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作为高新技术革命性发展的产物,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和依赖越来越密切。阐述了网络文化的内涵,通过调查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前高职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发挥网络文化作用的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1: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摘 要:关于网络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在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学院和重庆工商职业学院3所院校展开。调查问卷全部采用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舒伯的WVI职业价值观澄清量表。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1.男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男性高职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成就感、智力刺激、利他主义、独立性、经济报酬、管理、社会交际、安全感、舒适、社会地位、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美感。女性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排序依次为:人际关系、成就感、社会交际、利他主义、独立性、经济报酬、舒适、智力刺激、管理、安全感、社会地位、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美感。计算男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排列等级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76,相关显著性检验结果为P<0.001,相关性显著,说明男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尺度的等级排列相当一致。男女高职学生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及成就感,对社会地位、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美感重视程度都不高。通过对各个职业价值观尺度的差异性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显示,女性对于社会交际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

2.不同年级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高职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等级排序的前后变化不大,如人际关系、成就感、利他主义,各年级学生都把他们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前3位的排序中只有社会交际在三个年级中的排序有些差异,但是差距不明显。而对于社会地位、安全感、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美感,三个年级排序比较统一,全部为后四位,说明这四类价值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都不重要。计算三个年级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等级排列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显示:三个年级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他们的价值尺度的等级排列相当一致。

3.不同学科背景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文科学生对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成就感、社会交际、利他主义、经济报酬、独立性、舒适、智力刺激、管理、安全感、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美感。理工科高职学生的排序为:人际关系、成就感、独立性、智力刺激、利他主义、社会交际、经济报酬、管理、社会地位、舒适、安全感、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美感。文理科高职学生价值尺度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835,且P<0.01.相关性极其显著,说明不同学科背景高职学生的价值尺度的等级排列相当一致。

4.是否独生子女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人际关系、成就感、社会交际、利他主义、经济报酬、独立性、舒适、智利刺激、管理、安全感、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社会地位、美感。非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排序依次是人际关系、成就感、独立性、智利刺激、利他主义、社会交际、经济报酬、管理、社会地位、舒适、安全感、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美感。是否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价值尺度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835,且P<0.01,相关性极其显著,说明不同学科背景高职学生的价值尺度的等级排列相当一致。通过对各个职业价值观尺度的差异性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对于独立性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独生子女。

5.父母职业不同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父母职业不同的高职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有不同的表现,对以上13项根据重视程度的不同都表现出不同的排序方式。通过对父母不同职业高职学生价值尺度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父母工作职业类型是民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自由职业者、务农、务工这几项的等级相关性显著,价值观尺度的等级一致性较高。成就感方面,父母职业类型相对灵活的,如民营企业、个体经营、务农、务工的学生重视程度较高;父母在党政机关工作的高职学生对于利他主义的重视程度最高,排到了第二位;父母为个体经营的学生对于独立性的重视程度最高;父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的学生对于经济报酬的重视程度相较其他学生较高。

6.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通过问卷统计,高职学生认为网络文化对他们的价值观有影响的占到72.5%,认为没有影响的仅有27.5%,可见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在对一些网络热门语句的看法上,对于“事业是男人的姿色,姿色是女人的事业”这句网络热门语句有37.2%的学生认为与现实相符。另外,认同“现在是一个拼爹拼娘拼干爹拼干娘的时代”的占比24.9%;认同“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所以,有没有后台很重要”的占19.0%;认同“人生目标:向钱看,向厚赚!”的占10.2%;认为以上四句话都与现实不符的仅占8.7%。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1.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不稳定性。通过调查问卷中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影响的了解,可以看到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当问到如果网络文化所传达的就业理念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不相符时你会如何抉择?有40.9%的学生选择兼顾两方面,会综合考虑;27.1%的学生选择不清楚;16.9%的学生选择接受新的就业理念;15.1%的学生选择坚持自己。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学生非常中立的选择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网络文化时的犹豫不决,在面对价值冲突时,能坚持自己的学生少之又少,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如何抉择,职业价值观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2.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现状不相符。量表分析结果中对经济报酬的整体排序与个别访谈结果相矛盾。通过整体性的量表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报酬这一价值尺度在总体排序中位居第六,但是通过与三个年级学生的个别访谈,及参加毕业生双选会、招聘会等方式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在择业时依然把经济报酬作为非常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与整体排序中的第六不相符。这反映出了学生择业的实际情况与价值观的背道而驰,说明学生并没有用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择业行为。

3.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最重视人际关系。量表的总体职业价值尺度的等级排序位居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即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学生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希望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与领导相处比较随便,建立融洽的关系。可见,高职学生期望获得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他们的职业价值观里,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谐的工作环境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4.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缺少美感和创新意识。高职学生无论性别、专业对于工作中对美的东西的追求显示出最低的重视程度。通过个别访谈的补充分析发现,他们不认为工作中充满艺术,因为他们毕业后大部分是一线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固定的,很少会变换工作内容,因此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对于美感和变异性或追求新意表现出较低的重视程度。

