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多元智能有感

2024-05-01

读多元智能有感(通用10篇)

篇1:读多元智能有感

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最起码包含了七种可改变命运的智能要素。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指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区别有差异的个体,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作为一名教师,理念和信念非常重要,能使我们自内而外地有所改变,一旦我们真心实意地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会有可喜的发现。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均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成长背景、经验、资质和需要都各有不同,因此教育者须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启发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这比单纯以学生的文化分数为重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得多。因为我们还知道,受教育者的发展决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有善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质的能力,并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而富于智慧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努力。同时,不以成绩最终评价一名学生,可以保护更多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可更轻松、愉快地求知、问惑,各个学生身上不同的智能优势又能让他们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当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时,他们身上的潜能又可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心人呢?

首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接受他们的现状态,并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至少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慧眼去发掘。其次,不片面追求单个潜能的培养和发展,只要有因势利导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多种智能综合发展的可能。最后,要想更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并将理论服务于实践,必须向相关理论的同类书籍学习,多思考,多行动,才能发挥读书的效用。

篇2:读多元智能有感

珊溪镇中心小学:夏彬妹

今年开学伊始,我领到了学校发的《多元智能新视野》这本书,便开始阅读学习。

一、《多元智能新视野》简介。

《多元智能新视野》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大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的经典名著,译者是沈致隆。《多元智能新视野》是“十二五”教育教研重点课题指定参考书,教育学术类著作排名第一。这本书分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实践和最新展望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概述、25年后的回顾、超越智能:人类的其他珍贵能力、通往教育的桥梁、理论和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幼儿智能的早期培育、小学阶段的项目教学法、学科理解的多元切入点等共13章,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多元智能新视野》给我的收获与启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班主任和2个读四年级孩子的妈妈,《多元智能新视野》给了我许多有益的收获与启示。

《多元智能新视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8种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其他新智能。智商和智能是两码事,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过笔来做文章的。除了非正常的人,都会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解决问题。

由于现在学校里基本上还是通过标准化正规考试来评定学生,因此,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盯住学生“分数”,不敢有丝毫懈怠,分数决定孩子能否上一个好中学、好大学。可是,我看到今年2月11日成都商报报道:曾以近650分考入中科大,毕业4年一直在找工作,春节期间街头睡了三天,年轻“流浪汉”竟是当年理科状元。为什么会这样?《多元智能新视野》和红旗小学的教育改革给出了答案。红旗小学从学生发展的十个维度开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随之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十商”成为多元评价学生的基准,(十商”指学生的德商、志商、情商、胆商、健商、心商、逆商、智商、财商和灵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不是正朝着“智能考核”这方向发展吗?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课堂教学活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我感觉”,使心智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根据智能的多元性,我们可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要,并从中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切入点。

在平时教学中,我尝试“多元智能”而教,让学生在语文课上除了读、写,还唱、跳、演,课堂活跃了,学生智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各单元的“口语交际”,我认真备课,引导学生展现自己,了解自己,发展智能。

在生活中,我创造机会让两个儿子多与他人交谈、多运动、多付出(如为奶奶剪指甲)……发展孩子智能。

篇3:读多元智能有感

关键词:高等教育系统变革,多元化思想

一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1.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要素

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要素主要包括:第一, 工作表达和安排的方式。这一方式是指在高等教育系统中, 学科具有综合性, 可以把各院校的相同部分联系起来, 而院校融合了国家和学科。第二, 信念。埃弗雷特·休斯说过:“当一组人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生活从而与其他人有了一定的距离, 当他们占据社会一个共同的角落, 有了共同的问题, 或许有了几个共同的敌人的时候, 文化便产生了。”人们可以通过文化发现自己的价值观, 从而对事物的好坏做出评判。第三, 权力。主要分为官僚权力、学术权威权力、政治权力以及市场权力。

2.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

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第一, 工作结构的变革。 (1) 部类的变革:从单一的讲座转向系科制度; (2) 层次的变革:从单层次向多层次的转变; (3) 部门的变革:从单一的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变; (4) 等级的变革:包括绝对等级、适中等级、几乎没有等级三种结构。第二, 信念的变革。 (1) 分化的变革:新学科的建立, 使信念产生分化和增殖, 最终形成新的思考以及行为模式; (2) 整合的变革:为多元文化组织提供一种联结, 确保复杂的系统之间紧密结合。第三, 权力的变革。官僚结构通过规划以及用行政手段推行计划的方式来促进变化, 是上述几种形式中最有条理的一种。市场模式是最不容易被改变的, 最易成为教育体制中能够很好地接受变化、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需求的一种形式。但是不同权力在不同时期的作用是不同的, 只有这几种权力模式相互融合, 才能达到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划一。

