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2022-04-19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文化盛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参与者,避免不了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网络具有虚拟性,导致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双向路径,网络文化不仅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宣传不良文化。大学生在互联网中或者网络文化接受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染,影响其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文化网络传播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网络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篇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发展路径初探

【内容提要】构建网络文化与发展网络文化已然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文章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数次调研的基础上,以云南网络媒体为考察对象,在剖析云南网络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云南省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成效与不足。同时就云南网络文化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打造优质的网络文化团队,坚持人才引进与自身造血并重;调动各级网络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加强网络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齐抓,是当下云南省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力图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网络文化   网络媒体

前言

网络文化(关于什么是网络文化,目前并没有定论。一般来说,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包括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及文化观念等的集合。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作为一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文化,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和冲击力。网络文化不仅改變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毫无疑问,构建网络文化、监管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所在。如何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命题。

云南省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大省,其网络文化的发展刻不容缓。如何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视野、更有效的措施,推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为加快推进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辐射中心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是目前云南网络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正是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的数次调研的基础上,探索西部非发达省份网络文化的发展路径,以期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云南网络文化发展现状

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主持者与管理者,云南省委省政府能够从宏观上为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及政策性的支持,注重网络文化建设阵地和网络文化建设平台的打造。各市地州的网络媒体有效形成合力,在正面宣传、引导舆论、服务云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云南省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较好地贯彻“互联网+”,加快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批以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化产业。如云南省成立的“玉溪双创中心启迪众创园”,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知识、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空间。其中,该众创园中的2-5号楼以网络安全、信息产业为主,重点引入如奇虎360集团、中航信息、启迪数字学院、美亚柏科等成熟企业入驻,通过信息化手段,以“园区运营”为中心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及入驻体验等方面,打造信息安全园区的典范,建立省级网络安全培训示范基地。与此同时,云南省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网络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

此外,云南网络媒体有意识参与并构建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公共文化产品。灵活运用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H5微刊、网络微电影、网络表情包、数据新闻等传播网络文化,强调优质内容的生产与前沿技术的更新。总的来说,云南省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相关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较快。

二、云南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成效与不足

云南省在推动网络文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系列举措,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网络文化节大力促进网络文化建设。

目前云南省已经成功举办过数次“昆明网络文化节”。该文化节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委网信办指导,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网络文化节以繁荣网络文化为契机,通过举办一系列网络活动,对精品网络文艺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通过推行网络文学大赛,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此前,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滇云网络文学大赛”曾入选全国首批网络社会组织品牌项目;而由掌上春城手机客户端承办的首届昆明网络文化节之“文明城市·我为昆明代言”活动,也曾获得“年度传播力奖”;第四届滇云网络文学大赛,利用互联网平台挖掘和培养文学新人,催生原创网络文学精品,打造具有昆滇特色的网络文学,为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①。

第二,在网络文化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方面重点抓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作为网络世界的中坚力量,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网络媒体针对这一年轻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彩的网络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甚至邀请网络红人现身说法,对青少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曾开展“网络游戏类”的“好网民”主题课堂宣讲活动。早几年“蓝鲸”(Blue Whale)死亡游戏通过互联网在青少年中传播的时候,云南有关部门就第一时间通过加强预警处置方案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些均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文化素养,从而推进整个网络文化空间的治理。

第三,把繁荣网络文化与城市信息交流等有机结合。

云南网络媒体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深挖云南自然秉赋、人文特色,聚集昆明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打造了一批有影响、接地气、网民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网络品牌活动。而玉溪高古楼网站定位明确,其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专业、实用、真实、温暖”的网上玉溪城市信息交流平台。与此同时,高古楼网站还与玉溪红塔分局合作开设了“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高古楼网站警务室”。此外,还有“古楼交警”“古楼消防”等诸多合作板块,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2017年,为配合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城市形象宣传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系列活动,如举办了“爱我昆明,大家e起来”为主题的网络文化活动;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组织策划了“互联网+扶贫”系列活动等。事实证明,网络媒体在提升自身专业性、实用性的同时,必须强调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文化建设。

云南省网络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其发展的不足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第一,网络文化空间良莠不齐,网络意识形态的把控有待加强。

推动网络文化多元化是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化的应有之义。互联网语境下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在带来多元化可能的同时,也使得网络文化空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云南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低俗化现象,涉及色情、欺诈、暴力等不良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扩散,对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利益等产生消极影响。部分网络文化作品存在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有待加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把好信息发布的政治关、政策关、导向关、事实关,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网络媒体建设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第二,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网络技术相对滞后。

