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2024-04-10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精选14篇)

篇1: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包括: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语言智力、自然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存在智力、人际交流智力、个人内在智力、情感智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而传统理论则是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该理论就是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学生发展的潜能。

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之间很早就表现出兴趣爱好和智能特点的不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儿童在完成需要不同智能共同参与的多项游戏任务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智能特点。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应该是向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活动机会,在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无论是相对于自己还是别人),如有的学生更容易通过音乐来表达,有的学生则更容易通过数学来表达。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是多样化的,智商低的人不一定笨,每个人在不同的智力范畴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准确了解自己天赋的人才有可能正确选择对其有利的,接受挑战并感到幸福。如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没考上大学,却在2001年与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合作中一举成名。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不能单以考试成绩论优差,而应从各方面发展人才,培养人才。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能。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总而言之,我觉得:多元智能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虽然这种指导意义是从整个教育层面而言的,是理念上的。但是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当把多元智能的理论切实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篇2: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通过听完老师的讲座后,现接合我身边的实际,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1、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

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之所以说他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

2、教学应该到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快慢不同,深浅不同,多少的不同。教师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改变教师固有不变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在教学的形式方面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过程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的进步。

3、评价学生应该看到到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我们过去的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我们的评价方式——考试,也是仅仅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也就形成了我们平常在教学中的误区,认为语文数学学好了就什么也好了,仿佛语文、数学就是人的智能的全部,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智能观。所以我们应该克服这种观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纵向看,还要横向找,争取给学生一个另他自己满意的评价。

篇3: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那么,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启示之一, 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综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智能。显然, 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应该是综合的, 全方位的, 整体的。而考试测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的某一种智能、某一些智能, 或某一个阶段的智能, 因此具有片面性。我们现在实行的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 一考定终身的这种考试制度, 其弊病越来越明显。要测出学生的能力, 或者成绩, 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个时间段的评价。学生能不能进大学继续培养和深造, 应该进行综合评价, 这已经逐渐成了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实行的学生素质智能综合评价标准的六个方面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功于健康、审美与表现) 正好涵盖了人的多元智能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识智能) 的八个项。值得强调的是, 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家长, 也应具有对学生、孩子综合、整体评价的理念, 而不应该因学生、孩子考试成绩差而不管、乃至歧视。

启示之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考试成绩有高低之分, 教师除了关注优秀生外, 还要注重中间生, 后进生。不能因为其考试成绩差而另眼看待, 更不能对之歧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学生没有智商高低、聪明不聪明的区别, 只有在哪一方面的智能比较强一些、哪一方面的智能比较弱一些区别。学生某一个学科考试的成绩不够好, 只能说明他 (们) 在某一个学科或某一些学科的智能差一些, 可是, 他 (们) 长于的其他方面的智能, 或其他方面的智能没有得到发现、发展和检测。每一个人均有不同的智能优势。而且, 现行的考试大多是用纸笔作答, 用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作为核心问题的测试, 这种测试得出的结果是单一的。而且, 他 (们) 考试成绩较差, 也只是他 (们) 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较低, 而不是所有智能都低。教师应该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启示之三:教学应注意避免学生培养成同一性地思维、具有同一性的思维模式的人。“启发式是我国的将教学传统,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偏向于结果式启发。我们认为, 只有程式启发才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教学中应该减少或者谨慎地使用启发式。因为, 教师如果掌握不好, 就容易滑向限制学生创造性, 滑向为了一个结果或者答案来设计多个问题, 来进行启发, 来诱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接近和符合这个结果或答案, 使学生同一性地思维而具有同一模式。同时, 试题的设计也应该尽量减少答案的同一性、唯一性。教学和检测的同一性, 培养出的学生将会形同同一思维模式的复制品。2000年高考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之所以获得广泛好评, 原因之一是注重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即使对同一个事物, 思维也是多元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的智能都是多元的。多元的智能需要运用多元的思维来培养。教学中, 应让学生的各种智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应鼓励学生质疑;可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 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元;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避免同一模式, 同一思维。

启示之四:多种途径地发现、了解学生的智能优势及潜在的智能优势。各种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试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及家长发现、了解学生某方面的智能及潜在的智能。考试的方法是多途径的, 不同的智能可用不同的考试方法。譬如, 通过作文的考试、辩论会中各种要求的设置以认识学生的语言智能, 通过举办各种演出用评分的方式来发现学生的音乐智能, 通过学生会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的各种试题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通过春游、观察自然设置题目来得知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等。