二多元化思想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中的具体体现

1.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主要包括:第一, 部类多元化。它是指学院、学部、学系、研究所以及讲座。涉及面比较广的群类称之为学院、学部, 其是为了某类职业做准备的, 或者是人文学科、自然科学这样的“基础学科”。涉及面稍窄一些的群类则被称为学系、研究所、讲座, 所包含的是一个大专业中的一个小专业。第二, 层次多元化。每个国家院校层次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大部分的国家只有一个层次, 称为单层次;少数国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层次, 称为多层次。第三, 部门多元化。主要分为单一公立系统中的单一机构部门以及多重机构部门;多重公立子系统的多重机构部门;私立和公立系统并举的多重机构部门。第四, 等级多元化。主要分为:梯度较大的等级结构、始终等级结构、几乎没有等级的结构。

2.文化多元化

文化多元化主要包括:第一, 学科文化。学科文化由学科的性质决定, 例如:数学需要逻辑性、历史需要推理性、化学需要实验严谨性, 等等。各学科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是需要共享的。第二, 院校文化。院校文化是指在学科文化的基础上, 由个别大学和学院产生的, 并且这种文化依附于它们。第三, 专业文化。一些教授拥有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崇尚“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学术自由”等。第四, 系统文化。主要包括: (1) 入学信念:主要是对入学标准的衡量; (2) 专心信念, 每一个国家的高校都有着与自己国情相匹配、适合自身发展的传统信念; (3) 就业信念, 是高等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目标。 (4) 研究信念, 是各国高等教育系统对研究是否能与教学相结合的观点是不同的。

3.权力的多元化

权力的多元化主要包括:第一, 官僚形式。在很多国家, 官僚形式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中唯一的控制形式, 并且其合法性极大地依赖于官方的等级制度。比如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 高等教育中行政介入是很普遍的;而在英国的大学委员会中, 行政干预则较少。第二, 政治权力。波隆那大学和巴黎大学建立伊始, 高等教育就一直被国家和教会控制, 到今天, 高等教育仍然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 受政治权力的影响很大。第三, 学术权威。目前, 很多国家的高校已经通过选举、任命由教授来进行治理。比如在英国, 一些在专业领域有着极高造诣的高级学者在中央机构任职, 有权分配资源、决定政策;在美国, 全国科学院和科学家协会的领袖们, 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决策。第四, 市场。市场模式最为克拉克教授所推崇, 这种模式不仅最能被高等教育所适应, 并且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系统中各方权力的平衡。

三多元化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启示

1.运用多元化思想,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系统, 使之具有多功能性、多类型性以及多层次性。我们不仅要建立学生数量庞大的巨型大学, 也要建立只培养少数人才的精英型学校;不仅要有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大学, 也要建立专攻一门的单科院校;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兼顾。

第二, 克拉克教授在书中指出:“结构单一的体制在适应变化中屡遭淘汰, 因而失去了它们的合理性。”随着近年来民办高校的兴起, 人们逐渐认识到民办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而且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形成公办与民办教育互补的格局。所以,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民办高校的作用与地位, 在此基础上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制定好关于鼓励建设民办高校的政策, 改变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的境地。

第三,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现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以本科为主, 专科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社会转型期, 专科的发展是很难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所以, 我们不仅应该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也应该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尤其应该把关注点聚焦到现今的技术应用型高校上, 在质与量上进行双重建设。

2.把握文化对变革的作用,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第一, 在高等教育建设上, 不可忽略文化因素。例如在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并中, 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科与部门之间的调整, 更要着重思考不同学校教师的价值认同是否一致, 并及时地加以调整和重建;而且, 在高校的建设上, 不能只谈规模与效益, 重点是要保持一个院校原有的特色, 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 也不能只关注学术系统的外部建设, 更要考虑系统内部成员的反应。

第二, 要保持学术系统应有的内涵和特点。克拉克教授指出, 正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学术系统, 才使得高等教育不同于企业、政府等其他部门, 所以学术系统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机制, 应该保持其独有的内涵和特点。应当尊重系统内部的学术要求, 并且对文化的自主性加以维护, 促进文化交织氛围。如果不重视文化因素, 只是强调效率与速度, 把用于企业管理上的方式强加于学校, 那么只会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与激烈的竞争。

