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就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大学生心理的困扰,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克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减轻就业压力,成功就业,是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紧要问题。文中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进而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保持高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第一篇:大学就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就业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研究

【摘 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如何调动大学生求职积极性和提高大学生求职技能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促进协会为例,分析研究了大学生社团应如何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特殊作用,以期能够对各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就业社团 作用 职业发展促进协会

一、大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2009年4月2日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坦言,虽然政府近期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了解,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万,估计2010年应往届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根据7月1日麦可思——腾讯联合发布的2009届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普通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40%,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3%,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国务院专门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下发通知。各省市新规不断,加大政策力度,大力发掘潜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各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直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加见习机会,维护就业权益。

二、就业形势严峻引发大学生就业社团突增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各方的关注与支持,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并未坐以待毙、坐享其成,而是积极响应、主动就业。他们不断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求职能力,积极成立自助组织,拓展就业出路。一大批专业就业社团在各高校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心理、文化、生活、社会需要而自发筹备并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一定目标和活动规范的大学生团体组织。大学生就业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大学生求职心理、求职需要,旨在提高大学生求职技巧、增强求职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就业自助组织。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促进协会(CDPA,Career Development &Promotion Association,以下简称CDPA)成立于2005年5月,是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CDC,Career Development Centre)下设的专业就业社团。CDPA的定位是:倡导职业发展理念,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CDPA成立四年多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大学生求职能力、拓展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社团。

三、大学生就业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作用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就业社团作为完善的学生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宗旨和目的,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部门分工,吸引了大批志趣相投的成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等具有特殊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DPA成立四年多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性社团。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大学生求职能力、拓展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CDPA为例,大学生就业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社团提高了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作为一个专业的就业社团,CDPA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社团的工作和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职业道德、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在就业过程中抢得先机。

(1)职业道德。CDPA成员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认同了社团的价值观,对社团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通过活动中的成功与挫折,逐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通过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未来从事各项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2)组织管理能力。CDPA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设立了科学的组织机构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每位社团成员提供了参与组织管理的基本保障;CDPA对重点活动采用项目管理制度,不同部门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从项目申报书、流程设计、人员安排、场地协调、经费管理、活动实施、项目总结,项目组成员都会在具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都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活动组织专家”。

(3)人际交往能力。CDPA是一个开放的校内社团,但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招聘企业、培训机构、人才市场、知名学校有着频繁的联系和接触,社团成员们在校园专场招聘、职业辅导讲座、就业基地开拓、单位走访等活动中获得了与社会接触的宝贵机会。每一个电话、每一次接待都让成员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为他们的的求职面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求职能力。CDPA每年组织一次实习双选会、一次专业招聘会、四五十场专场招聘会、十余次讲座培训,协会成员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企业的招聘流程,了解了企业的选聘标准,增强了求职准备的针对性,提高了求职成功率。

2.就业社团对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CDPA 成立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协会目前开展的工作和活动也主要是服务于这两方面。

(1)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促进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是重点,但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DPA在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指导下,结合学院学生阶段特点,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企业家走进经管学子”,邀请知名企业负责人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行业,提早规划人生;“职业发展双周论坛”,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来校给学生做职业辅导讲座,并担任学生校外导师;“职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高校、企业和社会人力资源专家到校“坐诊”,为学生提供个案咨询。

(2)提供求职实战平台,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是CDPA的品牌活动、经典赛事。与之相配合的简历设计辅导讲座和求职技巧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求职实训课程。不少同学因参赛被校外评委看中,获得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成功就业。

3.就业社团很好地配合了官方就业工作,有助于提高学校就业工作水平

(1)就业社团活跃了校园求职氛围,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积极性。

CDPA定期举办的讲座、培训和各类比赛,成为校园一道独特风景,对营造良好的生涯规划、实习招聘和就业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协会拥有一个专业的宣传团队,独具一格的宣传海报现身校园的每个角落,方便快捷的飞信系统可以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学院每一位同学。

(2)就业社团有助于扩大学校影响,拓展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作为一个志趣相投的团队,CDPA成员们具有很强的对外开拓精神。CDPA通过自己的努力,与驻宁高校、知名企业和多家媒体有着很好的合作。以协会承办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四届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双选会》为例,通过全体会员的努力,成功邀请到了40余家企业参会,其中不乏交通银行、江苏舜天等知名企业,活动还受到扬子晚报、龙虎新闻等多家媒体的关注,纷纷报道。

(3)就业社团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有益补充,提高了学校就业服务水平。

在协会举办的历次活动中,协会成员都受到企业代表的高度评价,很好地展示了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子的精神风貌。协会目前有核心成员26人,承担着学院职业发展教育活动、校园招聘服务、校友资源开发与维护、就业基地开拓等多项职能,不仅解决了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手紧张的问题,更将各项工作做的有条不紊,开辟了一条有经管特色的就业之路。

四、总 结

大学生就业社团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类新兴专业社团,它适应了就业形势的发展,承担着不同于一般社团的责任与使命,它服务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对促进局部大学生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它社团一样,就业社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经费不足、场地限制、社会资源获取有限等。但我们相信,随着大学生就业社团在各高校中崭露头角,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终会成为搭建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成为营造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苗 斌、刘媛媛.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初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 吴维海.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的实践性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

