娱乐性。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网络文化产品的教育过程是学生主动去参与。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只有思想性的优秀作品对他们的吸引力不高,传播力也不强,寓教于乐让高职学院学生在娱乐中受到影响。(3)创新性。网络文化产品也具备文化产品的性质,如果一味地抄袭,内容、形式过于俗套,很难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首先,内容上关注热点、关注学生的喜好;其次,形式上不要只局限于普通的文案和图片排版,应让产品的形式丰富起来;最后,宣传平台也要创新,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去开发新平台如易班、抖音等关注学生的状态,形成新媒体集合。

(三)明确网络文化产品的指导思想

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与推广传播过程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校园网络文化产品虽然具备文化产品的社会服务性,但作为校园文化的有形载体,它还承担着文化产品不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在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之前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红色文化等内容融入作品中。让青年大学生在丰富自己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明确自己传承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明确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责任,从而为祖国的发展督促自己进步。

四、总结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高校思政工作需创新理念思路和途径载体,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产品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网络文化产品的研究更是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现实诉求。因此,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改进发展,切实做到网络文化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0-15:1.

[2]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8).

编辑 王海文

作者:刘晓彤 张先宗 于静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论文 篇2:

关于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几点思考

摘要: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要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要建立网络不良有害信息识别拦截制度、高校学生专用设备供应和模式应用制度以及上网时间及不良网络信息浏览提醒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网络保护的规范制度、搭建安全、可靠、有吸引力的网络平台、整合优势,创新发展校园网站的品牌栏目。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化;网络文化;育人;对策

一、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重大意义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知识、人际交往、休闲娱乐以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综合性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本身会造成信息泛滥、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以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育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充分利用网络给学生教育带来的优势,进而削弱网络给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带来的消极因素,能够真正的使互联网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我们的育人工作,这是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所在[1]。

二、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对策

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原则是要坚持“刚柔并济”。所谓的“刚”,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缩短或消除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所谓的“柔”,就是我们尽量要用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方式方法去构建一种和谐、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育人环境,从而尽量使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扩大化。具体表现如下:

(一)规制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1.建立网络不良有害信息识别拦截制度

由于网络自身的属性,通过网络技术的平台手段,对受众对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质。网络本身所带来的风险和隐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消除[2]。所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对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阻隔和有效消除是很好的途径。在优化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方面,我们一定要建立网络不良有害信息识别和拦截制度,从硬性的技术条件上,阻断学生接触到网络的消极影响。

2.高校学生专用设备供应和模式应用制度

网络影响的群体是具有多样性的,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我们尤为关注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学生的“三观”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在接受、识别事物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网络技术平台的手段,对高校的学生提供上网专用供应设备或者是学生网络专用模式,可以对学生的浏览和阅读信息方面进行有效的约束[3]。

3.上网时间及不良网络信息浏览提醒制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天24小时携带使用手机,包括上课、吃饭、娱乐休闲甚至是学习时,都与互联网进行亲密的接触。对于他们,心智及能力的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学生上网时间的限制和提醒以及学生不宜浏览网页和信息的提醒制度,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以及其他不良信息当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方式。

(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1.学校建立完善网络保护的规范制度

网络行为的规范,无论是从学生、学校、社会或者是其他受众主体的角度,都可能會离不开“立法性”的规制,这是优化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保护伞”。高职院校的网络育人的规范,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责任分担,师生共治,平衡好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实际需要的关系,将长期机制与短期效果有效的协调,从而提高学生网络管理的质量,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2.搭建安全、可靠、有吸引力的网络平台

在实际育人工作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反思。为什么学生在上课时喜欢玩手机,是不是因为相对于我们的授课和教学来讲,学生手机上的内容比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所以,在我们进行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和建立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网络平台建设,创新真正能够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思想当中最感兴趣的内容,要找到育人工作与学生思想相联系的切入点,从而让我们的网络平台建设更加接地气,让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和感受其中。

3.整合优势,创新发展校园网站的品牌栏目

校园网站是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功能发挥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网站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网站的重复建设、网络资源的浪费、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等现象凸显。我们需要利用“校园网”这个有利的抓手,进行优势整合和创新发展。通过校园网站,可以开通与学生相关的实用性的通道,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利用校园网站,建设一批经典的品牌栏目,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终生受益的活动方式,培养素质,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1).