3.权力分配模式相互融合, 强调权力的动态平衡

第一, 高校作为主体虽然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权, 但是面向社会、市场, 不能脱离市场对它的约束。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当某所院校成了其他院校的竞争以及模仿对象时, 就会阻碍学校多元化的发展。当然,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 就经费来源来说, 加雷斯·威廉斯认为大学的经费主要有三种来源:国家、大学、学生。并且他根据经费在一所大学或院校所能支配的全部资源中所占的比例把大学的经费获得分为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经济决策由校外如中央政府做出, 资源根据明确规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院校。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的调节占统治地位。第二种模式是院校有条件获得独立的经费来源, 即通过院校所拥有的土地、毕业生的捐赠等方式获得经费。在这种模式中专业起主要协调作用。第三种模式是大学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得收入。政府应当对经费进行变革, 制定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制度, 并且在此基础上, 拓展其他渠道获得经费。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58~66、83、224

[2]吴岩.从官僚到市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权力协调模式的发展趋势——兼论伯顿·克拉克的市场整合观及其现实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2) :12

篇4:多元智能秀场

合作方式:

1.文学社每期邮寄该社的电子版或实体期刊/报纸/校报,意林《童话》将择优刊登上面的文章。同时,配发文学社简介及“本文由某省某学校某文学社提供”,稿费80-200元。

2.文学社可申请开展“意林杯”征文/书法/演讲等文化活动/比赛,经意林《童话》审批后举办,奖状可加盖意林传媒集团公章。

3.合作的文学社,必须在其期刊/报纸上明确注明“意林《童话》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意林《童话》选稿基地”字样,并寄来至少一本/份以供意林《童话》收藏。

4.欢迎校长/文学社社长给意林《童话》题字,杂志会予以刊登。

5.意林《童话》会给文学社邮寄每期的刊物,文学社应积极组织社员学习,并将评刊意见汇总反馈给少年版编辑部。

加入步骤:

如实填写报名表,邮寄给编辑部,经审核通过后,颁发会员证。

会员福利:

1.会员均有资格参与由文盟举办的各项活动,如与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合办的“意林杯”

“读好书、学先锋、争四好”励志教育主题活动、十佳文明文学社团评比、文学社新秀风采大赛、意林文盟精英论坛等。

2.加入文盟的学校可以申请承办“梦想于行,励志于心”全国励志演讲活动,此活动是由意林传媒集团主办的常规性活动,不向校方收取任何费用。

3.组委会每年在文学社联盟会员中选拔部分优秀文学社团,并在意林《童话》等杂志及意林官网上宣传推介;每年评出优秀社团负责人(社长)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奖教师均有机会被吸纳为意林教育研究院的理事会员,可参与课题研究、图书出版编写等;每年评出若干优秀小记者、小作家奖等,获奖者均可获得意林文盟授予的证书和丰厚礼品,并有机会参加意林暑期夏令营及推荐去国外参加比赛、学习访问等。

声明:

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是意林传媒集团旗下的《意林》杂志社发起,由意林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纯公益性的组织机构,旨在提供文学交流的平台,不向组织和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已经入选“意林《童话》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的文学社:

四川省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小草文学社、重庆市万寿中心小学天上星文学社、山东枣庄立新小学妙笔文学社、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海洋文学社、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星雨文学社、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青乌文学社、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一完全小学小树苗文学社、江苏省海门市海洪小学爬山虎文学社、深圳市盛平小学思航文学社、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清泉作文学校芽芽文学社、南京市浦口实验小学七彩文学社、厦门市滨东小学七色花文学社、宜兴市东域小学飞扬文学社、烟台市卫家疃萌芽文学社、江苏省如东县凌河小学小海螺文学社、浙江省绍兴县白洋小学小白杨文学社、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常州市紫藤花下文学社。

篇5:读《智能主义》有感

李宏嘉

我喜欢在节假日在错峰出行,比如大清早去星巴克喝咖啡,下午17点去健身房,都是避开高峰期出行,这样的感觉很是美好。

昨日在海岸城,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一个上午。

看完周总的《智能主义》有感,略写感受如下:

每一个人对智能主义的定义不一样,在国外,称之为人工智能时代,在中国,K2幕僚称之为心时代,说法不一样,但是描述的未来特征是相近的,这是一个大趋势,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方向。