启示之五: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我国除了文学领域的作家莫言外, 其他领域至今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因为中国人不聪明吗?答案是否定的。显然, 我们的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这才有了注重素质教育的改革。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能和发展潜质。通过多种方式, 包括检测, 教师发现了学生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和潜在的智能优势就应加以培养。教师还可以用其他方式, 如谈话、课堂表扬、期末评语等, 让学生知道自己具有某方面的智能优势或潜在的智能优势, 以便让学生根据自己较有优势方面的智能来作为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 或者选择某一学科作为选修课来学习, 以利自己专长的发展。

启示之六: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进行分层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各种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显然, 学生的智能具有差异性。教师教学中, 要承认学生差异, 教学方法应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有针对性地教学, 发展学生的优势, 弥补学生的不足。不仅要使某方面智能较高的学生增强优势, 让其优势能够充分地发展, 培养出学有所长的学生, 还应让某方面智能不够好的学生能够有所学, 且学有所得, 以满足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师, 不仅要以多元智能理念来对待学生, 关注学生, 还可在教学中渗透多元智能理论, 让现在的学生, 未来的教师了解、进而理解, 形成多元智能理论理念, 以利于他们今后的教育工作。

以上几点, 有的是因果关系, 有的为承接关系, 将之并列, 旨在突出启示。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限于理解和实践, 略作以上分析表述。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有: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综合的,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应注意避免学生同一性地思维, 多种途径地发现、了解学生的智能优势, 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 因人而异, 进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育,启示,学生

参考文献

篇4:多元智能理论对技工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1.改变对学生的认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我们要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认知,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技校的学生,经历了中考和高考的失败,是别人眼中的差生。我们要改变以往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念,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个方面成才,正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

2.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技工教育,课堂教学和车间实训兼而有之,怎样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对接,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既不是单纯的理论传授,也不是单纯的车间实训,而是将理论和实践尽可能地糅合起来,就是我们说的一体化教学,或者是以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重新拾回对学习的信心。

3.重新定位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技工教育在这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要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技能过硬知识理解欠缺的学生同样是好学生,毕竟技工教育应该以技能为主,而不是以纸笔测试为主。

二、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1.教育目标的定位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技工教育是以就业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学习技能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根本任务的不同,决定了技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流的技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因此,一流的技工是一流产品的前提和保证,技工教育承担着培养技工的任务,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要敢于创新,不重知识重技能,不重升学重就业。

2.教育目标的转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量化和考核一个学生的全部。显然,这种评价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提出了“双核型”人才培养目标,即不仅要具有核心职业技能,还要有核心职业素养。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突出他们的优点,因材施教,不以成绩论英雄,最大程度地释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结构各种功能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不同个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任何一种智能,尽量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当前,技工教育面临了很多难题:一是招生难,家长的观念没有改变,“技工教育不就是到工厂当工人吗”,很多家长对此不屑一顾,“我的孩子将来要上大学,坐办公室,怎么能去当工人呢?”二是管理难,技工学校的“差”生多,打架事件时有发生,给技工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值得庆幸的是,技工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学生毕业后到技校回炉学一技之长的也时有发生。

作为一名技工教育工作者,要用多元智能理论,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观点,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追逐自己的梦想。

篇5: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出版的专著《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九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一儿童的发展。同样,今天我们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也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了解到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可以说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的学科教学也应该是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寻求一种复合、多变的方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涉及到各种智能,可以说内容的多元化也要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现代的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则呈现了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和智能强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创设一些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最直观的、最自然的环境中,各项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多元智能》书中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一门学科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多元智能的教育并不是让儿童片面地发展,而是在发展儿童智能强项的同时,引导他们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他弱项领域中去。过去我们统一规格的全面发展只能导致全面平庸。教育应该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特点地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曰:后进生或落后生。任

课老师对其“另眼相看”。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是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不错,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出声,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他也不会为自己有某些特长而感到骄傲,很不自信,做事也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能。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篇6: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主要介绍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以及这种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并指出学校教学中应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学生、教学和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多元智能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 者:杨琳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联合大学信息技术中心,甘肃,兰州,730000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 教学策略

篇7: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传统的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霍华德?加德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不能够描述人类的全部潜能。智力远不是智商测试所得的一个分值所能涵括的,它事实上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作有效产品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潜在能力。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加德纳于1993年把早先提出的7种智能充实为8种,即文字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音乐一韵律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自然一环境智能、人际一社交智能和自觉一内省智能。

加德纳的多种智能理论有几个基本论点:

