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计算机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得到了认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论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多元智能计算机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元智能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本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元性、社会性、潜在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实质,结合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探讨了多元智能角度下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多元化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多元化实验、多元化创新、多元化科研等教育方法,为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创新能力;高师计算机专业

多元智能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体系化的教育理论,并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应用,尤其是对创新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针对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下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加德纳认为从认知科学、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来看,人的智能由彼此独立的、以多元方式存在的八种智能组成[1,2]:

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能够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能够有效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能够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生产和创造事务的能力)、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能够正确的意识和评价自身并进行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一元智能观进行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强调智能的多元性[3]——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只重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的传统智能观念,强调智能的多元性,认为人的八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这些智能彼此独立,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共同发挥作用。

强调智能的社会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的智能类型侧重点不同,对智能的理解和评价也不同,有时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

强调智能的潜在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具有一定的潜在性,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智能特点、开发潜能,促进其发展。

强调智能的实践性[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智能的实践性,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强调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以学习成绩评定智力优劣。

强调智能的创造性——多元智能理论把智能与创造力、创新能力融为一体,因为“从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因为它主要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力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4],所以说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智能就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多元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来看,多元智能理论比传统的智能理论更具有广阔性和开放性,也与我国目前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更加切合,对我们全面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2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科特点为:以培养实践型计算机教育人才为主要目标。高师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计算机教师,培养的应该是教育型人才。

回顾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高师计算机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划分为两类: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5]。

(1) 普遍性问题:高师计算机专业发展趋缓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招生分数线相对下降,招生总人数虽然仍处于上升趋势但其增幅却在不断下降。这是因为计算机专业在大规模扩招的压力下,师资和实验设备严重短缺,办学能力与培养需求脱节,直接导致了学生就业优势的不断下降,间接影响了招生的生源质量,并由之形成了一系列恶性循环。

(2) 特殊性问题: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模糊

依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给出的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专业(培养研究型人才,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计算机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工程型人才,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面对这四种具体的专业方向,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模式在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工作方法等方面,都与科学、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差别,归属显然不够明确,因此不能采用合适的培养模式,可以说这是全国高师计算机专业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高师计算机专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师资及硬件建设,研究社会需求,调整招生计划和规模;另一方面是要确定自身的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切实突出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和特点,结合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进行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以下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下高师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1) 设置多元化课程,发掘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性人才的智能是多元的,其知识结构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的特点[6]。从这一点来看,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

① 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往往开设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美学、音乐鉴赏课程,知识背景相对较宽。

② 高师计算机专业往往开设有较为丰富的选修课程,其开设宗旨在于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高师计算机专业应该在现有良好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一步设置多元化、动态化的丰富课程。如:一方面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设置范围,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抉择的学习,发现自身的优势智能;另一方面可积极发展丰富的网络精品课程,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发展自身优势智能的机会。通过多元化课程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优势智能在不断的学习进程中逐步发掘出自身的创新意识。

(2) 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属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一个鲜活、灵动的大脑一旦接受过教育的加工,犹如生产流水线上产生的思维标准件,整齐划一,缺少的却是个性和创造性[7]”。

高师计算机专业教育要改变这一局面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高师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课程或知识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课程转化为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

②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高师计算机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做到因材施教。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发现学生的智能特色,从而有机会发现学生的长处,提高其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创新思维。也就是说只有教师进行了教学创新,才能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开拓。

(3) 进行多元化教学实验 实践学生创新能力

就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来说,没有很好的实验课程和实验设备,就谈不上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人才。经过对一些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学校仍在采用验证性实验方法,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探究方法、实验程序、数据记录格式等标准,针对特定的目标来进行验证,使实验课程的功能大打折扣[8]。

高师计算机专业应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特点,对实验课程结构和实验方法进行改进,精选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提高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这条主线贯穿全部实验教学过程。除了安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必做实验外,还应该安排较多其它可供学生进行选择的实验项目,允许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实验中进行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锻炼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实践。

