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2022-05-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多元智能理论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代表新的英语教学观念,给教育者们一个新的观念和视角,启示教师要以全面的发展的观念教学,能进一步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很多研究者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必将继续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实际进行本土化重构和发展。

第一篇: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探究

[摘 要]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与发展,而不是仅仅只为了甄别与选拔。过去所采用的评价是单一评价,它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今的评价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强调的是多元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多元评价的操作是:评价理念从单一到多元;评价方式从平面到立体;评价环境从苛刻到宽松;评价指标从片面到科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 多元评价 学生发展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与发展,而不是仅仅只为了甄别与选拔。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学生中心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多元评价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单一评价忽视学生个性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已经步入第八个年头,但评价理念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评价手段依然如此简单,评价内容还是那样单一,分数当头。

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中谈到: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中国式教育认为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所以教师更多是在批评学生,让学生弥补最差的学科。正如现行学校里讲得最多的是辅差,而不是导优;每天被教师留下来的学生都是在补“短”,而不是在加“长”,并出现了打乒乓球式的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不带情感的作业订正现象。

笔者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反思中国式的教育以及上述的寓言,对我们颇有启示:第一,只注意改正一个人的缺点,而不重视发挥他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美国盖洛普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他们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自信。正如寓言中猫头鹰所打抱不平的,它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是呀,应该给小兔子一块广袤的草地,供它尽情地奔跑,而不是泳池。第二,实行因材施教,开展个性评价,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给一模一样的东西”。其实,因材施教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为我们开了教育的先河。

教育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是片面的,而是多方面的。除了掌握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单一以分数为标准进行评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某种简单的、可以完全用纸笔式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较高的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并表现在各自的社会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即人的多元智能。在此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四块糖果的故事,在教育界传为佳话。陶行知先生在王友用泥块伤人这件事上,不是简单地用纪律制度去逼他就范,而是运用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自我认识智能,借助四块糖果强化王友同学的闪光点,给他自我选择的空间,给他自我修正的时间,激发其自我进步的主动性,达到了 “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周杰伦,大家耳熟能详,是风糜当今的歌星。他从小对音乐就有着独特的敏感,具备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音乐智能。可美中不足,他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小时候,成绩栏上红颜色比蓝颜色多,数学考试成绩经常在40分左右,英语老师甚至认为他有学习障碍。假如周杰伦的老师或父母,如果不是彰显他的音乐天赋,而是走避长扬短,一味地让他补缺,希望把他的数学和英语成绩提上去,当今可能就会少了一个歌星。

吴晗,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念书时,老师给他下的评语都是不遵守纪律,经常旷课,还学会了吸烟、打麻将。文史、英文都是一百分,而数学则零分,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他。论他的评语,绝对是一个问题学生,再看他的数学成绩,如果评价唯分数论的话,那么数学辅差一定天天有他的份。他具备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语言智能,而对于数理逻辑智能则是逊色,清华大学的破格录取既尊重了他的语言智能,也为中国、为世界成就了一位明史专家。

类似这样尊重多元,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促人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学校多元评价的操作与实践

1.评价理念从单一到多元。与传统评价相比,多元智能评价的突出特点是从一元到多元。仅从外在形式看,很明显的是从只关注学生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成就到全面考察学生在多元智能八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正如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记录册,评价主体由原来的只有教师评价发展到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多维评价;丰富了评价内容,在原来的分数报告、教师评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家长的希望、学生的目标、学生品德评定、单元评价、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实践操作等,即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描述。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智能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如学习《春天》一文,学生可以通过画春天、唱春天、跳舞和诗歌等形式开展表现性评价。还有从只重视最终结果、事后检验的终结性评价,到关注对评价对象的基础、现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具体原因等做出鉴定的诊断性评价及关注即时性的、多次的和动态的,旨在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的调整和解决,以追求最佳的效率和效果的形成性评价的转变。

2.评价方式从平面到立体。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由此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全面收集和保存自己在校内外学习历程中重要或有意义的素材,考察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和成长,既关注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活动,又关心学生在校外和家庭中的生活与成长,通过纵比,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自身在原有水平上的新的发展,从而增强自信。改变作业以往由教师的对错、好坏等的评价为全班乃至全校学生参与的评价,如借助走廊张贴学生的作品,由学生自己至同学作业、文章的评定;借助网络社区,开展表彰评价;借助邮寄奖状、成绩等形式开展激励评价。