个人和企业都是环境的产物,无法抛开时空来谈,个人及企业的转型升级,毫无疑问需要基于未来。

1、未来的机器人,或者各种人工智能,都在试图替代人的某一部分功能,使得这部分功能更耐用,人更轻松,更懒,懒,从而想出解决办法,是一切科技进步的原因。因此对于未来的判断和分析,可以通过研究人来研究未来的商业,所有的商业都是基于人而出发的,各种工具的发明创造,都是为了提高人的体验而生产的。包括语音识别,大数据,感知系统等,都在模仿人的生理结构而设计。

2、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连上网络,一切没有连上网络的设备,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坏掉的。而那个时候变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于是,基于数据之上又会产生各种商业,数据,物联网,互联网。这个土壤,必将会加快各种新物种的诞生,也就是各种行业异类的诞生,而且这种变化越来越快。

3、未来的世界是软硬结合为一体,硬件是接触人类,软件是收集数据,这两者相辅相成。软件是让人们更快的了解世界,硬件是让人们更好的体验生活。科技是来源于生活,又优化于生活,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4、对于未来的趋势,周总给创业者的建议是

(1)、做巨头在今天还看不懂、看不清的事,相反,如果巨头能够看得懂,看得清,那么它一定会重金投入,这样创业企业基本没有机会。

(2)、你要想办法比巨头跑得更快

(3)、你要在做法上跟它完全反着来。

在我看来,对此创业者要做的是,第一、预判趋势,比巨头看得更准,这背后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基于商业哲学推演出来的,更不是在书籍上或者社交媒体上查到。

第二、抢占先机,比巨头看得远,看得准,还要比巨头领先一步,快半步,在底下做好耕耘,打好基础。如同一棵大树,先让地下根系发达起来,地下根系发达,才有可能长成大树。

第三,至少是模式上创新,不能够是单点创新或者单一模块创新(这些都是低纬度的创新,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壁垒),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竞争维度越来越要求在高纬度上竞争,在低纬度上竞争,根本没有机会。如果只是在单点上创新,或者单一模块创新,是不足以建立壁垒。如同一个人,你只是在一只脚上做改进,哪怕把腿变成轮子,但是你的心脏、基因、另外的一只脚等等相关联的模块没有同步改进,只能一时领先,不能步步领先。

5、对于创新的理解,我所思考的是,首先基于什么重组商业元素。这个世界都是各种元素由于不同排序组合而成,说到底就是碳氧氢等元素,那么商业上的各种技术元素也是如此,那么基于什么重组商业元素的,我认为是基于对人性的深挖,不仅仅是显性需求,还要再深挖一层到隐形需求,更要深挖到核心需求。由此才能开始商业的设计,也就是创新。其次,利用什么新技术呢,就是利用当下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把各种新技术来基于人性的需求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模式,新的产品。苹果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6、周总在书中提到,做产品,必须落脚在“刚需、痛点、高频”这六个字上,我表示认同。同时,我也有另一层的理解,做好这三点,仅仅是做产品的基础,但是很多创业项目的产品没有满足,却把时间、金钱和人才投进去,我是亲眼见过这样的团队,围绕伪需求在创业而不知。我的看法是好产品,做好“刚需、痛点、高频”这个基础之上,还需要做产品的爽点,最高是做到产品的尖叫点。让用户看到你的产品就会脑残,尖叫。“刚需、痛点、高频”只是解决产品功能性的部分,爽点是体现产品体验性的部分,这两者是有层次和先后顺序的。

7、作为产品经理,如果你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当做一个抱怨的用户,处处留心,然后把它在上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了之后,想想为什么会抱怨,该怎么改善,这个过程就是训练自己明确用户体验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产品的灵感都来自产品之外,很多产品的机会都来自抱怨。对于生活中,如果有抱怨,那么再进一层,想着解决,这样来训练自己的用户体验能力也不失为一个转变观念的好办法,何乐而不为呢。

