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24

一、存在的问题(一)基础工作薄弱,账实不符。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行政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长期以来,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尤为突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会计核算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实施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行政单位办法》和《事业单位办法》)对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行政职能履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尚未公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笔者拟就其涉及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会计核算予以探讨,以促进《行政单位办法》和《事业单位办法》的贯彻落实,为制定相关会计核算规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核算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核算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偿使用收入具体包括:(1)行政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审批同意,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获得的收入;(2)行政单位附属机关服务中心等后勤服务单位,经审批同意,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上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收入;(3)行政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等收入;(4)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有偿收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其他资金收入,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及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外的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讲座》指出:“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临时出租出借和变价收入、非独立核算的后勤部门服务性收入、报刊发行的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上述范围指“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根据上述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记入“其他收入”科目。而《行政单位办法》则规定:“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范围,分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不应纳入单位预算,记入“其他收入”科目,而应纳入财政预算,上缴同级财政专户,上缴前记入“应缴财政专户款”负债科目。

[例1]某行政单位经批准出租房屋取得租金收入3000元存入银行。

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其他收入

3000

按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3000

上缴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核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或提供担保等取得的收入。由于事业单位类型多、收入来源多元化,且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尚未出台,《事业单位办法》没有要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规定和《事业单位办法》,其会计核算仍然按照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投资收益记入“其他收入”科目,出租、出借和担保收入记入“经营收入”科目,待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再作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核算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核算《行政单位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上述规定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在上缴前按购置时的资金来源记入“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主要是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库存材料变价处理,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益,相应增减当期支出。“转让、毁损、报废及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规定不符合《行政单位办法》要求的应当改变。以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的会计处理例解如下。

[例2]某行政单位出售多余的库存甲材料一批,取得变价收入8000元存入银行。该批材料账面成本6000元。

(1)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8000

贷:库存材料——甲材料

6000

经费支出

2000

(2)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8000

贷: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8000

同时,借:拔入经费或预算外资金收入8000

贷:库存材料——甲材料

6000

经费支出

2000

[例3]某行政单位经批准报废汽车一辆,变价收入10000元存入银行。该汽车账面价值200000元。

(1)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其他收入

10000

同时,借:固定基金

20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2)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10000

同时,借:固定基金

20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核算《事业单位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资产损失核销等。”同时还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根据《事业单位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上缴前记入“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资产类别主要有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处置收入。

一是材料和产成品的核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材料和产成品变价收入的会计核算作出规定,但规定了在增减材料和产成品的同时,冲减或增加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因此,事业单位对材料和产成品变价收入可做如下会计处理。当变价收入低于账面成本时,借记

“银行存款等”、“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材料或产成品”。当变价收入高于账面成本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材料或产成品”、“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为事业活动服务的材料和产成品记入事业支出,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材料和产成品记入经营支出。而根据《事业单位办法》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规定,应改变上述做法,将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记入“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例4]某事业单位经批准处置原用财政补助收入为事业活动购买的甲材料一批,变价收8000元存入银行。该批材料账面成本9000元。

借:银行存款8000

贷:应缴预算款8000

同时,借:财政补助收入8000

事业支出

1000

贷:材料一甲材料

9000

如为事业收入购买,上述会计分录应为:

借:银行存款8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8000

同时,借:事业收入 8000

事业支出

1000

贷:材料一甲材料

9000

如为经营资金购买用于经营活动,上述会计分录应为:

借:银行存款8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8000

同时,借:经营收款8000

经营支出

1000

贷:材料——甲材料

9000

二是固定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出售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同时按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的规定不适应《事业单位办法》要求的,应当改变。

[例5]某事业单位经批准出售汽车一辆,变价收

10000元,账面价值200000元。

(1)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10000

同时,借:固定基金

20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2)适应《事业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10000

同时,借:固定基金

20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三是无形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向外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所有权,其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事业收入’科目,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事业支出——其他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指出:“事业单位无论是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还是使用权,其取得的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均记入事业收入”。上述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的核算规定不符合《事业单位办法》要求的,应当改变。

[例6]某事业单位经批准转让某项专利权,取得转让收入50000元,账面余额20000元。

(1)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事业收入

50000

同时,借:事业支出

2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

(2)适应《事业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50000

同时,借:事业收入

2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

事业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拨入的款项原记入事业收入,现贷记了应缴财政专户款,意味着将要缴回财政专户,所以注销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应冲减事业收入。

(编辑 熊年春)

作者:徐国民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工作薄弱,账实不符。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行政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长期以来,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尤为突出。从审计情况看,有的单位将购置的办公设备及家具用具长期不入账;有的单位将报废的车辆、办公设备及专用设备等未及时报批核销;有的单位由于机构改革,单位撤销合并,人员变化等原因,致使原有已拆或报废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继续在账面反映,未及时报批核销;有的单位对资产不定期盘点,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大量资产游离于账外,正常资产处置无法下账,不正常的资产损失也无人追究责任,个别单位账面待核销的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65%,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在行政单位中具有普遍现象。