(1)智力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所有正常的人都有发展这些智能的潜力,但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人们在生活的任一特定时刻碰巧所显示出来的智力的特定形态有所区别(加德纳,1993)。依加德纳所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教育和鼓励,几乎人人都可把自己的各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2)智力不是单一的,通常是多种智力协同起作用。或许某人的任何一种智力都很平常,但由于他的各种智力的特殊组合,他完全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每个人的智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只有优势的差异,而无高低之分。

(4)人的多种智能,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后天的教育教学对人的智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英语教学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同时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观念改革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单一的智力观,树立新型的、多元的智能观。

八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有人八项智能全有;有人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但其他缺乏;大多数人居中,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差,某几项更次之。加德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正确地理解了学生的差异,并乐观地预见到教育的达成状态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在多元的智能观的指导下,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异常”表现,将会受到尊重和引导。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异常”表现往往正表露出这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传统上被英语教师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将重新获得正确的评价,因为那是用不切合他的标准评价出来的,那也只是他的智能的一方面。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智能观,接受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性,促进学生成为不同类型、适合不同领域的人才。

(二)教学模式改革

英语教师可以改革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加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多项智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我们要始终把握“用英语做事”这条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目的语的英语应是整个过程的主要工作语言。DavidNunan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设置与生活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类事情,例如填表格、买报纸、问路、写信等。“任务”是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或反应,它以交流为目的,并通过语言的交际来掌握语言。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做文字游戏、研究词汇记忆技巧。让学生用明喻或暗喻等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开展情景对话、练习语法技巧、进行口头陈述等。通过这些课堂活动,运用并加强学生的文字一语言智能。

运用和开发逻辑一数学智能,需要设计另外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开展单词的分类与归类、编排信息、选重点列清单、书写提纲摘要、参与字谜活动;开展数字及逻辑游戏活动、进行问题排除活动、运用数据统计方法陈述观点以及文化比较等。具体做法有,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或两种观点,对小说中无序的事件重新排序,用归纳法学习语法等。

通过唱英语歌曲、运用节奏练习语法、为某些戏剧性活动作曲配乐、把熟悉的旋律与某些观念相联系、创作英语打油诗来概括某些思想观念、为某段视频或音频演示件作曲配乐等方式来达到对音乐一韵律智能的训练。

英语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开展卡片抽认式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一动觉智能训练。比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由其他同学猜测单词。学生做带有计数器和骰子的棋盘游戏,进行时态练习等。

多媒体教学使得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尤其是在锻炼学生思维方面。英语教师可以用思维构图、视频图像/幻灯/图片等讲授语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英语类视频节目/幻灯片、创设模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外教学活动改革

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等活动,观察自然现象、用英语描述大自然、辨认环境并用英语归纳其特点、边做边学,使学生自然一环境这项智能得到发挥。

为了发展学生的人际一社交智能,可以在课外开展二人互助学习活动、书信交友、同学间互帮互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记笔记、开展模拟活动、参与班级或小组的写作活动等。

要开发学生的自觉一内省智能,英语教师就要进行个别化教学,并让学生检测自身的英语学习技能。可以让他设计一份完整的个人学习目标、撰写一份家史、探讨个人兴趣、研究网络在线活动、坚持每天写日记、记日志、撰写文章、进行个人反思等。

逻辑一数学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英语辩论是大学校园常见的,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活动之一。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犀利语言实际上是以敏捷的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英语辩论不仅能够营造浓烈的语言学习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自觉开发多种智能。

篇8: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冲击

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人们用智商来体现智力的高低程度。编制智力测验时, 以学校里的学业内容为基础, 测量学生的判断、理解和推理的能力。有学者将测验的结果和学生毕业后的表现进行比较发现, 有一部分在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而在学校对不被看好的学生工作后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由此可见, 传统智力测验只能作为解释智力的一部分。

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 在特定问题情境中, 任何人都可以以适宜的方式和适宜的程度对智力类型进行适宜的组合, 使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获得证明和体现。所以,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智力领域和优势智力, 都能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 克服了传统智能观在认识上的偏见, 提出了一种对于智能的新解释, 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 使我国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多元智能理论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契合

多元智能理论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也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它和我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对教育改革实践有着积极的影响, 并起到了理论上的支撑作用。

2.1 教学观念上的契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就是要发挥个性的长处, 弥补个性的不足, 通过扬长补短使每位学生得以最优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 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智力也是多方面的, 现实生活中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多种智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仅仅具有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并不足以应对未来生活与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由此,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我们的学校再也不能片面地向学生展示某几个智力领域, 我们向学生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全方位的, 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

