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之中,互联网也随着计算机的脚步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空间和时间不再成为不可逾越的阻碍。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同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学生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1: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宠儿,自然在互联网的第一线奋战着。但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的情况让人不得不为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担忧。正因如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合理的利用好各种网络平台,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努力提高校园文化水平和做好教职工的带头模范作用。加强高校学生的网络自律行为,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关键词: 网络文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及对策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对世界与我国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以推进,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论体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下称“全会”)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三个具有内在丰富联系的方法论,深刻把握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发展特质,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实践性和规律性,从具体层面上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指出了发展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其中,“因势而新”的科学论断,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论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本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现实和形势发展的前瞻性研判的思维逻辑和创新本质,对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

1 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时代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向大学生输出一种文化理念,在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输出是网络给这一时代打通一条高速公路。正如所谓的“哈韩哈日”风潮的新起,在根源上是我国的动漫、电视剧等娱乐产品不如日本、韩国,新一代青年在审美与文化追求上都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标准,以标签或是不爱国等带有批评性的言语评价他们,这并不能有效的改善现状。首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我们应该知道且明确一点,他们大多都是18岁的成年人士,与之对话,不应是用大人对小孩的教育式批评式语气诉说观点,思想政治工作要是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能取得成功也是极少的。那同样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的就是像文化产品一样,做好文化输出,将自身的优越性体现出来。在文化理念、价值观等方面给出一种大学生能够根据其自身世界观去评价优劣的文化模式,社会主义思想最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与恩格斯进行文化理念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人士所接受,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在网络时代不断更新自身的表达模式,好的东西自身就具有被被认可的强力属性,相对论开始也就只有三个人能看懂,如今是照样被世界认可。

2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问题

2.1 网络改变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的知识信息接受能力是迅速与强大的,网络在此基础上将大量的娱乐信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般送到他们身边,能够让其对这种简单的获得快乐的方式养成依赖。这里也没有明显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带来阻力,这是大学生选择了一种娱乐方式而已。但是因为大学生对一类娱乐信息都是有选择性,对同一类娱乐信息的长时间接受,是会受到其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以娱乐为主的思想与高校正在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可能存在着冲突的,比如其中的享乐主义则是一种,促使大学生心中产生追求物质生活的渴望,这也是高校“裸贷”风波的一种始因。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自然也是有做的,只是向对于这种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娱乐信息,被动输入的政治思想工作成了相对劣势的地位,这带来的挑战不小。

2.2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学生教育模式及教育者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改变传统教育角色的定位,逐步由权威的教育者过渡到服务者、引导者、协同学习者,积极主动营造“对话式”的教育交流环境,增强学生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内容上,既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也不能轻浮于形式,而应该借助新媒体的教学资源及案例提高学生教育的时效性、指导性、针对性、服务性以及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网络事件是非能力的判断,理性思考,不做愤青,不随波逐流,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及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教育载体上,如何积极搭建网络学生教育平台,丰富教育手段,整合多重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社会引导、家庭辅导、自主学习等多方位、立体化教育平台体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對的现实问题。同时,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及一线人员。因此,新媒体时代就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新媒体教育素养,培养自身敏感的政治感悟性、快速的信息反应和处置能力等,这对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全新挑战。

3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措施

3.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针对性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与传统的课题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点对点的教育,创新了思政教育工作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声音、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在网络虚拟世界创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巩固思想阵地、传播主流思想,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优势,使教育方式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2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全面性

网络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限制,不再拘泥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借助传递的巨大信息量,受教育者获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内容,极大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教材或教育者的水平。而且,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可以通过网络文化加以表现和突出,使得教育者更加灵活地传输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也更加便捷、更容易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弥补了传统教育内容单一、匮乏的不足,从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

3.3 实现网络与传统教育结合

网络与传统教育方式应当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当前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创新传统教育的方法,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优化的教学体系,达到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目标。首先,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着力在微课与翻转课堂机制下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发挥学校学生团体和党群组织作用,针对学生的思想需求,形成良好的校园实体宣传机制,解决在校园构建良好的物质文化与意识文化氛围。第三,组织开展大学生乐于参与的思想教育与引领活动,着力实现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切实在网络指引下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形成高校思想教育的合力。

结语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面对已经“信息化”了的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国家、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方面作用的发挥,顺应网络技术发展新形势,科学把握新时代新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

参考文献

[1]马磊.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电子制作,2014(13):188-188.