5.高职学生整体职业价值观定位清晰,社会化水平较高。从整体来看,高职学生对于舒适、社会地位、安全感的重视程度较低,这反映出了高职学生对于自己职业定位比较理性,相比普通大学本科生,高职学生没有较高的文凭,在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职位时难免会受到学历的限制。但是高职学生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专业实操技能。因此高职学生在择业时大多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一线工作。此类工作的稳定性、舒适性、社会地位相对偏低。在13项职业价值尺度中,高职学生对人际关系、社会交际、利他主义的重视程度较高,这3项尺度都侧重于衡量一个人对于与人交往的态度、倾向,查看量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到,高职学生非常重视与人的交往,在乎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状况,同时也乐于为他人的幸福和利益尽一分力。这些正说明了高职学生在观念意识上已经基本完成了社会人的转变,社会化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林伟英.广东省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2(3).

[3]杨樱.当代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5(1).

作者:周媛 邓娟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2:

浅析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摘 要】作为高新技术革命性发展的产物,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和依赖越来越密切。阐述了网络文化的内涵,通过调查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前高职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发挥网络文化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 影响 对策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有利于高职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职学生利用网络文化可以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从网络文化的特点来看,也的确有这样的功能。因为网络将不同的信息和文化进行汇集,构成了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源库。它海量的储存、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检索、快速的传输、跨时空的链接、高度的开放的优点是其它文化媒体或是学习渠道所无法比拟的,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新闻、经济动态、风土人情、文化艺术、人文景观等,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多样的思想、多元的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便利性极大地拓宽高职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知识更新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学习平台。很好地弥补了学校中封闭式教学的不足。2.网络文化有利于高职学生变化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调查中共计有75.3%的学生认为自己从网上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观念,开阔了眼界;而在网上聊天的话题并不固定,有62.7%的学生上网聊天的话题是“什么都谈”,与他人交换各方面的观点和看法,避免了自己思维的固定化和狭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高职学生在多元的网络文化中能够获得更a充分的知识和信息的支持,能够进行思想交流、观念碰撞,激发求知欲,从多维的相互沟通中获得思维方式的转换,产生创新的灵感,提高创新能力。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有可能使高职学生对网络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当前的高职学生和其他大学生群体一样,对网络有较高的依赖度。究其原因,一是网络的诱惑性。由于网络具有很强的公开性和自由性,所以进入网络文化的门槛非常低。网络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几乎应有尽有。无论是工作学习的,还是娱乐八卦的;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还是政治军事的;无论是文字图画的,还是影视声像的等等,这些内容都可在网上找到。这无疑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二是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高职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时期,具有较强的涉新猎奇的心态;另外,高职学生的辨别力、判断力和自控力虽然较中学生有很大提高,但仍显不足。所以,面对网络中自己不知道的、想知道或者自认为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内容,他们都有可能去涉猎。2.网络文化有弱化高职学生道德意识的可能。当前的高职学生对政府管理网络文化的效果并不满意。由于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对它进行管理和过滤的难度非常大,所以现在网络文化中充斥着很多不健康、消极的内容,它们时常会被上网者接触。高职学生虽然知道政府对网络在加强管理,但当他们在网上仍然遭受不健康的、垃圾的信息困扰时,就会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直至麻木、无所谓;而自身也有可能因为长时间受这些不健康的、垃圾的信息侵蚀,从而出现道德下降的危险。3.网络文化有可能使高职学生混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产生社会适应不良。高职学生如果经常使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就有可能使他们对于网络虚拟的社会交往产生迷恋,从而使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的交往机会,减弱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交往的愿望。这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减少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加剧自我封闭心理产生,出现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

二、发挥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限制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的对策思考

(一)“疏”与“堵”并举,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存在物,有其自身的特点,许多优越性是以往任何传统的文化形态无法比拟的。所以,现在网络文化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包括高职学生。为了避免高职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加强对高职学生利用网络文化的引导。网络文化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所以要引导他们利用好这些内容。这主要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促进高职学生的自身修养,提高认识辨别能力。由于高职学生仍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社会阅历相对欠缺,对新、奇、异等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自控力、辨别力又相对较弱。所以,在教育中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把社会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在上网的过程中能自觉搜寻和利用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主动抵制和过滤不良信息。二是加强高职学生上网内容的指导,帮助和鼓励他们接触优秀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内容纷繁复杂,几乎无所不包,良莠不齐。所以,对高职学生上网内容的指导,有利于他们免受不良的消极内容的影响。如,学校或老师可以给高职学生列出有助于他们学习、就业、增长见识的网站名单,等等。2.限制高职学生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接触。在对高职学生上网进行引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他们的限制。一是学校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日常管理。比如严格上课考勤,严查晚睡缺席,防止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去上网,避免一些学生夜不归宿通宵达旦上网。二是学校争取所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网吧或学生经常出入的网吧进行清理整治,净化网络环境,限制学生上网时间。

(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和推出更多的网络文化精品

高职院校要加强自己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一是要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网络文化形式,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二是要有充分的供给能力,使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满足上网的需求。三是鼓励学生使用校园网络,比如校园网向学生免费开放,或上校园网的费用远低于营业性网吧的费用。

参考文献:

[1]周成龙.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理论意蕴[J].兰州学刊,2009,(1).

