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2022-04-2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是我国近年出现并运用的报告业务管理和会计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技术不断发展的浪潮中,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财务管理也随之变化,数字化财务背景下,为推动行政单位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对财务活动统一管理,优化财务资源,财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是必然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篇1:

如何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主要任务、特征;然后阐述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以促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执行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收入,在预算、分配、调剂和使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行政单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特征:(1)行政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上级部门拨款,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2)行政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等资金提供者,需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行政单位必须根据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是很关键的,但实际上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编制与考评都是财务部门一手完成,其他部门参与不足。

(二)预算编制方法欠科学。多年来,行政单位预算编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并没有充分考虑行政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没有认真评价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只是简单地采用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的增量预算法。

(三)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使预算缺乏严肃性。由于时间比较短,在编制预算时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使预算目的不够明确。

(四)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是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造成浪费。部门预算费用支出缺乏计划与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五)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1.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以真实全面地反映收支情况;2.不及时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

三、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首先,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行政、办事效益。其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再次,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

(二)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是: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它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三是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四是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五是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六是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强化开支计划性,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各部门必须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对项目支出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还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随时把握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经费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对预算层层分解执行过程中,明确责任中心,将由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不能认为按照预算将有关的资金支付了,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另一方面,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个行政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行政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务管理对策尤显。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使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制度.

作者:罗前华

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篇2:

满足财务数字化要求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是我国近年出现并运用的报告业务管理和会计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技术不断发展的浪潮中,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财务管理也随之变化,数字化财务背景下,为推动行政单位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对财务活动统一管理,优化财务资源,财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是必然的。但是,部分单位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活动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对如何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深度分析。为建立结构统一、数据安全、降低成本、合理管控的服务模式,提出稳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的合理意见及措施,使财务价值发挥到最大值为经济发展提供力量。

我国行政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为分支机构设立财务部门是传统分散管理的模式,很难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興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进入瓶颈期的财务共享数字化改革带来了突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单一的核算数据,而是将不同机构的会计业务集中化管理核算。怎样满足财务数字化的要求,如何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目前的话题热点。有学者认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已成为必然。国内外500强企业大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此可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我国行政单位也应该顺应时代改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支持,实现大量财务数据有效管理,优化资源整合,有效监管财务,为财务规划及战略决策提供精准化数据。为推动财务管理向管理会计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现状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也遇到很多困境,如综合技术人才匮乏、不够完善的财务管理核心、领导人员对转型的不重视等,都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难以推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数字化财务背景下入手,分析怎样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一、财务共享中心含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是新型会计、报告业务的管理方式。建设我国政府组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采取区域合作的方式。是以优化流程及组织结构为核心,统一收集分析财务数据信息,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运作成本,为行政单位运行提供更专业、更准确的战略决策,解决了传统财务分散管理的缺点以及财务管理中的重复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促进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统一管理。国外调查发现,3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公司节约近30%的运作成本,而且在500强企业中50%都在运用FSSC,因此FSSC引起了我国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

二、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整合、财务集中化、高效集成。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优化作为中心建设,重点关注外部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在数字化背景下不断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智能化发展,加强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对接,为单位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精准化的数据,各分支机构也能随时查看数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着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化共享的作用,为领导者制定合理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共享范围在不断扩大。由于组织内部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满足发展的需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加快进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单是财务部门推行,更要覆盖行政单位全体人员,也包括合作方等,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条件。单位内部系统及外部平台例如资产系统、ERP系统、税务系统等都要同共享服务中心对接集成化。这样才能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

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高效集成各种创新技术。文档防伪技术、ERP 系 统、电子账单、数据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推动财务共享服务的效率及质量。财务共享服务系统要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智能化脚步。