(4) 开展多元化创新活动 拓展学生创新方向

高等院校的学生往往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广大教师也应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积极进行引导。具体方法有:

① 开辟学生创新基地

高师计算机专业要从师资、经费、场地等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给予支持,开辟学生创新基地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可以采取在创新基地中配置科研、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指导,定期开展科研方法讲座及学术讨论会,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以专业教师为指导,以科研工作为载体,以参研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② 鼓励课外科技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和IT培训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积极进行科研交流,认识不足;同时也可以引进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参与多元化科研 增加学生创新深度

高师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元化的科研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①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应正确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结合的途径,把科研成果和科研思想带入课堂,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科技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中去,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专业课程,教师应将其参与科研工作的事例在教学中体现,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②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高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应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的构成及工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拓展创新思路,。

③ 支持学生申报科研项目。以①②两点为基础,教师应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独立申报校内科研项目。帮助学生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组成智能结构合理的项目团队;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智能,通过相互协作顺利完成项目。

(6) 实行多元化评估 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由于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弊端,高等教育的评价方式也侧重于以分数为重的一元化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有时甚至因为评估失误而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兴趣。高师计算机专业应该摒弃传统的评价观,在多元智能观的指导下,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的智能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情境,采取多元化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避免对学生进行定论式评价。多元智能观下的评价体系,目标不在于区分优生和差生,而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发现学生的特点和潜能,以利于学生扬长补短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有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才能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其创新潜能。

4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高师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在高师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积极思考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务必会把高师计算机专业改革推向新的台阶,取得更好的成绩。多元化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多元化试验、多元化创新、多元化科研、多元化评估等方案要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还要进一步细化,教师应吃透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工具,进行有意义的教学,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Howard Gardne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3.

[2] Armstrong T. 7 Kinds of Smart: Identifying and Developing Your Many Intelligences [M] New York: Plume, 1993.

[3] 詹茂光.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改革的价值[J]. 龙岩师专学报, 2003,4.

[4] 霍力岩.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教育研究, 2005,9.

[5] 王万森. 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 计算机教育,2006,2.

[6] 赵国英. 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 教学研究,2005,28,(3).

[7] 武任恒. 多元智能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

[8] 蒋景华.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加强实验室育人功能[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4.

本课题由河南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6-102-19)

作者:靳瑞霞 徐久成 尹清爽

多元智能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路径微探

摘 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得到了认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信息技术;教学路径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029

多元智能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它独特的观念和眼光,迅速席卷了很多国家的教育界,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重視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自主能力、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

(一)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观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所有学生都是聪明的人才,只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有些像我们传统的“术业有专攻”,因此,理论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算是顽石也能用来补天,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更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闪光点。所以,引入多元智能理论,首先要改变之前的学生观,坚信“没有笨学生”,从而找到每个学生突出的一面,并加以挖掘和引导。

(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

从古至今,我们在很长时间里都希望学生成为“文武全才”,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却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合适的道路,不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就是说,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千万人抢过独木桥的情况,给每个学生找到发展的动力,并且走出各自独特的道路,为社会的各个行业培养人才。与此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选择性地放弃一些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人类本身的解放。

(三)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做出要求,但是在多元智能理论中,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划分,通过区分不同学生的智能优劣,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差别培养,这和我国教育界的先贤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我们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髓,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关注和分析,最大限度上体现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使用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进行特色发展,加大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力度,使他们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四)用观念带动行为,改变教学形式

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的备课设计,还是课堂的教学讲解,都是以教学大纲为参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导向。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后的信息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本身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用观念的转变来带动教学行为的转变,在课堂上进行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形式上,加强对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等方面的重视,对各个教学环节加以合理改进,以促进学生内省智能等多种智能的培养,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要地位,使教学为实现多元智能服务[1]。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