[2]黄赟.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10-10.

[3]冯会.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144-145.

[4]王薇薇.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考试周刊,2016(A3):130-130.

作者:龙继飞

高校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2:

网络文化传播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解决对策探讨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之中,互联网也随着计算机的脚步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空间和时间不再成为不可逾越的阻碍。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同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比较高的自由度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通过电子媒介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之中。在此,笔者主要就网络文化传播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解决对策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网络文化以其快捷、方便等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而且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也为其传播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促进了其传播速度的加快。但是网络文化的盛行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传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网络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现代社会的空间距离相对来说大大缩短。并且在网络世界里面,不存在有边界,开放性的网络和比较高的自由度都为网络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网络也给大学生表达意见、发出声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针对这些新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及时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网络文化的传播同样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发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网络文化的盛行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网络文化的“百花盛放”,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学习选择大大超过了前人。

2.网络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

(1)网络文化的多元化不利于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发展。网络空间相对来说自由程度更加的高,网络世界的高度开放性使得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学生在接触网络文化的时候会接触到不同的意见观点。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使得部分眼界不够的学生还不能从浩如烟海的文化之中找到真正的明珠。并且多元化的信息有时候会让学生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之中产生迷惘和恐惧的情绪。相比较于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信息来说,这种自由选择性更高的方式更加受学生的喜爱。但是这就给封建文化、落后文化等侵蚀大学生的思想提供改了可趁之机。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系数就更大了。

(2)网络文化传播规范性不高。当前网络文化传播的规范性还比较低。而规范性比较低就让一些不法分子抓到了机会。并且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我国进行思想宣传,网络的不断发展也为这些国家对我国进行思想攻势提供改了良好的条件。不少国家将一些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趁机传播到我们国家。这些文化和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间必然会产生比较激烈的冲突。他们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接触这些腐朽和落后的文化,混乱学生的思想认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修养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在这样的思想攻势之下很难坚持住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有价值观。因此网络文化传播的不规范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比较混乱,西方资本主义等一些观念和思想道德标准的进入让学生的认识产生了问题。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3)信息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的信息内容庞杂,因此其内容就很难有比较高的保证。开放性的网络让每一个人都有上网发布信息的权利,因此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虚假、低俗和落后的信息纷纷通过网络世界进入到学生的视野,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到位,对于一些信息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差,且其心理相对来说也比较幼稚,这些不良信息的进入会使得学生的思想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举例来说,黄色信息对于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诱惑力,在有心人的操控之下这些信息很容易就会被大学生看到。而黄色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

(4)网络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和网络有关,因此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将时间放在了网络生活上,其放在实际生活之中的时间相对来说也就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出现空虚、焦虑等情况。

二、网络文化传播背景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学生有时候会把持不住,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为网络世界信息的纯洁性把好第一道关。我国立法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专门的网络文化管理法案,针对网络文化传播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网络文化监督方面存在漏洞的地方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立法和执法的配合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文化的整体质量。

(2)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播也对学生的道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网络世界之中同样存在着道德问题,而大学生因为阅历、生活经验等的不足往往会在这些问题上犯下错误。因此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正确的看待网络文化。

(3)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网络舆论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可能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确保网络舆论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网络文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正确使用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正确发展。

总而言之,网络文化传播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高校应该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引导学生思想的正确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雪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 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雷斌根

高校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篇3:

剖析网络文化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想的改变,形成了信息化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即时性、多元性和共享性,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剖析网络文化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中国分类号:G250.72

1、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文化了,尤其是高校学生,更是依赖网络,受网络文化影响深刻。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态度、道德观念等。网络文化的丰富信息充实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开阔了眼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同时其消极因素也会让高校学生颓废、堕落。如何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来促进心理健康成长,消除消极作用,使网络成为引领高校学生进步是现阶段要要解决的问题。