财务共享服务随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快速变革。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报销、审核、预算等也快速与移动终端融合,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业务场景的多变,为使用方提供方便快捷,加快工作效率。云计算技术与财务共享服务的结合减少了规划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例如财务机器人的运用,解决了人力的重复且操作简单。因此,财务共享服务和智能技术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特点及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如下:财务管理水平较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将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跨部门、跨区域汇总提供便捷。基于能够共享服务这一特点,可以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跨部门、跨区域的网络培训,减少不必要的费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财务得以共享主要是与智能化信息技术的融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内部系统如ERP的对接,推进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统一管理。降低运作成本:财务共享中心与智能化结合能解决重复简单的业务操作,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经营成本,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推进财务共享服务能节省不少人力开支。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要将分散的财务部门集中化管理,利用组织架构及财务资源的优化使组织内部资源得到有效运用,从而降低成本风险。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如下:一、标准化财务管理。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推进内部各个系统的联合,保障财务信息规范、合理、有效,为行政单位持续正常运作奠定基础。二、业务管理准确高效性。云技术与财务共享服务的结合让大量线下交易转换为线上交易,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手动工作的错误率。将大量重复繁杂的业务统一分析处理,不仅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还实现了内部组织构建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三、经营管理以及战略决策。精简的财务及业务流程促进单位的高效运转。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进,加强财务信息统一,强化会计财务部门的监督,为高质量会计信息提供保障,为各单位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的不明确

随着经济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目标应当符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考虑业务数据治理。把数据共享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将各行政单位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分析,用以呈现可视化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行政单位仍然将强管控、低成本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数字化财务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且政府部门改革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共享价值得不到发挥,阻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进程。

(二)财务和业务融合不理想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推动政府组织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快业务转型。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成为重中之重。经济技術不断发展,为目前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地推动财务与业务的结合,不仅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数据依靠,还为管理人员制定经济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由于我国行政单位建设较晚,单位与单位之间相对独立,财会人员仅仅负责各种报表的编制核算,相对较封闭。业务人员也只负责职责内相应的工作,导致业财融合进程缓慢。财务共享服务的开展,要求加强业务与会计的深度融合,财务人员在完成自身职能的同时也需要参与到业务工作中,进行动态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为业务人员提供有效指导。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危机管理不完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求会计人员综合能力较高,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财务知识,还要拥有多元化专业知识,才能提高业务部的盈利价值。由于我国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安逸,缺乏创新的勇气和学习的动力。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较单一造成财务和业务得不到有效对接,导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得不到正常开展。同样,危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阻碍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因素。错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宕机等现象,体现了危机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危机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财务数据的安全性。线上远程办公的出现,使权限管理、数据安全也成为危机管理的重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面对极端环境以及紧急情况,例如:地震、断网、断电、疫情等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都因制定紧急预案。

(四)领导层变革不坚定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管理人员对其发展的前景有正确的判断能力。部分行政单位由于管理人员对数字化财务背景下的财务共享了解不足,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价值,导致财务共享服务的推进得不到重视,甚至半途而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推进,是财务与业务部门的推进,同时也需要行政单位内部各机构之间的有效配合,在这过程中,部分领导层的管理权限受到了制约和挑战,导致部分领导人员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出现了抵触情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领导层的认可和决心,从上到下推进变革。

(五)不健全的信息化架构

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满足我国行政单位转型需要建立大数据中心,为行政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然而财务就是一个单位的数据中心,行政单位可以建立管理财务数据的决策中心,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连接所有业务数据,完善信息系统的构建。目前部分行政单位由于信息化基础不扎实,对信息化构建认知不全,不借助财务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各分支机构数据量太过庞大,不便实施等原因造成信息化架构的不健全,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带来了巨大挑战。

五、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对策

(一)制定符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我国行政单位需制定很符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定位,以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作为大数据中心的目标。数字技术应用的程度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标建设需要考虑的。云计算、新兴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为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加强各部门合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行政单位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从上到下进行改革推进,单一的由财务部发起很难完成建设。除此之外,业务与财务部门需要沟通与交流,必要时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方面的培训。要将各部门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有效的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

(三)加强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在新技术运用发展的背景下,对财务人员多元化专业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行政单位因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为其提供和开展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加强与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规范绩效指标,调动财务人员学习多元化知识的动力。丰富财务人员的知识面,才能提高其分析和决策能力。

(四)坚定管理层决心

对于财务共享的建设,管理层需要了解业务迁移,数据集中分析,一定会影响部分人员的利益,管理层需要眼光长远,切忌犹豫不决。要认识到各单位组织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各单位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管理系统和业务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

(五)建立高效信息化平台

在数字化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构建新平台,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核心能力的建设。加强各部门间的对接,提高行政单位财务信息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和披露信息质量的效率。不仅要制定规则,还要对规则和相应具体化。要求具有更强的逻辑性,推动持续变更。加强信息化风险防控能力,充分整合信息系统,加密数据,以防受到黑客攻击。

结 语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信息共享,加强风控能力,数据驱动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各行政单位的配合,是一个全面且复杂的系统,行政单位在推动变更时需注重自身组织执行能力的提升、全盘的规划,才能有效发挥财务共享的作用。