尽管部分网络媒体具有差异化发展意识,如“无线昆明”专注走视频化直播道路。但总的来说,云南网络媒体同质化倾向仍比较严重。尽管有意识关注网络技术前沿,但受制于网络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当下云南网络媒体在技术层面仍相对滞后,尤其是可视化技术开发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仍有待提高。仍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事违反法律及有悖道德的网络不法活动。

除却创新乏力外,部分网络媒体管理者和从业者对互联网思维更多止步于口头认识层面,互联网的实践应用技能仍有待提升;网络文化作品更多时候处于单向度传播状态,与网民互动意识不够,互动效果欠佳,互动技巧有待加强等。

三、云南网络文化发展路径探寻

不管是云南网络文化的发展,还是整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乃至全国网络文化的发展,都要以新时代的眼光、战略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新媒体语境下的全民话题。网络文化的建设,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绝不可因噎废食、坐失良机。

第一,打造优质的网络文化团队,坚持人才引进与自身造血并重。

这首先涉及的是队伍建设问题。发展网络文化,离不开网络文化从业者媒介素养的提升。云南属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人才引进问题尤为严峻。当下云南网络文化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既有创意、懂技术又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优质团队的打造既要依靠引进人才,又要注重对原有从业者的培训与充电,强调从业者自身的造血功能。此外,优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从政策、环境等方面为网络文化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得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网络人才,乐意投身并持之以恒地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

第二,调动各级网络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加强网络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一个非政府性的行业组织,以便更好地落实行业规范、制定行业守则,引导各从事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的运营机构和服务机构。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自成立以来,在整合全市乃至全省网络文化建设力量和网络资源,繁荣网络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各级网络文化协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仍有待提高,网络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仍有待加强。

通过网络文化组织的桥梁作用,团结和组织在滇网络媒体、网络文化企业及网络知名人士,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网络文化活动,有效整合网络文化资源,搭建会员间互惠共赢的平台,不断增强吸引力,拓展参与面,为全省网络文化凝聚正能量。

第三,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齐抓。

建管并举是发展和繁荣网络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央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四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方向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论是新闻网站、政府网站, 还是商业网站、专业文化类网站等,都应该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使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云南网络媒体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如云南网等的监管,加强其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私营网络媒体公司如“猪八戒网”等的監管也不能松懈。协调中央驻滇媒体、省级媒体、城市新闻媒体网站联盟等众多资源,在复杂多元的网络传播语境和格局中,认真研究网络时代文化工作的新常态,做到坚守和创新并举。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成为人们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反映最明显、最集中的领域。借助互联网, 文化可以实现裂变式的高速传播, 极大地拓展影响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才能更好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结语

网络文化在观念、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给新媒体语境下的社会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壮大、文化消费的拓展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我们不仅要增强创新意识、变革意识,还要调动和发挥互联网思维, 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通过打造影响广泛的网络文化平台,催生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正视民族地区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服务网民为中心,大力提升网络文化作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让网络空间始终充满正能量。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各民族地区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善于借鉴其他省份,尤其是互联网发达省份的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大力建设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之中。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了2019年度云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资助】

注释:

①林进桃.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J].新闻论坛,2019(01):68-71.

参考文献:

[1]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新华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年5月版.

[3]徐强.增强中国网络文化软实力[J].红旗文稿,2018(01):24-26.

[4]胡钰.提升网络文化品位的着力点[J].人民论坛,2018(02):129-130.

[5]张泽一.低俗文化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1):96-102.

[6]丁柏铨.心态文化引导:新闻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J].新闻与写作,2017(02):59-63.

[7]胡正荣.共享共责的网络传播:新时代、新格局、新责任[J].新闻与写作,2018(01):33-35.

[8]林进桃.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J].新闻论坛,2019(01):68-71.

