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单位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几年,地勘单位在其自身管理上出现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越来越多。作为地勘单位一名经济管理人员,发现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因其基础较为薄弱以及管理意识不到位等缺点而起到制约经济的作用。文章主要对以上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几点创新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地勘单位自身的管理能力。在管理意识上,利用增加法律管理以及培训法律等方式来确保地勘单位的管理质量。

第一篇:单位管理论文范文

从事业单位改革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摘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自1992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标提出,到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已历时20年,在这20年中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上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首先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历程,分析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强调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从而拉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推行聘用制,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随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通过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实现人员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明确了聘用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为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年,入事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及其实施办法,在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同年,人事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其核心内容是进一步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下,改革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

纵观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以分类、聘用、岗位设置等主要内容展开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理顺事业单位的体制、完善事业单位的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益。虽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体制上还没有真正实现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制,岗位设置管理相对滞后,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不能从立法角度来解决事业单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制度上,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借鉴前苏联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中央政府控制了一切人、财、物权,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唯一主体,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直接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活动,直接控制整个社会活动的运行,这就决定了社会各项事业要由国家来举办。致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与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同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2.在立法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人事管理立法进程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事法规体系。相继出台了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法》,企业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有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并未出台,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不健全。现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也极为有限,并多是以文件形式下发,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

3.在法规执行上,事业单位的人员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用人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基本没有区别。加之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缺乏,导致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往往是依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或企业职工的有关规定,如《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规定进行管理。

4.在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一些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缺少法律法规支撑,缺少法定的程序,致使内部规章制度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下的执行过程中引发纠纷,并多以败诉而告终,常常使得事业单位处在被动之中。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工作人员的录用、考核、调配、培训、工资、福利等项事宜所实施的具体管理活动。而人事管理制度是对人事管理活动而制定的各项法规、措施和规章制度的总和。它具体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岗位设置、考核、奖惩、培训、工资福利等各项管理规定。

由于缺少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法规,人事工作中的很多方面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人治”现象比较严重。也正是由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在改革进程中一些改革流于形式,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得以有效解决,特别是改革中人员的出口问题几乎成了制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由于我们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至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见《邓小平文选》第288页)。因此,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是健全人事制度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和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建设,顺利实施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保证。通过加强人事立法,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使人事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只有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干部人事管理才能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对现有事业单位在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国务院法制办2011年11月24口公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仍为事业单位的,其人事管理适用本条例。这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层面给予了规定。

总之,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研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保障,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制定和修正内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责任编辑:陈丽敏)

作者:竺向阳

第二篇:地勘单位人事管理对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近几年,地勘单位在其自身管理上出现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越来越多。作为地勘单位一名经济管理人员,发现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因其基础较为薄弱以及管理意识不到位等缺点而起到制约经济的作用。文章主要对以上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几点创新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地勘单位自身的管理能力。在管理意识上,利用增加法律管理以及培训法律等方式来确保地勘单位的管理质量。唯有如此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才可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事管理;单位;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在最近几年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而地勘单位却需要调整其生产结构来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勘单位已经由以往的地质矿产勘查逐渐扩大到工程施工、工程测量、以及房地產等多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在管理模式上地勘单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逐渐由以往的行政管理演变为自主型管理方式,而在自主管理上主要结合了利、责和权等三大方面。地勘单位在管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其逐渐增多的生产项目,其经济效益也因此走向下滑的趋势。对地勘单位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包含了深层的矛盾以及表层的困扰等众多方面,而要想使得地勘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并不断发展壮大,唯有在其薄弱的管理上进行持续的完善,并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在整体上推动其协调一致快速发展。

一、地勘单位人事管理现状

地勘单位要想高效正常的运营,那么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其中的关键。在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之中,很有必要将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提升经济效益等。其中,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支撑完善了管理体系。地勘单位应与其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现有规范相结合,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持续的完善,使得管理制度适应社会所需,确保其制度的可行有效性。而在制度当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在财务监督上进行强化以及在部门结构上进行适当的优化等措施。现如今一些地勘单位内部结构复杂,像是拥有重复的部门职责、较为低下的工作效率等阻碍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要想使得地勘单位在内部更加高效的运作,必须对部门的权利和职责进行重新规划、对结构等进行有效的精简等。以此为基础在财务管理上加强监督力度也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当然提升管理水平同样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为确保地勘单位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便是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使得地勘单位在运作上能够按照标准及规范运行。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他们在管理上应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在自身的管理意识上要不断提升。必要的情况下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强化人事管理上可以采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益。