8、在书中,看到一个词,收购和投资。谈的是谷歌通过收购NEST来切入智能家居。对此思考投资和收购的区别,简单来说投资是不参与经营管理,收购是参与经营管理。让我想到微信和腾讯的关系,若是当年腾讯是参与微信经营管理,还有微信吗?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版本的手机QQ?由此可见,对于布局下一个时代,多个别人机会,多生“孩子”,把自己的核心优势提炼出来,然后找“母体”来孵化,从而生出一个符合时代的“儿子”出来,若是腾讯没有微信这个儿子,估计今天就如同马总所说“倒下的巨人,身体还是暖的”.9、对于判断一个事情能不能做成,能否做成功,很多人是根据市值、市场规模、收入规模这些外在的指标来衡量。我和周总的判断趋同,看这个产品、这个事情,是看用户需求,看其产生的价值,最后能够改变多少人的生活,是带着人类往天使的一面走,还是引导人类往魔鬼的一面走。

10、做产品最大的问题不是体验不好,体验不好可以改,最大的问题是伪需求。这是最致命的。找不到真需求而开展后期的一切商业活动,都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只是一种自嗨而已。所以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刚需特别简单,就是反问自己:如果没有它会怎么样?生活是不是没办法继续下去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自然就是刚需。事实上,很多产品和构想,要么不是刚需,要么解决的不是痛点,要么就是用户没有需求,这些其实都是伪需求。

11、对于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市场只有100%的份额,谁多了,谁自然就会少,以前还可以说是2080法则,但是时至今日,这个法则已经不适用,现在对商业是1:99法则,商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你用了微信,你就不会再用来往,无论来往投多少钱和资源来死拼都没用。面对100%市场份额,不断有创新者进入这个零和市场,BAT也一样面临,无一例外,这也是创业者的机会。时代在变,他们不可能永远存在,总会被创新者给改变的,但是谁能够成为改变他们的那个,这就需要更高纬度的商业设计。而不是和他们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上进行竞争。应该是高维设计,降维竞争。这就是很多维度低的企业,不断被看不懂的同行超越的根本原因。

12、互联网的颠覆力来自于链接,这是未来的商业必备基本要求,(1)、链接越多,越值钱。这包含两层意思,如何让自己的产品链接到网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和其他更多东西链接在一起。(2)、链接的层次,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原来的链接硬件,到链接软件、链接网站、链接APP、链接硬件软件、链接大数据、最后人机互联合体,我认为这是链接的一个发展趋势。当然这只是外在的链接表现。人性需求的内在链接,在这里就先不谈。

13、传统企业面临的危与机。书中推荐三种方式:(1)、跟互联网企业合作,(2)、内部孵化,(3)、走出去多做投资。

在转型上,传统企业可以秉承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是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做一些对用户有意义的事情,能不能跟用户直接建立联系。这种直接联系比企业今天赚多少钱都重要,因为企业只有和用户建立这种直接、紧密的关系,未来才有挣钱和生存的机会。换言之,京东和一家传统企业都是亏损的,为什么京东亏损却上市了,一家亏损的传统企业却无人问津。京东和用户更值钱,哪怕当下不赚钱也有资本投的原因。未来离用户越近、于用户黏性越高的企业就越有价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围绕这点来思考就不会错。

14、这个时代创业,如果是把别人作过的事换一种方式重新做,这跟简单模仿、复制别人的产品和服务不同。当下,有太多的人习惯或者想要复制别人,传统企业很多是在模仿和复制中过来的,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没有对象可以抄了,逼迫着整个中国的商业环境,都必须走到创新这个阶段,从0到1,一定要从0到1,做未来的事情,在过去的时代,抄袭和复制还可以成功的话,在当下和未来,这个做法已经失效。模仿和抄袭看似最简单,也最容易成功,但实际上,成功的概率也最低。抄袭别人成功的经验,往往就是一个最大的伪命题。成功无法复制!复制一个微信出来看看,复制一个苹果才出来看看?企业的成功都是时代的产物。唯有提前预判趋势,用一个套更高维度的商业哲学来设计商业,才有机会整合到这个时代最好的资源(智囊、人才、资金)来一起合作,提前布局下一个时代,从而实现弯道超车,换言之,不要再这个时代和巨头竞争,这个时代已没有机会,而要在下一个时代竞争。

感谢周总给我带来的这些思考。

写于2017年4月4日清晨7:30

篇6:读多元智能有感

神奈川县的舞岗高级中学是临近日本东京的其中一个大城市横滨的一所普通中学。我于1999年4月至2002年3月在那里任教。这里的学生们看起来对英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我在这里执教过三年,教过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11年级的阅读和口语、听力和语法。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体验。这些体验充满着多元智能观的教育反思。