(本文的调研受到云南省委网信办社会工作处领导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林进桃,博士,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云南大学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编辑:孟凌霄

作者:林进桃

网络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篇2:

互联网+”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文化盛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参与者,避免不了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网络具有虚拟性,导致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双向路径,网络文化不仅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宣传不良文化。大学生在互联网中或者网络文化接受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染,影响其发展。所以当前大学生应该对网络文化有所了解,做好预防工作,实现高校学生学习的优化建设。

【关键字】    网络文化    高校学生    影响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非常重要,关系到高校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但是,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影响因素也比较多。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当前校园生活中,网络文化就是影响到高校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当前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学习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网络文化是在互联网技术实施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式文化,具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或者在互联网上广泛流程的文化形式,其中包括互联网网络用语文化、互联网交际文化、互联网技术文化、互联网信息资源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行为方式。大学生是接触互联网最为频繁的主体人群,并且其本身也处于文化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所以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本身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无形的影响。当前研究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也要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1校内网络文化影响

互联网是庞大的网络,而利用先关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实现互联网的局域化设计,校园网络就是一种局域网络、其网络传播以及网络安全都仅限于校园之内、是校园内的互联网,也是校园网路文化传播的载体。校园网络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文化、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化交流模块等组成,而在不同的文化组成中,校内网络对高校大学生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①校内网络文化也具有知识传承功能,很多文化传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校园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创新功能,学生和教师在校园网络平台中进行交流过程中,总是引出更多新课题,通过新课题的引入,实现对校园网络功能的优化升级,对校园网络的综合优化建设,而学生在新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领略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而言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最后,校园网络文化也具有文化服务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网络文化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文化服务,实现了文化服务的有效保证,确保网络文化学习更加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②校内网络文化也具有消极的影响。网络文化的规模庞大是主要特点,过于严重的网络文化,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化的综合优化分析,提升网络文化的创新应用,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效果。A消极的校园文化容易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未知发布者的网络文化中,很多人利用校园网络传播消极思想,大学生自主分辨能力相对比较弱,从而受到了不良文化的影响,也影响到了自身的身心发育和人格形成。 B不良网络文化的形成,源于不良文化的传播。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利用互联网的虚拟功能随意发泄自身的情绪,其中很多网络都是不合法、不合理的,也有很多网络文化是在法律的边缘徘徊,大学生还没步入社会,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够成熟,对于法律边缘或者违法行为无从知晓,从而在网络浏览中吸收了先进的网络文化,影响到了网络文化的传播效果。不良的文化主要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和思想,甚至能够蛊惑大学生从事违法行为,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形成效果,不利于大学生成长。

1.2校外网络文化影响

校外网络文化就是整个社会的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广,并且校外网络文化数量更庞大。而校外的网络文化也分为优秀和劣质,不同的网络文化,影响了网络文化的影响效果。所以,在网络文化应用研究中,更需要对网络文化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的网络文化對于学生的影响也不同。

①校外网络文化也有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校外网络文化涵盖军事、科技、政治、体育、地理、新闻等多个方面,其覆盖面积更广,让学生能够在网络文化中学习到更多的了解世界,更多的了解到校园书本中不涵盖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厚的知识文化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校外网络文化也有糟粕,所以在实际的网络文化学习过程中,更应该做好对校外网络文化的预防工作。校外网络更大、更广,并且更多的夹杂社会利益性,很多人都是为了利益恶意发布糟粕文化。尤其是黄赌毒等网络信息直接影响到校外网络文化的健康性,同时学生接触到不良的校外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学生如何应对网络文化

高校学生是网络文化的主要接收者,校内和校外的网络文化都具有精华和糟粕。学生在学习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综合优化分析,并且进行研究中,需要做好对网络文化的综合应用分析,提升网络文化的建设效果。学生本身也应该做好防范工作,完成学生应对策略。首先,大学生本身应该学会正确面对的心态。提升自身对网络文化的抵抗力。网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网络文化本身也就有双向性。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和网络。另外,大学生本身也不可以沉迷于网络以及网络文化。大学生可以自觉的参加学校活动,尽量与网络文化保持安全距离,学习优秀的网络文化,并对糟粕的网络文化进行抵制。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当中,更多的将尽量投入到学习当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其次,大学生自觉倡导文明上网。大学生想要自主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就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身不做不良文化的制造者,传播者,以严格要求自己为主要的目的,完成文明上网的分析。如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不当虚假、淫秽等不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有一些素质不高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想方设法制造传播虚假、淫秽,给整个社会都带来重大危害,这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同时也是违法行为,将受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在互联网上,要同在公众社会一样讲文明、讲道德、讲理性。决不能一时冲动编造听信虚假信息,甚至粗言秽语、发布淫秽内容,失去做人的准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听到街头巷尾的片言碎语就不加识别地发布于网上,成为谣言的始作俑者。另外,大学生也要学会自主鉴定分辨不良的网络信息。要善于鉴别不良信息,不做不良信息的跟随者、传播者。有些“网民”凭着“猎奇”心理,对一些信息不作调查、不认真分析,盲目跟贴支持,甚至添枝加叶地继续在网上“客串”。最后,大学生本身应该重视学习,重视学习活动,不能过分追求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本身也具有优良性,能够帮助大学生开拓眼界,同时帮助大学生完成优化设计。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和学校的生活才是主业,所以在大学生网络文化接受过程中,需要大学生自觉的完成各项学习和学习时间活动。在学校的教育中,了解网络文化的利弊,在学校的学习和引导过程中,应该尽快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1]。

