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当前,由于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大多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性格和思想意识极不稳定,加之当前传播方式多样快捷,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大范围普及,中职学生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信息和意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抓好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显得格外重要。该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尝试探索中职德育教学的新路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校德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德育教学论文 篇1:

提高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探究

摘 要:针对新时期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相应的教学措施的转變和创新,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深入了解学生,不失时宜地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独特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措施;实效性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以淮安区开放大学为例”(项目编号:16-YB-04);第三届江苏省职教教学改革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四位一体’德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项目编号:ZYB4)

作者简介:王立湖,男,淮安区开放大学、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商贸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就应该承担起应有的教学任务和责任,不断提高新时期背景下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素养。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总的来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包括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好地与当前经济现状和社会发展轨迹相吻合,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新时期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教学工程,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多因素干扰着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所以,在新时期,探究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时期探究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实效性的理论基础

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状况下,中等职业的教育也很容易受到社会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限制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效果。探究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有效性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根据、有步骤地开展德育教育。

(一)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不变的发展理念和主题。作为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发展方向的教育更应该响应国家的相关号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都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一线劳动者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大多都是社会的一线工作者。“德技并重”是对新一代社会劳动者的基本需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而且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学生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建设的时候能够发挥自身的人格修养,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满足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需求。

(二)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新时期,教育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中职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中等职业院校要以此为理论基础和德育教学工作指导,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工作。[1]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教学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核心理念,特别强调了将“育人”作为教学核心之本。也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德育教学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意识。这给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德育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提高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更是完善和全面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保障。

(三)是学生进入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再加上我国当前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导致社会环境中的经济成分和利益关系成为了社会环境中的主要元素。由此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就会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的多样化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够正确地面对这种状况,受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极容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加上当前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给了便捷的渠道,更是对人们人文修养、人格修养以及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作为将来会处于该社会环境的中职院校的学生,就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构建自身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经得起社会不良因素的磨练,排除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风影响,从而做一个新时期的合格公民,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坚守自己的信念。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充分意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传统长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新时期来不及转变,导致当前的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不符合新时期德育教育的目标,从而限制了学生德育素养的养成。总的来说,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忽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他们都是在中考或是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严格地来说,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稍微不足。由于考试失利给学生造成了较强的心理落差,很多学生在中职院校就读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是其它原因不得以而为之,在这样的情况,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等多种不好的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很多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引导,进而误入歧途,成为人们眼中的问题少年、少女,这为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缺乏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

就目前来说,很多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管理、指导、监督以及执行不到位。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始终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很多职业学校没有成了专门的德育教育机构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缺乏健全的、全面的和科学的教学目标,直接造成了职业院校德育管理机构不健全,德育管理水平不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三)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在新时期被背景下,尽管很多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地开展了德育教育,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德育教学经验,加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中职德育教育过于程式化和理论化,和学生的面临的实际德育问题不相符合,从而降低德育教育的实效性。[3]比如,当前的德育教学大多都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包含了太多的政治性和理论性,缺乏层次性和基础性,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问题,只是一味地建立一个远大的德育教育目标,使得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探究

要想不断增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就应该正视当前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才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增强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深入了解学生,不失时宜地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的职业学生大多都是“00”后,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相关教学工作者就更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首先,关心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心学生,注意学生当前的状况,及时地为学生释疑,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从而对自身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其次,积极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4]比如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法制教育讲座、德育演讲比赛、就业形势的指导和社会热点的辩论赛,等等,让学生用高昂的兴趣进行学生德育教育,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最后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利用一些社会状况、社会公德以及社会风气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从而让学生不断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状况和德育要求。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加上社会不良信息的诱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育人交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宽容之心,虚心接受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真诚地与人交往等,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再如,在向学生传输一些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能够明是非、辨真假、晓丑恶,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独特的德育教育

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和共同组成了学生的德育体系。所以,相关教学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专业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对自身专业的德育要求。比如,营销专业的德育要求就是就是要規范自己的言行,在营销过程中不夸大自己,不贬低别人。让学生用严格的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保障德育教学的时效性。其次,注重要素质人才的培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技术高,而且还要求道德高、素养高。所以,教师要针对社会需求和职业需要,不失时宜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的来说,新时期的职业德育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需要相关教学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和改革,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教学,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不失时宜地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独特的德育教育等,保障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史晓鹤,陈济.实践德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以北京市商业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5):76-78.