1.漫画绘制式英语教学

学生们通常能领会一篇课文中的故事,但是很难用英语或日语来表达出来。因此,我便让学生们为一篇故事画8篇连环漫画。这些连环漫画展示出他们对故事理解的程度。例如,在一篇故事中,作者写道:此时,我们有一个黄黑色的气球。有些学生画了两个气球,其他学生画了一个黄黑条纹相间的气球。那些具有空间智能的学生用真实手法画了一些漫画。他们的图画比课文中的描述还要生动。还有一些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问我他们能否在漫画中的气球下面再写上几行话。英语较好学生尽力用英语来写,其他同学则用日语,认真描写着人物特征和故事背景。经过反复阅读故事之后,他们便着手画漫画,并且在不能顺利理解原文意思时互相讨论,或者问我他们的翻译意思是否正确。课堂气氛便从以教师中心的教与学的活动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活动。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自豪感。在第二节课上,我请每位同学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同时展示他或她的漫画。漫画绘制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两个主要智能: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

2.学科整合式英语教学

如今,学科整合不仅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得不同学科同时呈现在同一节教学活动的做法,已经被纳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通过数学问题进行英语教学非常有利于那些数学智能显著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里有两个例子:例1如左图所示,四个相等的圆,每个圆的直径为一英尺,构成四个切点。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例2如右图所示,一辆货运火车离开2小时后,一辆客运火车以平均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驶向同一方向。4小时后,客车超过了火车。问货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数学智能强的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地参加这样的英语学习活动。可是平时如果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好,那么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沉默。然而,这次他们特别渴望知道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一旦他们能通过运用英语理解这些数学问题的意思,他们就会着手解答这些问题。

这些学生开始发挥自己的数学特长,表现得非常积极地教其他同学进行解题。他们愉快地解答用英语描述的数学问题,并自豪地教其他同学。由于他们对同学们十分友好,并且知道同学们的问题难点所在,所以,他们发挥的作用决不逊色于任何教师,甚至更大。

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组织这样的数学式英语教学活动。如果阅读材料是有关科学、技术和数学方面的,那么,这类活动很适合。教师们不能仅仅追求课堂的有趣性,而要注意适合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要求。

1.302.403.584.605.120

例1例2

学科整合式英语教学至少培养学生的以下三种智能数学一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3.情景表演式英语教学

最令人激动的尝试是戏剧表演。口语课本介绍了许多场景对话,包括一些有用的英语短语。学生通过情景对话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短语后,他们把这些短语按每组3~4个排放在不同位置制作不同的图案。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制作的图案。然后,他们通过使用评价表格图rubrics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表格图的其中一项是问他们在图案的位置上能否在真实生活中使用这些英语短语。学生们几乎都做出肯定的答复。重复几次这些活动后,教室里仿佛培训出了一些演员。他们成为小组的领导,并指导其他小组的表演活动。

最大规模的一次表演活动是选自迪斯尼电影的阿拉丁。我和学生们一起反复观看这部录像,记下其中的诗句,领会主要意思,练习其发音,以及分析每个人物性格。他们讨论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和各自扮演的角色。有些小组的学生自己制作了道具和服装,其他组同学争先恐后地为电影主题曲伴唱。大家都非常喜欢扮演阿拉丁、茉莉和珍尼三个角色。

篇7: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学生潜能

十多年来,各地开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挫折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等等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都针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弊端,在有关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迫切需要从教育的根本问题上,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对各种教育理念进行整合,向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这一方向聚焦。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代新型智能理论的杰出代表。这一理论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德力观……使现代教育有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一、学生观、人才观的变革与教育改革

传统智能理论仅以人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依据,构建了与传统考试方式一致的智商(IQ)测试方法。它关注的是:“你的智能有多高?”用这种典型的线

性思维方法审视学生,“低能儿”理所当然应被学校教育所抛弃,这对推行素质教育、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极为不利。“多元智能”则不同。它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数理逻辑智能之外至少还有其他五种智能。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理论界不断探索开发学生潜能的方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梅克教授,15年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了“发现”(DISCOVER)实验,着力于对非主流文化区域儿童潜能的开发,还对特殊儿童潜能的发现与开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加德纳的理论及梅克等人的实验,为我们发现和开发学生所具有的那些在传统 1