(二)产权关系不清,管理不规范。一是由于部分单位将已出售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的家属楼仍作为单位资产核算,致使单位实际固定资产虚增。二是有的单位对接受捐赠或上级部门无偿拨入的资产、物资不入账,使这部分账外资产、物资得不到有效监督管理。

(三)资产处置手续不完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照财政部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大部分单位处置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出租出借资产管理不规范。按照规定,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實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实际上多数单位将收取的房租收入不缴入财政专户管理,而是将收取的房租收入直接作本单位其他收入,有的作为“账外账”核算,用于业务招待、职工福利等,违反了国家财经纪律。

二、解决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单位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内部管理,定期盘点,对盘盈或盘亏资产,查明原因,按规定账务处理,做到资产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状况进行全面自查清理,摸清家底,了解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状况,查清问题及原因。

(三)明确办法,完善手续。在模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明确处理办法,由存在问题的单位按规定进行申报,经批准后完善手续。对于已出售全产权、部分产权的职工住宅楼应明确账务处理规定,对于未出售的职工住宅楼应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规范出租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出租手续以及出租收入的管理,防止私设 “小金库”的行为发生。

作者:胡春凤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3: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同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在《办法》的指导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正在按照《办法》的要求,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加强国有资产在各个流转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剑,《办法》刚刚实施了一年,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大量的工作还在后头。

一、《办法》与以前旧的管理制度相比,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具体有六个方面的创新:

1、明确了管理原则。即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理顺了管理体制。即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3、规范了配置程序。为了使资产配置公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办法》在配置环节规定了严格的控制原则和审批程序,体现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办法》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要求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允许重新购置。行政事业单位拟购置资产,必须由本单化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后,提出品目、数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

4、强化了使用管理。在资产使用环节,《办法》不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还建立了资产调剂制度,着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即对行政事业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者处置。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控制和审批程序。

5、加强了处置管理。为了解决处置无序、资产流失的问题,《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内容和要求。即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同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进行。

6、完善了收入管理。《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和经营使用国有资产形成的收入以及处置国有资产获得的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同时还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中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办法》公布实施一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总体来说,有三方面成效:

1、着力夯实了管理基础。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其他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财政部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涉及全国130多万个单位,资产总晕超过7万亿元,无论从规模、范围和深度等方面看,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认真准备,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目前已圆满地完成资产清查任务,取得了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该项基础工作为加强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基木理顺了管理体制。《办法》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一年来,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级财政部门中,已有24个设立了专门处室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其余地方也明确了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处室。各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也确定了管理国有资产的处室及人员。管理机构的完善确保了《办法》的贯彻落实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逐步完善了管理制度。一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办法》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规范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办法》的要求,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还需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深入探索、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地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管理制度体系,力争“更上一层楼”,还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广泛宣传,制造舆论影响,形成全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维护监督氛围。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能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创造经济效益,群众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关注不够,导致这部分资产游离丁大众的视线之外;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大都一人一岗,各自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基本上“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对国有资产的管护监督意识,给一部分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私利造成可乘之机。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不断地大力宣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使各级领导、广大职工、普通群众都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都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气氛。

2、快速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刚刚结束的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和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各自的管理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要编制从资产配置、使用、评估、处置等“入口”到“出口”全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细化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

履行情况,并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3、严格执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杜绝配置的随意性。《办法》明确指出,资产管理要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因此,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资产配合与预算编制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坚持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要与其履行的职能需要相适应,完善资产配置标准,用预算手段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配置,杜绝超标配置和重复配置,实现不同单位之间资产配置的公平、合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各单位要积极探索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加强资产配置审批,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4、加强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调剂使用。目前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单位问国有资产占有量差距较大,办公条件苦乐不均的现象,尤其是不同事业单位之间贫富悬殊突出,但由于使用单位把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实际当成本单位所有对待,阻碍了部门间、单位间的资产调剂,一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资产使用制度的时候,不要疏忽了调剂制度的建立,使富余资产在不同单位之间流转使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5、规范国有资产收入管理。根据《办法》规定,以及中央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后要规范资金来源和逐步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的要求,对于行政单位资产池租出借收入和资产处置收入、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应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收入区别不同情况分步加强管理,最后达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的目标。

6、尽快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久前,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编制了资产信息电子报表,接下来,要进一步形成各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动态监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横向将实现各级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纵向将实现中央、省、地、县、乡之间的联网,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畅通,为以后财政部门的宏观决策、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和预算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7、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制度。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对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账目,不计成本、不计提折旧,实行原始计价一贯制的办法核算,致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脱离,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实状况,因此账实不符、记载不准的现象容易发生。为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务必在每个会计年度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调整账实差异,使固定资产台账(明细账)和实物数量相符,尤其要保证那些未纳入政府采购或者预算的价值较小的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作者:郭馥灵 庞 燕

上一篇:语感有效途径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