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下的实体账户管理,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财政支出决策,保证财政资金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保证实体账户管理质量应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理论学习,明确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存在的必要性、支付范围等。同时,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体账户管理措施,确保国库集中支付下各项财务活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第一篇: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单位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讨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审计署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制定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于2003年5月起实施。自该规定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行政单位内部审计还很薄弱,对其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基于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基础上,阐述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市规划局是主管全市规划和测绘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目前,重庆市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共有9个,具体为: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规划院、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规划监察执法大队、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规划和测绘档案馆、规划展览馆、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近几年来,重庆市规划局对其下属事业单位均进行了内部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反映了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规定,重庆市规划局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近年来规划局一直是外聘审计人员对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也没有设置单独的领导职位和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本来由外聘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很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但规划局有关内部审计的领导工作却是由负责财务的领导兼管,有关具体工作也是由计财处有关财务人员兼职,而财务审计是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审计的重点,这样,尽管是外聘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也难以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行政单位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才能有据可依。但规划局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自然也就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三)审计的内部环境较差 内部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内部审计环境将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近年来,尽管规划局领导内部审计的意识较强,也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其内部审计的内部环境仍然较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独立单位之间核算不独立。通过调查了解,近几年规划局在对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是把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放在一起进行审计的,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本是独立的两个单位,但由于同为一套班子,两单位间的核算未完全独立,因此,对其没有独立审计,从而影响对独立单位的审计效果。二是内部审计法规宣传不够,管理层内部审计意识不强。通过对规划局及下属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了解到规划局很少进行有关内部审计法规的宣传,并且绝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和设置相应的领导。可见,当前规划局对有关审计法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管理层内部审计意识还不强,这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是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依据。但目前规划局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包括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以及实物控制制度等都不健全,仅有一些零散的规定,这就直接影响着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审计范围和内容不全面 从审计范围看,规划局现在并没有对所有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只审计了九个单位中的五个,即,規划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勘测院、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并且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是放在一起审计的;从审计内容看,目前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仅进行了财务收支及经营状况审计,而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对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本单位负责人要求的审计事项等,因此,当前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都不全面,也就难以全面把握其下属单位的真实情况并进行充分有效的审计监督。

(五)审计重点不突出 一般来说,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应该把未完全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以及与上级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下属单位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把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作为对下属事业单位的重点审计内容。目前规划局的审计恰恰是把完全独立核算的单位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而未完全独立核算的单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与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单位不进行审计或不独立审计,并且从审计内容看,专项资金是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的重要资金来源,本应作为审计的重点,而规划局在对下属事业单位审计时却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不全面甚至不进行审计,同时,在预算外资金和对外投资方面,只进行部分审计,可见其审计重点不太突出。

(六)审计方法简单、落后 审计方法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简单、落后的审计方法将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近几年来,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主要采用的审计方法有检查、询证、询问、分析性复核等,并且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有关凭证进行检查、询问或者复核,属于事后审计。随着现代信息和技术的发展,各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普遍信息化的条件下,各种伪造技术也不断发展变化,其伪造技术水平高、形式多样,仅依靠检查、询问、复核等方法难以达到审计目标,因此,这些审计方法相对来说就显得简单、落后,也将直接影响着审计的质量。

二、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根据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解决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要做好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而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内部审计法规的宣传学习,不断提高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提高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保障,也是重要的内部审计环境。行政单位要有计划地向下属事业单位有关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宣传有关内部审计法规或者组织集中学习,以不断提高下属事业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内部审计意识。二是独立单位要严格进行独立核算。行政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只要是独立单位,必须严格进行独立核算,这样才能进行独立审计,也才能更好地进行审计监督。三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行政单位必须要求下属事业单位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实物控制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于其他部门。与之相对应,还应设置独立的领导岗位,改变由财务负责人兼管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面,同时,在确定领导岗位时,要在符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情况下,明确规定审计领导岗位的职责权限,领导人员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审计领导工作。

(三)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是行政单位实施内部审计的主体,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从业务素质看,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财会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财会工作、审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并且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从思想素质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思想觉悟、道德水平高,责任感、事业心强的人。行政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把内部审计人员进入的质量关。行政单位在招聘、引进或调入内部其他部门人员时,要录用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为人正直的人。二是加强对在岗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近年来,财会制度、审计制度、财经政策等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四)扩大审计范围,明确审计重点 从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看,审计范围窄,审计重点不突出。作为行政单位要做好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该扩大审计范围、明确审计重点。从审计单位范围看,其审计范围应该包括行政单位的所有下属事业单位,并把全额拨款单位和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以及与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事业单位作为内部审计重点单位;从审计工作范围看,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应包括所有应该审计事项,并且把财政和财务收支审计、领导任期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以及对外投资等作为审计重点。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还应把经济管理和效益审计作为审计重点。