[2]钟晓媚.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影响[J].探求,2001,(4).

[3]张勤.论网络文化的正负面效应[J].理论学习,2006,(7).

作者:唐三明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3:

基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摘要]针对互联网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为多方参与提供了技术支持、提供新手段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和信息多样、虚拟环境、沉迷成瘾等新挑战提出了转变认识,开辟网络教育新阵地;加强管理,注重对网络信息质量的监控;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实现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完美结合等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环境

[作者简介]李洪昌(1977- ),男,江苏沭阳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更是受到特别的青睐,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列入其中,可见网络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高职院校来说,面对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如何认识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如何探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当前整个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网络利用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职学生网络利用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为185份,问卷有效率为92.5%。首先,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86.1%的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经常在寝室上网的大学生比重为85%;其次,网龄5年以上的大学生比重为31.35%,网龄3~5年的大学生比重为21.75%,每天上网时间保持在3~5小时的大学生比重为65%;再次,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外界信息的大学生比重为67.3%,54%的大学生上网时经常聊天,71.4%的大学生上网喜欢玩游戏或打牌。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主要力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以及网龄均很长,上网查资料、聊天和玩游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一方面,高职院校中,网络使用的普及率很高,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广泛接受到通过网络传递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方式和重要用途出现偏娱乐化的趋势。

二、网络环境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会

1.互联网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互联网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你说我听”的落后状态,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方式。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信息更新迅捷,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最新的国内外大事、资讯等信息。除此之外,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互动的机会和途径。

2.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方参与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生不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而且利用网络娱乐、休闲,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购物,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多方共同配合完成。网络未普及之前,由于通讯手段的落后,学生家长无法及时获取孩子在校具体情况,对于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有效弥补了之前德育工作的缺陷,方便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手段。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学生进入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大学生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问题、思想观点等,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由于网络的存在,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真实地表达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更准确地获知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正面宣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发表帖子以及开通电子信箱等。总之,互联网的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

三、网络环境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料,增加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手段;另一方面,网络的存在也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既可以通过它传递积极向上的观念,也可以传递非主流的不健康信息,具体如下:

第一,通过互联网,西方不健康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国内外敌对势力或不良居心的团体或组织从来没有停止过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的争夺;第二,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世界中不受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道德限制,他们在网络上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法律道德的约束、忘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责任,导致出现一些带有不道德甚至攻击行为的不当言论出现,严重干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第三,少数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导致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没有责任感,抗挫折能力低,交际能力下降;第四,大学生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网络,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平衡,降低了他们的文字应用水平。

四、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了大学生思维方式、人格形成,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网络,合理利用积极的方面,消除不利影响,通过制定一系列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所。

1.转变认识,开辟网络教育新阵地。由于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其他方面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利用网络所产生的积极、健康影响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紧要任务。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不能故步自封,沉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而是要积极转变观念、强化认识,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规划和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以便对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宣传,占领网络舆论的主阵地,这是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心理学研究表明,网民对权威机构或者权威网站发布的信息所产生的信任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信息。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利用这一点,及时在网上发布正面、积极的信息;此外,还要将正面信息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德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论坛、BBS等渠道与学生一起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扩大正面宣传的影响,力争开辟出一块新的网络教育阵地。

2.加强管理,注重对网络信息质量的监控。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越来越高,而且网络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态度已不仅仅是“看”“听”,而是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引导、规范校园网络秩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第一,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引导大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第二,高职院校应制订相对完善的网络管理规范或制度,保证网络信息的质量,使大学生的各种网络活动都处于一定的规章制度之下,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网络秩序;第三,坚决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高职院校要及时监控学生发表在网络上的观点,对于一些消极的观点,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制止或转变,将全体学生的认识统一在稳定的范围之中。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或手段,严防可能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进入学生的认知范围内。

3.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从现有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并不乐观,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不精通网络技术,甚至很少使用网络,更不了解如何通过论坛发帖子等。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创建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同时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非常重要。改变当前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现状,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提供网络知识培训的机会,使其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提高他们应用网络的能力;第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学校要关注德育工作者信息意识的培养,形成对网络环境的正确认识,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体现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第三,德育工作者要提高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能够自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同网络上的反动信息、黄色信息坚决地做斗争;第四,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提高正面宣传的影响力。

4.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实现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完美结合。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对广大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积极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尤其是要注意创新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而且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上网条件,那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一有利形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使网络世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世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美结合在一起。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功能,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站中的聊天室,为大学生创造与知名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可以组织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或其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借助于网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主动而创造性地利用网络的巨大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开拓更为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总之,一方面利用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巨大机遇,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要求。

飞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不仅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适应网络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手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前瞻性更为明显,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张国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1).

[2]朱伟.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2006(5).

[3]刘曙刚.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6(9).

[4]柳欣,黄裕钊.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5]任婕,吴荣先.我国高等学校道德教育述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作者:李洪昌

上一篇:外事翻译工作研究论文下一篇:动产抵押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