三、高校优化管理

学生自主完成网络文化的鉴别和抵制是主要的途径,但是学生本身社会经验尚浅,对于部分网络格局的影响也不够深入,所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一起完成网络文化的监督。首先,学校本身应该落实好自身的教育职责,教育是学校展开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展开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建立有积极的影响。学校本身一定要重视起网络文化的影响管理。教会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文化。如,学校应该组织完成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做出有效策略,切实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组织工作,做到有氛围、有内涵、能实践。高校应充分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把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作为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方面,办出网络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同时还应不断创新,办出特色、办出亮点。网络安全教育不是仅仅依靠高校一方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高校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会一起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现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2]。  其次,高校建立网络监督体系,实施对高校学生的网络监督管控,提升网络监督的实际应用控制,提升解决策略。如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高校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完成对校内和校外网络文化的监督工作。建立安全监管系统,可以实现对网络按区间的综合优化管控。如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已经颁布的《网络安全法》以及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遵循网络运营者相关法律要求及各级技术、管理要求。建立安全监管平台,主要是为了完成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分析,在进行安全管控中,通过WEB应用漏洞扫描引擎对目标站点进行7x24小时的网络巡检、安全风险监测。巡检目标覆盖OWASP TOP10、WASC、CNVD、CNNVD、CVE等涉及的WEB应用漏洞类型;对目标站点历史风险进行追踪监测,对漏洞进行周期性的自动化跟踪,监控漏洞的新增、遗留与修复情况。针对不良文化、不良网站、不良信息进行完全的网络监管,提升网络监管的综合优化控制,确保网络建设更加优化合理。不良网络文化一般都以网络攻击或者网络病毒的形式存在与网络中,建立网络监管系统可以实现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控制。网络安全监管中,学校相关部门也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在实际的网络监管工作展开過程中,需要利用人力完成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监管浏览,对于不良文化信息内容进行坚决的抵制和处理,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环境,帮助学生远离不良校园网络影响[3]。最后,高校网络文化影响控制过程中,教师和辅导员应该通过学习的手段完成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控制,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减少网络沉迷,完成对高校的学习。①教师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各小组完成对高校专业知识的学习。②建立专业的兴趣班,教师和辅导员鼓励学生参与兴趣学习班,学习自身感兴趣的科目。如,篮球、羽毛球等,通过参加社团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也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本身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应对网络文化影响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当前校园网络的文化和谐氛围建设进行分析,同时实现对网络文化的优化分析。

参  考  文  献

[1]陈毓秀, 韦一文, 陈星权.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传媒论坛, 2020, v.3;No.52(04):14-15.

[2]王改丽. 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 036(004):120-124.

[3]张云皓, 聂维. 论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知识文库, 2019, 000(010):P.3-4.

李靖雨(1989.04),女,汉族,河北吴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西方文学。

作者:李靖雨

网络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篇3:

商业属性下的网络文化

摘 要:本文从网络产品的文化意义、网络文化对网络经营的影响、网络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位置等商业的角度对网络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文化 网络经营 文化产业 商业属性

总体而言,文化是各个层次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因此,任何网络活动中的主体都是网络文化的构成细胞,网络信息、网络现象、网络活动等,都具有文化的意义。网络文化是综合的社会现象,是网络中各种主体互动过程与结果的总和。

要认识网络文化,还需要将它放在不同层面加以考察,这包括:

网络文化行为——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与活动,大多具有文化的意味,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层面,是网络文化其他层面形成的基础。

网络文化产品——既包括网民利用网络传播的各种原创文化产品,如文章、图片、视频、动画等,也包括一些组织或商业机构利用网络传播的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事件——网络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社会事件,它们不仅对网络文化的走向起到一定作用,也会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网络文化现象——有时网络中并不一定发生特定的事件,但是,一些网民行为或网络文化产品等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趋向或特征,形成某种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精神——网络文化的一些内在价值取向与特质。目前中国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取向表现为:自由性、开放性、平民性、非主流性等。但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渗透程度的变化,网络文化精神也会发生变化。