3.评价环境从苛刻到宽松。由于长期受挑错式思维的影响,传统评价中的考试、作业往往用来找出人的弱点而非长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受到影响,往往放大的是同学的缺点,而忽略了同学的优点,这样的环境既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不利于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与发展的功能。解铃还须系铃人,社会、学校和教师、家长要自觉营造宽松的评价环境,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欣赏学生,正确对待学历。引导学生给同学、给自己找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善待自己。评价不是不谈分数,有时也需要分数、需要排名,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在群体的位置,以更好地设定目标,形成未来的改进情况。但操作时务必遵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不得公布学生的分数和排名情况,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评价指标从片面到科学。学生评价体系的“成绩导向”由来已久。在这样的导向下,教为了考:要考才教,不考不教。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都是冲着考试而进行的,练习围绕难、多和耗的特点而展开,教育的功利性突出,学生即使到小学毕业时考出了高分,那也仅仅是知识上得到了满分,思维不见得到很好的发展。整个学校上上下下,语、数、英似乎成了主要学科,其他音体美似乎成了倍受冷落的学科。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评价指标由语数英拓展到了音体美、品生品社、科学等学科,学校通过质量监控、行政巡课等方式确保这些课程的开展;通过开发艺术类、体育类、课程类等可供学生多元选择的校本课程门类,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之外,还借助各项活动的开展和特长的展示,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小兔子奔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我们的教育再不能步他们的后尘,否则只能造就学生的平庸,甚至更糟。我们应该学习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发现优势,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其自信,从而培养一个个成功的人。

参考资料: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2]单志艳.如何进行教育评价[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7.

[3]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4]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EB/OL]. Http://www.5xue.com/modules/wordpress/?P=1254

作者:李纯聪

第二篇:英语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能开发研究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代表新的英语教学观念,给教育者们一个新的观念和视角,启示教师要以全面的发展的观念教学,能进一步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很多研究者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必将继续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实际进行本土化重构和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简称MI理论),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广受关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八种智能,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八项组成,智能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组合。组合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决定了每个人个性的差异。加德纳认为“统一化学校教育的实质是不平等的”,“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科目,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评估”。我们需 以一种“个别化”的教育“认真对待个体差异性,使这种教育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精心设计教育实践,平等服务于拥有各种智力组合的学生。”这种思想强调应该在教学各环节,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多元选择的机会。戴维.拉泽尔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他提出八合一的教学策略,即将八种智能融入一种教与学的体验中去。这种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感到兴奋,而且还能使他们产生更加深入持久的理解”。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历程

多元智能理论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探究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译介消化阶段(1990-1999)。国内学者在这段时间主要对智能理论进行消化。该阶段的特点是:研究方法单一,范围狭窄,成果很少。只有少数研究者对多元智能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及了智能平等、智能互补、因材施教等启示。

2.研究繁荣阶段(2000-2007)。本时期,国内学者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各层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实践。基础教育各个层面的多元智能实践研究活动开展;各类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是前几年的近百倍;研究范围明显拓宽;研究层次越来越深;出现了实证研究论文。需要指出的是,本时期的研究与两项事件并行,一是国内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二是国内多元智能理论相关译介成果从原始理论到实践应用层次不断加深。

3.调整反思阶段(2007年至今)。自2007年开始,国内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近几年来,与基础教育有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有所下降,虽然仍有新研究成果出现,但都是对前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此外,也有几位学者意识到国内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庸俗化倾向,开始对多元智能在本土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反思。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观念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具有多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智能优势组合,不同的智能组合会使每个人的学习效果不一样。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传统的教育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中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中国当代教育改革提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多元智能理论启示着教育学家思考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否应进行转变。为提高考试成绩而教的满堂灌的理念有着明显的弊端。教育者应当反思教育观念,吸取多元智能理念的智能优势思想,适当采取个性化教育并采取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学生的教育发展。教育家们对应采取什么观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做了许多研究。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加德纳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独特的人,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和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也处于能对世界做出独特贡献的地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同样强调了教育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是强行地给学生灌输语言点和布置机械的作业任务,应该思考如何结合学生的优势和兴趣,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上来。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在教学中坚持 “以生为本”,通过整合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着眼于复杂多变的“人”,从根本上促进了教育者学生观的变化。

(2)集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念在于每个学生存在智能的差异性,强调要创设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然而我国最大的教育国情是人口众多,学校教学班额大,教育经费和教育优质资源短缺, 教育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班级授课制是基本的教學组织形式,在这种国情下实施个性化教学必须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很多学者提出了英语合作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都能体现多元智能理念的个性和智能组合的特点。学生优势智能组合能够蕴含在合作性学习当中,凸显集体教育的长处。任务型教学也能体现学生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好处。

