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热词的生成与传播问题研究(2010-2020)

摘要:网络热词形式丰富简洁且内容开放包容,能够很好地反映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主要运用抵抗、风格、收编等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分析网络热词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网络热词数量多且分散分布,本文从发布于互动百科、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平台机构的2010-2020年的年度网络热词中选取133个作为研究对象,保证了样本的权威性。本文主要使用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网络热词与青年亚文化的生成、传播关系。本文除绪论外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亚文化、青年亚文化与网络热词等进行了概念界定。通过与网络流行语的异同性分析,发现网络热词的内涵逐步由于关注社会、理性表达由青年独有上升为全民语言。同时发现网络热词不仅保留了青年亚文化抵抗性、边缘性、批判性等特征,且不会去边缘化。第二章从基于个性到共性的样本选取进行青年亚文化网络热词生成分析。使用风格理论发现青年网民将网络热词通过拼贴、同构、表意实践等风格构成形式进行群体认同与反抗社会现状。第三章主要对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热词进行传播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同传播媒介对青年网民从创作到扩散网络热词有强弱性影响。通过分析网络热词的时代性、草根性、便捷性等传播特征发现其广泛使用在于其融合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满足了青年草根的表达需求。结合狂欢理论得出网络热词因满足了青年的寻求认同、娱乐释压、狂欢体验等诉求而广泛传播。第四章为主要分析网络热词在传播过程中对青年群体、话语环境等方面正负效应,并从媒介把关与青年素养提高两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最后结合收编理论分析网络热词的“收编”命运。综上,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特征、青年亚文化风格、青年亚文化诉求与青年亚文化收编等方面对网络热词的生成与传播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网络热词的发展在语言方面丰富了青年亚文化形式,网络热词的分析始终要与网络环境下的青年亚文化紧密结合。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网络热词;生成路径;传播规范

学科专业:传播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现状

0.3.1 国外青年亚文化研究经历三个学派

0.3.2 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时效性强

0.3.3 国内网络热词研究角度多元

0.4 论文创新点

0.5 研究方法

1 青年亚文化理论与相关概念界定

1.1 青年亚文化概念及相关理论

1.1.1 亚文化

1.1.2 青年亚文化

1.1.3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

1.2 网络热词的界定与发展

1.2.1 网络流行语

1.2.2 网络热词

1.2.3 网络热词的内涵变迁

1.3 网络热词的青年亚文化特征

1.3.1 网络热词的抵抗性

1.3.2 网络热词的边缘性

1.3.3 网络热词的批判性

2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热词的生成分析

2.1 网络热词的生成样本分析

2.1.1 样本选择与确定

2.1.2 网络热词的生成内容分析

2.2 网络热词的生成路径分析

2.2.1 网络热词的生成来源分析

2.2.2 网络热词的造词方式分析

2.2.3 “凡尔赛文学”的生成机制分析

2.3 网络热词的生成亚文化风格分析

2.3.1 隐喻的拼贴

2.3.2 戏仿的同构

2.3.3 反讽的表意实践

2.4 网络热词的生成社会环境分析

2.4.1 经济发展不均

2.4.2 文化发展多元

2.4.3 媒介发展快速

3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热词的传播分析

3.1 网络热词的传播媒介分析

3.1.1 论坛:创作网络热词的平台

3.1.2 微博:引爆网络热词的平台

3.1.3 微信:扩散网络热词的平台

3.2 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分析

3.2.1 时代特征强烈,生活气息浓厚

3.2.2 大众文化汲取,草根特性明显

3.2.3 传受趋于一体,人际传播突出

3.3 网络热词与青年受众心理诉求分析

3.3.1 青年渴望寻求认同

3.3.2 青年需要娱乐释压

3.3.3 青年期待狂欢体验

4 网络热词的传播效应与青年亚文化引导

4.1 网络热词的传播正效应

4.1.1 提升了青年表达欲

4.1.2 扩大了事件影响力

4.1.3 丰富了青年亚文化

4.2 网络热词的传播负效应

4.2.1 青年观念的错误引导

4.2.2 话语环境的搅乱失范

4.2.3 文化氛围的娱乐异化

4.3 网络热词的应对策略与“收编”命运

4.3.1 网媒加强把关与规范

4.3.2 青年提高媒介素养

4.3.3 网络热词整合收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计算机操作论文提纲下一篇:药学硕士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