网络文化产业——网络文化具有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与制高点,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和其他传统产业变革的力量。

网络文化制度——网络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也会在社会制度层面上反映出来。网络文化所推动的制度发展、变化甚至变革,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体现。

网络文化秩序与格局——网络文化具有复杂的主体构成,包括文化的生产、消费、管理、应用等多种主体间形成的关系与秩序;而且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群体文化的相互关系与态度,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构成层面。

研究网络文化,有时需要从以上层面的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时又需要将这些不同层面的认识综合起来、统一起来。本文侧重从商业的角度对网络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

互联网从进入公共应用的时起,它就成为一种商业平台。因此,网络文化也必然带有商业的属性。

一、网络产品的文化意义

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也在生产着大量的网络产品。例如信息产品、服务产品等。网络产品的生产,主要有两种主体,一是各类网站,二是网民。网站的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而且大多数是商业产品。而网民的产品,更多的是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大多是自发的,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是交流的一种手段。然而,这些自发的产品到一定阶段后,就可能被网站所利用,转化为商业产品。因此,当我们提到网络产品时,更多的是从网络的商业属性方面来考虑的。

无论是网站还是网民生产的产品,都具有文化意义。网络产品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

1.网络产品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的,每一个产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特定的民族、时代或群体的文化背景。

2.网络产品是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网络文化传播的手段,网络文化的精神,也需要通过网络产品进行传播。

3.网络产品能否在网络中被接受或流行,是由网民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而网民的取向,又是在网络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因此,网络产品的普及、流行趋向,成为了网络文化的风向标。

网络文化产品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1.从产品的信息形式来看,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图片、网络文章等。

2.从产品的社会功能来看,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教育、网络文学、网络娱乐、网络社交、网络广告等。

3.从产品的传播方式来看,包括网站、频道、栏目、社区、在线数据库、电子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等。

4.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包括网络新闻业、网络影视业、网络出版业、网络游戏业、网络动漫业、网络广告业等。

二、网络文化对网络经营的影响

尽管技术、资金、资源、运行机制、人才等对网络经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网络经营更重要的基础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网络经营的起点,也贯穿于网络经营的全过程。

网络文化对网络经营的主要影响表现为以下方面:

1. 文化产品生产是网络经营的主要任务

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所生产的多是信息产品与服务产品,而如前所述,信息产品与服务产品,都是文化产品。

因此,网络经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这既包括网站的生产行为,也包括网民的生产行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网络文化从整体上是具有共性的,但是,从网络文化的基本细胞——网民的角度看,他们又是各具特性的。因此,网络经营既要提供共性的文化产品,又要提供个性的文化产品,而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是网络经营的优势之一,也是它重要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流行的“长尾理论”便说明了网络经营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他的《长尾理论》一书中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主体部分,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即非主流的、个性化的产品需求。长尾理论说明了非主流的、个性化的需求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而网络的特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这些非主流需要和相应的满足方式。因此,长尾理论被认为特别适合于网络经济。

与长尾理论相关,对于互联网的经营,人们还提出了发掘“微内容”的观点。“微内容”指个人的、非公共的内容,与“内容”意义重大相对应。在网络语境下,“微内容”常常指的是由网民提供的各种内容。虽然它们只是反映了网民局部的、个性化的需求,但是,这些微内容集合起来,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

可以说,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网络经营需要通过产品的丰富性与个性化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而这是以网民参差多态的文化需求为前提的。

网络经营是以文化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也意味着网络经济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产业(也称为文化工业)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同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把原有的个性化创造纳入到标准化、模式化生产程序中,形成批量的生产与复制。二是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实现是以商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所以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更多的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严格遵守工业生产和市场运行规则,满足消费需求是文化生产的基本动力,追求商业价值是文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所以,大众文化产品的形成完全是一种商业化的制作。只要有市场需求,制作者就可按照一定模式迅速把它生产出来。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符合这两个特征的。