2.2 学生观念上的契合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是千差万别的。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最大限度地唤起每位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 使学校教育符合智能发展轨迹, 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 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让学生有机会用他们最强项的智力和学习方式获取知识, 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 保障每位学生享受学习、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加德纳的这些教育理念闪烁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有许多共通之处。

3 多元智能理论对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启示

人文素质教育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而多元智能理论则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近年来,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众多, 可谓见仁见智, 但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是否与我们教育的初衷一致, 这就要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评价可以反馈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 是复杂的学术问题, 也是实践难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我们主要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3个方面的内容来宏观地把握该理论对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启示。

3.1 评价目标方面

一个特定的评价目标影响着整个评价过程, 要确保人文素质教育富有成效, 就必须建立目标明确的引导机制。因此, 在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时, 应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工作的重点与高校的实际情况, 确定针对性的评价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目标涉及面很广, 在确定评价目标时一定要分清重点和难点, 应从人文科学领域出发, 遵循教育规律[1],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首先,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特定智能 (或智能的组合) 进行评价, 侧重于该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 对学生的智能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在使用该种智能的媒体时, 看学生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此外, 人文素质的提高还需借助丰富的活动, 高校学术活动和讲座的开设情况也是人文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人文精神的领悟和理解, 从而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归根结底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问题, 具体包括教学生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3.2 评价内容方面

传统的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偏重于言语-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 忽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2], 如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念, 树立多元、动态的评价观念。多元智力开发所主张的教学评价应该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各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的, 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优点和弱点, 拓宽评价指标, 把对大学生的评价内容扩展到除知识技能之外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 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做到既能突出重点, 又能兼顾其他,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3.3 评价方法方面

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 使得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 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以往的评价就是通过卷面考试来考查教学效果, 这种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能力, 而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评价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智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机会与生理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认知过程就有不同的学习情形存在, 因此就需要有不同领域的准确的评价, 由此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应是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手段个性化的。多元化评价是以观察、记录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计划, 如实验、表演、展示、口头演说、检测表等多种方式进行, 不是从单一的考试背景中, 而是从广泛的背景中收集信息。而收集到的也不是单一的对标准呈现的试题反应的信息, 而是在多元智能活动即“智能展示”中显示出来的各方面表现的信息。多元化评价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对学生的评价是从多个方面、多种能力综合进行, 并且与教学指导直接联系, 更客观地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方面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工作者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其指导下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作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工具, 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寻找2者的结合点, 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思路, 从而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力夫.高校人文科学教育及其目标设定与评价[J].淮北煤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2:114.

篇9: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体系自1983年诞生以来就受到了美国教育界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接受,近年来这套理论体系传入中国,也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普遍推崇,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套理论体系强调智力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应该仅仅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一个客观的条件,真正能够反映一个人实力和能力的条件应该是智能因素,而智能因素又是一个包含着语言、逻辑、空间、肢体动作、音乐、人际交往、内省以及自然探索八项能力的综合性因素,这种多元化的智能评价能够较为全面地概括一个人真实的能力和实力,这对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教育来说可谓是启发深刻,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对每一个幼儿用全面的眼光来进行挖掘和培养,将幼儿身上的独有特点充分地挖掘并培养起来,让幼儿能够在其最为擅长的智能因素方面有所成就。

一、注重教育的公平性,秉承有教无类的育人原则

民主教育是当今社会的核心教育理念,作为幼儿教育者不应该在教育方面有所偏爱,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偏爱有佳,对于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幼儿就态度冷淡,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同时对于幼儿幼小的心灵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作为幼儿教育者也要遵循有教无类的育人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深刻反思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们的启示,相信每一个幼儿都会在适当的培养方式之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才,要在教育过程中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采取正确的培养方式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变成灿烂的光芒。

二、注重差异性原则,开展针对性教学

幼儿教育阶段注重对于孩子未来能力的启发,而作为教育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会由于其成长背景的原因而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一味地采取固定的培养和启蒙方式必然会扼杀一部分幼儿的潜在能力,让幼儿得不到应有的启蒙教育,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尊重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培养,要将幼儿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人才。

三、关注幼儿智力发展的优势领域,深度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有的特长和优势,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幼儿为中心,根据每个幼儿的独有特质进行专属性的培养和挖掘,让幼儿的独有优势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培养。而同时教师也要对幼儿的其他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和挖掘,让幼儿能够成长成为具有独有优势的全方位人才。这就需要教育者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深度挖掘幼儿的智能优势领域,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并在教育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挖掘,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能够认识到幼儿的智能优势,并加以充分的培养,让幼儿能够在最为合适的培养方式之下茁壮地成长。

总而言之,在幼儿阶段贯彻执行多元智能理论体系对于幼儿智能优势领域的挖掘和培养至关重要,也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决定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样才能够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来更好地挖掘和培养幼儿的智能优势,并且要加强其他智能领域的培养,让幼儿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智能优势。

参考文献:

华立.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J].考试周刊,2011(03).