作者:蔡颖君

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篇3: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调查研究

一、引言

为了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我国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在我国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本次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践,主要围绕管理会计的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四大职能进行问题的设计;第三部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本次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以及各省市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的学员。这些学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因此,问卷调查结果具有典型意义,分析结论具有代表性。

本次问卷共发放163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45份。从被调查对象所属机关分布看,22.07%的学员来自行政单位,77.93%的学员来自事业单位,其中,以教育、卫生事业为主,占事业单位总数的70.81%;从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的行政级别看,中央、省、市、县均覆盖,其中以省、市为主,分别占到样本总量的45.52%和39.31%;从被调查对象单位的拨款方式分布看,全额拨款单位占63.45%、差额拨款单位占31.72%、自收自支单位占4.83%;从被调查对象的职务分布看,主要是所在单位财务负责人,约占样本总量的65%,其中还包括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约占35%;从问卷的填写方式看,通过网络链接方式填写的占62.07%,手工填写的占37.93%。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调查分析

(一)管理会计职能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认为管理会计利用的信息不仅是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还应包括单位内部业务信息、部门(行业)信息、宏观经济环境等外部信息。如表(1)所示。被调查对象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职能依次为:预算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支持管理、项目支出绩效考核与评价、成本费用管理、财务预测、参与事业发展战略制定、资金管理、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

从表(1)可看出,被调查对象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度比较高,这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表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相比其他管理会计职能,得到了更加广泛地履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从表(1)也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职能认知以支持决策、控制(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评价为优先,对于发展战略、政策制定等与规划和决策有关的职能的重要性认识还急需加强。

(二)管理会计组织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64.14%的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中心/科室,但有近96.15%的单位设置专人分布在预算、绩效评价等属于管理会计的岗位。然而,被调查对象中仅有19.31%的单位对管理会计岗位的职责有明确界定,近66.21%的单位尚未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还有14.48%的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责不清楚。被调查对象认为,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相对于单位的其他岗位的财务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感,表现为获得更强的责任感、会更有发言权、会有更强的被认可的感觉及可以使职业生涯有更好发展。

(三)管理会计实践现状

1.管理会计作用发挥情况。被调查对象中,大多数人认为,目前所在单位管理会计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财务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而风险管理、参与事业发展战略制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相对较弱。这与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管理会计职能发挥方面按重要性排序的结论基本一致,如表(2)所示,依次为控制职能(2.85分)、评价职能(2.81分)、决策职能(2.67分)、规划职能(2.52分)。

2.管理会计岗位工作成果。被调查对象中,有43.4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其工作成果可以影响单位决策,不确定的占44.14%,认为没有影响单位决策的有12.41%。这是由于被调查对象在对单位管理会计岗位工作效果认知方面有分歧,仅有32.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管理会计岗位要对绩效/结果负责,而有27.59%被调查对象认为不用对绩效/结果负责,还有40%被调查对象不确定是否要负责。其原因也从调查结果中得到部分验证,一是被调查对象认为,其单位管理会计人员在参与单位决策过程中,被动占39.31%、不确定占31.03%,积极仅占29.66%。二是与管理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经验相关。调查表明,近29.6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其单位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者没有业务经验,全部有的仅占4.83%,部分有的占55.86%,不清楚的占9.66%。三是与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状态相关。被调查对象认为,管理会计岗位能够团队协作的仅占40%,相对独立以个人为单位工作的占31.72%,不确定的占28.28%。

3.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借鉴使用情况。如表(3)所示,在企业管理会计工具中,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广泛使用的是预算管理;部分单位的业务或部门正在尝试使用本量利分析、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工具;还有单位引入了一些管理会计工具的概念。但也有不少被调查对象表明,尚未使用价值链分析、质量成本、转移定价、持续改善成本等企业管理会计工具,主要原因是对这些工具还缺乏认识,或者缺乏相应的具体案例指引。

因此,借鉴成熟的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并在行政事业单位推广应用,是今后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发展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四)管理会计作用影响原因分析

1.影响管理会计工具使用的因素。在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提出的影响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因素中,被调查对象认为影响顺序依次为:培训、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来自各方监督的驱动力、有IT经验的员工提供的服务、高层管理者的态度,而当前单位管理系统和流程的影响程度较小。这表明管理会计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作用应当先解决对管理会计工具的了解与如何使用的问题。