2. 基于网络文化的社区与关系建设是网络经营的土壤

网络文化对于网络经营的另一种意义,在于以网络文化为基础来建设虚拟社区,凝聚网民,以此促进网民对网站的忠诚度,增加网站的品牌影响力。

与传统经济不同的是,网络经济是以虚拟社会的建设为基础的,也就是首先要为网民提供虚拟社区,才能将他们吸引到网络中,网站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经营活动。对网络品牌的建设与维护,虚拟社区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忠诚度与品牌转换的代价有关。某个网站通过社区为某个网民所营造的人际交流圈子和具有归属感的群体,是网民的一种财富,这也是网站对网民产生黏着力的重要因素。对网民来说,这种财富的损失,是进行品牌转换时的重要成本或者说代价。网民对这些社区的归属感越强、依赖度越高,那么离开它们的代价越高,由此,网民对于社区的忠诚度也就会比较高。因此,网络经营的重要基础是虚拟社区,而虚拟社区是网络文化的产物,也是网络文化的孕育空间之一。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很多网民们的活动重心转向了即时通信、博客、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微博等应用。尽管这些技术为UGC(用户生产内容)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对用户来说,他们生产内容的目的是为了编织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更强的社会归属感和更多的社会资本。与此相呼应,网络经营也应该进入一个“关系为王”的时代,也就是说,对于网络经营来说,建设的重点应该转向人与人的关系营造,而不再是单纯的内容产品生产。

在重视关系营造的网络经营思路下,网络文化是关系建设的一个关键。因为,网络文化是将各种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3. 文化追求提升网络经营的境界

尽管网络经营必然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如果脱离对文化的追求,网络经营就会变成短视的行为,甚至有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唯利是图的做法,虽然可能一时获利,但一定不会长久。

以文化产品为主的网络经营,它不仅在满足人们的信息需要、物质需要,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与精神世界。

传播学研究认为,大众媒体具有一种“涵化”的功能,也就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与判断。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对人的涵化方式更多,除了信息传播之外,社区和其他的各种网络活动,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网络经营的影响是广泛、深入的,它不仅影响到网络世界,也影响到现实世界。

因此,网络中的各种经营者,应该有文化上的思考与自觉,应该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落实在网络经营中的文化追求等具体层面。

三、网络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位置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在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大多与数字技术或数字平台有关,而网络文化是其中平台最广阔、产品最丰富、用户参与程度最深的一个部分。

1. 网络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持续增长点

由于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文化比其他很多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动力更强大。技术在不断赋予网络文化新的手段、新的形式、新的内涵。网络文化是不断生长的,新陈代谢很快。无论是产品的形式,还是经营的方式,网络文化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技术动力也会不断刺激商业力量进入网络,这促进了网络文化作为产业的不断发展。

网民是网络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要素,由于网民的力量,网络文化也会永远充满活力。

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会给整个文化产业带来推动力量。从网络文化中吸取营养,与网络文化结合,这些都可以给传统的文化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因此,网络文化也是整个文化产业的增长点。

2. 网络文化是数字时代文化产业的制高点

网络文化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也是制高点。

从技术上看,它所采用的数字技术是文化产业技术的前沿技术,很多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技术冲击下,都需要做出技术变革,而网络等技术是传统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网络为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提供了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传统媒体、传统出版业来说,网络是它们未来重要的拓展平台。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厚基础,加上网络技术的优势,必将造就新的产业高地。

网络文化产业也是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创意产业即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借助于高科技进行文化产品的创造,或对已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与价值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社区等文化产品都具有典型的创意文化产品的特点,它们的发展,不仅给网络经营带来了动力,也给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带来了生机。

3. 网络文化是文化产业变革的试验田

网络文化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变革也具有推动作用,在某些方面,它具有“试验田”的意义。

网络文化推动了新的产业模式与产业链条的形成。从网络进入商业化运作以来,网络文化产业模式也逐渐形成。这种产业模式尽管在目前还不成熟,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IT业、电信业、传媒业、出版业等各种传统产业的一种新的集成方式,它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重组和产业格局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促进传统产业之间壁垒的打破。以网络文化产品为核心,传统的企业被重新组织到了新的产业链条上。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在新的链条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如果不能及时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就可能被抛下。

网络在文化产业模式与链条方面的创新,也会给媒介融合、三网融合趋势下的整个文化产业的模式带来启发。即使这个创新过程中会出现问题甚至失败,也是宝贵的经验与教训的积累过程。

网络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变革的另一个促进,在于它对用户作用的提升。用户成为生产者的一部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在过去的文化产业中是不多见的。用户作用的提升,不仅仅促进了产品的繁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产业理念的变革。

网络文化也在推动整个文化产业格局的变化,理解未来的文化产业格局,需要理解网络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本文编辑:莫玉玲)

作者:彭兰

上一篇:方言节目叙事特点论文下一篇:新闻编辑电视新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