篇10: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摘要】所谓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指与人类智能结构相关的理论,其在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学生多种智能开发,完全吻合我国素质教育理念。而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但能创新教学视角,促进英语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还能对学生多项职能进行开发,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系统的提升。总之,多元智能理论既能为教学提供理论框架,也能带给教学有益的启示。因此,本文将围绕中职英语教学,详细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其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职英语 课堂教学 启示

中职英语教学强调要全面培养学生整合素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其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其终身发展与情感态度、语言技能等综合发展。但鉴于中职生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相对较弱,再加上中职教育观过于陈旧单一,其主要智能理论为语言数理逻辑智能,导致中职英语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更新传统教育观,引入先进的多元智能理论实施英语教学,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重点。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纵观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可知,其教学质量和效率均不理想,严重困扰着英语教育工作者,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包括:其一,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的根深蒂固,使得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善于传统灌输式教学,通常教师教学都是围绕自身开展,严重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死板呆滞,学生对英语一知半解,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甚至直接因反感、恐惧而选择辍学;其二,长期受传统智力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判断学生智力方面,往往认为人的智力和认知是可量化、一元的,所以相对其他智能而言,教师更重视?W生数理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其三,缺乏多元化评价方法,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依据为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此外,再加上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模糊,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甚至讨厌英语学科等问题,这就使得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更难得到保障。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1.形成全新教育观。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更侧重学业智能教育,但却忽略人际交流、视觉空间、音乐、内省等智能,导致学生智能严重缺乏个性,且逐渐陷入窄化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完全与传统智力理论不同,其强调学生同时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这些智能是以整体方式存在于个体,因此重要性均是同等的。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多元的了解学生,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宽容,充分认识到学生无优差之分,其都具有自身的智能特点、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八种智能中的优势潜能,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弱势才能,这样方可实现其个人价值。

2.树立全人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学生的八种智能发挥程度和组合方式均不同,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故其各具相应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但相对来说智能无高低,唯一的差别即领域,因此每位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从这个方面来看,对于学生不能单纯判断其是否聪明,而是哪些方面应该更聪明。故而,中职英语教学期间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智能展示情境,充分全面的开发其智能,激发其潜在智能,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的同时,更全面的发展自身个性,并做到取长补短,从原有水平实现最优化发展。

3.建立多元评价观。首先,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加强观察评价,要实时关注其状态变化,如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等,通过观察学生的这些状态,适当地给出相应评价;其次,加强档案袋评价,这种方法是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也可称作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要测试学生的多元智能,自然无法单纯依靠纸笔测验,而档案袋则是从时空间进行观察记录。档案袋评价具有持续性、自然性,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的身份转化为主动学习者。通常档案袋的内容为学生自评、社会实践、教师评价、家长信息、同伴评价等,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而从这些内容来看,档案袋评价无疑是学生获得的延伸学习机会,可以帮助其判断自己有无进步;最后,实施学习契约评价法,即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契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时间、方法和评定标准等。学习契约更类似学习合同,是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方主体的书面协议,这种评价方式既能使学生更严格地监控自身学习,并对自身学习效果做出实时评价,还能有效促进其内省智能发展。

总而言之,由于学生智能组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法,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意识到自身学习各方面的优劣势,并更全面系统地进行自我认识,充分体验到自身的成功进步,最终树立起学习信心。

三、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传授方式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去获取知识,而是通过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去处理收集知识信息。从教育教学层面来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内在潜能和综合素养具有激发、提升的作用。因此,中职英语教学要积极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基于其指导下开展教学,以此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但现阶段中职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模式陈旧、传统智力观根深蒂固等,这就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加强研究,从树立全新教育观、树立全人学生观、建立多元评价观等方面着手,充分促进中职英语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篇12: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智能

加德纳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第一,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第二,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智能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实体,是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产品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智能观念仅仅把使用语言和做数学题的能力作为构成智力的元素的误区,从而使智力得以走出书本和学校,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2、多元智能理论

(1)言语/语言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智能通常表现在诗人、作家、主持人、演讲者以及政治家等人身上。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有效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常常与科学思维或归纳推理联系在一起。数学家、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律师以及研究人员都代表性地展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制图师、画家、雕塑家通常表现出极高地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和改造事物、创造产品的能力。演员、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发明家都就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是指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识别、运用和表达的能力。歌唱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人表现出高度发达的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善于理解别人,是以感知和区别他人情绪、动机、意向的能力为基础的,包括在小组里与他人合作和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顾问、成功的教师、政治家、社会工作者身上看到这种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善于准确自我感知,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睿智的老者是具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人物。