教育中不被承认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为发现人才,转变传统教育下的所谓“后进生”,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有效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依据。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效地造就各级各类人才。然而,传统心理学.告诉我们,同龄人中只有1%-2%(或2%-3%)的儿童是超常的。根据这种理论,传统的人才教育只能是面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致使大众教育与人才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对立的地位。位国小五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的研究,初步划分了学生的“学习类型”,开始尝试采用“视、听、动总出击”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千课一型”的教学,使学校教育丧失了“活性”,有人说“几乎把学校教育给拖垮了”,不无道理。多元智能理论开始激活了课堂教学。相信,在它的影响下,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中,现代教育个别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终将变成现实,二,能力观的变革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创立了新型能力观,所谓“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赋予“能力”以实践性的品格,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实践能力的理念正相一致。这一理论认为,只有适应问题解决的要求,人才能成功。例如象牙雕刻,需要“慢功出细活”,具有精细、灵巧品格的人,就可能取得成功;而从事文字录入的工作,则需要操作的速度和准确度,具有这种素养的人也就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总之,成功的要素取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正鉴于此,梅克教授明确指出: “问题的解决,将成为21世纪课程的核心”,并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创建了简易可行的“问题体系”,这又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与操作性的支

撑。

三、德力观的变革与道德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

都在改进德育方法上想办法,但是,似乎忽略了我们在“德力”观上存在的问题,即“智力”与“德力”相分离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早已关注这一问题,曾经提出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观点,正是试图解决这一矛盾。新型智能理论,将自我认识与人际交往这两类重要的道德修养内容,正式列入智能的范畴,从理论上实现了“智力”与“德力”的统一,这将为我们探索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提高德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创造新的范式。

四、多元智能理论兼容并包的特性

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告诫人们,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基础教育的改革尤应注意处理好这一关系。新型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发现”(DISCOVER)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项智能,其中语言智船.和数理逻辑智能,就是智商(EQ)测定的主要依据;它关于自我认识智能及人际关系智能的理论,又引发出情感智商田Q)理论。“发现”pISCOVER)实验也是这样,它创立的能力培养“问题体系”,是对传统知识学习经验的发展和补充,而不是对立。台湾地区引进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程与教学,既着力推行“核心知识主题课”这类综合课程,同时也注意改进原有的学科课程,提高现有的教学质量,具有鲜明的“兼容性”。

这种兼容性,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致走进“非此即彼”的误区,造成不必要的动荡和损失。

五、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印证

篇8: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多元评价

关键词:多元智能,多元评价,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为实现多元评价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多元智能评价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他指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八种: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我内省智能。8.自然智能。他以独特的理论视角构建起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

(一)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元智能理论评价的核心。反对主要侧重考核学生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传统考试, 因其考试内容单一化。各种智能都应被评估, 尤其是个体智能强项要能被识别出来, 这样, 学生的个体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学生的过去被评价, 而且学生的现在被看重, 学生的未来更是要考虑。教师不用仅仅追求一个精确的分数, 而是要让学生感到被关心、被欣赏。通过评价, 不仅让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取得进步, 而且使学生的认知领域更加广泛, 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发展的同时, 他们的弱势智能也得到激发, 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的特点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中, 进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 评价重视过程胜于重视结果

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多元智能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 即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收集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资料, 教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的标准要多方面、多维度, 反馈要及时准确, 改进建议要详细具体。要使评价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学生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高效发展。为了能准确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 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地把握, 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应该由教师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种做法也能督促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

(三) 评价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差异, 没有差生, 各个智能无所谓高低, 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多种优势智能和特长, 而并非像传统智能观那样以语言、逻辑、数理智能为标准。标准化考试或评价把学生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 判断的是学生的弱项和短处, 而多元智能评价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强项智能。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 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都能被发现, 教师的教学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是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之一, 教师要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

二、中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及其应用

(一) 评价内容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能为师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学生认知能力及学生基本知识和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被评价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学习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智能特点, 教师在安排评价活动时, 应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提供许多适合学生8种智能的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主题和故事等, 以达到全面综合的发展。例如, 为了评价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 可以通过用英语短剧表演、做有趣的游戏、猜谜、补全句子等实现;评价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则通过给英文视频配音、学唱英文歌曲、欣赏优美音乐等表现;通过演英语小品、话剧或歌剧, 评价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通过做英语广告、海报、剪贴画和办英语画刊, 评价学生的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通过用日志、周记或学习反思总结, 评价自我内省智能;通过解释一种自然现象或介绍一处风景, 评价学生的自然智能。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

