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与学前教育

2022-08-08

第一篇:多元智能与学前教育

信息技术与多元智能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情境

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可能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并获得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情境下,学生既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多媒体创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等多种智能得以发展;还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进行虚拟现实,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模拟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

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建立协同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观察他人,进而学会相互接纳、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协同、伙伴、竞争与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并促进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实现学生间智能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学生智能互补的效果。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优势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使学生可以利用各自的智力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智能因素,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扩散和发展。

四、有效激发学生多种智能协调发展

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各种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的视听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组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基于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超出了单一智能的范畴,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多元智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智能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选择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策略,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媒体,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组合和发展。

五、创建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

加德纳教授经过研究证明:传统教育以及过去西方流行的智商测试,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这样做,实际上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教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学生其他方面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了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应试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弊端,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注重学生智力的多元性,通过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建立多纬度的、情境化的、基于过程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建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开展多元智能的测评。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虚拟现实、创设情境,使他们能够在学生的作品创意、建模、创作、操纵、自我评价等过程中,较全面地对他们的多元智能进行测评。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应答反应分析器,以及多元智能测评软件,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多元智力因素进行记录、测试、分析,可以较全面、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智能水平。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使学生多元智能得以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第二篇:多元智能教育:智能是完全独立的吗

问:智能测试依赖于对每一种智能机理细微和完全的了解。目前多元智能理论还没有给出每一种智能如何运作的解释,如何设计它们的测试呢?

答:你说的不错,到目前为止多元智能理论所注意的仅仅是能力的辨认和描述,而不是智能的结构和功能。原则上说,没有理由说不能采用信息处理的方法来辨认每一种智能以及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但这的确是一件值得费时费力的工作。当然,在辨认时需要弄清每种智能的结合方式。我相信每一种智能可操作的定义及辨别步骤都不难得出或完成,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工作。

(见第二篇)我体会到作出个人智能的准确定义和有效的评估步骤,可能是非常困难的。这困难在于,提出的定义和步骤既要有独创性,又不能脱离那些智能所限定的范围,同时还要经得起各种客观的检验。不过这些困难不能成为忽视这项工作的理由,过去几十年里,这种实践在主流心理学中一直扮演主要角色。

问:智能必须完全独立吗?

答:如果不同的智能之间完全独立,无论从概念上看还是从生物学上看,智能的理论就简单了。但是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根据,可以认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智能不会相互重叠或相互关联得更为紧密。

智能彼此独立是研究时的一个假设,只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否则会过早地回到以前的结论,认为两种智能有相关性,到后来才发现这个结论是人为的或受特定文化背景的束缚产生的。

问:你对人们一向认为数学智能与音乐智能相关的观点有何看法?

答:具有数学天赋的人通常对音乐有相当的兴趣。大约这是因为他们易于被任何形式的模型或规律所吸引,而音乐本身为数学头脑提供了这方面的肥沃土壤。不过和我谈过的音乐家都认为:数学家对音乐的兴趣,都不在于音乐的本身,而在怎样演奏一首乐曲,如何表现它的深层次结构和感情对比。人们必须小心,不要将兴趣和专长混为一谈,也可能这种对音乐的兴趣与数学智能有关。要注意的是,音乐家对数学并不一定比对舞蹈或外语更有兴趣。相对来说,数学家(或其它科学家)似乎易于被音乐所吸引。

问:是否有些能力如记忆,可以横跨不同的智能?

答:我对记忆力与所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说法持怀疑观点。已有许多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空间记忆、面孔记忆、形体记忆或音乐记忆与语言记忆都是分开的。我们应该知道,一般所说的某人记忆力好,只是指他或她善于记住语言或文字的内容。我们通常不会认为能记住一首乐曲、舞蹈的动作或去商店的路是记忆力好的表现。其实以上每一个过程都与记忆有关,且可能都有不同的机理。

问:多元智能理论概述了几种独立的能力,却没有讨论如何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人的协调的行为。如果没有领导者或“主角”,多种多样且各自独立的智能怎样有效地起作用呢?