(3)用多元智能理念促进英语素质教育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中带来了启示和指导。有学者提出教育者要建立新型平等的学生观、多元化和情景化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还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以前教师注重应试教育,课堂上灌输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显现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者们一个新的观念和视角,启示教师要以全面的发展的观念教学,能进一步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

2.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的设计、规划、实施和评估等活动,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程开发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和策略?如何建构课程开发的框架体系?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深人和具体的讨论。综合这些研究主要有如下结论:(1)课程开发要遵循主体参与性、实践性等原则,还要考虑目标的多元化又不失针对性。课程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拓展思维的余地。内容中的实施方法也应多元化等。(2)多元智能课程体系的构建还要涵盖基础、拓展和研究等三个认知层级。课程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智力水平的不同, 采取灵活多样的案例教学、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学生的需求, 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学习兴趣。

3.多元智能理论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研究是广大学者和一线教育者研究较多的领域。课堂教学和设计是教学环节的关键部分。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推动教育者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要进行深入地了解,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进行学情分析。MI理论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丰富和改善教学条件也是教育者思考的问题。例如从教师的角度, 多元智能理论与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有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高校英语教师从新的视角积极思考恰当的英语教学方法并全身心投入到改进课堂教学任务当中。

综合学者的研究成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大致有以下几类:教学方法设计、管理策略设计、媒体设计等。对教学方法问题的探讨,主要涉及到多元智能课堂的特点、教学模式与策略、作业设计等方面。蒋满英(2008)提出了以情景化的项目型多元智能高职课程设计原则和模式。曹秀华(2006)指出,基础教育的作业设计应该

按遵循差异性、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等原则,并按量与难度分层,还提出了观察型、实践型、提问型、研究型、方法型等多元作业形式。对于如何针对学生的智能优点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也对课堂管理和课后学生的学习监控进行了研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级和程度在教学管理上创设多元化情境,采取吸引学生注意的管理方式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中有一项是内省智能。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学生自我内省智能的核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元认知策略培训。平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自我思考和总结,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教育者们对多元智能和媒体设计的结合研究也有一定的研究。学者们研究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势提供形象化的工具、设立展示区和丰富周边环境刺激等方法。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合理调配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可以配备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有英语读写教程与视听说教程的配套自学功能, 有交流讨论板块, 有在线测试、网上作业、自评和互评板块,有定期更新的英语新闻、阅读等等。也有研究者提出建立基于多与智能理论的英语学习网站,分目标设计、学习资源和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和实施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對英语教学和学习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4.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评价体系具有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此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评价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当以评价对象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内容,以情景化、动态化、过程化、多维化、个性化等为原则。王盈秋(2013)认为评价要做到关注学生差异,多元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动态监控考察。屈社明(2006)认为,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并构建了一个包括认知、社会、情感、成就和反思五模块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档案评价体系。副薛荣(2008)等指出了几种除纸笔测验以外的操作性较强的外语教学评价手段,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访谈、问卷、成长档案袋等。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自引人中国以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掀起了一股多元智能热。随着课题实证研究的增多,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特征进行充分考察基础之上的深化研究会越来越多。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如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等同于个性化教育、培养智能强项等同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研究等。然而这也是研究者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多元智能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一种趋势。多元智能理论必将继续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实际进行本土化重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多元智能论的启迪 [J].上海高教研究,1997(8).

[2]朱成科.“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中的问外国教育研究,2007(11).

[3]沈致隆.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应用的1年[J].江苏教育研究,2009(09) .

[4]罗永忠.论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理念[J] .山东教育科研,2002(7).

[5]蒋满英.项目型多元智能高职课程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6).

[6]曹秀华.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J] .教育探索,2006(11).

[7]王盈秋.多元智能理论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2013(2).

[8]屈社明.多元视角中的英语学习档案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9]薛荣.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外语教学评价[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0]孟凡韶.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

[11]邢少颖.幼儿多元智力评定问卷常模的制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12]周念丽.0—3岁儿童多元智能评估与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13]沈致隆.对话加德纳:多元智能我们不能简单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4(8).

[14]田友谊.多元智能热的冷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3) .

[15]李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英语课堂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

[16]王静芝.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自主协作写作模式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2).

[17]章木林.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J].沈阳大学学报,2012(10).