二、地勘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且缺乏先进的人事管理手段

地勘单位经济因旧经济体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在商品经济之外游离。正因如此,在众多企业单位普遍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之时,地勘单位还在原有的管理上停滞不前。因此,地勘单位要想快速提升其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提升其管理人员素质,也就是地勘单位在管理人才的引进上要付出实际,避免人才的短缺。另外要不断培训内部管理人员,使得他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且管理意识不强

地勘单位在管理上较为开放,因此管不好、管不住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包代管”的现象在改革上也频繁出现;在部分地勘单位,超支现象因其领导人淡薄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而较常出现;地勘单位在管理上问题横生同样是因为其管理人员不注重对自身的管理工作且在管理知识的获取及积累上不重视等造成。

(三)合同不清晰且法制不明

地勘单位在改革开放后才与外界经济开始接触,其中便会用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地勘单位在法律手段的运用上及在法律意识上都不重视。在地质市场的持续开辟上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各种经济合同,但是部分地勘单位却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合同的执行上监督不到位,对违约现象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签订的合同权责不分、内容混乱且重点内容没有体现等,造成合同在履行上较为困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地勘单位的经济合同并没有起到法律保障的作用,对自身的经济效用也不大。

(四)管理基础差且水平不高

现如今,不准确的基础数据、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齐全的数据资料、不规范的工作程序等都是地勘单位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地质报告因以上问题而在准确性不高,另外,再加上执行不到位且不健全的制度使得地勘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行为准则,进一步造成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现如今,在全面管理上,地勘单位才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方法,频频出现管理资源不合理配置、违法违规违纪、财务监管不严、安全意识较差等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全面完善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

三、地勘单位加强人事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对管理水平进行全面提高

地勘单位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在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中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地勘单位管理的完善是重中之重。在管理水平的提升上,通过质量认证来对管理工作上的问题进行解决。第一、在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到形式主义不可碰,严抓细节。在工作的开展上依照体系要求进行,对单位的责任体系以及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明确分工且权责分明的工作体系;第二、基础建设管理要加强,地勘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便是基础建设,而要想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微机处理系统,则必须从计量、信息、基础教育、标准化、班组建设、档案以及定额抓起,使得基础数据在统计上能完整准确且及时;第三、不管是单位领导还是业务人员在管理意识上都要不断加强,必须意识到质量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建立一个完善的三大标准体系,包括标准化工作、标准管理以及标准技术,在现场管理以及基础建设应持续加强,形成一个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将宗旨定为安全高效生产以及以人为本,使得地勘单位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目标。

(二)对法律手段进行合理运用

先进的技术以及完善的经营管理是地勘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其中法制在其中不可或缺。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完善,那么地勘单位业务人员以及领导层的法律素质便应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提升,对他们定期开展相关的法律教育或者是定期进行法律知識抽问等来确保他们签署的经济合同安全且有效。另外地勘单位在管理上应从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等不同方面多元化开展,逐渐提升员工的法律观念,让他们养成完善经济合同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以减少经济损失。

(三)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

地勘单位在以往主要推行承包制,此制度虽在某种程度上对管理职能起到削弱的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地勘单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革,并以国家有关方针为基础对本企业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其中的重点工作包括适当实行财权集中,对单位中各种不同的经营债务加以整理,对积压良久的债务问题加以解决,加强财务工作控制与监督;宏观指导地勘单位的承包经营行为以及股份制,完善管理指标体系等两大方面。

四、结语

总的来说,对自身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是地勘单位的宗旨,而为了实现此宗旨就需要地勘单位在人事管理上不断增加现代化管理方法;对所有管理人员加以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懂得对法律手段加以运用,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完善,剔除阻碍自身发展的部分,从而有效提升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岩.浅谈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财会学习,2018(19).

[2]王文雅.试析如何从内部管理视角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24).

[3]张军跃.加强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4]闫守臻.人事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讨[J].经贸实践,2018(17).

[5]王竹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初探——以地勘单位为例[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06).

[6]黄杰.浅析地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基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J].东方企业文化,2015(08).

[7]刘茜莹,纳小梅,童井坤.地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制度策略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05).