2、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2.1促进高校学生全球化的认识

网络的存在缩短了空间上距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跨越了种族和地域。网络文化信息的传播,促进了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各种族人民之间的交流,成为了沟通、联系人类文化的新纽带。高校学生不在局限于了解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关注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问题,各国之间的差异问题和分歧。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得到升华,国家、民族意识得到唤醒和激发。

2.2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

网络的存在突破了民族、国家的限定,成为了一个展现高校学生个性的平台。网络文化是一个充满个性和发扬个性的存在,它使人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网络昵称的存在掩饰了人们的真实身份,在这里,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张扬自己的个性,畅所欲言,与陌生人沟通交流,增强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展示,肯定人生价值。

2.3激发高校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网络文化的丰富精彩,各类信息的充足,给高校学生展示了一个不同的、全新的世界。网络文化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传递便捷,思想开放,满足了高校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更广泛的新事物、新知识,激发想象力和求知欲,在网络文化的海洋里不断摸索前进,开拓思维,开发自我潜能。

3、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生活,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提高了自身素养。但由于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发展时期,对善恶是非的判断能力不强,很容易在选择上出错,且价值取向多元化,加重了价值选择的困难程度。网络信息多且杂乱,各种不同观点、看法在网络上互相交锋,更有低级庸俗、色情等信息的网络上传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心理,并产生误导行为。

3.1价值取向紊乱

网络文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繁荣的背景下,既有大量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存在,也有大量诈骗、虚假、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的存在。高校学生思想单纯、人生阅历不够、辨别能力差,常常在好奇心驱使下接触这些信息,很容易产生迷惑、选择偏差,造成价值取向紊乱。

(1)政治价值取向变化。网络文化差异性的存在,动摇了高校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高校学生在网络文化生活中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民主、人权和政治制度合理性的过度宣扬,让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疑惑,并使政治价值取向呈现出一定的功利化、多元化,淡化了主流文化的影响力。

(2)道德取向变化。高校学生正处于心理世界的构建时期,可塑性、好奇心强,容易感情用事,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没有稳定的道德规范意识,无法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但被不良信息影响,很容易缺乏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忘记自己的社会身份、角色和社会责任,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且由于网络的言行自由,不受拘束,无需承担责任,进一步纵容了他们去做违背道德的甚至违法的行为。

3.2人际关系的淡化

对现阶段高校学生来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人是群居动物,高校学生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相互评价,从而认识自己,并通过反省来完善自己。只有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才能学会自我评价,学会对别人尊重,并宽容、坦诚的与别人交往,融入群体生活中,感受友情,学会信任他人。而网络交往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没有面对面的真实感和真实性,往往会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交往模式,使人际关系冷漠,缺乏归属感,更严重的会产生交流障碍,阻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3逃避现实,过分依赖网络

网络页面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图片和文字结合贴切,交友网络平台广阔,刺激有趣的网络游戏等都大大吸引着高校学生,让人很难拒绝它们。特别是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常常会无节制的沉迷其中,对网络过分依赖,经常通宵上网,不愿离开网络的世界。总是有报道称某高校学生在网吧度过三天三夜,甚至更久,然后出现昏迷、挥刀杀人等现象,不仅荒废了学业,也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长期的处于网络世界里,每个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定位自己,且不用承担社会责任。现实生活的真是角色在网络里被虚化,没有了正确的自我定位,逃避了自己的现实责任和现实角色定位,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认为自己的网络中的一员,过分注重网络上的言论和事件,而没有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4、结语

各高校要重视学生网络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有浓厚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进出网吧的控制管理。因此,在面对这些消极影响时,我们要有一定的应对措施:

(1)高校学生提高网络认识和网络免疫力。

(2)加强网络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

(3)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增强校园文化趣味性。

(4)加强控制网络不良信息,完善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康立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学术论丛,2009,5.

[2]王军.和谐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3]杨金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2007(2):121-122.

[4]杨恩泽.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05期.

作者:李泰儒

上一篇: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利基市场营销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