[18]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外语, 2010(1).

[1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22.

[20]黄华.立体教学模式中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问题研究[J].中国外语,2010(5).

作者:钟秋媛

第三篇:从多元智能理论看“数学理解”

理解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数学学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因而,数学学习中的理解较之一般性的理解有更高的要求。数学理解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技能、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来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所以,在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数学理解”,是世界数学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中心话题。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元智能、新课程理念思想,使人们对个体的数学学习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数学理解”的内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多元智能结构是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要素是:(1)言语—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4)肢体—运觉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5)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6)交流—交际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7)自知—自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1)注重整体性。(2)强调差异性。(3)突出实践性。(4)重视开发性。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系统性,知识的紧密连贯性,广泛地运用符号等。《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数学理解就是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要领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么样得出来的,它和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用途。“数学理解”所涉及的意义和内涵都十分广泛,主要涉及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和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现实。李士琦认为:“学习一个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如果在心理上能组织起适当的有效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个人内部的知识网络的一部分,那么就说明是理解了。陈琼认为:“数学理解是学习者先认识数学对象的外部表征,构建相应的心理表象,然后在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动态过程中,打破原有的认识平衡,将数学对象的心理表象进行改造、整理、重组,重新达到新的平衡,以便抽取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及规律,从而达到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因此数学理解能力的培养就是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

二、用多元智能观点提出培养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方式

1.用多元智能理论揭示知识间的联系,阐明知识起源和本质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多智能理论与数学教育实践的结合是改革数学教学的必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言语智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阐明知识发生、探索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的问题联想和知识迁移能力。知识点之间是关联的,知识点也只有在与其他知识的关联过程中,才能被理解、被应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之处在课本中并未明显叙述出,是隐含在知识深处的,需要教师去研究和挖掘,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言语智能去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问题的不同形式中所含有的共同特性。在进行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教学时,注意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过程的揭示和再发现。在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站在思想方法的高度把丰富的思维训练的因素挖掘出来,不仅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运用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如在关于奇偶函数的教学中,如果只强调用公式f(—x)=±f(x)来判断奇偶函数,一般情况是正确的,但有时是错误的,因为疏漏了原概念中定义域的关于原点对称的条件。例如判断函数f(x)=-x,x [0,+ ]的奇偶性。有的学生直接说是偶函数(错误,因为疏漏了定义域关于原点的对称性)。

2.从自然言语上理解,上升到“逻辑—数学智能”上的理解

不论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它们都需要勾画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果仅仅满足表面上的理解是不能得到概念、原理、方法等的精神实质,势必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比较辨析,找到出现偏差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诊断,从而增强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

例如理解函数的连续性定义,光从定义形式上理解是抽象的、空洞的,必须通过例子按定义求解,用函数图像来说明或提问学生,由学生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说明哪些函数是连续的,哪些函数是不连续的。即从自然言语上理解,上升到“逻辑—数学智能”上的理解,学生才容易理解连续性概念的本质。

3.问题解决利用变式、变换来转化,增强数学理解的灵活性

要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理解题意,看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出发,能否直接找到已知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或者通过变式、转化和变换来转化方法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以增强数学理解的灵活性。

无穷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来求本题的极度限。

在高等数学中,这些知识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时要用多元智能,多种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以求达到解决问题,问题变换法求解数学题也是常用的一种。

4.实施个性化教学

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能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潜能,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例如对数学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即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照顾和帮助,多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教学上多给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数学基础较好和对数学兴趣较高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同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例如独立思考法、相互学习的互补法等等,让他们的数学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理解

1.数学理解应“以人为本”,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在智能

数学教育是全面在打好数学知识基础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理解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我们“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是数学教育之本。由多元智能理论知,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同的,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智能。可是现在的许多数学教师的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教师只是传授书本知识,也就是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理念等。这决定数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数学教学的模式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差异性教学,有的内容还应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例如采用“驱动问题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数学课堂游园法”等等,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实现数学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2.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模式的传统性,用考试和分数来衡量教学模式的效果,使教师担负起传授书本知识角色,而忽略学生多元智能个性差异,缺乏双边交流,使许多学生学习时只能表面理解某概念、公式、定理、规则等,或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记忆”而非理解成为了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特点。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新理念,多元智能的理论开展教学,打破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单一性等,应采用开放的、多元智能的差异性的多边教学,及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以完成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理解。

(责任编辑 李海燕)

作者:赖兴珲

上一篇:交通运输专业论文下一篇:工程流体力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