答:不设定起主要作用的智能,对于理论较为有利。起码这个理论会比较简单,而且不必反复解释谁是“主角”。还有,多种智能中的主角对于这理论并非必不可少。例如,一个委员会没有主管也可能工作得很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抒情诗人奥斯卡·哈默斯坦(OscarHammerstein)分不清以谁为主也照样合作得很好。

然而同时也应该看到,根据平时生活的经验,许多人都能够估量自己的智能并能将它们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使用。也许这就是自我感觉的一部分。我认为它是自我认识智能的外在表现,是受其它智能,如语言智能或逻辑智能影响的。在我们这个以个人为单元的社会里,人们自己设计自己,自己向自己“咨询”。当然这件事也可能由别人来做,如超常儿童的母亲就替孩子设计前途。在许多所谓的“学科”里,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也在这么做。社会中常常出现的这种似乎必须有“领导”或“主角”的观念,实际只是人们的自我感觉,它不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然也可以有像杰里·福多尔(Jerry Fodor)和其它人所命名的“幕后的主角”,以避免条理混乱,并发布不同心理功能的命令,但不能作出任何真正被授权的“领导者”所作出的重大决定。若要多元智能理论中出现这样的机制,也没有什么难处。

问:不过确实有一种普遍的能力叫“批判性的思维”(critical thinking),我们的学校正在寻求发展它。同时在现代工业社会里,它也是一种特定的最重要的能力,对不对?

答:这与刚才讨论“主角”的情形差不多,我倾向于承认批判性思维的存在和诱惑力。确实,我欣赏能够以批判的眼光分析国际大事和文学作品的人,也欣赏那些敢于怀疑自己或同行所做的工作的人。我的确希望我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能表现出这方面的能力。

虽然在一般性的论述中,

“批判性的思维”这个词很有用,但千万别误以为这是人类认知中一个特殊的、可以分割的部分。我认为,如同以上谈到过的有关记忆和明显的“包容一切”的能力等问题一样,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批判性思考存在的疑点。相反,人类能力的任何一个特定领域,都需要自己单独的批判性思考。音乐家、生物分类学家、考古学家、计算机程序员和文学评论家都很看重批判性思考。但是,分析一首赋格曲的思维与划分动物种群、评论一首诗、修改一个程序、编导设计并分析一个新舞蹈的思维是不同的。没有理由认为在一个领域里批判思维的训练会在另外一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一个人需要发展与特定的领域有关的批判思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每一领域都有其特殊的思维逻辑。

一些思维的习惯,如掌握时间、考虑替代方案、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成果、预测它人的未来等等,在各个领域都是有用的。我当然希望尽早地、广泛地培养这些心理习惯。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批判性思维的每一种形式,都应该分别在可能适合这种形式的领域内实践。即使是普通的思维方式,要期待人类个体通晓如何将其做跨领域转换,也是不实际的。因此,开一门“独立存在”的批判性思维课;或者在历史课上讲授批判性思维,却希望它会神奇地应用于数学或音乐课,都没有什么意义。相反,我相信只有在每一相关的教室里和练习中,都反复地、有意识地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才有可能出现更普遍的、更理想的效果,如使学生拥有“举一反三”或“批判性地借鉴他人观点”的能力。

问:智能和学习方法或工作方式是一回事吗?

答:无疑多元智能理论所说的智能,与教育家们说的不同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有类似的地方。例如,他们中许多人也谈到空间方法和语言方法。但是多元智能理论与侧重方法研究的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不同。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我最初研究的,是人对这个世界不同种类的信息,如语言,数字或其它人产生的反应(或没有反应)。我认为人类的知觉和记忆等能力对不同的智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模式。对于某一个人,空间信息的记忆可能好于或差于对音乐信息的记忆。人们在谈论学习方法的时候,往往希望能找到在所有领域内或内容上都有有效的方法:即存在着在音乐领域和数学领域里都能深思熟虑的人,或者在物理学研究中和绘画时都能成材的人。

多彩光谱项目的研究(见第六章)只对一种方法和特征提出了怀疑,这造成了更复杂的局面。孩子们可能会对一种信息显现出一种特征、类型或方法(例如在音乐王国里激情澎湃),对另一种信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如玩拼图游戏时沉思)。为了确定哪一种方法与特定的内容相关联,哪一种可横跨不同领域,至少要对同一个体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才能辨别其方法和内容。