(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二队)

作者:雷文艳

第三篇: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单位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财政部和科技部下发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内容,可以显著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有效性。本文从科学制度的成本和费用的内容出发,对科研机构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意识不够,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流程不够合理且未进行成本分析,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内容不规范等,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以促进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内部成本核算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0.060

1引言

实施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但有效建立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加强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从根本上规范了科学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有效使用,而且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营或者非经营活动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从财务核算的质量和内容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增加了新的会计科目,对财务核算内容进行了细化处理,例如对相关支出区分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支出。

新制度对会计内容和质量的要求提高了财务会计机构的要求,增设会计科目,核算详细内容,严格区分成本和费用和资本支出,使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全面掌握科研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利用财政资金、结余,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成本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统一了科学制度成本核算的方法、内容、成本划分和界定,建立了规范、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在科学机构支出管理中,会计期间的相关费用将计入当期支出,如果相关的费用支出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应将该部分成本以摊销或者折旧的方式加以列支,并做好成本费用的台账和月度、年度的费用支出报告。

科学事业单位应严格区分发生在当期的成本费用内容,比如可以将成本费用内容划分为科研项目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内容,从而真实准确的反映科研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同时科学事业单位应该做好信息的披露工作,如可以将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信息在单位的内部予以公开披露。

2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内容

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是指其为完成科研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科研项目的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内容。

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科研事业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发生的损耗和支出,具体包括科研直接成本和科研间接成本。科研直接成本指为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发生的,与科研项目直接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相关的直接费用。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指为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科研活动的相关支出,该部分支出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进行分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是指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项目和非科研项目的组织或其他活动而发生的损耗和支出。

3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管理的问题

3.1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意识不够

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成本费用核算的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单位的员工也缺乏相关成本管理的意识。很多科学事业单位的高管层觉得成本费用核算和管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全员成本管控的意识弱化,想当然认为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和损益有财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管控,与自己无关。甚至有的科学事业管理层为了科研事业单位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调减成本,需增利润,改变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造成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内容严重不实。

3.2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未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造成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分摊不准确,缺乏科学性。并且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不完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未反应在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中来,造成成本费用不准确,虚增了科学事业单位的损益,并且不能准确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配比原则,存在超前或者超后确认成本费用的情况,不能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财务信息。

3.3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流程不合理,未进行成本分析

一些科学机构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虽然建立了制度,但不是在科学研究机构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按照成本会计的规定,为不符合制度的规定的过程中,导致科学事业单位成本会计不准确。部分科研机构成本控制在控制变更事前控制,只注重对企业日常支出控制,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项目的整体把握,包括事前成本分析和计算,事中成本费用未进行集中管理,事后也未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找出原因,预防下次类似成本费用的发生。

3.4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内容不规范

科学事业单位对成本费用核算过程中,对经营性业务的发生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而对其他业务

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这样造成同一个单位出现两种核算制度,不利于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同时科学事业单位同一项业务出现后,财务人员不易区分应采用何种核算制度,影响科研项目和非科研项目核算的准确性,也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和相关主管部门考核管控和有效使用预算资金的情况发生。

4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加强管控的建议

4.1强化科学事业单位成本管控的意识

科学事业单位的高管层和财务人员应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对成本核算提高重视程度。科学事业单位做好成本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促使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提高成本核算的意识,同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提高成本核算的能力,增强责任感,为更好的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4.2科学事业单位应对成本费用科目进行细化

科学事业单位进行成本费用时,应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区分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制定出不同的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准确反映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如可以将科学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科目细分,分别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和反映,将”事业支出”分为“科研项目支出”、“非科学企业支出”和“支持业务支出”、“行政费用”和后勤费用和“退休费用”六个层次的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科学机构应按照金融机构和金融部门的要求或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以科研项目为基本核算对象实施内部成本费用管理。

4.3科学事业单位改进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

科学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考虑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自身的特性和损耗的方式,来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和损耗情况,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无形资产计提摊销时,因其价值转移和损耗不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需改变原有无形资产的价值的摊销的形式,应增加加速折旧法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同时每年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价值需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4.4完善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方法

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借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对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支出做好数据分析,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对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得以客观真实的反映。严格区分科学事业单位为购置资产发生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准确区分科学事业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和拨付下级单位的支出,同时对不得列入到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规定不得计入科研项目的成本中。

5研究结论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成本核算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因此,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可以显著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效益,是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加客观和准确。同时科学事业单位的高管层应提高成本管控意识,提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制定和全面落实成本管控制度,这样才能使科学事业单位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莹.论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4,(09):6465.

[2]刘春燕,苏庆兵.浅谈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12.

[3]蔡霞.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研究田[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265.

作者:李生贺

上一篇:立体农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理论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