2.缺乏对管理会计工具的深入了解。调查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推论,被调查对象最了解的管理会计工具主要有预算管理、薪酬计划、本量利分析、平衡记分卡、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而对转移定价、质量成本、责任会计、环境会计、持续改善成本都还停留在大概认识水平上。

3.缺乏对目标重要性认知与目标分解落实的方法和能力。这是影响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首先,缺乏对单位目标规划的了解。被调查对象中,仅有38.62%的被调查对象非常清楚本单位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49.66%只是部分了解,还有11.72%不清楚。这是由于仅有19.3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单位每年是否会就“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与所有财务部门员工进行正式的沟通;46.21%的被调查对象回答有沟通,但仅仅是和部分财务部员工沟通;28.28%回答没有,单位不与财务部员工沟通。被调查对象中,仅有60%的被调查对象回答单位财务部(包括管理会计职能)具备清晰准确的工作目标/规划和定位,而剩下的40%则没有或者不清楚。其次,缺乏对目标的清晰描述。如表(4)所示,被调查对象认为,只有财务部门的目标能够突出要点、明确界定实现目标的时间、精确且可衡量,才能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规划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中还有不能描述的,或者不清楚的。最后,缺乏与清晰目标链接的可衡量指标。如在被调查对象的回答中,只有近15%的被调查对象回答是基于单位的规划目标/任务,近47.5%的被调查对象回答是基于年度目标/任务,还有10%左右的被调查对象回答不清楚。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还表明,22.76%的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没有采用“财务类”指标设计、33.79%没有采用“顾客考核类”指标设计、28.28%没有采用“内部管理流程类”指标设计、35.17%没有采用“学习与创新类”指标设计。以上分析表明,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规划、评价职能间的内在逻辑理解,是影响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

以上分析表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对目标重要性认知及目标分解落实的方法和能力,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五)管理会计发挥作用人才与信息系统保障情况

1.关于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现状及改善。被调查对象中大多数人认为,单位会计人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单位财务部人手不够,也没有足够的具备充分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虽然单位财务部人力资源充分,但单位目前仍缺少具备充分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只有近44.1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其所在单位具有吸引相应人才以改善单位管理会计的能力,27.59%的被调查对象持否定态度,还有近28.28%的被调查对象回答不确定。在培养单位的管理会计团队方面,被调查对象认为单位领导者可以作出改进,如形成更清晰透明的沟通氛围、尝试减少下属各方面的工作障碍、提供贯彻始终的目标和保持坚定不移的工作标准等。然而,当问及为了达到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新目标,单位是否具备改革组织和团结组织的能力时,仅37.24%的被调查对象持肯定态度,35.17%的人回答不确定。

2.关于各单位的信息系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单位的信息系统有三个特点:一是超过80%的单位处于半自动化、数据源并非单一的状态,尚有少数单位(8.28%)还处于手工为主状态;二是相当多的单位(84.14%)都处于支离分割的各个独立模块,仅有部分(15.86%)是较高的集成化应用系统;三是大多数单位(85.51%)难以获取所需的管理信息,仅有部分单位(14.49%)的系统能达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可获取性。以上分析表明,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前提。

(六)管理会计的胜任能力/技能的重要性认识

被调查对象按5分制对管理会计的胜任能力/技能进行排序。如表(5)所示,被调查对象认为,管理会计的胜任能力/技能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依次为:对潜在风险的认识、数据分析的技巧、对事业发展战略选择的评估能力、能把握宏观政策对公共部门管理的影响、管理会计的工具的知识及方法、懂得运用信息技术及相关的软件、部门(行业)的前沿与把握、成本管理技术、熟识公共管理政策的制定。

调查结果表明,有85.52%的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没有明确设定管理会计人员需要的胜任能力/技能。回答有设定胜任标准的被调查对象占14.48%,其所在单位设定的管理会计人员需要的胜任能力/技能,目前则主要以懂得运用信息技术及相关软件、管理会计工具的知识及方法、数据分析的技巧为主。

(七)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组织工作

1.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1人所在单位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64.52%被调查对象回答没有任何年度计划,34.68%被调查对象回答包含在财务人才培养计划中。

2.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归口负责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各单位负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部门,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大多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约占69.35%,其次是人事部/行政部,约占20.97%。

3.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如表(6)所示,被调查对象认为通过在职提高学历、专业资格考核、参与外部培训及论坛、组织内部培训是管理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纵列部分)的主要培养方式/途径。