(五)完善并创新审计方法 完善合理的审计方法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手段。我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常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有审阅法、盘点法、核对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鉴定法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法等,从审计工作的时间看,有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目前,从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看,使用的审计方法简单、落后,直接影響着其内部审计质量。不同的审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审计事项,因此,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该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审计事项采用不同审计方法,并且多种审计方法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随着会计、管理等信息化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法的应用,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各种审计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自《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实施后,内部审计得到了各个单位广泛重视,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同样也得到了各行政单位的重视,但通过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状况可知,一些行政单位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就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单位要做好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单位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行政单位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为理论基础;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审计规范为法律依据;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和核心。作为行政单位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审计权限、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内审工作的程序等方面内容,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赵建华:《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4]李世谦:《借鉴IMF内审经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中国内部审计》2005年第4期。

[5]熊志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政监督》2008年第5期。

[6]计镇海:《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刍议》,《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8期。

[7]孙晓妍:《刍议内部控制环境与审计的关系》,《财会通讯》(综合)2008年第1期。

(编辑 熊年春)

作者:陈本凤 刘小晶 蒋世明 袁媛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下的单位实体账户管理

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下的实体账户管理,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财政支出决策,保证财政资金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保证实体账户管理质量应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理论学习,明确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存在的必要性、支付范围等。同时,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体账户管理措施,确保国库集中支付下各项财务活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 实体账户 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内容,将实体账户管理纳入管理工作,掌握管理工作出现的常见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分析不足,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寻找有效的管理策略,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落实、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下的实体账户管理以及财政收支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国库集中支付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审核机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主要包括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财政专户、特设专户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基于我国财政管理工作实际提出的,能有效地避免财政收支过程中一些不良问题的出现。该制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国库集中支付下,有助于国家对资金去向的监督,保证资金的合理化、规范化应用,尤其避免以往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的不良问题。其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下财政资金统一管理,在拨付过程中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资金拨付速度,使得资金的流动更为高效、及时。其三,有助于宏观调控。国库集中支付下资金的管理、调度统一进行,尤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更为细化,确保财政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可为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同时,提高了库款调度的灵活性,尤其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其四,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进一步凸显了预算的重要性,促使预算单位更加注重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存在的必要性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支付账户体系发生根本上的改革,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逐步全面实施过程中,又无法立马取代实体账户,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存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依照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政府有关服务管控办法(暂行)的通知》(财综【2014】96号)》等制度规定,按合同约定需向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支付的政府购买服务。其二,确需划转到实体账户的,如工会经费,住房改革支出,应缴或代扣代缴的税金,以及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的工资中的代扣事项。其三,暂不能通过零余额账户委托支付。如社会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水费、电费、取暖费等项目。其四,经财政部审核批准的归垫资金和其他资金,如《福建省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闽财转【2010】46号)的规定,由教育、财政共同管理的专用账户。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管理原则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财政管理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尤其做好该制度下的实体账户管理。研究发现,为保证实体账户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注重遵守以下管理原则:

(一)认真规划原则

为保证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管理工作能保质保量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规划,既要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负责人的职责,又要增加在软、硬件上的投入,如采购相关的计算机设备,购买或开发信息支付管理系统,实现与相关财务单位业务的对接。同时,制定不同阶段的实体账户管理工作目标,并细分到每一位管理人员身上,使其带着目标工作。

(二)科学规范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科学规范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门部署,认真学习国库集中支付相关文件内容,充分领悟其精神,吃透其内涵,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各事务特点制定相关工作流程,保证管理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办事,有效杜绝实体账户管理工作中不良问题的出现。

(三)注重监督原则

为保证实体账户管理工作质量,各细节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管理监督工作,既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检查实体账户管理工作目标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细节是否落实到位等,又要做好管理工作的随机抽查,以及时发现与纠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管理中的问题

(一)实体账户管理混乱问题

应由零余额账户支付变成实体账户支付或应由实体账户支付变成了零余额账户支付,造成账户之间的交叉,影响账户管理工作的开展。部分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益和稳定存款的目标,对资金和账户管理放松。如部分商业银行要求单位从本行进行贷款,并且开设相应的贷款账户,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数量增加,套现、现金转账以及账户撤销不及时等各种问题普遍发生,使得银行账户管理较为混乱,影响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果。这样的情况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矛盾,成为银行账户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二)部分实体账户资金长期存量大,造成资金用量不合理,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从银行账户管理上来说,存款账户开立采取事后申报制度,缺少相应的控制工作,使得违规事件频繁出现,为了能够获得相应的存款开设一般的存款账户,使得基本存款被账户架空,为国家税款收缴带来很大不便,部分事業单位开设一般存款账户用于贷款,使得银行资产风险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不少银行账户长时间闲置,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专用款项得不到保证,不利于专项资金的利用,使得账户管理难度增加。