(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传统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

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我觉得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改变。

一、树立乐观的学生观,进行因材施教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展示多方面智力领域,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涉及多个智力领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第二,重新思考和设计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智力领域或知识范畴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不同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尽量错开,从而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重视主流文化所强调的智能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学生的其他智能,视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价值。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篇1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一、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传统一元智能的影响,只看重学生的智力,也即只看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重智力、轻素质的后果。许多在学校取得很好学习成绩的学生,被认定为智力高的学生,但他们在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 并没有取得很高的成就,发展的潜力也没有超过其他原来被认为是“智力平平”的学生。而那些 “智力平平”的学生在某些领域如音乐、舞蹈、人际关系等却做得更好。这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我国职业教育一直以就业为导向,但不意味着培养学生,只强调提高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也要重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21世纪后,开始重视素质教育。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4〕12号) 指出“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06年12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 》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可见,开展素质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已经成为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如何从根本上革除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养成的弊病,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 多元智能理论给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认为智力并非只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关于人的智能的理论。智能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生产新的产品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德纳通过研究提出关于多元智能的四个方面的观点:

( 一)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所有人都拥有八种( 后增加到九种) 不同类型的智能。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指出: “智能是所有人的特性(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8种或9种智能) 。”分别为: 一是语言智能,即运用言语思维、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的能力。二是音乐智能,即感知音调、节奏和音乐的能力,包括欣赏、歌唱、创作等。三是逻辑—数学智能,即计算、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四是空间智能,即在人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五是身体—动觉智能,即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六是人际智能,即能够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七是自我认知智能,即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八是自然探索智能,即对物种进行辨别和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能力。九是存在智能,即对人生和宇宙终极思考的能力。可见,人的智能类型非常多,也意味着人拥有很强的能力和无限的潜力。

( 二) 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

加德纳提到智能是“区分人类个体的尺度( 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没有两个人拥有完全一样的智能轮廓) ”。他又认为“存在若干相对独显的人类智能……这些智能彼此相对独立,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整合并适应不同人和不同文化的需要”。这体现人的每一种智能在社会生活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由于人所拥有的单项智能的程度和组合有所不同,因而人的智能结构具有独特性。人的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又导致人的差异性。

( 三)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能领域和智能类型

加德纳认为: “智能是每个人实现自己目标的方式。”他又认为“由于某种智能可能在相对独立生活的特定人群身上发现( 或者在其他正常的人群单独生活时不能发现) ,还由于在一定程度上, 某种智能在特定人身上或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可能得到高度的发展”。可见,每个人的智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人一种智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他另一种智能的高低。如有些人体现出语言智能强, 但逻辑—数学智能弱,有些人体现出音乐智能强, 其他智能弱,或者有些人体现出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都比较强。我们还记得武汉一个智障指挥家———舟舟,他刚出生,就被诊断为重先天愚型患者,他的逻辑—数学智能体现非常差,语言智能也体现较差,但他音乐智能却非常突出,是一个天才交响乐团指挥家。

( 四) 人的智能通过外界有效的刺激和培养, 可以被发现和发展

加德纳指出,人的智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通过合适的环境刺激和后天培养就能够充分发展优势的智能领域,促进弱势智能领域的发展, 从而实现人的智能的发展。加德纳通过研究发现: “人在认知潜力和智能风格上,并不都是一样的。 只有针对特定受教育者能力和需要的教育,才能够得以有效地实施。”因此,要使人的智能得到发展,必须了解清楚个体的特点,结合特定的文化背景的现状,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它以全新的智能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和评价学生的多元视角,引领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教育思维和教学策略。

( 一) 对培养目标的影响———素质教育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在传统智能一元化的观念影响下,高职教育过去将学生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作为教学和培养的重点。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适合市场和社会生产管理的一线人才,因而非常强调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像近年提出的 “工学结合”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倡导边学边干的教学模式,这体现出重视学生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但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都千篇一律地提出要加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其实是违反了规律,抹杀了学生的天性,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更应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激发和培养各类学生的各方面的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加强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弥补弱势领域的不足。

( 二) 对教学理念的影响———因材施教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思想,我们要承认和接受学生不同智能组合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 》提出: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 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改进自己的劣势的智能。教育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智能组合结构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学习风格匹配起来,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

