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法探究

2022-10-26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的阅读教学, 其根本就在于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 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 在感受文本的同时, 受到文本内容的感染和启迪, 从而激发起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

基于现代阅读理念的对话理论认为, 文本的作者与读者 (本文主要是指学生) 之间的关系, 就其本质而言,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 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与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 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如此,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所下的定义是:“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 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正如萨特所说,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也正如接受美学所言,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一样。而要做到这一点, 语文教师就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对丰富的文本的阅读之中去, “投入地读一次, 忘了自己”, 从而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二、培养阅读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为其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教师的引导点拨可以算作外因, 而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也就是说,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祖国优秀文化以及人类一切进步文化之中, 去感悟, 去领会, 去创造, 这样的阅读, 才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很难想像, 一个对阅读丝毫没有兴趣的学生, 会自觉主动地去阅读, 即使是这样, 那也是为了应付他所无法回避的考试, 为了得到一个令老师、家长满意的分数, 而不是想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 情感的陶冶, 人格的升华。

基于此,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对阅读文本的创造欲望, 并进而去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刻内涵。这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所用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充满情感、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的导入语, 可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对文本特别是文本中突出中心的关键词句的设疑和释疑, 可以是充满激情的对文本的反复朗读, 以读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以达到“知情合一”的教学效果。以情设趣、以疑激趣、以境引趣、以读生趣, 这是被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经常采用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 这种“设趣”、“激趣”、“引趣”、“生趣”的教学方法, 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 并进而从阅读中产生新的思考和发现。

三、现在阅读教学常存在的误区

传统的阅读教学, 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影响而产生的僵化的阅读教学, 其特征表现为对文本解读的概念化和机械化, 学生丝毫体会不到文本阅读中充满的审美乐趣。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老师绝对是文本解读的专家和权威, 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的阅读创造, 只是根据老师概念化的解读去全盘接受, 何来乐趣可言?而老师的解读, 也只是照搬教参上现存的东西, 很少有也不允许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见解, 因为考试是不允许写自己独到的发现和见解的。因此, 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 我们的老师执着于自己概念化的、静态的文本分析, 并且把这种概念化的、静态的文本分析强制灌输给学生, 力图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深刻的记忆, 从而保证考试时不失分, 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这种阅读教学, 实际上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 是对学生阅读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扼杀, 是对阅读教学的亵渎。

传统阅读教学的机械化和概念化, 加之传统教材选文的过于政治化, 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是一种纯概念和知识的阅读教学, 全然没有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学和学生创造性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教学, 怎么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么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在这种教学形式下的阅读, 学生怎么可能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自己去感知、理解、品味、鉴赏呢?这样的阅读教学, 只能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从而远离文本阅读, 远离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远离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与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四、阅读教学的方法探讨

综上所述,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阅读, 并且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获得知识,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人说“给学生教授学习能力, 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才是老师教学生的任务。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结合当前教学的现状, 进行了如下方法探究。

1、教材的选择和利用。

教材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选好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 还应给学生提供或推荐适合于他们的书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书籍泛滥的时代, 再也不是开卷有益。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信息过滤, 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 找到自己的知音。传统的教材往往更注重政治因素, 课外阅读还会被当成是不务正业, 这当然是错误的认识。我们要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阅读认识和理解。

学生和老师生活的时代不同, 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就肯定有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就是主体与文本的交流, 老师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得。学生对作品有独到的见解, 更能说明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我。

3、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成就是做事的动力, 学生在阅读中拓展了视野, 开阔了眼界, 更有了自己的主见, 他们才能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阅读, 取得了成就感, 更能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只有让学生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 才能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在阅读教学中, 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句中肯的评语, 都会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为此, 本文从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教学的误区、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及学习心理等方面, 结合长期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培养,方法探究

上一篇:新时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路径思考下一篇:如何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