4.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投入。调查结果显示,有42.07%的被调查对象表明,其所在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没有资金投入,超过人民币10 000元投入的仅占12.41%,还有13.1%的被调查对象回答不知道。

从总体看,有近42%的被调查对象,对单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不满意,也没有人非常满意。这表明被调查对象期望有针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计划。

(八)总体现状分析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已经逐步开始对管理会计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另一方面,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发展的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管理会计职能的认识,偏重于财务控制和绩效评价,而对于单位发展的规划以及参与决策比较弱,甚至部分单位根本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应有的规划和决策职能。

2.行政事业单位很少甚至没有设置有关与管理会计职能有关的部门或工作岗位,对管理会计工作认识不到位或者不够重视。

3.由于职能认识不到位,以及对管理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除了日常的财务控制和定期的绩效评价外,很难真正履行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和决策职能。财务部门很难在单位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中享有发言权。

4.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只强调财务部门与财务控制和绩效评价传统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管理会计的很多工具和方法不熟悉。

5.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较少参与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决策,因此,对单位的目标并不清晰,财务工作也没有围绕单位目标来设计和展开。

6.被调查对象都认为,管理会计的胜任能力/技能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实际中并没有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因此,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能力/技能并没有明确的要求。

7.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缺乏有足够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人员,但是并没有培养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计划以及资金投入预算。

8.从信息系统看,财务部门信息模块的孤岛化现象严重,很难得到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有很多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的地方,如存在的职能认识不到位、人员素质不胜任、工作实践不理想、未来发展不乐观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对策建议

(一)财政部门应发挥引导和推进作用

根据调查结果中存在的管理会计职能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首先,财政部门应当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指引》规范,从宏观层面引导社会各界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高度重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职能,改变会计是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观念,树立会计参与管理活动并具有规划、决策、控制、评价职能的正确观念,从而形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财政部门从顶层设计开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组织建设,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发展。为了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可以考虑建立政府管理会计组织,如成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下设政府管理会计分会,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资质认证、考试与后续培训、相关标准、理论与实务研究工作,推进管理会计事业的发展。最后,财政部门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进行整体规划。一方面,与教育部门沟通加强高校对政府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政府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计划的设置,提高高等院校政府管理会计课程的专业师资水平等。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鼓励会计人员接受管理会计继续教育。国家会计学院在研究、宣传和培训方面有着行业内不可比拟的优势和资源,可以作为管理会计培训的承接单位和教育平台,如在全国领军会计后备人才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加大管理会计的培训比重,甚至可以专门组织管理会计相关的专项培训活动和项目,提高管理会计在高端会计人才知识储备结构中的比重,培养更多的政府管理会计人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加强管理会计应用

在财政部门引导和推进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大力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活动决策中。

首先,财务部门应当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理念、工具和方法,而不是拘泥于财务部门的记账、算账、报账。管理会计的实质是财务部门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单位的规划、决策等事先管理环节,而不再仅仅是事后的会计处理环节。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能力将是巨大的挑战。因此,现有的财务人员应当提升自身胜任能力,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其次,财务部门应当引导本单位做好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以避免财务信息孤岛化现象。只有在整合单位信息的基础上,管理会计才能发挥作用。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责任、人员编制等,设置相应的管理会计部门或者岗位,做好组织机构保障,培养和聘任有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人员。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我国已有的政府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预算和政府采购上,主要关注政府预算和采购制度可能带来的效率流失和腐败现象。这与行政事业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的职能相比,显得过于狭窄。由于缺乏优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案例和理论的指导,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即使想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理论研究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不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纯粹的理论研究或者实证模型的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方式的很少。未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研究应该更多地采用案例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课程与案例,提高管理会计理论成果的指导作用,从而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践。

专家小传:郭永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新中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变迁研究》《会计国际化——全球范围内的考察与中国的经验》等专著,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

李扣庆,管理学博士,现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AFDC)主任、教授、上海市服务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美国国际管理研究生院(雷鸟学院)访问学者,上海财经大学中美合作MBA培养项目中方负责人。主持财政部《国家治理与管理会计关系研究》课题。“联合竞争——商业企业决胜新战略” 论文,获全国高校商业企业管理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商务谈判概论——理论与艺术》著作,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奖。

作者:郭永清 朱丹 李扣庆

上一篇: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中小医院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