[2] 吴小凤.以生为本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5):188-415.

[3] 马善国,王文竹,洪艳琴.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J].职业,2011(20):8-13.

[4] 王继平.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5-12.

[责任编辑 蒋云柯]

作者:王立湖

学校德育教学论文 篇2: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 要:当前,由于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大多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性格和思想意识极不稳定,加之当前传播方式多样快捷,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大范围普及,中职学生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信息和意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抓好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显得格外重要。该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尝试探索中职德育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学 创新路径 研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为高职院校输送大批优秀的学生,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众多的实践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大多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性格和思想意识极不稳定,加之当前传播方式多样快捷,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大范围普及,中职学生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信息和意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抓好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广大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形势,革新思维,从外部环境变化的特征出发,从学生个人特点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实现新发展。

1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思想意识落后

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个别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对思政教育不重视,认为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只要中职毕业生实现了顺利就业即可,而德育教学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如果在德育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则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精力,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没有向德育教学集中的问题。

1.2 教学内容滞后

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内容滞后,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这些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不够。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光要看应聘者是否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更要看应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识纷繁复杂,中职德育教学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讨。

1.3 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陈旧,很多教师还是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被充分重视,造成了学生厌学、逃避思想政治教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1.4 教师素质不高

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热情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创新教学方式的主动性不强,习惯于照本宣科,沒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现状。同时,由于激励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们干好干坏的差别不大,尤其缺乏进行积极教学革新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很多学校对德育教学不重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不多,知识更新也很慢。

2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创新路径

2.1 提高重视程度

各级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学工作,要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资金投入上下大力气。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缚,从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凸显对德育教学的重视。

2.2 革新教学内容

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要合理选用教材,将教学内容跟业务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学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引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来,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实现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2.3 改进教学方式

要改变落后呆板的教学方式,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营造宽容、自由、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努力更新教学设施,引入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2.4 进行心理疏导

中职在校生一般处于个人成长的青春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正处在萌芽状态,对外部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挫折和问题,很难正确面对和化解,极易产生各种偏激的想法,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心理疏导,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对严重的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5 形成教育合力

中职德育教学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形式来宣传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强接受德育教学的主动性。要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丰富德育教学的载体和平台,在校园内进一步营造“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道德风尚,形成德育教学的强大合力,为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侯灵华.关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8).

[2] 邹焕英.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创新[J].学周刊,2013(12).

[3] 邱伟亮.提高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8).

作者:谢金华

学校德育教学论文 篇3:

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培养目标之我见

摘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是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最低目标。德育教学培养目标必须服务于技能教学、对学生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德育教学才能取得实效,才能显现其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德育教学 技能教学 创造教育 批判性思维

长期以来,大多数职业学校和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把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德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这只是德育教学的最低目标。要想使德育教学工作取得理想成效,在实现最低目标的同时,还必须在服务技能教学、开展创造教育和培养批判性思维三方面下大力气。

一、德育教学必须服务于技能教学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这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但部分院校却唯技能是从,弱化、淡化德育教学,在课时分配、师资配备、教学设施等方面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只是把它简单地理解为说服教育,自觉不自觉地把德育教学与技能教学割裂开,致使德育教学游离于技能教学之外。部分德育课教师也不能正视自己的工作,对教学方法研究不深入,同时还以学生学技能为借口,进行推诿,这就致使德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种结果,是因为忽视了德育教学与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

德育教学不仅与技能教學不可分离,而且其服务技能教学的职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其一,德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技能教学的规范、安全、有序;其二,德育教学渗透着形势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一技之长乃立足社会之本,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三,德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崇高使命感;其四,德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认识、分析、解决技能学习的难点,把握技能学习的重点。

德育教学的最大难度在于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愿意学、静心学、学得懂、学得透。笔者认为,这关键在于让有极强求知欲望的职业学校学生懂得学德育不是与技能毫无关联,而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将德育教育与提升能力、提高素质、强化技能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接受进而渴求对德育课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德育教学与技能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服务于技能教学,服从于学生的求知欲。在实践中,笔者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用职业生涯的规划去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学习,让他们明白技能对其人生价值的实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必须把服务技能教学作为培养目标之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树立服务技能教学的理念,将德育教学与技能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在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上下功夫,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把握关键性,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优势,服务于技能教学。这样,德育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才能显现其生机和活力。