虽然在多元智能理论当中,强调所有学生都是“天才”,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智力和智能发展情况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的,具体表现就是在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时候有着明显的快慢之分。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通常都是统一进行讲解和教学,而在提问和操作演示的时候,一般会选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而对于那些课堂反应不够活跃的“学困生”,则可能下意识地忽略。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积极性更是严重下降。并且,这种情况并不局限于信息技术教学,而是广泛存在于各科的教学之中,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排斥。

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别进行教学,并对学生平等对待,不歧视和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举个例子,在学习《网络连着你我他——QQ》的内容时,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并能够使用QQ软件,加强学生的友好交流能力,养成文明健康上网的习惯。有的学生可能家里有电脑,并有自己的QQ社交账号,或者是理解和操作能力比较强,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难点。而另外一些学生,可能没怎么接触过电脑,所以在操作的时候有些地方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帮助学生对不熟悉的内容加以了解。

(二)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热情

多样化教学,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要把教材内容、学生心理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等,进行总结分析,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知识灌输来进行教学,而是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引导他们的潜能和智能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合理的教学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

举个例子,在学习《制作电子相册》这一课时,组织一场“我的童年”的相册比赛来激励学生熟悉电子相册的制作过程。在课前提前向学生公布比赛通知,以便于学生进行照片的收集和整理,在课上进行电子相册的制作,完成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进行投票。用这种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认真,对于学习也充满了激情。

由于整个操作步骤较为复杂,而课堂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每个小组中,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熟悉相片的处理,有的熟悉幻灯片的制作,有的熟悉音乐和动画效果的添加,通过这种优势合作和互补,能够更好地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交流分享,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2]。

(三)多元化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视自我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都是单方面地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划分,并以此为评价的标准,而这种方式本身在考核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劣势,只能片面地体现学生对部分内容的记忆情况,不能完整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展示,因此,用成绩来评价学生,自然也是不够客观公正的。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考试结果、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际操作等因素综合出发,得出最终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哪里不足,哪里需要加强,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学习。

举个例子,在进行《众说纷纭话论坛——BBS》这一课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BBS,注册论坛用户,能够进行发帖、回复和阅读等,并且了解网络礼仪,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操作、回复情况等内容进行观察和记录,之后对课下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了解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得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具体,不断更正自身的缺点,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四)重視学生逻辑智能培养,创造有利的多元智能环境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潜能,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信息技术的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具有直观性,因此对于学生逻辑智能的培养也更加有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于操作中的一般问题进行重点清晰的归纳,避免了大量重复讲解的时间。学生也不用逐条地进行具体操作的记忆,只需要进行思维推导,举一反三就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使得信息技术操作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智能。

举个例子,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软件操作大多是菜单栏、快捷菜单、工具栏这三种,其中菜单栏是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当遇到某一类型的问题时,基本都是从菜单栏来进行操作,只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变化,进行不同技巧的转变[3]。

(五)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

从古至今,我们都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定律,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而在学生的心里,教师更是完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对着书本讲解计算机的理论内容,要么通过大屏幕投影,向学生展示具体软件的操作,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显得比较严厉和冷漠,因此,很多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对学习也没有激情,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主动融入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困惑点、兴趣点等,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做出积极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智能发展要求,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活跃的课堂。

比如说在进行有关“声音采集”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嘱咐学生:“耳机可别插在鼻孔里,它可听不见啊!”通过这样幽默互动的方式,向学生阐述注意事项,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么让学生练打字,要么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进行操作,但是学生转眼就忘了。这样的教学费了很多的时间,但却是“事倍功半”,总体收效不大。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来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在教学上有效结合学生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技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军,李小敏,李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85.

[2]蒋蕾.多元智能理论架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9(9):42.

[3]张伟.多元智能理论下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63.

[4]陈鲁峰.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6):85.