第三篇: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

------------------ | 课改教研

加入时间:2008-4-11 16:16:19

点击:255

一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

是人类现阶段认识水平的体现。道家的道生万物和由无极到太极的理论;儒学的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以及因材施教思想;西方从熔炉文化到多元文化观念;产婆术和尊重个性主张;全息论和量子力学等的借鉴。心理,生理,脑科学(人脑八大分区),人类学,生物学,教育学,医学等研究成果----由社会现象和社会实际反观智能思想,并有所改造和运用。

东西方对话: 依托前人的智慧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殊途同归。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概念及相关理论。核心是-----促进教育者对学习者的理解,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理解。 不同智能的组合形成个性差异(潜质、起点、学习加速度、方式、效果、发展空间、评价角度等),进而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包括学习、探究、发现、交流与合作,引发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变换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推进理论探索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

加德纳教授的贡献:创造核心概念和相关的理论框架及开放的和可拓展的系统。

二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比较:

1.传统智力(智能):指以逻辑,数学和语言表达为核心的能力. 认为是一元或是二元的;可以用一种量化的方式适当地加以描述;不注重其迁移变化;用以对学生分层分类并预测其能否成功。

2.多元智能: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有效产品的能力.认为智能可以发展迁移,以不同方式展现,存在于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以探索学习者各种成功的可能性。

关注点或原则:解决现实生活中个人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或提供个人所属文化所看重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从以传授知识为本的传统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新模式(新旧兼容而非对立)呼唤学习和教学方式多元化,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之终身受益。

三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

八种智能(现阶段的认识)

1言语、语言智能:听说读写,顺利高效描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相关人群: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政治领袖,如莎士比亚、丘吉尔等。

2 逻辑、数理智能:运算推理,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等敏感,并善于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相关人群: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3视觉、空间智能: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接此表达思想,善于运用线条形状结构色彩空间关系及平面和立体图形表现的能力。相关人群: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及军事战略家等,如达芬奇、毕加索等。

4音乐、节奏智能: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对节奏音调旋律敏感,并通过作曲演唱演奏指挥等表达音乐的能力。相关人群:作曲家指挥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等,如莫扎特、贝多芬等。

5身体、动觉智能:运用控制四肢及躯干作出适当反应,并能以此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关人群: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魔术师发明家等,如乔丹、杨丽萍等。

6人际交往智能:与人相处交往,察觉体验他人情感情绪意图,并作适宜反应的能力。相关人群:教师律师主持人公关人员管理者政治家等,如甘地、马丁•路德•金等。

7自知、自省智能:认识洞察反省自身,对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等有认识和评价,并能依此形成自尊自律自制及分析判断和叙述的能力。相关人群:哲学家文学家律师等,如柏拉图、黑格尔等。

8自然观察智能:辨别生物及自然界特征的敏感能力。相关人群:植物学家厨师等,如达尔文等。

四 思想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分而有合,合而有分----律师、政治家等。

整体认知-----东方式的思维,关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克隆、全息理论--刘克苏《大圆若缺》)。

开放和拓展的前景巨大,关注相关的基础研究----心理学、医学、脑科学、神经病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以及人类的生存条件、学习需求、传播技术等的不断变化。

视角的变化与调整----教育教学、学习、培训、生活、工作、组织、评价等,对所有人的生存和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历史的发展----在破与立的博弈中,在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中前进。

五 从一元二元到多元的联想

从传统到学习型社会,多元智能蕴涵现代教育创新理念。

(一)多元学生与多元学习方式

“差生”的潜力,布鲁姆: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挫折积累过多,教师未能给予积极有效和适宜的帮助是主要原因。弱智天才问题

;

明显的指向性 ;

破坏性学习的价值及“差生”的引导(浪子回头金不换)。长于听力、视力、动手、想象等不同学习能力的现象。

(二)多元教学方法

宜者为佳,山珍不能顿顿吃,因人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前学习(导学)”概念的提出。