( 三) 对教育者的影响———人人有差异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引导者、观察者和推动者,因而教师要深刻领会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正视学生的差异,善待差异,不要轻视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智能。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和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另外,教育自身要提高各项智能的水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 四) 对培养对象的影响———人人能成才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树立“人人有才”的学生观。加德纳有句名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由于人类智力结构是多元的,个体智能的差异并不是智力高低的问题,只是智能组合形式不同。”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发展类型。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要树立“人人有才”的学生观,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要从关注学生“智能有多高”转变为关注学生“智能类型是什么”,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上不能采用单一模式,而是要从多种维度去思考和研究个体的独特性,从更为宽广背景下思考个体将来成才的可能性。确立“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主动改进自己的劣势智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主动成才。

( 五) 对培养手段的影响———各显神通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采用多元多样的培养手段。加德纳认为只要通过合适的环境刺激和后天培养就能够充分发展人优势的智能领域,促进弱势智能领域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职业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构建多元多维的课程体系,建造个性化和情景化的学习环境,利用多样化的培养途径,促进职业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如采用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来尊重学生智能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 如利用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构建情景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知识运用、工作态度的磨炼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实践; 如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发展。

( 六) 对教学评价的影响———动态多元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建立多样化、情景化的评价体系。用一两种能力的水平评价学生整体能力的高低,用统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加德纳曾指出: “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致力高低,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因而要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要摆脱过分强调语言、数理逻辑和身体—动觉等方面的智能,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等传统的方式。要建立多样化、情景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通过笔试、讨论、答辩、技能测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评价学习效果,其中突出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任课教师来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应加大情景化评价的力度, 将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及社会环境中。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和多元智能的内涵,从中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郭晓飞.多元智能理论的贡献、局限及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5):103-106.

[2]刘洋,杨该学.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促进[J].教育探索,2008(1):19-20.

[3]薛惠芝.论素质教育与多元智能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3(7):7-8.

篇14: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博物馆教育 青少年

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当前所实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支持。并且,本文认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也拓宽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思路,从教育理念上给博物馆社会教育很大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的、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个体所具备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并无优劣之分。智能多元化承认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多元智能理论反对过早确定人的发展方向,认为智能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有的智能在较早的时候不表现出来,而有的只是到了成年后或晚些时候才能表现出来,过早的确定人的智能类型是不利于其一生智能发展的。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渐加强,智能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其“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特点

博物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是青少年教育阶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青少年历来是博物馆最主要、最基本的观众群体,由学校集体组织学生观众每年都占博物馆观众的40%左右。博物馆所提供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博物馆是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得课外知识的大课堂。根据笔者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观察发现,当青少年置身于未知的环境中时,往往都能表现兴奋,总喜欢东瞧西看,热衷提问。现在的博物馆有着分布普遍、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固定、接待环境优雅安全且有专人负责讲解等特性,能很好的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天性。目前博物馆根据其特性或展出范围,划分的都十分细致,如笔者所工作的广东省博物馆,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展出内容丰富,知识涵盖面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艺术等多个方面。博物馆就是利用其展出的多样性来吸引参观的青少年,使他们对未知事物产生新奇、刺激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潜在智能。

三、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从多元智能理论中获得的启示

由于博物馆教育具备直观性、临场性、生动性和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就使得博物馆非常适合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博物馆对于学生智能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觉——空间智能理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视觉”,显然和眼睛的“看”的能力有关,主要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对视觉对象的性质、特征、形态的理解和把握。而“空间”这两个字,则强调头脑对视觉对象的立体把握,指能够精确理解或判断物体的空间形象、空间位置或空间距离的能力。关于空间视觉的例子有很多:如有些人能够准确地感知自己所处的位置(比如航海家、旅行家),或对在空间中移动的物体的位置有精确的直觉式判断(比如球类运动员)。这就说明青少年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很有可能决定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而青少年在博物馆中接受视觉信息和刺激的渠道远远要比他们在学校课堂中接受信息的渠道来的更加丰富和立体。在博物馆,青少年可以丰富他们的视觉体验,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内在视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本人所在的广东省博物馆基本陈列中的自然展厅,就运用了大量的模型标本来激发青少年的视觉感受。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其参观时,就应该侧重于青少年的视觉观察,让他们感受展览所布置的地质地貌、动物形态等特点。让青少年通过看与观察而学习,培养他们迅速认识各式各样的物体、形状、颜色、风景和细节等。还可以在参观后带领青少年观众到活动中心绘制所看到的景物,这样就能在“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激发、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视觉——空间能力。总之,在今后博物馆的视觉空间智能培养中,教育者更多的应该是引导青少年看与观察,而不是一味的讲与青少年被动的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得博物馆成为培养学生空间智能的重要场所。