作者简介:董欣(1989.12— ),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董欣

多元智能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3:

多元智能理论在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文章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着重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广西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多元智能 职业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刘智(1979- ),女,湖南湘乡人,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多媒体技术。(广西 柳州 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工学院教改项目“多元智能导向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0907)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的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中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而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力方式,是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途径。在单位用人策略越来越趋向实际的情况中,学生如何在了解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完善和积累“职业能力”,把自己的能力和企业需要联系起来,合理地利用“职业能力”,将最终成为学生能否被企业接纳的重要因素。

广西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1994年,在柳州市委和柳州市政府的倡导下,由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等1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广西工学院董事会。目前,董事单位已发展到44家。多年来,我校与企事业董事单位有着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董事会的运作为载体,努力创新办学体制,走出了一条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新路,逐步形成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鲜明办学特色。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继承和发展了我校这一办学特色传统,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课堂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三个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与区内知名IT企业广西德意数码、南宁平方软件、柳州蓝海科技、广西软件评测中心、南宁时空网以及区外中软国际、四川华迪、深圳达内、深圳计算机协会、上海杰普、珠海永亚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合作协议,安排学生赴公司实习实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人的智能至少包括下列八个方面: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流—交际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关注文化性。智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二,突出多元性。智能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多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需要给予同等的关注。第三,强调差异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在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能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第四,重视实践性。把智能作为解决实践问题中的能力,是智能理论发展的一个突破性进展。评价一个人的智能水平,要看这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自然合理的环境下的创造力。第五,注重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

三、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做中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怎么“做人”,课程的设置要面向市场,以“厚基础、精方向、重实践、突特色、强外语”为原则指导课程设置,强调按照现代工程和软件开发、设计、分析和管理等技术来设置课程组,以实际应用为需求,依据学生特点,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其中特别强调实践教学,构建“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关注文化性,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加德纳的智能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寻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着力发展少能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竞争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些都需要大量适应经济形势的高级工程型人才,除要求他们掌握日益增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更懂得人文知识,了解全球问题,具备文化多样性和高效的交流能力。这对智能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在课程实习、暑假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索高效的工程训练内容设计、过程管理新机制。坚持走“走出去”(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和“请进来”(将企业好的做法和项目引进到校内)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优势,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办好“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继续凝练、深化“校内实习工厂”的建设思路,在校外与深圳、上海、南宁等软件公司建设好实训基地。将传统授课模式改写成在实践过程中去施教的过程,在“做中学”,以项目和案例为学习过程的载体,以不断涌现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知识的驱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接受企业的文化,体验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职业能力”。

2.突出多元,强调差异,改革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在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能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强调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保障学生实验和设计的题目全部来源于工程实践项目,正视学生的智能多元性和差异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知识选择校内企业联合实验室项目、指导教师项目、实习企业项目,完成自己的各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划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此外,我们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规定的大作业,使学生在软件系统开发(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团队实践和过程控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

3.重视实践性、开发性,完善教学体系。实践性、开发性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特征。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重视实践,强调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去施教的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培养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师这一核心,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和教学过程管理等进行改革,探索适合软件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模式和新机制。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基础知识教育。围绕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围绕数学基础、程序设计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暑期前后进行近一个月的编程强化训练,由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主讲,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编程能力的考核。

专业知识教育。围绕专业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等展开教学。在此阶段,学生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模拟项目实训,聘请企业教师主讲,校内教师做教辅,实训结束后进行第二级项目能力的考核。这是二年级到三年级的过渡阶段,也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校项目实际锻炼的重要阶段。

软件工程教育围绕着软件开发、专业方向课程展开教学。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课程群,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设计一个综合项目,贯穿于几门课程之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课程,提高软件系统开发、团队实践和过程控制、管理等能力。

软件工程实践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的开发与运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知识选择校内企业联合实验室项目、指导教师项目、实习企业项目,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四、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各培养环节我们都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J].沈致隆,译.人民教育,2003(17).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l999.

[3]陈旭东,卢苇,赵宏,等.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8).

[4]蒋景华.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加强实验室育人功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

作者:刘 智

上一篇:普通高中计算机教育论文下一篇:新闻价值观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