[2]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高鸣.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思政教研部)

作者:张盈盈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分析及新教学法推广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7.020

摘 要: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群体文化。文章分析了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法。把新的教学法引入课堂,建立新的教学机制,促进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创建一个与时俱进的校园网络文化。

关健词: 高职; 网络文化; 新教学法; 推广

Analysis of network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promotion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Ye Huixian, Wu Rongzhen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Fuzhou, Fujian 350007,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culture; new teaching method; promotion

0 引言

高职教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进入“互联网+”时代,各国的现代化教育进程明显加快,重视教学理念创新,重视多元学习、注重个体化、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及资源共享。尽管各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有所不同,其教学改革都各具特色,但面对相同的时代背景和挑战,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点:优秀的校园文化机制,需学院,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参与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好的制度,常常因为环境、文化及个人因素而影响参与者意愿,可能导致执行者积极参与,却面临应用者与学习者不愿意开口或不欲参与的学习困境。

1 国内外高职教育校园网络文化现状

高职校园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承载着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信息传播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并借鉴彼此经验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教育网络化起步较早,经过较长时间的规划和建设,教育网络化政策体系完备,教学制度比校健全,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备,网络化教学应用比较普及,校园文化投资机制已经形成,网络建设和应用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网络化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教育网络化重点多是如何消除区域差异,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及种族之间的教育公平。

2 高职教育文化体制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末设立长期性及自主性的研究发展机制部门,多数是临时性地为各类评估而成立临时评监委员会,即便是有些学校有这样的机制部门,但也较少从长期系统性的资料去分析学校发展前景,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产业人才结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规划出学院与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些院校主管部门为达到教育评估的各项指标,对于评估计划的延伸性,仅依赖于教育部的行文指标,而忽略了教育的教学品质提升这一本质。评估人员多以完成各项指标检查为主要任务,较少了解评估的意义及各种能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意义,从表面上看重视提升效益,而实际上更加忽略了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以及道德伦理、责任心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有些院校对教学策略改善有具体的政策与计划,但与教师自主教学形成差距。如依赖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品质与教学改善成效[1]。重视学生意见,其本质是为提升教学策略,改善的具体政策与讨论风气[2]。教育本质是成功塑造学生,让他们成为有基础、有知识,有自主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人才。

3 解决高职教育文化问题的方法

3.1 建立特色专业

建设具有学校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依据学院办学特色,开发符合产业发展的实践课程。完善课程管理,确保学生获得核心能力的训练。进行课程分流,做好实习规划。引导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学科及课程典型范例,并将这种模式扩大并转移提升到机制。

3.2 改善教学方法

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以充实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活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增加或改善现有教学资源环境;引用现代教学方法,建立起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

在学期初,教师说明上课规范,创意教学法,与学生在学期初讨论可行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多元化,例如,到企业参观学习、到海外实习、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参加专业技能证考取等。强调产学合一,将学习更贴近企业需求,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团队合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即生活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体现在道德方面[3]。

3.3 建立长期评建制度

建立教学评估及完善的教务行政功能和课程规划制度,建立教师评估与教学职能制度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落实学生学习机制,提升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分享网络资源平台。促进产学合作等其他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果的创新做法。建立教学资源中心,建立专业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4]。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级职称教师既要有高质量的论文,又能受到学生好评,也是中低职称同事的好友。改进课程和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推动教师到企业研究学习,将产学合作成果关联到相关课程及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辅导学生考取多种职业资格证,设定明确的自我定位。建设具有学校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推动教学品质制度。

3.4 一校带一校,一区带一区,先行带动全局

整合与分享区域性的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教育政策的执行,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师的成长。启动跨院校,跨区域的团队合作和教学研发团队合作的模式。构建起网络平台的合作开发与机制分享。促进网络教学“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最终实现一校带一校,一区带一区,先行带动全局。