3 刘 卓、陈 曦.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510~512

作者:段志强

第二篇: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大学生心理的困扰,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克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减轻就业压力,成功就业,是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紧要问题。文中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进而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保持高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素质;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建设稳定、和谐校园。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形式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不正确认知,把社会环境看得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或者高估自己、低估环境,或者低估自己、高估环境,最终表现为不能够高质量、充分就业。

1.就业过程中的自卑心理。自卑是指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感觉不如其他人,是缺乏自信心、消极的主观体现。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过低估价自己,看不起自己,表现为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或是对自己本来能胜任的工作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当求职几次失败后,便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觉得自己找到了“我就是不如别人”的根据。

2.就业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我们知道,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最大的情绪就是焦虑。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面也在加大,选择自由度也大,但部分大学生总是想着我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否能选择好,将来又怎么样,能否胜任工作,都无法预期,因而就会形成焦虑。如过度焦虑,在短时间内又未能化解或缓解焦虑,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对自己就业前景无法准确判断,不能较客观地去分析问题,给自己的就业带来困难,甚至会出现求职屡屡失败。

3.就业过程中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的影响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志而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盲目从众,看到别的同学考研他也考,别人考公务员他也考,别人到大城市、国有企业他也想办法到这些地区和单位,或者看到同学们纷纷签约,他也跟着签约,完全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进行规划,最终不能实现有计划、切合实际的就业。

4.就业过程中的不确定心理。目前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工作就有了保证,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过高评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就业时,只选条件好的单位,对一般单位不屑一顾,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还有部分大学生过低估价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也会坐失良机。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这种不确定心理在就业过程中都会引起求职定位的偏差,出现好高骛远或悲观失望的情况,都会影响就业的选择。

5.就业过程中的等待心理。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机會面前顾虑重重,不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向用人单位表现自己,推销自己,靠自己的实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而是寄希望学校、家庭的安排,甚至依靠家长的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待思想严重,使自己的就业处于劣势。

二、克服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对策

1.各院校要根据实际改革教育模式结构,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应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大学教学计划,从低年级分阶段培养,逐渐地灌输正确的就业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会给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

3.培养各方面能力,为就业提供条件。大学生为使自己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就业应聘能力等,尽一切所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分析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找一份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工作。

5.转变就业观念。要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改变靠等待或只想一次性找到“好单位”的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机会也逐渐扩大,就业的机会也会增大。

6.树立就业自信心,创造竞争条件。自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也是择业成功的前提。首先要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善于挖掘;其次在做每一件事情时要全身心的投入,尽最大努力要做好,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从而会找到自信;再次面对暂时的困难不要退缩,要想法设法克服困难,相信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不要为一点困难压倒。另外,要克服自卑和焦虑心理,要把客观条件和个人理想有效的结合起来,树立就业自信心。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人格品质,把握好每一次面试、就业机会,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充满自信。

7.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从容就业。准备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包括心理准备和行为准备,既有就业成功的准备,也应有就业失败的准备,要从容面对。成功了就勇往直前,失败了要认真总结,以乐观的态度迎接下一次的面试、就业。

总之,对就业困难有较大心理压力的大学毕业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心理调适、提高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必须引起各院校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院校的就业工作做的更好、更扎实,进而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作者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作者:孙永禄

第三篇: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

摘 要: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运用劳动经济学中相关理论,结合目前就业形式以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建议

一、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610万人,2010年达630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万人。

3.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4.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場“失灵”。

二、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笔者认为“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1.自身原因

(1)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2)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2.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3.社会原因

(1)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2)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08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00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3)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基于经济学原理的大学生就业选择分析

1.从资源的稀缺性考虑,大学生应树立弹性就业观

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因而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面对就业前景的无限期望,再多的就业机会也是稀缺的,所以大学生应树立弹性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坦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2.从就业目标考虑,大学生应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选择方法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与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必须选择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单位;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必须选择单位需要的人才。两者是双向的,双方都在寻求最优资源配置。

3.从边际分析法考虑,大学生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

经济学家在决策时还运用一种方法叫边际分析法,它所考虑的不是成本和收益的总量,而是增加量。大学生就业时选择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虽然从短期利益考虑,其满足程度(总效用)不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长远利益考虑,其个人发展的潜力大。它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会在很长时间内不断增加,能够实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真正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就业建议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主导的地位实际上已经确立,大学生择业和单位选人的自主性都增强了。所以,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找准定位。

1.充分认识自我,做好就业决策

大学生在择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意学以致用,尽量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

2.确立合适的就业目标

在选择职业和确定目标单位之前,应从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等方面评估职业和目标单位的各种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顺从”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分配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挑选就业地域和企业类型。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民经济比较吃紧的社会环境里,应当理智的把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灵活的处理面临的机遇。

3.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

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

4.自主创业,就业有新路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

此外,创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首先,家长要改变求稳怕险、小富即安的就业观,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资助子女去创业;其次,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专兼职的教师队伍,尤其是需要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搞好“传、帮、带”并起到示范作用;再次,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要大力扶持,如在资金、税收及投资环境等方面多予以照顾和倾斜。

参考文献:

[1]傅东.“关注民生,促进就业”专题[A].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促进就业的政策[G].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

[2]文东茅.200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3]杨宜勇.200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杨敏

上一篇: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下一篇:课程目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