(三)多元之间的分与合 ; 不同组合形成不同个性和特点(回归真实、本然,不被任何理论和观念所局限)。

教与学的对应;形成回路循环上升;课程改革中的“统合”理论 , 钱学森—白天佑“大成教育”

人脑本身有整体协调互动的功能,人为拆分不科学。

(四)多元效果与多元发展方向

“差生”成因分析:评价导向,管理封闭,自我暗示。

开放与多元的标准,“低起点----多落点高落点”的辩证法 。剪纸启发。

(五)学习型社会的理念

技术保证;需求多元;制度创新;学习的社会化。

六 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与相关问题

知识论;方法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体系等的建设与完善

编制参与者的多元性与共识的形成。

任务驱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认识整体

( 二)注重实效与学习者的实际

养蚕的体验-----多科教学的组合,数学与语文和德育

教学因素方法等的多元组合:景山学校----人脑电脑+网络,自主探索+合作。情境实践+体验,整合创新+开拓。

(三)拓展未开垦的领域

“差生”用武之地;学习与培训概念的引入;教学资源;把握“校情”及校本化问题;“强手棋”与“投资理财”学习等。

(四)关于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或“双主体”)

纵向指导(师生间学科内)与横向迁移(同学间学科间),找出便于理解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语,学习的起点所在、潜能所在)学生有自己的习惯学习方式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与个性化指导、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互补。

( 五)评价:质量观和评价观的转变

单一分数展示才能(各种活动比赛)鼓励自主学习和发展 ,[中学生过节送“题卡”]不做终结性考试测验,注重过程、态度评价讲求实际,承受“不完整课堂”的存在价值(科学课的中外比较,爱迪生的电灯实验数百次)。

七 实践与运用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材的拓展(资源)

课程教材资源的可拓展性。校本和生本的概念。融入学习化社会。

(二)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拓展(经营)

法无定法 ;注重提问和假设;方法指导下的八仙过海 ;少则得多则惑,外国学校的“大作业” 学习的辩证法 ,研究性学习的渗透问题 ;一所学校四种课堂; 向学生学习。

(三)教学效果的拓展(效率)

低起点 ,难点后移,高落点和多落点; 开放性答案 ; 从教会、学会;传统、开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 面向全体、个性化教学 ;教学时间和途径(实践活动)的灵活性。

需要教学管理和评价的改善。资源;经营;效率------创新的关键词。

(四)学习咨询-----更多的潜在学习课程

(五)教师自我完善----被动被扶持与主动求发展,最大的发展瓶颈不是经费和设备,而是观念和体制。

八、多元智能理论的普遍价值及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每一个人学习、教学、生存、发展、工作、事业等的普遍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教师素质的多元拓展

1999年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曾有《未来教师素质》一文可做一家之言供参考,提出了12种所需素质:

1、学生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2、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者

3、课程教学设计者(校本课程及“校本化”改造)

4、媒体资源咨询顾问

5、咨讯及学习资源提供者

6、团体工作指导者(合作学习等)

7、团体沟通指导者(倾听、协调)

8、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指导者

9、客观公正的评价者

10、公共关系行家

11、社会工作者(不是书呆子、懂得社会运做)

12、未来学思想者(理想、预测、揭示规律的指导)。

应该指出:人类对多元智能的探索远远没有完结,并需要我们

共同为之探索,作出奉献,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丰富它。做为教育工作者,能否从多元智能理论里面悟出道理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迪,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现实。

第四篇:幼儿园多元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好孩子幼儿园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他将人的智能分为八个种类,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同时,加德纳强调:每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八种智力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开发和培育这些智利潜能至关重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开发智力潜能来塑造健全的人格,以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为教学目标,为构建多元切入、发挥学生智能优势、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的教学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近几年深入我校各学科课堂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在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完全脱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和智能各异的学生实际的状况,教学内容的狭窄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这就是加德纳教授所谓的“标准化教学”。基于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我校确立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高学科教学实效性”的实验课题。

一、研究目标

以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学校为视角,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题组织为纽带,坚持“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研究原则,大面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具体分目标是:

1、创设适合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良好环境,学生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和个性潜能均得到充分发展,