(三)资金监管弱化,同时集中支付后,财政审计等部门,重集中支付账户监管,弱化了实体账户监管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实体账户管理工作。同时对会计监管的内容和模式产生影响。在行政事业单位实体账户管理的监管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监管体系有所不同,但是,相关财务管理领导人员对其缺少深入地认识,并没有深刻了解新时期监管体系的变化,影响监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求。如对于存在结余的专项资金,部分单位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利用银行账户将资金留下,使得专项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为了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保证财政资金应用效果。现阶段,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报表编制、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等作出调整,但是,对于监管体系没有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改革,不利于银行实体账户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也是如此。以往的银行账户管理中,主要是依靠人工方式,管理效率比较低,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虽然信息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但仅是表面上的利用,缺少深入的研究,使得事业单位并不能及时了解单位实体账户的资金状况,影响各项决策的开展,使得账户资金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五、国库集中支付下实体账户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想要有效开展实体账户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因为财务人员是开展实体账户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人员。在财务人员素质培养中,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帮助财务人员掌握新的财务知识,了解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开展培训财务管理技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在具体的教育培训中,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同时,借助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站等,组织财务人员开展学习活动。鼓励财务人员自主学习,利用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掌握更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内容,了解掌握实体账户管理相關知识,为实体账户管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和专业院校的合作交流,引入具有高知识、高素质的人才,不断为财务管理补充新鲜血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对于在职人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培训,和其他相似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更多的实体账户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积极完善各项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规范和健全银行账户审批和备案机制,借助逐项检查,明确财政审批工作程序,为财政部门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提供便利,形成稳定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制定相应的年检机制,每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相关单位具体银行账户情况进行整理和汇总,按时上报相关财政部门,做好相应的审批和备案工作。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具体审批和备案流程等进行公开,为银行账户办理提供方便,使得财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另外,需要完善银行账户档案制度,做好档案建设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银行账户档案建设是对银行账户进行登记、核实和保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银行账户的类型、核算范围、资金性质以及结算方式等,作为银账户开设的标准,对银行账户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和存档。在资金结算办理中,需要以银行账户存档标准作为依据,否则将不予办理。对于银行账户开设、变更合格撤离,需要进行上报,并且获得相应的审批、登记以及存档。银行需要具备相应的全局意识,对于没有经过备案审批的事项不予办理,加强和财政部门的合作,全面掌握相关财政信息。

(三)加强资金的监管工作,财政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做好清理整顿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单位内部自查、人民银行以及财政部门审查的方式,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对单位基本账户外的其他账户进行整顿和清理。加强监督审查力度,作为行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大银行账户检查力度,加强监督工作,对于出现的各种违规位置,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将整改纠正和监督检查有效结合,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同时,加强财务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财政部门在账户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账户管理的结合,不断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制定相应的制约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更加安全、可靠。财政部门可以采取试点示范的方式,之后进行相应的推广,加强财务核算软件研发,实现财务监控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结合,不断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完善处罚制度,明确处罚内容,保证处罚制度的可行性。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提高银行账户管理效果。

(四)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银行、税务、电力等部门资金信息与财政集中支付对接力度

在信息化水平建设中,应当加强账户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完善。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银行账户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衔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接收和上报的财政拨款基本账户采取及时有效的审查工作,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更加安全的使用资金。将银行账户系统和国库动态监测系统连接,实现银行账户备案管理和资金动向监管的动态化管理,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实时化、动态化以及全面化管理,实现银行账户的联动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银行账户的监管工作,保证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果,确保国家财政资金更加安全可靠。另外,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零余额账户管理是重要的工作环节,需要做好零余额账户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对零余额账户信息进行整理,发挥上级部门监管作用,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零余额账户资金到账进度,简化其审批程序,避免长时期资金不到位,使得项目被无限期拖延。加强零余额账户退款信息核实和审查工作,减少出现退款错误情况,避免零余额账户不为零的情况。

六、总结

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实体账户管理工作质量,应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专业知识学习,认识到我国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作用,把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尤其做好实体账户管理工作问题的分析,积极对照自身管理工作实际,在遵守相关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有效避免管理工作不良问题的出现,顺利完成实体账户管理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零余额账户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06):245.

[2]张学忠,刘锡安,麦峰海.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零余额账户管理的注意事项[J].财会月刊,2006(27):76.

[3]王鹏.国库集中支付中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6):46-47.