1. 教师评价。

给学生以鼓励性、建议性、商榷性的评价, 任何评价都会带来学生信心、学习热情的影响。教师应对学生的优点, 提出如何进一步保持和发扬;对学生的缺点, 给以适当、善意的提醒和建议, 给学生改进的机会和改正的信心, 切忌套话或一棍子打死式的评语。2.学生自评。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自评,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 逐步成长为一个自主和自立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 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待学习成果的态度, 引导和帮助学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3.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处最多, 相互之间的评价比较丰富、客观,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性格、爱好等, 将学生交替划分为同质或异质小组, 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评价。学生互评可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 提高人际交往智能。4.家长参与评价。家长的参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督促教育好孩子, 与教师一起体验到孩子进步、成功的喜悦。

(三) 评价方式多元化

应试教育, 极大伤害了优势智能不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学生,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反对采用量化范式下的纸笔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法, 主张以质性评价为主, 量化评价为辅。质性评价常用的形式有:观察记录、面谈采访、学习档案袋等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质性评价的方法不追求固定的形式和严格的程序, 它的运用贯穿于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整个过程中, 具体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让学生以适合自己优势智能的方式展现特定的学习内容, 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智能的机会, 对学生的智能展示进行评价。

(四) 评价标准多元化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特征和个性特点, 打破传统的“一刀切, 齐步走”的评价标准。多元评价着力于人的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形成, 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方法, 有助于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合作、爱心等诸多方面对学生有一个中肯、全面和积极的评价,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水平和位置上体会到进步与收获, 多元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多元评价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多元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制度, 用发展的眼光来激励、鼓励并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多元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索等各方面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9:正确认识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教授于八十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后,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传播。多元智能理论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智能认识上的迷茫,让我们走出了“唯智力论”的怪圈。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不能把多元智能理论当作一种方法,一种咱们追求的目标,正确理解和应用多元智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教育观。特别是在幼儿园和高中以上的学校,要搞好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当然,这种指导思想在应试教育的学校是无法真正得到应用的。

2、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学生观、人才观。要知道,人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人人都有他的不足。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他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一面各不相同。不能认为一个孩子学习不好,就说他什么都不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篇10:用多元智能理论

梅河口市水库中学贺黎明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 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分为:语言/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新的教育观和新的学生观、智力观,对于我们实施新课程,树立新的学生观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多元智能理论能帮助教师正确地分析、认识学生,树立积极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随着它的逐步深入,对教师形成新的学生观有很大帮助。

1、通过学生行为能力分析其特长,发展学生的优势,改进教学。每个学生都同时拥有以上的几种能力,只是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不同,某些同学在某个方面比较突出,而有的同学则显得很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和出色的一面,只要我们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突出的一面发展的更好,并使之成为将来的一种优势。

2、通过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各种不同的表现,正确认识学生。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就不会评论哪个学生聪明、哪个学生不聪明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在那个方面的智力比较优秀,并且发展它。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每个学生的不足,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促进不足的方面有所发展,弥补学生在智力方面的缺陷,使学生发展的更完美。

3、按照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特点不同,对学习的具体要求也不同,那么教师就应该按照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情感和欲望,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

4、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积极地评价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完善我们的评价体系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同时他们也是出色的。教师只有树立了这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观察和接受学生。这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评价学生的改革方向。

(二)、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新的教育观。

1、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工作是使每一位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优势发展领域。因此,学校里没有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和教育,他们必然会成为社会需要的多种类型的人才。教师要真诚地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

造就之才,要深入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智力发展的类型和特点,要为学生身心多方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良好环境和科学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2、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但每种智能都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改善和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的黄金阶段对学生的各项智能加以训练,发展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教育学生的因素,无论是后勤工作,还是政教团队工作,都有教育的因素存在。只要学校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注意加大对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多购入丰富多彩的充满教育意义的图书,使他们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每个学生都与生俱来的拥有九种智能,各种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解决问题时需要多种智能组合起来、共同协作。学生将来要面临的社会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必须拥有多种智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知道每种智力因素都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和弥补,只要我们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有利因素,通过各种形式训练,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1、利用各种活动和训练,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教师发现学生的某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可以为其设计最佳的训练方案。当学生的这种智能有所发展后,可以用他已有的智能及验证方法,使这些智能迁移到其他智能

中去,最终成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技能的一部分。

2、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设计训练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尤其是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3、利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通过活动培养劳动分工、合作的技能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上一篇:跨考汉语言下一篇:新版事业单位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