(二)语言智能理论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语言智能就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情感和欣赏语言深层次内涵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驾驭语言文字的素质和能力,过去人们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现在看来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其实语言本身就是思维。培养青少年的语言能力,本身就是在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智能。语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技能,可能以写作的方式出现,也有可能以演讲的方式出现,方式多样。而在博物馆教育的语言智能方面,首先要注重语言智能的培养和开发,它可以渗透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方方面面。考虑到青少年对语言的运用基本上经由听说读写几种形式,所以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对于培养他们的语言智能也可以分别从这几个方面着眼进行:

1、让青少年群体学会倾听

在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中,青少年倾听的大多是讲解员关于展览的讲解和展厅中的多媒体语音介绍。而要青少年观众在博物馆中学会倾听,不仅要让他们听清楚别人的话,还要能够听得懂讲解员的表述,领会和理解话语中的含义。这就要求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要讲青少年听得懂的内容,本人工作的广东省博物馆就曾专门制作过一本适合讲给青少年听的讲解词,效果很好。而在青少年观众听的懂的基础上,还要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听就不在是一种被动的活动,反而成为听者主动积极思考的过程。如在讲解之前就给青少年观众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的问题参观,一方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nlc202309021137

2、培养青少年说自己的话

开口说对于语言智能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培养、训练语言智能,还是评价、检验语言智能,都需要开口说。不开口、不说话,既无法表达内心世界、体现个人的思想,也无从考察主体语言智能的状况。为了培养青少年观众的“开口说话”能力,广东省博物馆特筹划了“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够给观众进行展览讲解的小小讲解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使得小讲解员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展览,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语言智能。博物馆还可定期举办一些和展览相呼应的演讲竞赛,如:讲一讲文物故事、历史故事、历史名人故事等等,还可以编排一些由儿童主演的历史故事话剧,总之,让青少年观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进一步提高其语言智能。

3、让写作成为青少年的好习惯

青少年的语言智能一方面表现为使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运用书面表达的能力。而博物馆教育中对于青少年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也有自己的优势,博物馆的知识内容涉及广泛,可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的个自喜好,且博物馆的教育过程中没有应试的压力,因此青少年在博物馆中的学习是更为轻松的,写出的作品也更容易表达他们真实的感受。博物馆教育者可根据不同展览内容,向青少年进行征文活动,鼓励参观过博物馆的青少年写一写博物馆日记等活动。这些活动不在于题材的大小,体裁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只要是作者使用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和想,就可以了,使写作变成一种乐趣,成为他们的一个好习惯。

(三)人际交往智能理论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认为,人际交往时一种察觉并区分他人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意味着理解、认识他人,从而与人更好地合作。人际交往差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焦虑、自卑、苦闷和孤独,严重的会表现为不信任别人、嫉妒,甚至有敌对行为出现。具有较好人际交往智能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善解人意,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比学校和家庭教育更为自由,所以博物馆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多组织一些青少年活动,如上文提到的“小小讲解员”招募,就是一次培养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青少年通过面对面向观众进行讲解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胆识,同样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小小讲解员”活动,还可以开展“小小志愿者”招募,这样青少年在展厅或是公共区域都可以与公众亲密接触,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举办夏冬令营,通过分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合作能力,让博物馆真正的成为他们快乐交往的空间。

(四)身体运动智能理论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指人能灵巧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包括联系“身”和“心”,使身体得以完美展现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因此,凡是能够导致问题解决或产品制造的能力都是智能,青少年只要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就是有智能的表现。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中要打破过去只是“看”展览的固有想法,要让他们去接触展览,像本人所在广东省博物馆教育推广部根据展览内容设置不同主题的青少年游戏活动,如配合“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文化艺术展”组织了“森林里的运动会”活动,配合“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组织的“我是拓片小专家”、“印象考古”活动,制作了大型游戏互动区,青少年通过动手参与活动锻炼其身体智能。在今后的博物馆展览中还应更多关注青少年身体智能培养,多设置些有趣的游戏活动。

结语

由于多元智能理论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发展的核心与内容各不相同,在博物馆的教育中笔者认为主要侧重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从而使得博物馆的青少年观众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通莲.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廖伟鸣.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关系谈.南方文物,2004(1);

[3]郭陆军.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启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1)。

作者简介:于婧(1984—),女,大学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教育,教育学,现任职广东省博物馆。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龟兔赛跑》教学设计下一篇:对音乐综合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