[4]刘锡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账户管理[J].海南金融,2006(02):61-63.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财政局

作者:张荣珍

第三篇:《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视角下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先后制修订了《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政府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印发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会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能够有效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与财务活动,对各级行政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财务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在该背景下,现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在财务活动管理方面已无法适应政府会计改革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了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下有效规范行政单位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关系;财务活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2.011

1 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特点

行政单位是根据我国宪法及相关组织法设立的,行使国家相应的行政职权,担负组织、管理、监督、指挥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与财务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存在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行政单位担负着国家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社会管理职能,并不具备社会生产职能。第二,行政单位的活动经费具有无偿性和优先性,由于行政单位职能的特殊性,在国家公共支出拨付过程中,行政单位始终处于优先地位。第三,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具有政策性和统一性,主要表现为管理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具有统一的行政方针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工作理念。行政单位具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的经费标准以及由统一的机构编制,《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是为规范行政单位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提供的具体依据。

2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2.1 制度不够完善

第一,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标准,无法对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实际表现进行针对性奖惩。第二,管理制度不够具体,对于行政单位的财务关系、财务活动涉及的报账、收账、审批、预算等方面,没有进行细致有效的管理,没有形成制度性约束;财务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和不完善使行政单位缺乏责任意识和资金管理意识,不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导致资金浪费,不符合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核心工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地行政单位的发展。

2.2 人员综合素养存在不足

由于各级行政单位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及行政管理职能,其对人才的专业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财务关系、开展财务活动的工作人员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目前,各级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工作经验丰富、年龄普遍较大、缺乏信息技术与创新应用能力的特点。虽然行政单位始终在补充年轻工作人员,部分人员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员综合素养。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足不利于行政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影响资金利用率,未能充分发挥财政预算的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单位的工作质量。

2.3 内部控制较弱

目前,行政单位在开展财务活动时需要向上级有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上级相关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国家财政部门在控制外部主体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比较依赖各级行政单位提供的资金信息,而国家财政部门决策的质量与各级行政单位提供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联系。随着国内经济与社会的持续进步以及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急需革新自身财务管理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准;改变当前行政单位财务滞后的管理观念,改善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会计核算工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财务管理其他环节的现象,提升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2.4 资金利用率较低

现阶段,各级行政单位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出现了资金经费使用重叠、资金无定额支出的问题,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在各级行政单位开展工作时,往往先行使用资金,然后开展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限制资金的支出额度,未能有效监督各部门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这给部分觉悟较低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不法人员经手的资金占据行政单位流动资金的较大比重,增加了行政单位的坏账、烂账。同时,传统的管理規则对各级行政单位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利于提升行政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行政单位的工作质量。

3 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必要性

《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会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能够全面贯彻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工作,持续构建适应各项管理要求且比较全面的财务会计制度,能够全方位、真实地反映各项会计财务信息,发挥监督管理及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相比之下,现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无法适用新时代的发展及改革要求,无法满足现阶段各级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国内各级行政单位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责与社会管理职能,但部分行政单位还存在铺张浪费、资金利用率不高、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行政单位需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进而提升行政单位的资金利用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同时提升各级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效率,保障各级行政单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符合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总之,现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滞后性以及无法满足现阶段需求的问题凸显了重新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的必要性。

4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有效规范行政单位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的建议

4.1 规范主要经济业务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修订了不适用财政管理改革的相关内容,规范了行政单位的结余管理、结转支出管理以及收入管理,充实了财务监督与内控制度的相关内容。《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概念定义在相关政府会计制度与各类文件中有所体现和界定,从规则方面着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更适用于行政单位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相关规则,对行政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提出了更具体、细致、明确的管理规则;明确了行政单位进行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管理时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梳理了行政单位的各项主要经济业务,有利于行政单位的长远发展。

4.2 科學界定主要任务

《行政单位财政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规范的主要任务集中表现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收入、支出和资产管理,经济活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在上述基础上,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政规则》增加了科学编制预算及决算,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编制综合财务报告,开展内部控制及财务分析,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管理的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等内容,全面反映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任务,更好地约束了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

4.3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现阶段,行政单位的审核监督程序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监督审核力度不足、松散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财务管理低效。而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丰富了财务监督内容,行政单位需要有效监督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结余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预算管理全过程;丰富了财务监督的执行方式,行政单位需要开展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将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前监督进行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并处理违反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行为,展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要求行政单位构建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经济责任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监督制度,且要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同时,还要细化财务分析指标,为行政单位各部门公开自身的决算信息数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财务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资金、预算浪费,工作效率不高,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公共财政支出问题。

5 结 语

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更适应财政改革的需求,使财政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能够有效规范各级财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提升基础会计的工作效率,践行厉行节约、勤俭为国的工作理念,降低行政单位的行政成本,实现财政资金的绩效目标,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保障行政单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身工作,实现自身职能,推动行政单位运转体制的持续完善和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2):174-175.

[2]杨谷樱.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105-106.

[3]马成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渠道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6):106-107.

[4]喻凯.基于结果导向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修订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15):18-20.

作者:杨镇

上一篇:国际风险投资论文下一篇:建筑初级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