4 高职教育网络文化推广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有了自己新的教学方式,但涉面不广。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学校=网络校园,是大势所趋;互联网+课堂=网络大课堂,教学资源异常丰富;互联网+教师=师资共享,使平等教育成为可能。互联网+学生=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学习无所不在。传统课堂的更新落后于社会需求,保守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形势。

目前高职校中的教师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差别较大,教师即使资历较深,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而陈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与年轻人难免有代沟,以致难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率不高。现在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熏陶下,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体,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有更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灵活多样的网络课程吸引着他们。

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4.1 倡导远程课堂,实现均衡发展

倡导网络化远程传递课堂,对薄弱学校因缺师少教而无法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能,帮助偏远地区和落后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师资源。

4.2 师生共主教学模式

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改变为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使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4.3 对调课堂

对调课堂就是把学校上课改为在家里上课,而回家作业改为学校作业,采取与教师讨论的方式。回家看视频,自学新知识点,在学校则不讲新课而是直接讨论,把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这时的教师不以讲课为主,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或许短期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4 在线课堂

学校通过开发或选用符合本校传统和优势的、学生感兴趣的和符合需求的在线课程,并将这些在线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体验。

4.5 教师拍“微课”,相互切磋教学方法,传授精彩的教学技艺

微课即微型课程,因为微课有图像、声音、文字等内容,可让一个知识点由无声变有声,由理论变动画,知识点完整,内容丰富、短小精悍,由于这些特点,让微课深受欢迎[5]。教师将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片段或教学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拍成教学视频,同时配以教学设计思路、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后分析讲解等内容,形成一个“微课”资源包,放在学校内部资源网共享。建设一个区域“微课库”,通过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或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促进师生的学习和交流。

4.6 慕课网络空间教学

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慕课是一个以个人学习为中心的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内容,具有向巨量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慕课平台的资源包括数字教材、图书馆、导师系统、教育游戏、网络实验室等。网络学习社区则使教育者能够与学生合作,借助专家的力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

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有选择。现在学生是没有选择的,学校有哪些专业教师,就只能上那些教师的课。一位教师要教上百个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用了慕课后,同一门微积分课,就可能由几十个学校不同的教授讲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来选一位最适合他的教授,以他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而学校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因资源有限,师资不足,更需要用慕课的方式使学生、教师与城市学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6]。新高考要考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对于基础建设较弱的高校来说是弱项。把国内最好的课“慕课化”,可让教育公平在新的校园网络文化中孕育。

4.7 基于校园工作室的学习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工作室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老师协作模拟企业项目过程中,体验创业与创新的工作模式,促进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

4.8 探讨游戏式学习

在一些实验或文化课中,支持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在课堂上开展内容探究,也支持学生在非正式学习情境(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生态园等)中开展探究学习。通过游戏式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能力。

互联网+教育,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每一次评价与反馈、每一次提问与质疑,都可以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

5 结束语

教育制度影响并制约着校园文化,在不断更新与变革的信息时代,高职校园文化也必然随之变化。新的校园制度的建立及教学模式的推广,解决了当前校园文化存在的不足。在网络媒介的推动下,新教学法给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教育资源薄弱的课堂,提供了平等教学与多元化教学的可能。开发和创造更多的恰切的高职教育机制及课堂模式,以完善校园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者需长期思考与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巫铭昌,曾国鸿,刘威德. 我国技职学院校务经营之分析研究[J].

教育研究集刊,2006.52(2).

[2] 梁艳萍,刘芳.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立探析[J].人力资源

管理,2010.1:75-77

[3] 林腾蛟.高等技职院校的特色发展[J].技职及职业教育双月

刊,2004:40-46

[4] 郑蒙.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以校园舍区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8):7-12

[5] 张扬.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科技

展望,2015.34:268-272

[6] 周娜,崔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思考[J].教

育与职业,2015.8:32-36

作者:叶惠仙 吴荣珍

上一篇:网络报纸评论管理论文下一篇:凭证走出以票管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