二、德育教学必须开展创造教育

所谓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哲学角度看,创造就意味着质变,意味着新事物、新思想对旧事物、旧思想的否定。著名政治教育学者蒋超曾讲过:“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商品竞争的后面是生产的竞争,在生产竞争的后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学技术竞争的后面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竞争的后面是教育的竞争。”这些竞争的核心是人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竞争。不幸的是,我们至今仍没有普遍意识到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的意义。蒋先生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专业课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开展创造教育难度较大,创造力培养的这个责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到德育教学的肩上。笔者认为,德育教学也正是开展创造教育最行之有效的平台。

德育课的特点就是新、深、实。所谓新,就是德育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材料、新事实去说明老问题,证明老原理。而这一过程,恰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体现创造教育的平等性及开放性原则,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索—结论—问题—探索”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过程,突破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唯书、唯上”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心时事、关心政治、关心时代新潮流,关心社会新思维,用“新”字统领德育教学的全课程。

所谓深,就是德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如果仅凭简单的说教,很难达到深层次,更难做到深入浅出。教师若能引导学生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欲望,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过程在学生头脑中经过激烈碰撞产生的火花,帮助学生学得深、记得牢、用得活,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打破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避免空洞说教。例如,在讲解哲学知识时,先用生活事例使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再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现在的学习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哲学基本知识,认识到学习技能的重要性,而且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个初步展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再如,在讲解创造性思维时,笔者的做法先是让学生回想身边一些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较大成效的事例,然后再讲解几个典型事例,从而提高学生打破常规思维、释放青春活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说,正是基于德育教学的三大特点,才决定德育教学是开展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德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科学的任务在于证伪,而不是证真。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否定与批判,而不仅是肯定和继承。没有批判,伽利略不可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错,马克思不可能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牛顿不可能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只有敢于怀疑,大胆探索,人类才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作为培养建设现代化强国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培养一流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笔者认为,作为教给学生正确思维方式、正确生活方式、良好道德品质的德育教学,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自觉活动。作为教师,要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什么样的意义,并把它明白地告诉学生。作为学生,则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批判性思维是自己今后学习、生活的动力,学会应如何批判、怎样否定。

其次,要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德育教学的始终。任何技术的更新都是源于对老技术不足和缺点的认知和改变。职业教育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技能人才不怀疑老技术,就无法推进技能的不断创新,也无法适应蒸蒸日上的社会发展大势,更无法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体現个人的人生价值。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教师都应始终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渗透进去。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尽量避免抽象的理论说教,要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在对一个个事例的分析点评中让学生感受和了解什么是批判,怎样批判。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批判。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观察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参照物不同而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观点要有宽容的态度,承认和尊重别人的理解和观察。但宽容决不意味着“你对我对”的“无为”心态。两者的区别在于宽容意味着批判,而无为意味着放弃批判。德育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或观点的存在与出现必然有其合理的理由,无视这种合理性会使我们在分析和判断时出现偏差,陷入武断和片面,但德育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或观点的存在不可能是永恒的,它必然要发展,必然被新的事物和观点所取代、所否定。

例如,在讲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一节中,笔者用树上有8只鸟,打下1只还剩几只的问题,引导学生怀疑“0只”论,引出各种可能性,使学生有所思索。在讲团结合作一节时,笔者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批判第一次乌龟的个人胜利和第二次兔子的个人胜利都是个人英雄主义,第三次乌龟选择一条有河的路线难住兔子则是狭隘的个人主义,只有第四次二者合作,在陆地上兔子驮乌龟,在河里乌龟驮兔子才是最高效的方式,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团结合作的意义。可见,德育教学完全可以担负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任务,只要将其贯穿德育教学的始终,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用宽容的心态去批判,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更深层次的是要把服务于技能教学、开展创造教育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贯穿始终,给德育课教学注入一份活力,为培养一流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利技工学校)

作者:窦建伟

上一篇:学生核心能力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