学习贯通力、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

2、建立教师学习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探索兼具本土性、理论性、务实性和多样性的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效。

3、构建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与教育管理“三驾马车”携手调控与指导学校教育创新工作的管理模式。

二、研究内容及子课题分布: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高学科教学实效性”课题实验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为了使课题实验得到更加深入地开展,使教师受益,使学生受益,我校特将课题分为五个子课题,分布于五个学科组中,由学科组

长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具体分工如下:

研 究 内 容 课题组 负责人

发展学生语言智能,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语文组 王继红

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数学组 张然

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音乐组 周文杰 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体育组 李绍然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科学组 张铮

三、实验方法

本课题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并在实验中根据具体实际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方法。以我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成果形式尽量体现实践研究的特点,如:注重典型案例、现场展示与点评、课堂实录等直接反映教育实践的各种形式。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

2、问卷调查法:对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实验后的对比数据。

3、个案研究法: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并对一些智能差异突出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

4、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此项实验的最前沿信息及进展情况,确定我校的实验课题。

四、实验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⑴文献研究。

⑵制定研究《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

⑶确定子课题研究题目及负责人。

⑷召开本课题开题大会。

2、第二阶段:启动阶段

⑴成立学校“多元智能理论”研究指导小组,组织教师通读《加德纳论多元智能》、梅汝莉编写的《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策略》和《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等书籍,并要求教师从网上下载有关多元智能理论方面的文章和资料进行阅读,在全体实验教师中开展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热潮,提升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实现教师观念的大转变。

⑵举办多元智能培训班,邀请专家对实验教师进行相关辅导和指导,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强化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内涵的理解,使实验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迈进。

3、第三阶段:分类指导、分学科实验教师按照中心校制定的实验方案并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及时积累并保管好实验的过程性材料,积极撰写收获和体会。

4、第四阶段: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收集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撰写我校课题实验结题报告,编辑课题实验论文集和案例集,展示多元智能课堂教学成果。

五、研究成果

此项实验的研究成果形式为:研究论文、课例光盘、论文及案例集锦等。

六、实验措施

1、课题推进的整体策略

采取整体规划、分科实验、整合推进即“整分整”的课题推进策略,运用目标、统筹、监督和信息等手段,使学校通过合理安排或重组教材内容,构建多样化的多元智能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以获得学生多元智能的充分发展。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中心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多元智能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并将课题实验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科研组长、教研组长、完小领导、骨干教师等,便于从科研、教研、行政等方面对课题实验进行领导与指导。

3、对课题的管理

学校对实验教师提出“五个一”要求即细读一本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专著;搜集整理一个多元智能的教学案例;上好一节多元智能的研究课;写好一篇多元智能的经验性论文;参与一次多元智能经验交流会。同时,学校为每位实验教师配备一个文件夹,内有我校的课题实验方案、教师参与活动的记录、课题组为教师推荐的有关多元智能理论方面的文章等,并把此文件夹内容作为教师参与实验的过程性材料。

4、课题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实验以校本教研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优秀课例观摩、各学科骨干教师引路课、实验教师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具体形式,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 附1: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何海英 副组长:孙迪

组员:郝良 范丽花 王智慧 王莹 齐秀娟 张国华 姜雨辰 赵楠

第五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通过听完老师的讲座后,现接合我身边的实际,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1、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

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之所以说他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

2、教学应该到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快慢不同,深浅不同,多少的不同。教师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改变教师固有不变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在教学的形式方面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过程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的进步。

3、评价学生应该看到到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我们过去的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我们的评价方式——考试,也是仅仅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也就形成了我们平常在教学中的误区,认为语文数学学好了就什么也好了,仿佛语文、数学就是人的智能的全部,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智能观。所以我们应该克服这种观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纵向看,还要横向找,争取给学生一个另他自己满意的评价。

总之,学生的智能发展不是由谁说了算,而是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机制,要成一种社会舆论,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要给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可能展示自己价值的平台。路漫漫,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每个学生都将会有一片希望的蓝天,愿多元智能理论照亮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之路,让每一个学生所受的教育多姿多彩!

上一篇: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下一篇:党支部激励关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